APP下载

接受美学理论在综合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2012-08-15王延慧

吉林建筑大学学报 2012年6期
关键词:视野美学英语

王延慧

(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吉林长春130118)

综合英语是一门专业基础精读课程,其主要任务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通过各种英语技能的基础学习和训练,要求学生掌握初步的口语、听力、写作、翻译及阅读技巧,而且要对英语国家的背景文化有一定的了解,为进一步地学习专业英语打下良好基础.本门课程在专业英语学生1~4学期开设,新生刚刚入学,对英语专业学习还不是很了解,专业英语学习技巧还不够熟练,因此应选择适当的教法.怎样教学能够被学生接受并掌握,就成为综合英语教师面临的重要问题.

接受美学(Receptional Aesthetic theory)既是一种文学理论,也是一种美学理论.随着20世纪60年代“接受美学”的兴起,文学研究的重心发生了根本性的转移,即从全神贯注于作者阶段和后来的绝对关注作品阶段转变到以读者为中心.一部文学作品并不是一个对每个时代的每个读者都以同一面貌呈现的自足客体.接受美学认为,文学作品采用的是描写性语言,因此包含许多意义的“不确定性”和“空缺”,它们“召唤”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赋予文本的“不确定性”以确切的含义,填补意义“空缺”,这就是文学作品所谓的“召唤结构”.正是这个原因决定了文本的开放性结构,也造成了人们理解上的不一致[1].在文学实践中,作家可以通过人物塑造、情节设置等手段留给读者更多的接受审美空间;读者也可根据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对作品进行自己的审美选择.接受美学在重视读者本位和读者能动性的今天,越来越受到广大读者和作家及文学批评家的重视和采用;而且,越来越多的教师也开始认识到接受美学的价值,并将其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尤其是英语专业基础精读——综合英语课程中,接受美学也有其重要的实践价值.

1 课堂重心的转移

接受美学理论在文学阅读中改变了读者的被动地位,同时在教学中也要改变学生的被动接受地位.从接受美学的理论出发,教师在课堂上不应该一味地处于一种中心和主导的“统治者”形象地位,而是应该鼓励学生自发、自主地学习.

事实上,学生也可以看做是一个读者群体,而教师不过是比其多些语言能力的读者而已.教师对读本的人物、意象、情感、思想和主题等的理解与解释只是个人的审美体验(或借鉴综合了某些参考书的意见即别人的审美体验),是一种有限的解读方式而绝不是穷尽一切唯一的权威.若用接受美学指导综合英语课堂教学,无疑会给沉闷的课堂注入一股活力,使之成为开放式的,讨论式的和师生互动式的论坛[2].但综合英语教师作为学生课堂学习的引导者和激励者,也要起到关键的作用.根据学生不同的英语水平,英语学习要求,制定不同的学习方式、学习资料、学习过程,以适应学生的期待视野,达到综合英语课堂教学的目的.

2 教学方法和课堂实践

综合英语课程主要是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译各个方面综合基础语言能力,所以,基于接受美学理论的综合英语教学方法,也要从这几个方面分别采取策略进行解决.

2.1 听力教学

以前听力教学主要是使用教师规定的课本材料,学生听,教师播放,然后教师讲解答案,同时讲授一些相关的听力技巧.但基于接受美学理论,教学的本体是学生,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中心,所以,听力材料的选取,就要以学生为中心.听力教学中,采取不同的步骤满足学生的接受要求.首先,针对某一段听力材料,要求学生做课前准备,以开拓一定程度的期待视野.比如综合英语教材《交际英语教程:核心课程(1)》第3单元第2部分第一项听力,有关不同东西制作材料的问题[3].可提前让学生查阅不同材质的表达法,并且自主学习之后再进行听力练习.这样学生可根据自己掌握的知识,以及对各种物品材质的常识所留下的空缺来完成这个练习.每个学生掌握了多少关于材质的单词、表达法等,直接影响到他对相关习题的完成情况.然后通过对这个部分完成情况的总结,不但可以加强学生对该部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也可以让老师和学生自己了解接受的程度,以便以后改进自己的学习,填补学习中的漏洞.从而,学生的中心地位才可充分体现.

2.2 口语练习

课堂口语练习是综合英语课又一重要环节.综合英语课中,有很多口语练习的环节,基于接受美学理论,在课堂活动的设置上,应更多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要充分向学生解释活动背景、流程和要求,同时,在书上活动的基础上,应增加更多的“空白”.这种空白可帮助学生更自由的发挥,增加其口语练习和课堂活动的积极性.比如《交际英语教程:核心课程(1)》第1单元第2部分第5项中,本来活动包含8组,每组两个卡片.活动中,某一个中国官员带着一个翻译去机场接一位素不相识的外国专家.全班打乱顺序,学生通过在班级里互相询问才能找到要找的人——外国专家找到接自己的中国官员,中国官员找到要接的外国专家.所以中国官员手中有一个卡片,上面写着要接的外国专家的姓名以及国籍,外国专家手中卡片有来接他的中国官员的姓名和翻译的姓名[3].所以中国官员和翻译应该一开始就在一组.然而从接受美学角度来说,增加“空白”,可增加读者的能动性.所以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将翻译和中国官员的卡片分开,即:中国官员要先找到自己的翻译,然后再与翻译一起去找到外国专家.结果证明,这样大大地增加了学生的口语练习量,同时也调动了全班同学投入到口语练习中的积极性.课堂活动气氛更加活跃,使学生参与度和积极性都有所提高.

2.3 阅读教学

阅读是接受美学理论应用最直接的教学环节,也是综合英语课作为英语专业基础精读课一个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阅读主要是审美鉴赏,具体表现为审美经验的期待视野.所谓期待视野,就是读者在接受一部作品时世界观、文化修养、生活经验、欣赏水平、审美兴趣等前提条件,并通过读者的接受屏幕对文章的理解和期待.文本召唤结构所决定作品意义的不确定性与空白,也意味着被读者的期待视野定向、同化的可能性[4].在综合英语课阅读教学中就要求在具体教学法的研究上,着重对学生阅读接受过程及其阅读反应的记录和分析.阅读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文章中的一些“空白”进行开放性的思考讨论,鼓励学生从不同的层次和角度对文章进行自己的阐释,实现文章的审美价值.所以,教师应鼓励学生写读书笔记,撰写课程论文.撰写读书笔记并予以合理的反馈亦有助于增强学习者的语言能力.文章的意义具有不确定性和空白,即作品中未明写出来的部分,向读者所暗示或揭示的内容,使读者进行创造性填补和想象力连接成为可能.比如综合英语教材《交际英语教程:核心课程(1)》第8单元第3部分第2项的阅读材料“What Will the Future Be?”[3]就可以让学生自己阅读、划分层次.学生的期待视野不一样,所划分出的层次也不一样:有的比较笼统,有的则相当详细.再让学生谈谈他们对未来的理解和展望,达到阅读、理解和联想的目的.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又可以让学生印象深刻,达到阅读和反馈的目的.

2.4 写作实践

接受美学提倡读者主体的中心作用,所以阅读时往往会使文本向读者开放,写作教学也是如此.以往综合英语课写作教学中,都是教师给予学生一定的要求,让学生来进行相关写作.例如,综合英语教材《交际英语教程:核心课程(1)》第4单元第1部分第7项的写作练习中,书上给了几个历史人物或者神话人物,让学生两两进行对比描述[3].学生经过自己观察及查阅资料,写出的作文往往大同小异,因为他们所面对的材料大致相同.在基于接受美学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做出大胆的教学改革.这个写作练习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掌握所学到的描述人物的方法,所以可以让学生放弃教科书上所提供的材料,而选择他们认为相似,却有异的两个人物.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爱好、知识、理解和期待视野,选择两个人物进行对比描述.另外,以往对于一些人物总有一些主流的评价,诸如正面人物或反面人物等等.基于接受美学中读者的主体地位,写作教学中可以不限定学生的观点,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期待视野,对人物描述后进行评价.教师不要将固定的模式、观点以及倾向性灌输给学生,即使学生产生一些有悖常理的看法,也不要过多地干预,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接受主体的地位.

2.5 翻译实践

接受美学认为,翻译在本质上是一种阅读.译者首先是读者,是原语文本的接受者.译者在对原语文本的阅读中,总会带着自己的“前理解”对文本中的空白和不确定因素借助想象加工,使其具体化.从这个意义上看,译者的“具体化就是一种‘重建’活动,是一种心理加工、改造和创新活动”,是“对文本的再创造”.在翻译的“重建”过程中,译者不可避免地融入了自己的感情体验、生活经验等等.

大多数翻译课教师在研究教与学的关系时,已能够意识到学生在翻译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但在实践中却常常忽视对学生接受现象的研究.应用于翻译教学,就要求翻译课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填补“空缺”,领略相关翻译理论的深层意义,应把他们当作具有潜在审美能力的接受主体,调动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例如综合英语教材《交际英语教程:核心课程(1)》第7单元第3部分第2项中,学生翻译的各种标语可能会因为个人的经验、地域等等不同而有所差异[3].比如英语标志“no U-turns”,有的同学译成“禁止调头”,而有的同学则译成“不能调头”,还有的同学译成“禁止回转”.所以,学生作为接受主体,对于翻译材料也会结合自己的审美期待视野,翻译也要留有一定的“空缺”让学生来填补,以便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3 结语

综上所述,接受美学理论中的尊重读者为接受主体、期待视野和空缺等理论是完全适合综合英语教学,而且应该在高校英语专业基础精读课程和综合英语的听、说、读、写、译等各个方面教学中加以实践.综合英语教学的主体应该从教师过渡到学生,即:首先教师对教材,然后再面对学生,应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教材.以接受美学理论指导综合英语教学,是英语专业基础精读课程的重大改革,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还可以鼓励教师和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竞争意识,具有较大的教学实践指导意义.

[1]金元浦.接受反应文论[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2:10-11.

[2]高阳.从读者接受美学的角度论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改革[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4):31-34.

[3]李筱菊.交际英语教程:核心课程(1)[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124,23,473,183,391.

[4]黄福艳.论接受美学视野下的体悟式阅读教学[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2008(4):55-57.

猜你喜欢

视野美学英语
仝仺美学馆
盘中的意式美学
居· 视野
纯白美学
“妆”饰美学
读英语
视野
酷酷英语林
真相
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