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工科大学双外语专业教师素质浅析*
2012-08-15郭丽华臧树文
郭丽华 臧树文
(1: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工会,长春130118;2:吉林省榆树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榆树130400)
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对人才素质的培养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多学科交叉型的复合型人才成为新时期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伴随国外来华投资企业的增多和国内外贸企业业务的拓展,单一外语专业人才已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为此,国家《关于外语专业面向21世纪本科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指出:外语专业必须从单科的“经院式”人才培养模式转向宽口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模式[1].即培养具有多元化知识结构和综合能力的外语人才.复合型双外语人才培养是新型的六种外语人才培养模式之一,培养目标是使学生毕业时除了精通一门外语之外,还要熟练掌握另一门外语.目前,一些高校为了适应市场人才需求纷纷开设了双外语专业,但专业教师素质良莠不齐,专业教师素质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的质量,所以提高专业教师整体素质迫在眉睫.
1 存在问题
1.1 教师职业道德缺失
职业素养不高.在理工科大学双外语专业教师队伍中,绝大多数教师的职业操守是好的,这些教师热爱教育事业,忠于职守,为社会培养优秀人才倾注了极大的热情和心血.但不可置否,由于受“经济本位”观念的影响,双外语专业教师队伍中确实存在一些教师职业道德意识淡薄、不安心于本职工作,教学和科研浮躁等现象,这些现象严重损害了双外语专业教师的整体形象,在学生中造成了不良影响.此外,双外语专业教师岗前培训浮于形式.新型专业设立之初,专业教师数量往往不足,因此鉴于该专业特点,直接引进国外留学回国人员是快速弥补师资不足的方法之一,而这部分教师通常没有经过真正意义上的教师岗前培训,对教师职业道德缺少足够认识,其中一些人完全不了解教育学、心理学等与职业相关领域的知识,致使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不能及时根据学生心理动态调整教学方式和内容.学术不端是专业教师职业素养低下的另一个表现.迫于职称评定等压力,学术腐败和学术造假等学术不端行为滋生,这有悖于社会诚信体系的构建.
1.2 教师专业知识不足
由于历史原因,当前双外语专业教师多数曾经是从事外语专业的教师,其中大部分教师仅精通一门外语,其第二外语限于词汇量不足,只能做一些阅读和简单的口语交流.而理工科大学双外语专业人才培养,涉及内容较宽泛,除了熟练掌握两门外语以外,还需要了解包括外交、经贸、法律、理工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并且根据所在学校学科特点,对理工类的优势专业知识的掌握也尤为重要.但从目前掌握的情况来看,大部分专业教师是纯外语专业出身,对其他学科专业知识了解甚少,并且对知识更新没有给与足够重视.当然,对我国绝大多数高校来说,这种情况想在短期内完全改变是不现实的,但为了提高复合型双外语人才的输出质量,提高并拓宽专业教师自身的专业水平和知识面却是刻不容缓的.
1.3 教学方法落后
双外语专业教师大多是曾经从事某一门外语的专业教师,其中大部分教师对第二外语仅限于初步掌握.因此,教学方法多为采用传统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中多沿用汉语或某一门外语作为教学语言.以英日双外语专业为例,学生需要在大学四年或者五年时间里熟练掌握英语和日语两门外语,即英语达到大学英语专业四级水平,日语达到国际日语水平考试的二级或者一级水平,这就意味着英语专业课的课堂教学要适当地采用日语作为教学语言;日语专业课的课堂教学也要适当地采用英语作为教学语言,但目前由于第二外语水平限制,部分双外语教师不能同时用两门外语授课,不能在双外语之间、双外语与母语之间进行语际对比.教学手段滞后.一些专业教师教学中依然仅限于使用教材、粉笔、黑板等传统的教学工具,没有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的信息和科技手段,致使教学内容单一、乏味,教学方法落后.
2 解决方法
2.1 加强教师职业道德素质培养
(1)培养情感教育意识
情感教育是提高教师职业道德素质的有效方法.通过培养双外语专业教师的情感教育意识,实现为社会培养人才的最终目的.为此,情感教育实际是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针对教师对教育事业的情感培养;二是针对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即在教育过程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其优良的道德品质、自我调控能力,以及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使其具有独立健全的人格.要做到这些,专业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必须关注学生的态度、情绪或情感及信念,以促进学生个体和整个社会的健康和谐发展.基于我国教育的现状,情感教育这种新的探索对教师队伍的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
(2)增强诚信意识
教师言传身教的示范作用是任何职业都无法比拟的.专业教师的人格魅力对学生的成长可起到指示灯的作用.加强专业教师的诚信教育,可正教风和学术之风,促学生养成良好的学风,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诚实守信的公民.
2.2 提高双外语专业教师专业素质
(1)注重各种专业知识积累和更新
复合型双外语人才培养需要专业教师必须具有以下专业素质:①扎实的语言基本功,能够熟练掌握语音、语义、句法、文章规范及听、说、读、写、译5大技能;②知识面宽广,拥有外语专业知识和相关学科知识.为此,双外语专业教师必须通过自身不断的学习,了解、掌握更多学科的专业知识,以满足复合型双外语人才培养的需要.
(2)提升专业教师的教学能力
①对比法.双外语专业的特点,要求双外语的课堂教学方法既要重视语言迁移规律,又要将语言对比教学法应用于教学实践中[2].因此,双外语专业(包括英日、英俄、英韩、韩日、英德等)的教学方法应有别于单一的外语专业,显然前者所涉及的语言迁移情况复杂于后者,以英日双外语专业为例,存在汉语与英语、汉语与日语、英语与日语三种语言之间发生语言迁移的问题;而后者仅涉及汉语与一门外语之间的语言迁移问题.此外,还存在不同文化之间的迁移.通过对比教学法,能够克服不同语言之间的负迁移.
②反思法.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G.J.Poser)提出了一名教师成长的公式:经验+反思=成长[3].一名优秀的专业教师在教学中只有不断地进行反思,才能凝练出成功经验.当然,这种反思应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即授课前、授课中、授课后,也涵盖教育内容、学生能力培养及道德培养等方面,双外语专业教学经验不足的教师,可通过不断反思、总结,提高自身教学水平和职业能力.
③实践法.为了提高双外语专业学生对所学外语的实际运用能力,专业教师应在教学中尽可能地安排实践环节,以此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2.3 加强专业教师职业培训
复合型双外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对专业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克服目前专业教师掌握专业知识单一化的弊端,学校应定期组织专业教师进行专业培训.培训形式有两种:一种是组织双外语专业授课教师到国外进行为期三个月以上、一年以内的长、短期专业技能培训;另一种是在国内组织定期培训,这种形式可以采取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学者和外籍专家集中授课的方式进行,以此推动专业教师在夯实原有语言能力的基础上,至少再熟练掌握另一门外语技能,实现授课过程中双外语的融会贯通.
2.4 建立有效的考核机制
根据双外语教学的实际情况,各学校应出台有效的考核机制.通过对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考核,加强对教学全过程的监控,引导教师积极参与教学建设和教学改革创新,提高双外语教学和科研能力创新,整体提升专业教师的素质.
3 结语
教育是中华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教师在教育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理工科大学培养复合型双外语人才,专业外语教师素质差异是制约人才培养的瓶颈,只有采取有效的方法不断提高专业教师素质,才能培育出优秀的复合型外语人才.
[1]教育部高教司.关于外语专业面向21世纪本科教育改革若干意见[EB/OL].http://sfl.lsu.edu.cn,2007.
[2]张璐,赵若英.国外双语教学的比较研究[J].当代教育科学,2003(16):27-28.
[3]梁堃.反思性教学在英语课程中的应用[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02)188-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