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输入输出理论与研究生英语教学*

2012-08-15刘晶慧

吉林建筑大学学报 2012年6期
关键词:外语教学学习者英语教学

刘晶慧

(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长春130118)

20世纪80年代,Krashen(1985)的输入假设理论在我国成为当时教学与研究的焦点.到90年代中期,Swain(1985)的输出假设开始引起我国外语教师和研究者们的注意.国内期刊纷纷刊登有关输出假设的理论研究,介绍输出假设理论及国外的研究成果,探讨输出假设与我国外语教学的关系.卢仁顺(2002)认为,在外语教学实践中应重视语言输出作用,强化输出训练是解决我国英语教学中“高分低能,哑巴英语,费时低效“的一个有效途径,并且提出我国英语教学应改变观念,重视输出,积极探索强调语言输出作用的教学模式和测试方法.赵小沛(2003)通过调查发现,我国外语教学活动对输出的重视仍然不够,建议教师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协商意义的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大胆地说、写英语.所以,在研究生英语精读课堂上,应加大语言的输入量,加强语言输出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口语能力的培养,以提高英语的运用能力.

1 理论回顾

1.1 Gass的二语习得模式

探讨语言输入输出的重要性及其相互关系前,先了解一下语言学习的过程.美国语言学教授Susan M.Gass提出了二语习得集成模型.该模式包括5个环节:感知输入(apperceived input)阶段、理解输入(comprehended input)阶段、摄入(intake)阶段、集成(integration)阶段和输出(output)阶段[1].Gass认为,语言习得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它涉及到学习者把输入转换为输出的若干阶段以及输出在动态、相互关联的习得过程中所起的积极作用.从Gass的二语习得模型可看出,掌握外语的过程是一个从“输入”到“输出”的过程.输入是第一性的,输出是第二性的,是输入的目的,输入与输出相辅相成[1].

1.2 输入与输出假说理论

Krashen(1985)认为,语言习得是通过接收大量可理解输入而产生的[2].学生首先接触大量易懂的实际语言,通过上下文和情景去理解其意思,这样,寓于交际语言中的句子结构就自然学会了.满足下列3个条件,语言习得才有可能发生:①可理解性的输入;②包含已知的语言成分(i);③包含略高于已知语言水平的成分(i+1)[2].“可理解的语言输入”是语言习得的必要条件.“可理解的语言输入”是指语言输入既不能太难,也不能太容易,它应当稍微高于学习者目前的语言水平,即i+1输入模式.i指学习者现有的语言水平,而1指适度超出学习者语言水平的输入.输入假说认为学习者能够理解略微超出其语言水平的语言输入时,自然语言习得就会产生.

大量的可理解输入可以帮助学习者获得目的语的思维方式,并逐渐吸收其语言模式,从而有效地抵制母语干扰.没有输入就没有吸收和认知,也就不会产生输出.只有充足输入,才会有恰当的输出.同时在教学过程中,Krashen还提出了可理解输入所要求的4个重要因素:可理解性(comprehension)﹑趣味与关联(interest and relevance)﹑非语法程序(not grammatical sequenced)﹑足够的输入量(enough input)[2].

然而,“输入假说”将语言习得完全归功于语言输入,以致忽视和排斥了输出的作用.为补充完善这一理论,Swain在80年代后期提出了“可理解输出假说”.Swain指出仅仅靠可理解输入还不能使二语习得者准确而流利地使用语言,成功的二语习得者既需要接触大量可理解输入,又要产出可理解输出.

Swain(1985)的输出假设对二语习得研究产生了较大的影响.Swain(1985)认为,语言输入是必要的,但并不是实现语言习得的充分条件;要使学习者达到较高的外语水平,仅靠可理解性输入是不够的,还需要可理解性输出,学习者应该有机会使用语言,并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修正对目标语所做的各种假设[3].

Swain提出语言输出有4大功能:①增强流利性功能(fluency function);②注意/触发功能(the noticing/triggering function);③假设检验功能(hypothesis testing function);④元语言功能(the meta-linguistic function)[3].Swain认为,大量的语言输出可增强学习者语言表达的流利性,使目标语的表达逐渐转成为自动化.学习者在语言输出时,经循环反复输出、验证、再输入、再输出的训练后,学习者在大脑中渐渐积累了在一定语境中使用正确的语言材料,优化自己的语言输入并形成输出自动化.在目标语生产过程中,学习者会注意到,他们无法用精确的语言表达出其内心所想要表达的.这种差距促使其意识和注意到自身语言问题,并激发学习者运用认知策略去解决问题,以获取新知识或巩固已有知识.注意是学习者对信息进行有效加工的一个必要条件,也是将语言学习中的输入(input)转化为吸收(intake)的必要和充分条件.错误是语言学习过程中所不可避免的.语言输出过程也就是学习者检验假设并根据反馈修正假设的过程.学习者能够在交谈中根据外界反馈修正部分假设,从而促进自身中介语的发展,以使交谈能够进行下去.

在提出输出假设之后,Swain等人不断设计各种课堂教学活动以检验输出假设功能.Swain(1996)发现,在意义丰富的语境中注意语言形式更有助于语言习得;合作学习能实施输出假设的功能;同龄人间的对话活动能使学习者共同参与听、说、读、写活动;如果遇到语言困难,他们就会共同切磋讨论,通过共同合作解决问题或完成某个项目等,这些协作式学习任务可以自己语言输出的语言特征“促进注意功能”,而且有意义的交际任务可引导学生在构建意义的同时,注重语言形式的准确性.

1.3 输入与输出的辩证统一关系

从Gass模型可以看出:输入是第一性的,是输出的基础.没有原汁原味的语言材料的输入,输出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输入与输出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应该是你中有我、互为依赖、互为作用的关系,任何孤立强调一方的做法都不可能真正有效地提高语言习得水平[1].输入是语言习得的基础(有可用语言资源)、是先决条件;输出则是必由之路.没有输出训练,输入不可能向语言习得自动转化.对入与出片面强调都无益于外语水平的更好提高.输入和输出是一种动态统一的关系.语言输入是输出的基础,要想提高口语产出能力必须以大量可理解输入为保证,而且只有等到输入发展到一定程度或具备足够的语言知识积累后,输出才成为可能.另一方面,输出是输入的目的.输入更需要用输出任务来强化刺激,引发动力,从而达到使用和产出的目的,最终做到自由地提取和使用.

2 输入输出理论对研究生英语教学的启示

2.1 增大语言输入数量,提供适宜习得的语言输入

根据克拉申的语言习得理论,只有接触大量的可理解输入,语言习得才会发生,才会有语言输出.教师首先要帮助学生扩大接触外语的机会,创建理想的语言输入环境.这里就限定教师在课堂上的角色并不是支配者和灌输者,而应是课堂活动的组织者.教师不仅在课堂上组织课堂教学和活动(如每日报告,角色表演,热点辩论及话题讨论等),而且还应在课外向学生提供更多变化的语言输入(如播放英语原版电影,收听收看英语新闻广播和英语电视节目,开展英语角,英语沙龙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既保证了输入量,又增加了输出量.此外,学习者所接触的语言输入质量也是至关重要的,学习者需要的语言输入必须是经过调整而且适合他们语言的水平、同时,调整语言输入还必须包括学习者未习得的某些语言形式.

2.2 丰富语言输入形式,增强输入的趣味性

语言教学中,应注意教学形式多样性和教学内容的趣味性.教学形式多样性可给学生学习增添趣味性,使大脑处于兴奋状态.因此教师应根据不同教学内容和重点,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增强输入趣味性,从而提高学习兴趣和语言技能.如在教学手段上,教师应注意直观教具的使用.利用直观教具进行外语教学,不仅使课堂变得生动、形象、直观,能够强化学生的印象,强化学生记忆力,而且容易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2.3 强化输出,提高口语能力

认知理论认为实践在整个语言学习中起到关键作用.因此,口语教学应以学生的实践为主.口语教学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在于教师和学生是否明确其各自在课堂上的作用.在理想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是教学的组织者和学生的辅导者.因此,在教学方法上要改变老师讲,学生听的一贯方式,要真正转变为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设计出学生乐于参与的口语活动,如小组讨论、演讲、角色扮演等.许多学生好面子,怕犯错误,不肯主动开口.因此,在外语教学中,教师应当为学生创造轻松的语言学习环境,让学习者认识到输出的重要性,提高学习者语言输出意识,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课内、课外的交际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使更多的学生加入到活动中.

另外,课堂应以小组活动为中心,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在教学实践中可把一个大班分成几十个小组,让小组成员自由选择其喜欢或当前热门的话题进行讨论.小组活动也是协作学习理论运用于课堂的一种教学方式.协作学习并不是简单将几个学生组合在一起,而是小组成员紧密配合﹑互相帮助﹑互相促进﹑互相提高﹑共同受益.这样,在有限的课堂上可为学生创造更多练习机会,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交流.

3 结论

通过评述Krashen的语言输入理论和Swain的语言输出理论,探索从语言输入到语言习得,进而到语言输出的途径,分析语言输入和输出理论对我国研究生英语教学的启示,旨在解决目前教学中存在的弊病,提高英语教学的效果.目前我国外语教学规模大、投入多,虽然取得一定的成绩,但难以取得理想效果,这与目前的外语教学模式有很大关系.虽然国外教学环境与我国外语教学环境有所不同,但输出假设所强调的准确、恰当地说与写对我国目前外语教学仍然具有一定的启迪和借鉴作用.我们应积极运用输出假设理论,强化语言输出,设计高层次的输出活动,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促进英语运用能力的提高.

[1]Gass S.&L.Sellinker.Second Langrage Acquisition:An introduction course[D].Mahwah,NJ:Langrage Erlbaum Associates,2001.

[2]Krashen,S.D.The Input Hypothesis[M].New York:Longman.1985:2.

[3]Swain M.Communicative competence:Some roles of comprehensible input and comprehensible in its development[M].Rowley.MA:Newbury House:1985:235-253.

猜你喜欢

外语教学学习者英语教学
从震旦到复旦:清末的外语教学与民族主义
巧用“五法”激趣——以英语教学为例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The Book Review of Methods of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Less Is More”在大学外语教学中的应用
汉语学习自主学习者特征初探
Long的互动假说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外语教学法的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