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寒冷地区城市环境色彩控制与规划理念
2012-08-15齐伟民王晓辉高月秋
齐伟民 王晓辉 高月秋
(1:吉林建筑工程学院艺术设计学院,长春130118;2:长春建筑学院公共艺术学院,长春130699)
我国东北地区大部分城市所在区域属于寒冷地区,与世界其他维度相近寒冷地区不同,冬季气温与纬度更高的北欧等国家气温相当,形成显著的寒地气候特征,城市面貌也呈现出显著的地域差异性.因此,应对冬季寒冷气候环境是东北地区城市视觉设计最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1 寒地城市色彩控制
1.1 寒地城市与色彩
人们对一个城市的认知与视觉体验,就是来自于城市的空间形态及其外显的色彩形象.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形象也愈发重要.但不论北方城市还是南方城市呈现的是千城一面,根本没有地域特色.
上个世纪,美国学者丹尼尔·贝尔提出:“目前居‘统治’地位的是视觉观念.声音和景象,尤其是后者,组织了美学,统率了观众.”这种“视觉”特点在城市中显得越来越突出.城市色彩是城市形象与特色的重要表现形式,不但与城市环境密切相关,而且对城市居民视觉心理和健康情绪都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城市规划建设中的注重色彩规划就显得尤为重要.
城市色彩规划的目的是为更好地实现城市特色.特色的实现与色彩美学、色彩心理学及色彩地理学等相互关联.由于我们色彩意识过于淡薄,导致许多城市在建设过程中都缺乏专业的色彩设计和规划.在一个没有整体系统性的规划和色彩秩序的城市中,人的视线为密集的建筑、各种城市景观、街道、构筑物及城市设施等元素所影响,整个城市呈现出无序错乱的视觉影像.因此,城市色彩问题随着城市的发展而越发凸显.那么,就需要科学的城市色彩规划来引导城市的发展和建设.寒冷地区的城市冬季严寒,植物绿化景观单调而缺乏活力,令人感到萧条与压抑.因此,适宜的城市色彩和各类环境色彩设计有利于调节生活在冬季里人们的视觉和心理感受.所以,许多北欧城市的色彩经验与案例值得我们思考和研究.
1.2 寒地城市色彩构成
建筑色彩建筑是城市环境中的主体部分,是城市中色彩中处于主导地位的.因此建筑色彩相应地成为城市色彩的灵魂,其色彩的处理直接影响城市色彩基调.建筑色彩包括商业建筑、居住建筑、办公建筑、娱乐建筑等等,这些不同功能的建筑色彩的选择应注意其差异性.因此,对寒地建筑色彩的选择,要充分利用色彩的地域关联性、生态有机性和冷暖对比性等特性,以使建筑色彩富有变化、各具特色.
广场街道色彩是城市色彩景观节点和景观线,具有动态景观序列的延展性,是展示城市魅力的管道.那么寒地广场街道色彩的选择就要充分利用色彩的对比与统一的关系,强调或是勾勒城市的平面轮廓,使城市色彩风格更加突出.
城市内的指示牌、电话亭、雕塑、广告、休息座椅、街灯柱及垃圾箱等辅助设施的色彩,也是创造丰富城市色彩的组成元素,特别是寒冷单调的北方城市更是如此.虽然这类设施及环境小品不是城市景观的主体,但可以丰富、活跃和调节寒冷城市冰冷、单调和乏味的形象,更为重要的是传递温暖情感信息.常绿植被植物是具有生命的载体,是寒冷城市环境创造生机的最佳色彩选择.如松柏树木的规划设计运用可利用其色相、明度、彩度组成节奏和韵律,并随着四季的更迭会产生不同的城市视觉效果.
1.3 寒地城市色彩规划
改变寒地城市萧条冷落的面貌就应该从城市色彩控制着手.城市色彩首先要服从城市的功能.城市功能一方面是指城市的整体功能,另一方面是指城市的分区功能.同样是北方城市商业城市与旅游或文化城市,其色彩自然应该有所差异,比如沈阳这样的北方工业与商业都市来说,在总体的基调下色彩可以丰富变化.但对于哈尔滨这样高纬度的文化名城,在冬天应该呈现出一种带有欧洲浪漫情趣的暖色,与洁白的冰雪融合成短高调.而长春作为一个汽车城、森林城的北国春城,其城市色调应该凝重、素雅而充满生机.
城市的色彩也诉说着城市的历史,东北和其他城市一样,每个城市由于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不同,城市色彩也呈现出多元文化冲突明显的特征.如20世纪初,随着中东铁路建设,哈尔滨就已成为国际性商埠,被誉为“欧洲建筑博物馆”;1625年,清太祖努尔哈赤把都城从辽阳迁往沈阳,之后清朝迁都北京后,沈阳成为的清朝的“陪都”;“9·18”事变后,日本侵占我国东北地区后,长春沦为殖民地“满洲帝国”的“国都”.这些城市的独特历史不仅反映了建城的历史,更呈现了当地特有的城市意蕴.因此,不同的城市形态和色彩反映出不同的文化背景.
2 寒地城市色彩的思考
2.1 色彩定位
寒地城市色彩受地域与气候因素影响,千城一色.冬季从色相、明度及彩度等方面大多以明快中低彩度为主,缺乏城市的独特性.分析寒地城市色彩特色不鲜明的原因,主要是不顾寒地城市气候寒冷的色彩单一的特点,沿袭南方流行的风格,盲目地生搬硬套南方温暖地区的色彩设计方法,在设计上缺乏对所在地域和气候的分析和研究,会严重损害寒冷地区环境色彩景观的质量,导致色彩选择的全国趋同倾向.不同地区的城市,由于历史、民族、风情的不同而对色彩使用有不同的习惯,从而形成风格迥异的城市色彩.因此,不同的城市就应努力寻找自身的历史文脉和自然环境特征,归纳城市形态的人文肌理,从而确定符合自身定位的色彩规划.
2.2 色彩特色
由于缺乏对寒地城市色彩资源的挖掘和利用,造成城市风格雷同、形态要素单一、可识别性差,色彩设计未能充分反映寒冷地区特色.寒地城市色彩特色应注重历史文脉的延续性,城市色彩与城市历史文化相辅相承,因此,在色彩规划中应注重城市历史文脉的延续,并采取挖掘历史人文元素,深入研究城市历史文脉特征逐步形成色彩表达特色,对城市形象要确定统一的风格.在色彩规划设计上,首先确立城市色彩规划理念,注重主色调的选择,在不同的功能区中用一个主导色或若干辅助色使城市色彩有所变化,构建良好视觉景观诱目性的色彩规划基准.而功能区之间的色彩强调弱对比、协调一致.功能区点、线、面相结合,以点带线,以线带面,辐射城市,营造整体统一的色彩标准体系.每个城市在发展的历程中,都会因为自然和社会条件的因素,形成本地区的色彩基调.在城市环境的规划建设中必须考虑色彩的地方性,顺应当地的气候环境,尊重人们的色彩运用与表达传统,注重本地历史文脉的延续,用色彩塑造城市的文化气息与城市风格特色.
2.3 色彩管理
冬季寒冷的气候在给寒地城市的发展带来负面影响的同时,也促成了代表东北城市文化特征的特有的冰雪资源.通过确立有效的寒地城市环境色彩生态设计策略,编制色彩控制导则,规范城市建筑活动,合理定位、分区规划,同时,深入详尽的分析调研,以及城市色彩形成的历史、文脉发展、社会经济特点进一步对城市总体规划进行研究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色彩进行合理的分析、归纳和定位,并根据定位建立色彩数据库,提取地域环境色彩,形成城市色彩规划理念.城市色彩建设也应坚持法制化的原则,形成比较系统的寒地城市视觉色彩控制规划方案,以独特的寒地环境景观塑造城市形象和风貌,打造城市品牌,形成独具特色的城市资源,增加人们对寒地城市的认知度,塑造和谐优美、独具特色的城市色彩形象;切实保证寒地城市色彩控制有法可依.
3 结语
加强城市色彩管理并强调建筑的文化属性,是树立良好城市色彩形象的重要保证.要系统而深入地从自然地理、历史文化、城市文脉、场所意义及个性表现等不同层面去探索城市的色彩表达,并积极地同国际接轨,进一步提升城市品位,带动经济发展,从而推动寒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1]尹思谨.城市色彩景观规划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35-67.
[2]鞠叶辛,梅洪元.寒地建筑形态地域特征初探[J].低温建筑技术,2004(5):22-24.
[3]陈平,吴秋菊,李欣.应对寒地气候的城市设计策略探析[J].低温建筑技术,2008(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