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统筹规划 科学引领扎实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

2012-08-15张曰良

山东水利 2012年10期
关键词:水资源文明生态

张曰良

(济南市水利局,山东 济南 250099)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水生态文明是生态文明的重要基础和标志。济南是文明遐迩的泉城,融“山、泉、湖、河、城”于一体,自然风貌独特、文化底蕴深厚。近年来,水系生态建设虽取得一定成效,但济南是典型的资源型缺水城市,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不足全国的七分之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水生态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带来了一些亟需解决的水问题。突出表现在: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保持泉水常年喷涌压力较大,防洪排涝能力较低,水生态体系不够完整,水生态环境建设任务繁重。

开展水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对于保障济南市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生态安全,改善城市环境,增强城市活力,提升城市品位,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支撑济南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充分认识开展水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

济南市开展水生态文明市建设,事关济南经济社会长远发展,既是现实的紧迫要求,也是长远的战略任务,意义深远。

一是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水利改革发展的决策部署和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举措。2011年中央1号文件和中央水利工作会议将水生态保护摆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更加重要的位置,明确提出力争通过5~10年努力,基本建成水资源保护和河湖健康保障体系。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了“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努力建设美丽中国”的要求,视生态文明建设为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通过水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人水和谐的发展目标,以优质的水生态保障“生态济南”目标的有效落实。

二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任务。开展水生态文明建设,既可保证城乡生活、生产生态用水,又能实现多水源统筹调配,实现泉群喷涌常态化,全面改善水生态环境。充分发挥水资源在促进经济发展、提高生活质量、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多种功能,着力构建服务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的发展格局,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三是推进现代水利发展的重要抓手。加强水生态建设,有利于提高全社会的水资源节约和保护意识,牢固树立现代水利理念和水生态文明观念;有利于引导各部门主动适应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力,科学确定水资源开发利用规模;有利于提升水利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充分发挥水利的经济支撑、社会服务、民生保障、生态保护和文化传承功能。

二、统筹兼顾,高点定位,科学谋划水生态文明建设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把水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按照中央、省委省政府关于水利改革发展的决策部署,依托全市水网规划,统筹城乡发展,坚持标本兼治,全面推进水资源、水生态、水景观、水工程、水管理、水文化等“六大体系”建设,着力解决水资源短缺、水灾害威胁、水生态退化三大水问题。实现水资源从开发利用为主向开发保护并重转变,水环境从事后治理向事前保护转变,水生态从人工建设为主向自然保护恢复为主转变,将济南建设成为具有泉城特色的水生态文明市。

(二)基本原则

一是坚持人水和谐,科学发展。尊重自然规律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律,以水定需、量水而行、因水制宜,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力相协调。二是坚持保护为主,防治结合。规范各类涉水生产建设活动,落实各项监管措施,强化监督监测,着力实现从事后治理向事前保护转变,从人工为主向自然保护恢复为主转变。三是坚持统筹兼顾,合理安排。科学谋划水生态建设布局,统筹考虑水的资源功能、环境功能、生态功能,合理安排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协调好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地表水和地下水关系,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四是坚持因地制宜,以点带面。根据水资源禀赋、水环境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建设泉城特色水生态,为水生态文明城市创建探索路子、完善标准、积累经验、提供示范。

(三)目标任务

通过水生态文明市建设,实现“泉涌、湖清、河畅、水净、景美”的总体目标,构建“河湖连通惠民生,五水统筹润泉城”的现代水利发展格局。重点建成“六大体系”:一是建立可持续利用的水资源体系。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强用水总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管理,完善河湖水网体系,提高水资源配置和调控能力,实现地下水采补平衡。二是建立科学完整的水生态体系。加强水土保持和水系生态修复,防止生态破坏;加强河道综合治理,促进水生态良性循环;加强植树造林、湿地建设等,构筑水生态安全屏障。三是建立优美宜人的水景观体系。通过截污治污、驳岸改造、扩大蓄水、美化绿化等工程措施,建设新景点、打造景观带、提升景观区,彰显泉水景观特色,打造人水和谐的宜居环境。四是建立布局合理的水工程体系。着眼发展和需求,重点建设防洪除涝、城乡供水、水系生态等工程,建成河湖库渠连通、供排蓄泄兼顾、生活生产生态有机统一的水工程体系。五是建立高效运行的水管理体系。坚持改革创新,完善体制机制,健全基层队伍,加强投入保障,尽快形成防洪减灾、水资源配置利用、水系生态保护、水利事业发展的长效机制。全面建立职能明确、布局合理、队伍精干、服务到位的基层水利服务队伍。六是建立丰富多彩的水文化体系。大力开展水生态文明科学技术研究,推广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提高水利工程的科技含量。充分发掘泉水历史文化,丰富水文化内涵,提升水文化品位。

(四)中心城区主要建设内容

全市水生态文明建设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生态体系完整、水生态环境优美”为主要内容,以建立六大体系为重点,坚持高标准编制规划、高水平建设管理。按照“城乡统筹,整体推进,突出重点,彰显特色”的要求,依据总体规划,做到一县一张图,一县一规划,一县一特色。

按照“整体布局,突出重点,先急后缓,有序推进”的原则,中心城区水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布局为:“一核、两带、三区、六廊、九点”。“一核”主要建设以泉水风貌为中心的老城区;“两带”主要建设黄河和小清河滨水景观带;“三区”主要建设南部生态保护区、城市泉水景观区、北部湿地风貌区;“六廊”主要建设北大沙河、玉符河、兴济河、大辛河、韩仓河、西巨野河,通过打造六条绿色景观廊道,辐射全市120条中小河流,形成优美的河道景观;“九点”主要建设环绕中心城区的卧虎山、锦绣川、狼猫山、杜张4座水库和玉清湖、大明湖、鹊山龙湖、华山湖、白云湖5个湖泊及毗邻的相关湿地等,形成九大水域。

建设南部生态保护区,强化“补”的功能。一是水源连通工程。建设北店子、玉清湖、济平干渠、锦绣川、杜张水库等输水线路,实现黄河水、长江水、地表水多水源联合调水;二是水源涵养工程。实施南部山区3 200平方公里水土保持工程,进行植树造林,搞好水土保持,加强泉域补给区重点渗漏带的保护,增加地下水入渗,实施清洁小流域、生态河道治理,对流域面积557平方公里的锦阳川、锦绣川、锦云川进行综合整治。实施玉符河综合整治工程,进行扩挖疏浚、截污治污,实现防洪排涝、回灌补源等功能,带动河道两侧30~50平方公里片区发展;三是水源置换工程。对泉域补给区60万亩井灌农田推广引黄、引库、引河灌溉。实施东联供水工程,将黄河水、地表水作为农业灌溉和工业用水的主要来源,置换地下水用于保泉和市民饮用。

建设城市泉水景观区,彰显“景”的特色。一是防洪除涝工程。重点实施兴济河、工商河等城区河道整治,进行清淤疏浚、拆违治乱,提高防洪除涝能力。实施凤凰山分洪工程,进行河道开挖、生态护坡等,提高东部新区防洪能力。二是截污治污工程。开展河道截污和雨污管线分流工程建设,坚持污水集中处理与分散处理并重,完善污水收集管网系统和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雨洪水资源化利用示范区,为城区河道提供水源。三是景观提升工程。在趵突泉、护城河、大明湖综合整治的基础上,向南治理玉绣河、广场东沟,向北开挖中泺河、北湖,与小清河、华山湖连通,延伸泉水旅游景观带。实施河道景观建设,通过河岸整治、河道拦蓄、生态修复等工程措施,实现腊山河、兴济河等城区主要河道四季不断流。沿河两岸因地制宜建设多处亲水园林广场、休闲公园等。

建设北部湿地风貌区,发挥“净”的作用。一是湿地建设与保护工程。重点建设黄河与小清河沿线的济西、北湖、鹊山龙湖、华山湖、白云湖5个湿地型蓄滞洪区,充分发挥湿地的滞蓄洪水、水体净化、生态修复、景观旅游等功能,带动周边80~100平方公里区域的环境提升,减轻小清河干流防洪压力。二是引黄水源地建设工程。积极利用黄河水,充分发挥客水的作用,建设历城区堰头、济阳县稍门等5座引黄平原水库。三是黄河、小清河生态建设工程。实施黄河、小清河生态治理工程,对滩地实施生态治理,保持生物多样性。实施堤防标准化建设工程,改善两岸环境,打造成为滨水景观带。

三、多措并举,强化措施,切实保障建设工作顺利实施

一是加强领导,建立组织保障机制。按照全市一盘棋的要求,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将创建水生态文明市试点作为生态市建设的基础性工程,成立组织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落实责任部门,制定实施方案,逐级建立目标责任制,逐项落实建设目标任务,精心组织工程的实施。

二是齐抓共管,建立工作推进机制。建立健全党政齐抓共管、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工作体制和工作格局,形成水生态建设强大合力。领导小组发挥决策、指导、协调、推动作用。按照“科学、务实、高效、管用”的原则,建立调度、巡查、通报、督查、协调、考核、奖惩、社会监督等推进机制,把目标任务分解到县(市)区、落实到部门、具体到项目、量化到个人,形成人人有责、层层落实、环环相扣、行之有效的齐抓共管的工作推进机制,确保水生态文明市建设工作规范、高效、有序开展。

三是多元投资,建立投资融资机制。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导、社会融资与市场运作相结合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在资金筹措上,整合地方财政资金,落实地方公共财政投入,用足用好国家、省支持政策和资金;拓宽投融资渠道,广泛吸收社会资金;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充分发挥市场融资的作用。

四是落实责任,建立监督考评机制。科学设置目标责任、质量监管、督察督办、工作考核,明确目标,落实责任,科学实施检查考评工作。将年度综合考核结果纳入市委、市政府对市直相关部门、各县(市)区政府科学发展综合考核。

五是健全法规,建立依法管理机制。建立健全水资源管理、水生态保护、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建立部门联动综合执法机制,开展各类专项执法监督检查活动,依法打击非法取水、违章建设、乱挖滥排等引发生态功能退化、破坏水生态的行为。

六是宣传发动,建立社会参与机制。多层次、多形式、全方位宣传水生态文明市建设工作,凝聚各方力量,积极完善公众参与机制,引导各级各部门和社会各界关心支持水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形成强大的社会合力,使这项工作深入人心,营造全市人民关心、支持和参与水生态文明市建设的良好氛围。

猜你喜欢

水资源文明生态
《水资源开发与管理》征订启事
珍惜水资源 保护水环境
请文明演绎
“生态养生”娱晚年
漫说文明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加强水文水资源勘测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
对不文明说“不”
浅议我国水资源的刑事立法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