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砖混结构房屋墙体裂缝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

2012-08-15韩学峰

山西建筑 2012年9期
关键词:砌体顶层墙体

韩学峰

(山东金柱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山东聊城 252000)

0 引言

砖混结构房屋因砌体抗拉、抗剪强度较低,结构自重大,设计、施工管理措施不到位等,极易产生裂缝,裂缝一旦产生,将会严重影响房屋的安全性和使用功能,而且修补加固难度较大,还对房屋使用者产生不舒适感。社会不断进步,居住环境和房屋质量要求也应不断提高,所以预防、控制砌体结构裂缝产生尤为重要,根据多年来工程监督管理经验浅析一下房屋墙体裂缝产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1 产生裂缝的原因

1)温差变形引发的砖砌体裂缝,由于屋顶与墙体之间存在温度差,而混凝土的膨胀系数比砖砌体的膨胀系数大约大一倍,混凝土结构屋面变形大,下部墙体变形小,因此在屋顶下的砖墙顶部产生了剪应力及主拉应力。温差引起的砌体主拉应力大于砌体本身抵抗力的2.2倍,温差裂缝较普遍的是房屋顶层两端外纵墙上的斜裂缝,其形态是“八”字或“x”形,且显对称性,轻微者仅在两端两个开间内出现,严重者会发展至房屋两端1/3纵长范围内并由顶层向下几层发展。特别是不按规范要求设置伸缩缝的住宅,尤其严重。

平屋顶房屋,有时在屋面板底部附近或顶层圈梁附近,出现沿外墙顶部的纵向水平裂缝和包角裂缝,这是由于混凝土的膨胀系数比砖砌体的线膨胀系数大约大一倍,混凝土向端膨胀,因此在圈梁下的砖墙顶部产生了剪应力,而砌体抗剪能力很低,屋面伸长或缩短引起的向外或向内推拉力而产生裂缝,包角裂缝实际上是水平裂缝的一种形式,是外横墙和纵墙的水平裂缝连接起来形成的,在这种情况下,下面一般不会发生八字形裂缝。有时,外纵墙的水平裂缝也会出现在顶层的窗台水平处。女儿墙根部由于受到屋面伸长或缩短引起的向外或向内的推、拉力,且未考虑留置屋面承重板膨胀的伸缩缝,砌体抗剪能力较低,女儿墙出现外倾现象,女儿墙根部的砌体开裂,形成水平裂缝。有时,女儿墙由于钢筋混凝土屋面的收缩,处于偏心受压状态,造成女儿墙上部竖向开裂。

2)墙体因地基不均匀下沉引起的裂缝,房屋的全部荷载最终通过基础传给地基,而地基在荷载作用下,其应力是随深度愈大,扩散愈大,应力愈小。在同一深度,应力也是表现为中间最大,然后向两端逐渐减小。也正是由于土壤这种应力的扩散作用,房屋地基应力分布仍然是不均匀的,从而使房屋地基产生不均匀沉降,即房屋两端沉降少,中部沉降多,形成微向下凹的盆状曲面的沉降分布。在地质较好、较均匀,且房屋的长高比不大的情况下,房屋地基不均匀沉降的差值是比较小的,一般不会影响到房屋的安全使用。但如果房屋设计的长高比较大,整体刚度差,而对地基又未进行加固处理,那么墙体就可能出现严重的裂缝。

引起基础不均匀沉降的原因主要有如下几点:a.未做好工程基础坑(槽)钎探工作。b.建筑物基础深浅差别较大;未合理设计伸缩缝。c.上部结构刚度不大,施工时又未设置拉结筋和留斜槎等措施。d.房屋地基土层分布不均匀,土质差别较大,在不同土层的交接处或同一土层厚薄不一处宜出现较明显的不均匀沉降。

3)其他裂缝原因包括:混凝土构件变形导致的砌体裂缝,砌体本身承载力不足出现的竖缝,砌体构造要求不良造成的洞边缝。施工不当砖砌体的施工质量欠佳也是墙体开裂的一个重要因素,砌筑砂浆强度达不到设计要求、灰缝砂浆不饱满、干砖上墙等都会导致墙体出现裂缝。

2 裂缝防治措施

2.1 设计方面措施

1)为了防止或减轻房屋在正常使用条件下,由温差和砌体干缩引起的墙体竖向裂缝,应在墙体中设置伸缩缝。伸缩缝应设在因温度和收缩变形可能引起应力集中、砌体产生裂缝可能性最大的地方。温度伸缩缝严格控制在《砌体结构设计规范》的允许范围内。

2)为了防止或减轻房屋顶层墙体的裂缝,可根据情况采取下列预防手段:

a.合理设置屋面保温层和隔热层,以有效减小屋盖与墙体间的温差,保温层必须有一定的厚度,且应设隔气层、保护层和透气孔等。屋面保温(隔热)层或屋面刚性面层及砂浆找平层应设置分隔缝,分隔缝间距不宜大于6 m,并与女儿墙隔开,其缝宽不小于30 mm。

b.采用装配式有檩体系钢筋混凝土屋盖和瓦材屋盖。

c.在钢筋混凝土屋面板与墙体圈梁的接触面处设置水平滑动层,滑动层可采用两层油毡夹滑石粉或橡胶片等;对于长纵墙,可只在其两端的2个~3个开间内设置,对于横墙可只在其两端各L/4范围内设置(L为横墙长度)。

d.顶层屋面板下设置现浇混凝土圈梁,并沿内外墙拉通,房屋两端圈梁下的墙体内宜适当设置水平钢筋,采用配筋砌体提高强度,或加大墙体厚度,设置附壁柱,在大梁,屋架支座处设置钢筋混凝土垫块。顶层挑梁末端下墙体灰缝内设置3道焊接钢筋网片(纵向钢筋不宜少于2φ4,横筋间距不宜大于200 mm)或2φ6钢筋,钢筋网片或钢筋应自挑梁末端伸入两边墙体不小于1 m。顶层墙体有门窗等洞口时,在过梁上的水平灰缝内设置2道~3道焊接钢筋网片或2φ6钢筋,并应伸入过梁两端墙内不小于600 mm。当纵墙两端开间内设有较大洞口时,可在洞口两侧设置混凝土构造柱,并与上、下圈梁拉结,这样,既可加强该开间的刚度,又可阻止裂缝的发展。女儿墙也应设置构造柱,构造柱间距不宜大于4 m,构造柱应伸至女儿墙顶并与现浇钢筋混凝土压顶整浇在一起。房屋顶层端部墙体内适当增设构造柱。

e.对局部软弱地基应作加强处理,同时应加强上部结构刚度,对膨胀土、湿陷性黄土等地基土应作特殊处理。

f.相邻建筑物间基础应留有一定间隙,同时应计算相邻基础应力叠加时产生的沉降量,使该沉降量与整个建筑的物沉降量相同。

g.水电管线布线设计时,应避免对墙体的削弱,并应与结构专业密切配合。

2.2 监理方面措施

加强监理力度,落实以上设计措施,在施工中及时发现质量通病,督促施工单位落实整改。墙体的施工过程是确保砌体强度和质量的重要环节。研究表明,砌体砌筑时,砂浆的和易性、砖的含水率、水平灰缝的厚度、块体的砌合方法以及施工的连续性都直接影响砌体的强度和质量。要求监理部门对施工过程加强监理力度,材料强度进行现场抽样,杜绝虚假现象,对达不到要求的砌体坚决拆除,对不符合施工规范要求的做法立即停工整顿,严把施工质量关。

2.3 施工方面措施

严格按照图纸设计施工,严把材料质量关,对不合格的材料坚决不用,严格按规范施工,砌体应上、下错缝,内外搭接,水平灰缝及竖向灰缝应饱满,严禁用铺浆代替灌缝,转角及交换处应同时砌筑,半砖使用率不得超过5%。禁止干砖上墙:用干砖砌墙时,砖会吸收砂浆中的水分,砂浆很难铺摊均匀,砖缝砂浆不易饱满,砌体粘结性差,抗剪强度低,按照《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规定:砌筑砖砌体时,砖应提前1 d~2 d浇水湿润。严格控制填充墙的沉缩裂缝:砌体与框架柱间的缝隙要用砂浆填嵌密实,框架柱中伸出的拉结筋要砌入砖缝中。当填充墙砌至接过梁、板底时,留出一定空隙,待填充墙砌筑完并应至少间隔7 d后,再将其补砌挤紧。认真分析房屋结构,合理安排施工工序,对大面积现浇板,应设置后浇带,对沉降缝、伸缩缝等,一定要将缝内杂物剔除干净,使缝能正常发挥作用,承重或非承重构造柱与墙体应设2φ6拉结筋,间距为八皮砖,每端伸入墙内1 m或至洞口边,预制过梁遇构造柱,当搭接长度不足250 mm时,应改为现浇,伸入构造柱内。严格控制施工质量和材料质量。严禁在承重砌体上开凿横槽;严禁在已砌筑完成的门垛、窗间墙上开凿线管槽和接线盒孔洞;如设计上有布置的,必须在砌筑时预埋或留置孔槽。在砌体上开槽时应采用机械切割;管道埋设完毕后,回填应采用适当材料,填封密实牢固,抹灰层应设置金属网。

2.4 政府主管部门方面措施

严把图纸审查关,确保施工图纸达到设计要求,严把招标关,确保施工队伍符合施工要求,严把监督关确保各责任单位各负其责,严把验收关确保各项工序符合验收要求。

综上分析,砖混结构房屋因温度、设计、施工、监理等因素出现裂缝非常普遍,表现形式很多。实际工作中,要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在建筑物设计、施工过程中严格控制,监理及政府主管部门监管到位,认真负责,尽量降低建筑物出现裂缝的几率,使建筑物的裂缝可以有效得到控制。

[1]王晓洪.浅谈砌块墙体裂缝的成因及预防加固措施[J].山西建筑,2010,36(10):127-128.

猜你喜欢

砌体顶层墙体
建筑工程砖砌体施工与质量管理
砌体墙上安装摩擦型阻尼器施工技术探讨
竖向开槽砌体墙燃气爆炸动力响应及加固
浅谈UHPC在异形曲面墙体中的应用
新型建筑墙体材料及墙体保温技术分析
汽车顶层上的乘客
承重型3D板墙体抗震性能数值模拟
秸秆砖在墙体材料中的应用
加快顶层设计
健康卡“卡”在顶层没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