厨房设计中的人性化表现
2012-08-15王克祥
王克祥
(正德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与建筑工程系,江苏南京 211106)
0 引言
传统意义上的厨房,只是一个简单的做饭空间,能放下砧板、炉灶就可以,也因为空间狭小,脏、乱、潮湿而被视作“生活后台”。然而随着居家空间的扩大和生活理念的转变,厨房设计在整个室内住宅设计当中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装修材料不断的更新,装修工艺不断的完善,橱柜等家具款式的不断创新,使得厨房设计的发展空间越来越广阔。同时厨房的布局、功能也发生了很多的转变,这就要求在进行厨房设计的时候,应考虑到更多的人性化设计,使得厨房不仅实用,并且更加干净、方便以及温馨,令人赏心悦目。
1 厨房中人性化设计的必然性
过去的厨房只是满足人们饮食需求的地方,中式烹饪方式易产生大量的污渍,油烟的问题也没有得到很好的重视。并且厨房往往充满油渍、空间狭小不易走动,长期以来,因建筑面积,投资,材料,施工等等原因,使住宅中的厨房设计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厨房内部常是设备空空,除了洗池,灶具之外几乎渺无一物。基本都是主妇才会进入的地方,很少有外人进入、参观。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越来越重视饮食的卫生和烹饪、美食带来的愉悦心情,因此人们对厨房的卫生、整洁也越来越重视;随着中外文化交流愈加频繁,人们的饮食习惯也发生了很大改变,冷式西餐、日式韩式料理也越来越多地进入家庭,传统的中式炉灶不能完全满足人们的需求,烤箱、微波炉等也逐渐进入厨房;厨房也已经不再仅仅是一个封闭的做饭空间,人们在做饭时也开始需要与家人进行交流,在父母工作较忙的家庭,孩子也需要经常性地做饭,这对厨房的开放性和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厨房的价值日益凸显,人们越来越注重厨房的空间与品位,这也就要求厨房的设计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进行人性化设计,始终将人的需要放在首位,不仅要注重厨房的功能,也要考虑其审美价值,让厨房成为人们放松心身的愉悦之处。
2 厨房中人性化设计的主要问题
人们在厨房进行的活动、使用的器具繁多,洗菜、切肉、做饭、炒菜等工作都要在厨房这个较小的空间内完成,因此在进行厨房人性化设计时,首要考虑的是实用和安全的问题。冰箱、炉灶和水槽是厨房的三大核心,在进行布局时要合理,方便使用者对食材、器具、调料的取用;厨房通常较为潮湿,地板、台面上的水渍较多,并且需要用火、用天然气、用电,因此要充分考虑到安全防护措施,保证厨房的安全性;做饭时需要用到不同的刀具,孩童也经常会进入厨房帮忙、玩耍,故厨房中台面的高度及边角设计、刀具摆放等都要充分考虑到安全因素。
通常厨房的空间有限,然而需要使用的东西却琐碎而繁多,因此一个好的收纳和储物系统就尤为重要。食材、米、油、盐、调料、刀具、餐具、各式炒锅等都需摆放整齐、妥当,还要方便取用、不易碰倒打碎。厨房设计的选材上面也需要下大功夫,所用材料既要安全、可用,也要尽量防滑、方便清洗,否则在炒菜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油烟,会使使用者天天为如何清理污渍而发愁。
在厨房色彩搭配方面,要保证和室内整体色彩一致时,尽量使得厨房色彩干净、明亮、温馨,努力给人轻快的感觉,减少色彩上带来的压抑感,这样才能让人真正爱上厨房,而不是一进厨房就失去了好心情。
3 如何进行厨房的人性化设计
3.1 厨房布局中的人性化设计
一般来说,厨房中的家具主要有三大类:带冰箱的操作台、带水槽的洗涤台和带炉灶的灶台,这将厨房分成储藏、洗涤和烹饪三个功能区。
一个好的厨房,应该合理将这三个区域分布成一个三角形的工作区间,使得使用者能够最方便地在这三个工作区域内移动。这个“工作三角”的周长应该控制在6 m~7 m以内,具体各边的边长应根据厨房的大小和形状进行合理调整,水池和炉灶之间的来回最为频繁,这段距离应当尽量缩短,同时,两个工作区域的距离应不小于0.9 m,这样不至于因为距离太近而让人操作起来觉得太拥挤。
常规的厨房平面形式主要可以归纳为“一字形”“L形”“U形”“双列形”和“岛形”这五大类别。
“一字形”,通常在厨房空间不大、走廊狭窄的情况下采用,设计相对较为程式化,空间组合变化不大,橱柜、灶台、水槽等按照直线进行安置。“一字形”的厨房工作流程可以在一条直线上进行,有效地节省了厨房空间。
“L形”,顾名思义,是将水槽、冰箱和灶台安放在L形的墙壁空间上,这种布置方式使得使用者在厨房操作时的行动路线短,储藏空间较大,方便实用,也能节省空间。
“U形”,指在厨房空间足够的情况下,在厨房的三面墙上均匀地布置厨房空间,符合“三角工作区间”的要求,通常将水槽放置在“U”字底端位置,这样的优点是缩短使用者工作路线,不同区域内的工作路线不会相互干扰,且充分利用了厨房空间,储藏空间充足。
“双列形”,通常适用于空间狭长型的厨房,在厨房空间相对的两面墙上布置家居设备,通常将水槽和冰箱组合在一起,炉灶在对面的墙面上,这样既利用了厨房的走道空间,又可以提高使用者的操作效率。
“岛形”,在厨房空间较大,或者将不大的厨房与客厅打通时可以采用这种形式。此类样式的厨房通常是开放式厨房。一般是按照靠墙的一个界面设置橱柜、灶台等水槽,并在厨房与餐厅的衔接处设计一个独立的操作中心,“岛形”厨房展示效果好,能起到空间的组织与划分的作用,同时功能区域分离,使烹饪操作更加人性化。
3.2 装修材料的人性化设计
厨房的操作内容,决定了其“水火交融”的特性。因此在橱柜等家具用材方面都应该选择防水、防潮、防蛀以及容易清洗的材料,墙面应当采用防火、抗热、防潮的材料。做饭时必要用到的就是火,在选择炉灶周围器具、台面时,要注重材料的耐热和阻燃性能,以确保厨房的使用安全,这也是厨房人性化设计的基本原则。
具体来说,墙壁应使用瓷砖从地面贴到墙上,达到墙面防潮、防火的效果,也可采用玻璃、金属进行局部的点缀,使得厨房设计更加明快、增添美感;操作台面的材料应当不漏水、渗水、防止染色;地面应当采用缝隙较少及质料较厚的防滑瓷砖,接口要小,这样不易积藏污垢、便于清洗,地面要留地漏。
另外,在过去的厨房设计中,较常使用马赛克,尽管马赛克防水防滑,但由于当初的生产技术问题,马赛克表面处理不够,因面积较小、缝隙多、易藏污纳垢、不美观,也不易清洁,且使用寿命较短,容易局部脱落,在现代的厨房设计中最好不再使用传统马赛克,而是采用具有马赛克效果的特殊瓷砖。
3.3 尺寸上的人性化设计
厨房人性化设计中,不仅要进行合理的布局、选材,也要根据使用者的身高、身材和人体工程学原理对厨房工作台等的尺寸进行人性化的设计,力争使使用者操作起来最方便、顺手。橱柜操作工作台的高度应该按使用者站立时手能触及水槽底部为基准,过高会令人肩膀疲累,过低会令人腰酸背痛,按东方人的体型标准,应当在780 mm~850 mm,工作台与灶台宽应该控制在460 mm~600 mm。清洗中心的水槽及各个操作台面的最佳宽度为80 cm左右;吊柜到工作台面的距离一般在500 mm~700 mm之间,深度一般在300 mm~350 mm,这样才能存放大型碗碟,通常吊柜高度应该保证使用者站立时,举手可伸到第一格,在这个空间中可放置常用物品;橱柜的空间容量,最好按照厨房里的小家电的尺寸来确定空间尺度,深度一般在550 mm~600 mm;排油烟机机底到灶面的高度应当为750 mm;冰箱位置不宜靠近灶台,否则灶台产生的热量容易影响到冰箱内的温度,也不宜太靠近水槽,避免洗涤东西时溅出的水导致冰箱漏电。如果是后面散热的冰箱,则两旁需要各留50 mm,顶部需要留250 mm的空间,这样才不会影响到冰箱的散热功能。
厨房中还应留下足够的通行空间,通道的宽度范围通常是76 cm~91 cm,这样使用者才能够在厨房中行走自如、不影响正常操作。
3.4 照明、色彩上的人性化设计
厨房的照明灯光可分为对整个厨房的照明和对洗涤、操作的照明。
对整个厨房的照明,一般选择造型简洁、清洗方便的吸顶灯,吸顶灯发出的光线较为均匀,灯光足够多。照明灯光应当为白色,这样不会因为灯光原因而影响食材的颜色,避免导致厨房使用者对食物是否做熟产生错误判断。厨房中的灯光宜使用能够保持蔬菜水果原色的荧光为佳,这样能有助于使用者有较高的辨识能力,也在一定程度上刺激食欲。
厨房色彩的选择很重要,适合的色彩可以给人带来愉悦的情绪,并且可以促进食欲。应该以单色调、浅色系为主,多用中性或淡雅的色彩,尽量避免使用红、蓝等原色,并且与家居的大色调相协调。
地面应当选用明快、干净的色彩,如白色、浅绿色等,墙面的色彩应当与地面色彩相协调、相统一。橱柜色彩明度应当能够表现环境明快、整洁干净的特征,不宜使用黑色、深棕色等较暗的色彩。厨房家具的颜色应选择明度较高的色彩,如白色、乳白色、浅灰、奶黄、淡蓝色、淡黄色等。
3.5 细节上的人性化设计
厨房在设计细节上应当以橱柜、用品用具的摆放设置、材料、尺寸、手感为核心,将“为人而设计”真正落实到实处。如在收纳方面,应当利用橱柜、隔层的设计将杂乱的东西都隐藏起来,以保证厨房视觉的清爽,也可以使用一些多功能的橱柜将冰箱、烤箱、微波炉等等融为一体。对于常用的调料、餐具、器具等,通过合理的收纳摆放,保证视觉上的整齐美观和使用者在使用上的便利。
4 结语
厨房中的人性化设计是以“以人为本”为核心的,它体现在厨房的整体布置、家具的尺寸设计、灯光照明、色彩选择、储物收纳等等各个方面。相信以人性化为出发点,厨房将会真正成为一个让人享受的地方。
[1]吴 寒,王沈策.现代整体厨房人性化设计思考[J].美与时代,2009(7):31-32.
[2]谢 铮,朱晓东.论家庭厨房的设计[J].山西建筑,2009,35(26):17-18.
[3]李东屹,陈 波,李毅峰.整体厨房人机设计[J].山西建筑,2008,34(2):45-46.
[4]周磊坚.整体厨房设计应注意的问题[J].中国住宅设施,2006,1(2):49-50.
[5]韩春明,杨志发,杨丽丽.厨房家具设计中的尺寸与布局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2001(5):2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