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东明县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现状及对策

2012-08-15夏翠萍陈浩亮吴风仪

山东水利 2012年12期
关键词:东明县农田水利水利

夏翠萍,陈浩亮,吴风仪

(东明县水务局,山东 东明 274500)

东明县地处鲁西南,东临菏泽市牡丹区、曹县,南依河南省兰考县,西、北与长垣、濮阳隔河相望。现辖12个乡(镇)、2个办事处,1个开发区;总面积1 370 km2,耕地8.27万hm2;总人口 74万,其中农业人口62万,是典型的农业大县。2011年中央1号文件把加快水利改革发展作为主题,东明县只有把握好这个机遇,用足用好政策,才能进一步开创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新局面。

1 农田水利建设现状

1.1 农田灌溉能力逐年降低

东明县先后建成闫潭、谢寨、高村3处引黄灌区,设计灌溉引水流量175 m3/s,设计灌溉面积6.48万hm2,有效灌溉面积4.95万hm2。近年来,由于黄河小浪底水库调水调沙,黄河河床刷深,水位降低,灌区引水口已达不到设计流量,加之建筑物老化失修,灌溉能力逐年减弱。受财力限制,东明县河道防洪排涝一直沿用3年一遇的设计标准,排涝能力低,而近几年极端天气频繁,降雨集中、雨量大,旱涝灾害频繁发生。2005年夏季,受涝灾农作物2.13万hm2,直接经济损失1.56亿元。

1.2 农田水利设施老化失修严重

东明县境内有骨干河道13条,全长283 km;干级渠道16条,全长352 km;沟渠29 760条,水工建筑物7 612座,扬水站84座,打井8 956眼,水利框架和工程网络基本形成,灌排设施初具规模。但水工建筑物大部分修建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设计标准普遍偏低,工程运行年久,老化失修严重。据最新水利普查资料显示:东明县骨干水工建筑物618座,其中,完好142座,基本完好183座,损坏293座,完好率23%,损坏率47.1%;近80%的节制闸启闭不灵、带病运作,部分节制闸甚至没有启闭设施;部分桥梁缺少护栏,桥面损坏严重;实际灌溉排涝能力降低等,都已成为制约农业快速发展的瓶颈。

1.3 黄河滩区仍是用水盲点和难点

由于黄河漫滩现象时有发生,加之群众思想认识不足,重建轻管现象严重,导致滩区大部分建筑物老化、损坏、淤积或倒塌,失去了应有的排灌能力。特别是近几年受黄河调水调沙影响,黄河河床刷深,水位降低,黄河滩区以前所修建的引黄闸底板已普遍高于黄河水位0.8~1.5 m,基本失去了应有的引水功能。此外,由于漫滩水流的冲刷和淤积,冲沟串洼纵横,沙岗洼地相间,地形高低不平,尤其是西滩、北滩地势普遍低洼,是典型的槽高、滩低、堤根洼地势。滩内基本没有排水出路,汛期积水仅靠排灌站缓慢排出,旱涝灾害交替发生,滩区农业发展受阻。

2 存在的问题

2.1 水利建设专项资金来源匮乏

长期以来,农田水利建设资金主要来源于各级财政扶持、乡村经济组织、农民自筹。近年来,中央和省级水利建设专项资金主要用于大江大河等重点工程治理,对农田水利建设投入较少,县水利主管部门虽多方努力争取,但收效甚微;尤其农村税费改革和“两工”取消后,农村水利建设专项资金投入大幅减少,部分可以通过“一事一议”筹资而解决的小型水利工程项目,由于外出务工人员较多,留守人员财力有限而被搁置。

2.2 县级骨干水利工程建设和维护缺乏财力保障

东明县县级骨干水利工程建设主要依靠极少的水费及水利政策性收费维持。目前,全县农业灌溉水费收缴执行的是国家最低标准,以2010年为例:全县用水量为2.79亿m3,按0.56元/m3计算,应收水费1 545万元。因东明县不具备按方收费条件,折合成亩次后,滩外13元/亩,滩内7元/亩,实际收取1 409万元。其中,返还乡 (镇)503万元,上缴市水利局254.5万元,河务局91.4万元,实际剩余仅560.1万元。政策性收费包括河道工程维护管理费、水资源费、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近年来,由于县域内企业认识不足、行政干预严重、个别企业效益不佳等因素,致使政策性收费不规范、不到位。以2010年为例:河道工程维护管理费应征额1 922万元,实际征收166万元;水资源费应征额419万元,实际征收额124万元。其中,上缴省、市114万元,实际余额不足10万元;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应征额15万元,实际征收4.6万元。3项收费可用资金共计180.6万元,仅占应征额的7.6%。以上资金难以维持正常的工程运行管理、维护和自收自支职工工资,投资兴建新的水利工程项目就更无从谈起。

2.3 水管单位可持续发展能力衰减

1)人员经费没有保障。目前,县水务局在职干部职工691人。其中财政拨款人员214人,占31%;自收自支人员477人,占69%。每年需解决人员工资798万元,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共计247.4万元。在运行经费上,闫谭、谢寨、高村3处灌区连年负债,办公条件简陋,环境恶劣。

2)水利队伍专业人才匮乏。随着老一辈水利技术人员退休,新的技术人员没有及时补充,技术中坚力量严重短缺。目前,在技术岗位工作的年轻人大多是非水利专业人员,短期内难以担当重任。

3)工作积极性严重受挫。由于地方财政投资不足,一些项目实施艰难;部分项目虽经多方努力,完成了勘测、规划和设计,因缺乏资金而多年搁置,甚至还要承担勘测设计费等债务,野外工作人员终年没有补贴,这些问题严重挫伤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3 发展对策及措施

3.1 创新思维,树立兴水固本政策推动的新观念

东明县要根据中央、省、市有关文件精神,牢抓政策机遇,认真总结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经验和教训,尽快制定出台加快农村水利改革发展的指导性意见和“十二五”规划,加大落实措施,迅速掀起水利建设新高潮,推进全县水利事业的科学发展,巩固水利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地位。

3.2 依靠政策,加大对水利建设的财力支撑

省委1号文件明确提出:“加快水利发展,投入是关键。”东明县要立足经济不断增长的大好形势,研究建立符合东明县实际的水利投入稳定增长机制。

一是积极争取利用上级大项目资金,缓解地方资金投入不足。

二是发挥政府在水利建设中的主导作用,贯彻中央1号文件精神,将水利作为公共财政投入的重点领域,把财政收入增量的5%用于水利建设,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提取不少于10%的资金用于农田水利建设,把城市建设维护税的15%以上用于城市防洪排涝工程、水源工程建设及水环境治理。设立东明县农田水利建设的专项资金账户,用于每年夏、冬两次农建会战。

三是依法足额征收各项水利规费。切实做到应征必征、足额征收、专款专用,全额用于水利建设与管理。

四是完善“一事一议”。鼓励和引导农民群众自愿投资投劳兴建小型水利设施。

五是广泛吸纳社会资金投资水利。采取产权置换、投资入股等方式,盘活水利固定资产,吸纳社会资本和外资进入水利建设领域。

3.3 创新机制,解决水管部门管理困境

东明县水管单位机制不活、经费短缺的问题,已成为水管单位工作沉重负担,迫切改革走出困境。

首先,加快对水费收缴和终端水价改革。健全并完善农业用水计量体系,实现按方收费,以灌区为龙头,农民用水协会参与管理末级渠道的维护、配水、水费收缴等工作,并合理提高水价。

其次,深化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体制改革。推进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明晰工程所有权和使用权,落实管护主体和责任。推进水利管理单位体制改革,加快实施管理单位定岗定员和工程维修养护经费定额。

最后,加强水利队伍建设。为适应水利改革发展新要求,大力引进、培养和选拔各类管理技术人才,加强对基层水利职工的教育培训,建立长效机制,解决水利专业人才匮乏的问题。

猜你喜欢

东明县农田水利水利
Why do we celebrate the New Year?
为夺取双胜利提供坚实水利保障(Ⅱ)
为夺取双胜利提供坚实水利保障(Ⅰ)
农田水利水土保持技术推广
水利工会
水利监督
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的思考
东明县绿色通道建设方案
东明县风沙化土地监测与治理
东明县露地花卉的分布与病虫害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