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可持续发展在规划与建设中的应用
2012-08-15曲云
曲 云
(太原市大陆建筑设计事务所有限公司,山西太原 030009)
我们共同生活在地球上,就目前全球科学技术的发展程度,地球是我们唯一可以生存的星球。现阶段各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进入全球化,发展经济的同时,人类的各种活动对地球造成了不可治愈的创伤,如全球气候变暖,能源需求过大,不可再生资源面临枯竭,这就要求地球上所有人类共同努力,研制新型建筑材料,节约能源,降低对资源的消耗,保护我们唯一的生存环境。
现如今我国正处于经济高速发展的阶段,而建设中所面临的诸矛盾如人口问题、土地、水源、污染、能源及建设中的机制和体制问题等远没有解决。为了不再重复走欧美等发达国家之前在经济建设中的老路,保证经济建设与社会环境的共同前进,现在我国在各方面的建设中都提倡绿色可持续发展。下面我就可持续发展在建筑学中的应用谈谈自己的看法。
建筑学是研究自然环境与人为建筑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根据对已有的人为建筑行为进行总结的基础上,然后用以指导之后的建筑设计以及规划设计,使其在满足建筑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同时满足其形体对艺术的追求。之前人类对建筑学的研究比较狭义,只局限于建筑本身或者建筑周围小范围的影响,随着时代的演进和发展,传统建筑的理念要求已经无法达到现阶段的要求,现如今,建筑在满足其功能和形体要求的同时,还需考虑材料的使用,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以及其本身的能耗等等。
随着我国近年来经济的高速发展,带动其他产业也在迅猛发展,尤其是我国近年来对城市建设的注重,大量的建筑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大量农民涌入城市,城市的各种公共资料远远落后于经济的发展,具体表现在青少年上学难,医疗条件达不到社会需求,道路堵塞,居民精神文化生活场所的匮乏等等。城市的发展对居民的生活在某些环节不仅没起到改善,反而成了短肋,这就对城市规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城市规划作为建筑学的第一步,对城市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对城市进行规划是为了在研究城市形态及其所处环境的前提下,在一定的时期内,合理利用城市的各种资源,使其内部各种元素能够有机的互相配合,更好的为其内部的人类服务。让我们看看现在我国各城市的城市规划的现况。太原在暴雨后的积水情况,大雨过后,所有的立交桥没有不被水淹的,许多车辆在此抛锚,而新修的道路当年其路面及排水系统就不满足使用要求。看看青岛在被德国占领期间修建的排水系统,现如今排水依然通畅无阻,至今德国相关部门还定期给国内发函,告知哪些环节到了需要修缮的时间了。2008年南方的雪灾发生后,南方这些城市可以说百十年都没遇到过这样强烈的降雪天气,所以很多设施设定的强度上限本身就是不高的,加上灾后重建工作的无经验,导致社会经济损失无限扩大。再看看汶川地震后的重建工作,许多村庄的选址竟然选择在地震带上。内蒙古鄂尔多斯的空城,更是体现了不合理的城市规划,不仅对人类的生活无改善,还大量浪费了人力物力。我国的城市规划一直延续古代的思想,讲求对称,追求大,而不是按照城市所处的地势因地制宜。西方国家的城市规划对环境和能源的理解要比我国深刻的多,值得我们借鉴。在国外,许多国家对废弃物进行分类,然后进行加工,部分回收,像日本要求居民在扔垃圾前先进行分类。而曾经的莱茵河,山青水秀,环境优美,现如今,空气污染严重,植被破坏严重,又有多少人还想去再看看。因此,城市规划要本着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社会资源以及人类行为,建设节能型绿色城市。
另外,建筑物本身的材料使用节能也处处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随着我国城市的建设,建筑物能量的消耗每年都在大幅度上升,在我国的能源消费总消费量中所占的份额最终将上升至35%左右,而发达国家的能耗比例也才33%。如此庞大的比重,如果不能将其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建筑耗能将极大的制约我国经济的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背道而驰。我国的人口基数大,目前经济高速发展,建筑的发展也处于鼎盛时期,而且所建建筑97%以上是高能耗建筑,对能源消耗更大。近年来,虽然我国也在建筑各方面采用节能材料,但并不是很有成效,预计到2020年,我国能耗将达到700亿m3。为了保护我们的地球,尽量采用能耗低、可再生资源作为建筑原材料,为人类的延续做出贡献。
建筑物的建筑节能技术内容主要涉及到以下三个方面:土建部分的节能技术、设备部分节能技术以及可重复利用的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目前,我国土建部分的技能措施在全国已经基本普及,而且取得的成效也相当不错。设备部分的技能技术由于投资较大,需要技术层次较高,且二三线城市的建筑体型较小,所以该项节能措施普及率还不高,也只是在大中型城市的规模较大的建筑群落中采用。可重复利用的能源由于地域以及技术上的难度等问题,普及率还不是很高。这些年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拆旧建新遍地都是,将建筑废弃物回收再利用,不仅节省原料,还能极大的减少垃圾的产生,一举两得。
目前,虽然我国的建筑设计中已逐渐加大对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但由于各种客观因素,需要改进的方面还很多,包括原材料的选用,施工技术以及施工监督等方面都有很大空间有待提高。相信中国未来的建筑节能技术必将迅速发展,建筑设计的发展空间更大,为节约社会资源开拓一个更为宽广的空间。
[1]齐 康.空间·时间·建筑[J].中国科学E辑:技术科学,2009,39(5):821-824.
[2]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