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制作两栖洼地景观探讨

2012-08-15孙耀廷李如意

山西建筑 2012年5期
关键词:洼地雨水景区

孙耀廷 李如意

0 引言

在20世纪90年代,在美国出现了“两栖洼地景观”,他们取名为“雨水花园”。出于国际、国内形势与时代发展的需要,结合本地的自然条件、景区的园林风格、地理环境与客观因素,才得以建造出汾河景区内所特有的“两栖洼地景观”。两栖洼地使雨水分区、分片截留,不造成长距离的径流。它不做任何混凝土结构,只做简单的地形整理、布置。它们不密闭而透水,因此雨水能及时渗到地下。使本区域水资源得以循环,简捷、有效地保护了本区域的环境。

1 对两栖洼地景观的概述

1.1 两栖洼地景观的涵义

两栖洼地景观的涵义是指通过人工、机械挖掘的凹地上种植地被植物、花灌木甚至乔木的一种生态型的雨洪控制与雨水利用设施,它收集并渗透吸收来自地面的雨水,通过土壤和植物的过滤作用净化雨水,并且极具观赏价值,是收集、净化和造景功能三位一体的设施[1]。

两栖洼地景观是种随季节变化的小型湿地、旱地双重景观。它具有施工成本较低、效能高、管护简单、园林要素齐全等特点。

1.2 两栖洼地景观的功能

两栖洼地景观具有生态、景观和短暂蓄水等多种功能。

在生态功能上,两栖洼地景观通过短期滞留、渗透雨水,削减绿地径流量,减小排水管道的压力,增加环境中的空气湿度,有效减少路面、铺装面上积水现象的发生,补充本区域的地下水资源。两栖洼地景观能够有效吸收水中的有害物质,而且还能成为小动物(例如:鸟类、蝴蝶、蜻蜓等)的栖息地。不仅增加了景区的物种,而且增加景区的生态效应。

在景观效果上,通过合理的植物搭配组合,可形成多种景观效果,建造了北方所不具有的湿地景观,为景区增加了新的视觉感观,让人们耳目一新。两栖洼地景观是园林建设中的一个手法。

在使用功能上,可承担建筑物及硬质场地雨水的蓄留功能,可以涵养水源、提高地下水位,并有建成新湿地的可能性,重现湿地。

2 两栖洼地景观施工、建造的原则与步骤

2.1 施工、建造的原则

景区内两栖洼地景观的施工、建造原则就是因地制宜、经济美观实用、生态和谐。在施工时,要充分考虑到它的位置、类型、功能与性质,要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原有地形地貌。考虑其自身成本,尽量减少土方量,本着以最少投入获取最大受益的原则进行建造;结合景区内地形及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并考虑其最终的景观效果,要与环境相协调,服从景区的自然园林风格。在设计上和植物配置上尽量做到生态和谐的原则,模仿自然,仿生设计,丰富景观的类型与组成,使其达到与本区域的生态环境相协调,促使生物多样性,减少对资源的剥夺,保持碳循环和水循环,以改善周边的人居环境及维护生态系统的平衡。

2.2 建造两栖洼地景观的步骤

两栖洼地景观建造步骤主要包括选址、土壤渗透性检测、结构及深度的确定、面积的确定、外观布局、植物的选择及配置等方面[1]。

2.2.1 选址

对于两栖洼地景观位置的选择,应该考虑以下几点[2]:

1)为了避免雨水侵蚀园路基础,两栖洼地景观的边线距离建筑基础至少2.5 m。可设于园路和铺装旁,是防止雨水浸入的有效措施;

2)两栖洼地景观的位置不能选在靠近供水系统的地方或是水井周边;

3)两栖洼地景观不是水景园,所以选址于土壤渗透性良好的区域、雨水易汇集且不积水的低洼地。如果将其选在土壤排水性较差的场地上,雨水往地下渗透速度较慢,会使雨水长时间积聚,既对植物生长不利,同时又容易滋生蚊虫;

4)在地势较平坦的场地建造,施工比较容易且后期维护简单;

5)尽量让其处于阳面,至少是半日照条件下。不要将其建在大树底下,不然影响树木根系生长;

6)考虑两栖洼地景观的位置与周边环境的关系,及其对整个景观的影响。

2.2.2 选择场地,土质符合要求

两栖洼地要求土壤的土质要有一定的渗透功能,可应用的土壤最小的渗透率是13 mm/hr[3]。比较适合建造两栖洼地的土壤是砂土和壤土。通过试验,景区内的大部分土壤都适合建造两栖洼地景观。

2.2.3 两栖洼地的结构、面积及深度确定

两栖洼地结构比较简单,根据设计深度进行建造。一般要能保证超过其设计能力的雨水及时排入周围草坪、林地或排水系统即可。两栖洼地能够将多余雨水沿排水地形流出,进入排水系统,如果所在的位置不易将多余雨水直接排入排水系统,则要设计一个简单的溢流装置。

为了减小雨水的流速,减小对地面的侵蚀,在排水口及其流入洼地的路径上用小河卵石进行满铺或散点,也可高致密性的进行草坪覆盖,以减少侵蚀。洼地坡度较大时,雨水进入洼地中会很自然的冲刷其边界,为了保证洼地边缘不受冲刷而包含雨水,可将破山石、河卵石埋于洼地边沿,只露出石面的1/2~1/5即可;坡度较小时,可直接覆盖地被植物(地被植物中草坪的防冲刷能力大于宿根花卉和灌木)。两栖洼地底部直接栽植植物并配置卵石、景石或满铺河卵石、散植植物。

两栖洼地的面积是根据控制径流量来确定的。两栖洼地景观的大小是不固定的,只要规划的大小合理,都能发挥其作用。但考虑到成本、景观效果及功能方面,大致分为微型(面积小于25 m2)、中型(面积在25 m2~50 m2之间)、大型(面积大于50 m2)三种两栖洼地景观,例如,汾河景区内南山(南山最高点25 m)东边的山脚下建造了以河卵石铺底的泊池景观。由于大型公园的尺度较大,所以有别于居住区内的面积大小。

两栖洼地的面积主要由其深度、处理雨水的径流量和土壤类型决定的。随着汇水面积的增加,洼地的面积也应有所增加。

两栖洼地的深度一般指蓄水层的深度,其深度主要由土壤的渗透性能及地面坡度确定,景区内两栖洼地的平均深度在50 cm~80 cm之间,也有极个别深的。其中,景区较深的有旱湖、泊池两种特色景观。

2.2.4 两栖洼地景观的外观布局

两栖洼地景观的外观以自然式“S”形曲线为主。两栖洼地的造型形似花生形、肾形、马蹄形、椭圆形或其他不规则形状。两栖洼地景观的平面形式比较自由,可以根据所处场地环境进行安排。但为了尽可能地发挥两栖洼地景观的作用,其长宽比应该大于 3∶2[5]。

2.2.5 植物种类选择及配置原则

1)选择植物原则。

两栖洼地景观功能的大小取决于植物的种类。选择正确的植物种类,不仅能够把两栖洼地的功能发挥到极致,而且减少了管护费用。因此,两栖洼地景观中植物的种类和配置对功能和效果具有决定性作用。

因此应遵循以下选择植物的原则:

a.以乡土树种为主,少量引进外来物种。乡土树种适应本地气候,拥有发达根系,有利于渗透,且有较强的抗逆性、抗病虫害能力,易管护。

b.选择既有一定耐寒、耐旱性,又较耐涝、抗逆性良好的植物。

c.选择具有观赏价值较大的植物,且种类繁多,创造物种多样性的小环境。

d.应选择长势强,具有发达根系的植物。

依据植物种类选择的原则,建造两栖洼地景观可选择的植物种类有:乔木类可选择洋白蜡、垂柳、旱柳、速生杨、槐树等;灌木类可选择冬青、木槿、柽柳、腺柳、西府海棠、连翘等;草本类可选择莎草、蒲苇、半枝莲、芒草、花叶芦竹等;宿根花卉类可选择鸢尾、日光菊、四季秋海棠、假龙头花、马蔺、花菖蒲、菖蒲、芦苇、香蒲、萱草、千屈菜、麦冬等。

目前,景区内已设计应用了马蔺、鸢尾、花叶芦竹、千屈菜、菖蒲、花菖蒲、木槿、垂柳等植物。在今后的两栖洼地景观工程中,还将增加植物品种,提升两栖洼地景观的韵味。

2)植物配置方法。

两栖洼地景观就是一个小型生态系统,植物配置以自然为主,合理的生态设计,创造近自然景观[3]。

植物配置方法如下:

a.依据生态位理论,做好植物配置[5]。配置时充分考虑物种的生态位特征,合理选配植物种类,避免种间直接竞争,形成结构合理、功能健全、种群稳定的复层群落结构[3]。

b.依据生态演替理论,做好仿生设计,构建稳定的生态植物群落。根据本地植物群落演替规律,充分考虑群落中物种的相互作用和影响,选择生态位重叠较少的物种进行构建群落,创造仿自然界植物群落的结构形式[3]。

c.依据物种多样性理论,营造丰富的景观。物种的多样性是植物群落多样性的基础,能增强园林的抗干扰能力和稳定性。在植物配置时,保持物种多样性,避免了单一化[3]。

d.依据园林美学相关理论,进行景观设计。植物配置不是苗圃式的堆积,而是美学、形态学基础上的艺术搭置;是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景观效果[3]。

为了达到自然优美的景观效果,植物配置时要综合考虑植物的形态、花期、色彩、质感等要素,形成具有形式多样、色彩鲜明、高低错落、主次分明且结构稳定的植物群落。可采用不同花期的植物搭配来延长观赏期,可考虑配置其他的园林要素增添园林的味道,如摆放景石等,给两栖洼地景观增加简约而不简单的外观。

3 两栖洼地景观养护管理措施

为了保证两栖洼地景观良好运行,需要进行定期养护和日常维护。日常的养护、维护措施有:

1)定期清理两栖洼地内的杂物。

2)定期检查植被生长状况,防止过度繁殖,定期进行修剪、除杂草。

3)定期检查植物的病虫害情况。如有异常,及时进行防治。

4)根据植物需水状况,适当对植物进行灌溉。

5)大雨过后巡查,如有被雨水冲刷的地方,及时采取恢复植被或放置铺底石,降低对两栖洼地底部的侵蚀。雨后应作警示,防止游人误入。

4 两栖洼地在临汾汾河景区内的利用

通常,在园路、铺装旁一般的排水作法是作明沟或暗沟;大型景观土石山的雨水通过明沟或导流盲管进入市政排水管道。以上作法不但造价太高、后期维护困难,而且使得水资源无法自然回归地下水层,从经济和生态效益上,都不理想。

而在汾河景区中,根据排水功能的需要,结合景观的要求,在园路、铺装旁、大型土石山的山腰间、山脚下以自然式手法,在地势较低处制作成两栖洼地。有曲水流觞式的带状旱溪、池状的旱湖,也有草原中的湿地景观等。两栖洼地景观弥补了通常作法的不足,节省了资源、维护了生态环境、丰富了景观效果。

两栖洼地具体的施工工艺如下:人工或机械(挖机、小推土机)整理坡面→洼地素土基础适当压实→布置或铺设河卵石→覆盖30 cm的种植土→调整、修改洼地不足之处→合理设计、配置、植物栽植→维护、养护。

5 两栖洼地景观的发展前景

城市发展了,生态环境破坏了。人们已经深刻的认识到这一点,人们的发展观念由以前的“先发展再治理”变为“边发展、边保护、边治理”。面临生存环境的诸多问题,我们有必要发展两栖洼地景观,因为它具备新时代发展的要求,具有小而功能全、建造成本低、效能高、管护成本低、环保节能、可持续性的特点。在城市水资源日趋缺乏和环境日益恶化的情况下,是人们首选的改善并治理环境的有效途径。尤其在庭院绿地、居住区绿地、单位附属绿地、大小型公共绿地、自然风景区,两栖洼地将有很广阔的应用前景。

[1]王淑芬,杨 乐,白伟岚,等.技术与艺术的完美统一——雨水花园建造探析[J].中国园林,2009(6):56.

[2]Roger Bannerman,Ellen Cons idine.Rain Gardens:A How to Manual for Homeowners[M].Wiscons in:University of Wis cons in Extension,2003:3-4.

[3]侯科龙,陈 莉.居住区雨水花园建造方法探析[J].重庆园林,2010(11):34-35.

[4]Roger Bannerman,Ellen Considine.Rain Gardens:A How to Manual for Homeowners[M].Wiscons in:University of Wisconsin Extension,2003:9-10.

[5]王浩宁.生态园林城市解析[D].南京:南京林业大学硕士论文,2006.

猜你喜欢

洼地雨水景区
农事 雨水
如果雨水先唤醒清明
云南发布一批公示 10家景区拟确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摘牌』
“摘牌”
洼地排涝体系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探讨
某景区留念
非洲 直销的投资洼地
认证,拯救“品质洼地”
神奇的雨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