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粮食质量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2-08-15袁小平刘海顺严忠军吴新连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2012年5期
关键词:储粮粮油粮食

袁小平, 刘海顺, 严忠军, 吴新连

(1.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北京 100044;2.中储粮北京分公司承德粮油质检中心,河北承德 067001;3.中央储备粮衢州直属库,浙江衢州 324000;4.中央储备粮广东新沙港直属库,广东广州 523147)

我国粮食质量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袁小平1, 刘海顺2, 严忠军3, 吴新连4

(1.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北京 100044;2.中储粮北京分公司承德粮油质检中心,河北承德 067001;3.中央储备粮衢州直属库,浙江衢州 324000;4.中央储备粮广东新沙港直属库,广东广州 523147)

粮食是我国人民的主食,也是我国食品加工和饲料行业的重要原料.因此,提高粮食质量管理水平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在介绍我国粮食流通过程中粮食质量管理主要做法的基础上,全面剖析了当前粮食质量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并就做好粮食质量管理工作提出了一些具体措施,为进一步推动我国粮食流通过程中粮食质量管理工作再上新台阶提供一定参考.

粮食;质量;问题;对策

“民以食为天,粮乃国之宝”.粮食问题始终是世界各国广泛高度关注的问题,其质量的好坏更是直接关系到广大消费者的身心健康,关系着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随着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粮食购销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粮食质量管理工作出现了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如何进一步做好我国粮食质量管理工作,保障粮食质量安全,让广大消费者放心,是摆在广大粮食工作者和政府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1 我国粮食流通过程中粮食质量管理的主要做法

1.1 完善了粮食质量管理法规制度和技术标准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我国粮食安全内涵由过去单纯追求数量,解决温饱问题,逐渐扩展到提高质量、提升营养水平上,由此质量管理工作不断得到加强.“十一五”以来,我国相继新出台、修订了一些与粮食质量管理相关的法规制度,以及主要粮食品种质量标准和储存品质判定规则等,从法律和制度层面对粮食质量管理进行规定和约束,有效强化了粮食质量管理.

1.2 健全了粮食质量监管机制

随着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目前我国已经逐步形成了以中央储备为核心、地方储备为支柱、社会储备(企业储备、农民储备)为基础的,多层次、全社会的粮食储备体系[1].在此过程中,国家相继出台了库存检查质量抽查等方面的制度,各级地方政府也相继出台了有关制度文件,明确了粮食流通环节质量主管部门、监督管理办法以及相关企业承担的职责,初步构建了国家、地方、企业三级监管格局,形成了中央储备垂直管理,地方储备块状管理的管理机制,建立了国家随机抽查、地方定期检查、企业按时自查的检查模式,不断健全了粮食质量监管体系.

1.3 建立了粮食质量监测体系

“十一五”以来,我国加强以质量检验体系和质量测报体系为主的粮食质量监测体系,把粮食质量检测机构建设作为质量检验体系的重点内容.隶属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的粮油检验机构有763家,其中取得计量认证的373家,初步形成了以省级检验机构为龙头,以粮食主产市县和人口密集城市检验机构为主体的粮油质量检验体系[2].2006年,国家粮食局启动了国家粮食质量检测体系建设项目,在隶属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的粮油检验机构中,择优授权挂牌了273个机构作为国家粮食质量监测机构.

1.4 实施了绿色储粮技术

21世纪以来,我国不断加大粮食质量安全投入,一方面加强仓房等基础设施建设,另一方面实施产后绿色一体化战略,积极引导高校、科研院所与大型粮食仓储企业携手攻关,开展粮食储藏技术基础性和应用性研究,一些粮食安全储存和品质保鲜方面的关键性技术跻身于世界先进行列.尤其是相继研究推广了粮食储备“四合一”新技术(储粮机械通风、磷化氢环流熏蒸、智能粮情检测和谷物冷却技术)[3]和现代控温气调储粮技术等绿色储藏技术[4],大大降低了储粮发热霉变和化学药剂残留的可能性,减少了粮食自身呼吸导致的干物质损耗,保证了粮食质量和新鲜度.

1.5 提升了粮食清杂降水能力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城镇化速度的加快,我国农业生产正发生深刻的结构性变化.耕地加快向种粮大户集中,农民预留口粮不断减少,呈现销售原粮购买成品粮的趋势.加之粮食市场购销主体日趋多元化,使得新收获粮食销售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即由传统集中销售向常年均衡销售转变;由种粮农民直接交售到粮站向在家中或田间地头销售给粮食经纪人转变.不同种植规模的农户,其售粮行为也存在较大差异.农民售粮方式的变化对粮食质量管理产生了重要影响,使得一批较为先进的清杂和降水工艺与设备得到了研发[5-6],推动了以清杂和降水为主的粮食整理技术研究与应用得到不断发展.

2 我国粮食质量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粮食质量监管部门多,难以形成合力

尽管粮食质量安全纳入了《食品安全法》的范围,卫生行政、农业行政、质量监督、工商行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对粮油监测质量的控制都承担着各自的责任,但多头监管、重复执法,交叉、错位和不到位现象依然存在,对整个粮食流通环节质量监管仍不能实现全覆盖.

2.2 质量安全标准体系不健全

虽然目前主要粮食品种均有质量标准,但与国家对食品安全日益重视、人们对食品安全要求越来越高、以及粮食流通体制改革要求相比,当前我国粮食质量安全标准体系还有一些不适应,尚需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主要表现在主要粮食质量标准制修订进度与粮食生产形势变化不相适应;粮食收购、产品质量安全、粮食储藏和加工标准等,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形势不相适应;粮油质量安全标准基础研究与粮食生产流通需求不相适应;粮油质量安全检测技术标准,特别是快速检测技术与生产实践不相适应等.

2.3 基层收储企业检测能力严重不足

从粮食收储企业检验能力的情况来看,除能检验粮食的等级、水分、杂质等常规质量指标外,大部分基层收储企业几乎均不具备检验测定粮食质量安全(主要是卫生指标)指标的能力,甚至有些民营收储企业还不具备常规质量指标的检验能力.目前企业自身非常薄弱的检验手段,难以履行粮食质量安全把关的主体责任.

2.4 粮食源头质量把关难

一是面对千家万户和多渠道收购,水杂含量高等,达不到国家标准的粮食数量占收购总量的比重呈增高之势,甚至出现人为将新粮和陈粮混合销售的现象.二是土壤污染的加剧、极端天气的增多以及粮食收获期间管理不善,导致了部分粮食重金属超标、农残超标准和真菌毒素污染等问题.如我国沿淮地区以及长江中下游地区真菌毒素污染发生概率较高,安徽、河南地区在2008年尤为严重,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和玉米赤霉烯酮(ZEN)的污染程度更是远远超过我国限量标准[7].而基层收储企业对这些污染物在粮食收购时往往无能为力.三是国家建立的新收获粮食质量调查、品质测报和原粮卫生监测预测覆盖面还不广,监测结果也没有及时向社会公布,无法指导收储企业做好源头把关工作.

2.5 发现问题粮食处置困难

我国农村包产到户的耕作方式,决定了粮食生产者在环境污染、气候、病虫害等自然灾害面前无能为力,由此导致的粮食质量问题.农民难以处置田间只能尽力做到合理、安全地使用农药,减少污染,收获后也只能进行晾晒处理,但有的地区农民连晾晒粮食的场地都没有,有的甚至在乡村公路整晒粮食.国家现在每年均对储存环节的粮食质量安全开展例行监测,但对发现卫生指标超标的粮食如何科学合理处理,一直没有明确的措施.企业依据国家有关法规进行无害化处理,要承受巨大的经济负担.

3 解决我国粮食质量管理主要问题的对策

3.1 建立健全粮油质量安全标准体系

3.1.1 做好国际标准采标工作

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集中力量开展粮食质量安全国际标准的跟踪、研究和转化工作,促进我国标准与国际标准的有机衔接,增强我国在谷物质量安全国际标准制修订中的话语权.在与国际标准接轨时,更应有中国的特色,绝不能照抄国外标准或国际组织的标准.

3.1.2 加强标准制修订工作

进一步完善粮油标准工作体制,地方各级粮食部门要结合本地区实际,围绕粮食质量工作的重点、难点、热点,提出粮油标准制修订建议.相关科研院所、院校、企业和各级粮食检验机构,要积极承担和参加粮油标准的研究、起草和验证工作.全国粮油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和各专业技术工作组,要加强标准修订过程管理,提高粮油标准制修订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使我国粮食收购、粮油产品质量安全、粮食储藏和粮油加工标准等能够及时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3.1.3 推进标准基础研究

大力推进粮食收购环节有毒有害物质快速检验方法的研究,形成相关技术标准,能够满足基层收储企业实际收购需要.通过加强粮油标准基础研究,形成与维护粮食质量安全需要相适应的粮油标准体系,为规范粮油产品市场、加强粮油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提供重要技术支撑.

3.2 强化粮食质量源头管理

3.2.1 加强质量安全宣传教育

从源头抓起,向粮食生产者、经营者宣传有关法律、法规及粮食质量标准,增强其质量安全意识.各级粮食部门要将粮食质量标准、食品安全法等粮食质量安全管理相关法律法规、制度和标准列为普法宣传教育的重要内容,形式多样地开展有关宣传和培训,增强粮食生产者与经营者的质量安全责任意识.

3.2.2 加强重金属污染土壤管理

目前部分地区所产粮食存在重金属超标现象,主要是由于土壤污染引起的,因此有必要搞好土壤调查,对污染严重的土壤在粮食种植品种上重新进行规划指导,对其种出的粮食进行重点监控,特别管理,以免流入口粮市场,进入老百姓餐桌.

3.2.3 推广规模化种植

把粮食种植能力与市场紧密结合,引导粮农按照市场的需求从事粮食种植、调整品种结构、走以“企业+基地+农户”为模式的产业化经营的路子,使企业基地和农户结成利益共同体,实现产量上规模、质量上档次的目标.

3.3 完善粮食质量预测预报体系

每年新粮收获前,在全国范围开展新收获质量调查、品质测报和原粮卫生监测工作,全面掌握粮食质量及农残、真菌毒素和重金属含量等,及时向社会发布粮食质量预测结果,指导粮食收购.同时,由相关单位对质量较差、卫生指标超标的粮食采取集中收购、定向销售及强制检验等政策措施,以减少种粮农民的损失,防止污染粮食的扩散,降低收储企业风险.

3.4 提升各级检测机构的检验能力和水平

3.4.1 加大检测机构软硬件投入

各级政府和各类企业应进一步加大对粮油质量检验机构的软硬件投入,配备必需的粮食质量安全检验仪器设备,提升粮食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体系综合检验能力和水平.

3.4.2 切实解决技术队伍薄弱的问题

一是切实解决好因技术人员与管理人员收入不对称,技术人员与经营人员社会对位不对称而造成的人才流失严重的问题.二是引进专业人才充实质检队伍,培养质检专业技术人员.三是积极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工作,在涉及粮食质量安全的关键岗位,推行职业资格准入制度.

3.5 提升粮食储存管理水平

3.5.1 扎实开展仓储管理规范化、精细化建设

深入开展粮食仓储企业规范化管理活动,指导企业严格执行储粮技术规范,完善企业仓储管理制度,加强对企业的储粮安全和安全生产的监督、检查、指导和管理工作.

3.5.2 加大仓储设施设备的投资、维护与管理力度

针对目前收储粮食杂质及水分超标的现状,大力研发符合基层企业现场收购需要的清杂整理设备,切实做到粮食入仓前能进行一次全面整理,确保符合国家质量标准要求.同时,加强对储粮仓储设施的日常维护和管理,确保储粮设施设备配置齐全、功能完整、运行正常.

3.5.3 大力研发和推广应用先进的绿色储粮技术

积极借鉴现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技术,深入开展粮食储藏应用技术研发,形成装备现代化、监测信息化、储存生态化、作业智能化的现代化粮食储藏技术体系[8].采取推广典型经验、技术交流、企业与研究机构合作等多种方式,开展包括HACCP体系[9]在内的绿色储粮认证,积极推动绿色、生态、节能等储粮新技术的应用,进一步扩大绿色储粮范围和比例.

3.6 建立粮食质量管理长效机制

借鉴国外粮食质量管理经验[10],做好粮食质量管理工作,需要加强管理机构建设,需要中央和地方政府、行业协会等部门或企业的共同努力,需要企业、消费者以及舆论媒体的积极参与.在明确和落实不同角色在做好粮食质量管理中的责任的基础上,要更加重视企业在其中的作用,以加强粮食经营企业信用建设为核心,通过政府监管、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加大失信惩戒力度,综合抓好粮食质量管理制度规范、管理服务系统与运行机制建设.

[1]白美清.中国粮食储备体系建立、发展的历史进程与新的使命[J].粮食储藏,2011(6):3-6.

[2]尚艳娥,王红伍,惠春光,等.北京市粮食质量安全监管现状及改进措施设想[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9(7):71-74.

[3]吴子丹,卞科,徐永安,等.粮食储备“四合一”新技术研究开发与集成创新[J].中国科技成果,2011(5):55-57.

[4]高素芬.氮气气调储粮技术应用进展[J].粮食储藏,2009(4):25-28.

[5]方茜,陶诚.当前我国高水分粮处理的现状与对策[J].粮食储藏,2010(2):14-20.

[6]卢献礼,周智华,李宗良.辅助热泵就仓干燥系统集成示范应用研究[J].粮食储藏,2009(6):21-30.

[7]熊凯华,胡威,汪孟娟,等.安徽河南粮食中脱氧腐镰刀菌烯醇和玉米赤霉烯酮的污染调查[J].食品科学,2009,30(20):265-268.

[8]庞映彪.二十一世纪来我国粮食储藏技术新进展[J].粮食储藏,2012(2):3-5.

[9]严晓平,周浩,兰盛斌.粮食仓储行业HACCP研究应用 [J].粮食储藏,2006(6):3-8.

[10]王东华.加强与健全中国粮食质量管理体系[J].粮食科技与经济,2004(1):21-22.

(责任编辑:王 宽)

Problems and Control Strategies of Grain Quality and Management in China

YUAN Xiao-ping1, LIU Hai-shun2, YAN Zhong-jun3, WU Xin-lian4
(1.China Grain Reserve Corporation,Beijing 100044,China;2.China Grain Reserves Corporation Beijing Branch Chengde Grain Quality Test Center,Chengde 067001,China;3.Sinograin Quzhou Depot,Quzhou 324000,China;4.Sinograin Guangdong Xinshagang Depot,Guangzhou 523147,China)

Grain is the staple food of the people and the important raw material of food and feed processing in China.It is very important for guaranteeing grain safety in China to improve the level of grain quality management.In this paper,the main problems of grain quality management in China were analyzed on the base of the major measurements of grain quality management in China’s grain market.Detailed discussions were also presented on controlling strategies for the improvement of grain quality management so as to promote the grain quality management to a new level.

grain;quality;problems;control strategies

TS201.1

A

1671-1513(2012)05-0081-04

2012-07-05

袁小平,男,高级工程师,博士,主要从事粮食、油脂与植物蛋白工程方面的研究.

猜你喜欢

储粮粮油粮食
珍惜粮食
珍惜粮食 从我做起
请珍惜每一粒粮食
2019年《中国粮油学报》征稿简则
欢迎订阅2019年《中国粮油学报》
渭南农户储粮的调查与分析
我的粮食梦
推广优质稻 种出“好粮油”
中储粮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之我见
国内首座球形粮仓储粮效果及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