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大学生的科学休闲观
2012-08-15张芳芳贺志波
张芳芳,贺志波
(潍坊学院,山东 潍坊 261061)
一、休闲(Leisure)的来源及释义
“休闲”(Leisure)一词,源于拉丁文Lieere,意即“被允许”,而后又引申为Loisi(r“自由时间”)和Lieense(“许可”)。从词源上看,“休闲”可以理解为“行动的自由”。在古希腊语中,表达“休闲”的词语是shcole(意为“休闲和教育”)也是“Leisure”的词源。我国对于休闲的解释最初是从时间上来说的,但休闲不等同于玩和娱乐,不同于“闲暇”和“消遣”,而是指在非劳动及非工作时间内以各种“玩”的方式求得身心的调节与放松,达到生命保健、体能恢复、身心愉悦的目的的一种业余生活。
国外有些学者认为,“闲暇是一种精神状态”,“灵魂状态”,“同时是一种无法言状的愉悦状态”[1]。国内休闲学研究学者马慧娣教授也指出:“休闲,它可以是一段时间,可以是一项活动,可以是一种“生存状态”,还可以是一种人的“精神态度”[2]。总上来看,目前中外学者对休闲尚无统一的定义,但基本上能形成三点共识:1.休闲是一种有价值的活动状态;2.休闲寻求精神世界的慰藉;3.休闲是自由的,属于个体对生命和生活的一种认知[3]。由此,我们可以认为:休闲是指人们从工作的义务和责任的约束中摆脱出来,在闲暇时间里所从事的,被主体认为是有价值的自由活动,它既是人们的一种现代化的生活方式和生存状态,也是人们追求快乐、幸福,探索生命意义的重要方式。
二、大学生休闲的意义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相对高中来讲大学课程宽松了很多,再加上寒暑假,大学生一年中有近一半的时间在闲暇中度过,休闲已成为大学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当代大学生伴随的是家庭的宠爱、名牌服饰、网络、麦当劳、街舞、电影大片等,致使他们思想活跃,想象力丰富,正确科学的休闲观对个人的未来发展、社会文明程度和社会的发展程度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大学生休闲与心理健康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大学生数量的不断增加,学业的压力、就业的压力、人际关系的紧张、社会的复杂多变、现代化通讯使人空间距离上感觉天涯如咫尺,但又使人情感上感觉咫尺如天涯,现代大学生面对越来越多的心理困扰和压力,甚至感到恐慌和压抑,常常处于忧虑、紧张、苦闷的情绪中。所以,无论身体健康还是心理健康都需要当代大学生正确认识“休闲”的意义,尽情享受“休闲”的惬意。
(二)大学生休闲与学习效率
大学生的课程比较轻松、时间相对比较自由,但目前普遍存在“学也想着玩,玩也想着学”的现象,致使学也没不好,玩也没玩好,发生此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大学生往往将“休闲”与“学习”两者对立起来,将休闲等同于“玩”。科学的休闲观能够培养大学生的学习能力、正确看待学习和休闲的关系,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做到“玩”中有学,学中有“玩”。
(三)大学生休闲与人格完善
以主体性的丧失,价值的失落和精神家园无处可寻为特征的现代生活,随着其对物的狂热追求,造成人精神的萎缩,使人失去完整性。在教育工业的运作中,大学生不过是生产线上的一个齿轮,被动而无奈地运转。强制的学习、功利化的应试教育,丝毫没有考虑到学生需要时间自由发展、自我完善。大学生通过科学休闲可以节制自己的行为,限制奢望和避免对世俗占有物的竞争,从而获得内心世的安宁,促进人格的完善与提升,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四)大学生休闲与全面发展
休闲的最大特点,是它的人文性、文化性、社会性、趣味性、创造性,为满足人的多方面需求而处于的一种文化创造、文化欣赏、文化建构的生命状态和行为方式。大学生科学的休闲正是对目前应试教育、素质教育缺陷的弥补和完善,通过创造文化氛围、传递文化信息、构筑文化意境,为其全面完善的发展提供时间、空间、方式、途径,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大学生休闲现状分析
(一)休闲欲望强,休闲意识淡薄
大学生从高中阶段到大学阶段,时间、课程相对宽松了很多,渴望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等,通过课余休闲生活使自己得到锻炼,不断完善自己,具有强烈的休闲欲望,但是由于长期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大多数学生认为休闲就是“玩”,而学生的天职是学习,往往使他们认为只有学习是好的,休闲就是坏的,所谓玩物丧志完全贬斥了休闲的价值。
(二)休闲时间充裕,休闲质量偏低
寒暑假、法定假日、双休日以及课程的相对轻松都为大学生休闲提供了时间上的保证,但是就目前来看,大学生的休闲生活多与“无聊”、“郁闷”等联系起来,他们不知道如何利用和对待自己的休闲时间,大多数学生对自己的休闲生活不满意。休闲有雅闲、俗闲和恶闲三类,大学生中雅闲不多,俗闲不少,恶闲也有之。大学生中绝大部分是为打发无聊而电视休闲、上网聊天、电子游戏、朋友聚会、打牌下棋等,有些甚至因把持不住而涉足黄、赌、毒、传销等,因此严重影响学业、违纪违规乃至走向堕落,其休闲质量和品位偏低。
(三)休闲方式单调,休闲技能低下
虽然现代教育倡导素质教育,但是从本质上脱离不了应试教育的外壳,导致学生不知道如何去寻求生活的意义。大学生们记得要上课、要考试、要实习、要竞赛,要去听各类学术讲座,却唯独忘记抽点空闲去思考、去发展兴趣、去寻求心灵的宁静与精神的成长。
目前高校休闲教育还处于“拓荒”阶段,对于大学生休闲能力、技能等的培训还不足以让大学生对自己的休闲生活引起重视,缺乏基本的休闲技能和素质,不能全面的展开,局限在学习范围之内。总之,大学生的所有生活包括所谓的“休闲”都离不了单一的主题和形式——学习。
(四)休闲结构失衡,缺乏组织和指导
社会上休闲教育机构数量偏少,仅有几所大学(如武汉体育学院、暨南大学)开设休闲有关课程,培养休闲体育和休闲旅游专业人才,致使大学生的休闲生活缺乏相应的指导和组织,随心所欲,缺乏安排,带有明显的偶然性和随意性,存在校内活动多,校外活动少;功利性活动多,公益性活动少;低层次活动多,高层次活动少的严重机构失衡问题,没有将休闲教育作为大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是片面的将休闲与学习作为矛盾的两个方面,形成非A即B的关系,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休闲质量和档次。
四、大学生科学休闲观的培育途径
(一)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休闲意识
在当代大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对“休闲”的价值缺乏正确认识,对休闲具有偏见和拍拆,在他们的潜意识中,认为休闲是“浪费时间”、“浪费生命”,甚至将休闲与社会不良风气等等同起来,唯有学习才能体现自己的价值。尽管大学生的休闲时间非常充裕,但由于社会竞争激烈、就业压力大、社会关系复杂、生活节奏快等,许多学生常常处于忧虑、紧张、苦闷的情绪中,因此无论是从身体健康还是心理健康方面来讲,都需要引导当代大学生正确认识“休闲”的意义,他们急需得到正确休闲观的引导,校正对休闲偏见和排斥的思想,树立正确、科学的休闲意识,尽情享受“休闲”的惬意,使休闲对个人的发展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二)将休闲教育纳入高等教育体系中
教育的基本目标是全面开发学生们的感官、情感、智力、心理和精神等各方面的综合素质,培养完善的人。然而在技术精英统治的今天,现代大学的各系都在宣扬本学科的好处,它们所提供的课程都是想让学生成为本学科的新门徒,却没有意识到这种各自为营、自行其是的课程安排实际上是相互冲突、相互竞争的,这种情况往往让学生无所适从、举棋不定,甚至感到沮丧。这种重视工作教育而忽视休闲教育的教育模式是不完整的。高校教育必须超越专业性的实用领域,把休闲教育纳入教育体系中。
(三)努力拓展大学生休闲教育的平台
与西方国家完备的(包括本科、硕士、博士)休闲学科体制相比,我国高校的休闲教育亦往往是校内活动多、校外活动少;功利型活动多,公益型活动少。这种有限的教育平台和教育形式无法有效开发学生潜能,因此需要从社会、家庭、高校三方面联合建立休闲教育体制,加大投入,拓宽休闲教育的平台,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休闲环境和氛围,提供良好的休闲条件。
(四)借鉴和吸收西方发达国家休闲教育的经验
中国有着悠久的休闲教育历史,先人们总是以不同的方式把自己的闲情逸致表现得淋漓尽致,他们或琴棋书画、诗词歌赋,或游山玩水、花鸟鱼虫,或美酒锦食、烟花柳巷,或赛马斗鸡、宠物茶道,或红粉青楼、赌场舞厅……真是应有的有,不应有的也有,这些不同的休闲方式构成了浩瀚的中国传统休闲文化[5]。在西方,当年的雅典人曾是午前办理公务,午后便跻身浴室、角力场、剧场中尽情地饱尝休闲之乐,现代的西方人则钟情于危险刺激的休闲方式,如登山、跳伞、滑翔、高空走索、飞车特技、潜水、冲浪、滑水、漂流等。中西方各具特色的休闲发展为我们今天的休闲教育提供了大量素材,所以,我国的休闲教育要贯彻“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既研究历史,又研究世界,使我国的休闲教育在实施中少走弯路。
总之,休闲已成为当代大学生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且多数大学生对自己的休闲现状并不满意。因此将休闲教育纳入高等教育体系,建立社会、家庭、高校齐头并进的休闲教育机制,对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科学的休闲观具有重要的作用,作者会将进一步深入此领域的细部研究。
[1][英]约瑟夫·皮珀,闲暇—文化的基础[M].北京:新星出版社,2005:40-41.
[2]马慧娣,走向人文关怀的休闲经济[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3.
[3]杜鹏.浅析高校休闲教育[J],法制与社会,2009,(10):291-291.
[4]冯建军,万亚军.闲暇及闲暇教育[J].教育研究,2000,(9):38-42.
[5]孙林叶,董美珍.国外休闲教育的发展及启示[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10):3-5.
[6]托马斯、古德尔、杰弗瑞、戈比著,成素梅,马惠娣,季斌,冯世梅译.人类思想史中的休闲[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4,7
[7]马惠娣.休闲:人类美丽的精神家园[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