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玉祥集团的“笔杆子”
2012-08-15贾熟村
贾熟村
(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 100006)
一、有关人物
冯玉祥集团的“笔杆子”,涉及人物众多,仅择其比较重要者简介如下:冯玉祥(1882-1948),字焕章,安徽巢县人,出身行伍,官至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行政院副院长[1](P2046);高兴亚,又作新亚,四川涪陵人[2](P628),曾任苏联顾问团翻译,通俄国语文,著有《国民军革命史稿》、《冯玉祥将军》[3](P61);孟宪章(1895-1953),湖北均县人,北京大学毕业,留学日本,著有《察哈尔抗日实录》[1](P959);邓长耀,字鉴三,河北静海县人,出身廩生,通医学,涉猎经史子集[4](P82),曾任湖南临澧县知事、缓远道尹、陕西民政厅长。在重要场所,冯玉祥常派他代表自己出席,尊称他为鉴哥;赖亚力,又名兴治,四川内江人[4](P578),北京大学毕业,曾任研究室主任[5](P232);吴组缃(1980-1994),安徽泾县人,清华大学毕业,曾任冯玉祥秘书,北京大学教授[1](P626);翦伯赞(1898-1968),湖南桃源人,留学美国,曾任冯玉祥的中国通史教师,北京大学教授[1](P2557);刘伯坚(1895-1935),四川平昌人,留学比利时、法国、苏联,曾任中共莫斯科支部书记、国民军政治部副部长、中共中央军委秘书长、红军第五军团政治部主任、赣南军区政治部主任。与国民党军作战,受伤被俘,遭杀害[1](P2464)。
二、历史沿革
冯玉祥1893年入伍,1902年入袁世凯武卫右军,1912年任第二十镇四协八十标三营管带,参加栾州起义事败,被递解回保定,为陆建章保释,入陆军部左路备补军任营长。1913年改编为京卫军任团长。1914年任第十六混成旅旅长。1916年调任保定第六巡防营统领。1917年,回任第十六混成旅旅长,讨伐张勋。1918年任湘西镇守使驻常德。1921年任第十一师师长,署陕西督军驻西安。1922年任河南督军驻开封。又任陆军检阅使驻北京。1921年兼任西北边防督办。1924年举行北京政变,任国民军总司令。1926年赴苏联考察。回国在五原誓师北伐,以刘志坚为政治部副部长。1927年3月7日,准备进兵河南,冯玉祥嘱刘伯坚印制对豫西民众的宣传品,并派人前往张贴[2](P302)。4月1日,冯玉祥与刘伯坚润色其《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总司令就职誓辞》、《香凝池中山泉革命歌》,请刘伯坚寄赠国民党中央诸友及何香凝同志各一份。6月,冯玉祥至徐州参加蒋介石召集的会议,决定反苏反共。会后,召集在他辖区的共产党员,对他们说,你们要反蒋,我是不能干的,我要和蒋介石合作反张作霖。你们要反蒋,愿意到哪里去就去哪里吧。然后送给刘伯坚一千元,将刘等送到武胜关,礼送出境[6](P355)。
1929年1月17日,冯玉祥命秦德纯修《实战见闻录》。秦德纯(1893-1963),字绍文,山东沂水人,陆军大学毕业,曾任第二集团军参谋长、察哈尔省主席、北平市长、山东省主席、国防部次长[1](P1093)。5月,冯玉祥与蒋介石因裁军问题发生冲突,调集所部至西北地区,准备开战,因韩复榘等投蒋叛冯,冯失败下野。6月,应阎锡山之邀到了山西。7月15日,冯玉祥会见高兴亚,认为北平所办之《民报》,因经费无着,可以停刊[2](P14)。23日,会见孟宪章,谈西北军的历史,认为在军事方面着着胜利,在政治方面却处处失败,以后要集思广益,细心研究,不然的话,就是再打胜仗,还是与国无补的。10月30日,高兴亚从北平来,报告《民报》被封经过。
1930年3月,冯玉祥离开山西到了陕西。23日,冯请孟宪章来,讨论《为什么要打倒蒋介石》一文,并叫他带去仔细研究。25日,设高级副官处,收集副旅长以上的军官加以训练,以备重用,请孟宪章等担任功课。4月1日,请孟宪章等讨论阎锡山、冯玉祥的通电内容与主张。10日,冯在日记中写道:“孟宪章送来所整理自民九至十八年之日记,拟印出分赠各友。非敢曰著作,不过借此可以回溯余及团体同人为国家服务十余年中是非得失之迹,以资策励将来耳。”13日,冯与孟宪章等讨论宣传工作,认为蒋介石的宣传工作是我们所不及的。18日,冯与孟宪章等讨论编印《为什么讨蒋》等小册子,分送石友三、万选才、孙殿英、孙楚等。孟言,要使全国广大的被压迫群众都站在革命的立场,一定要作理论的宣传,此乃各国革命的根本规律!23日,冯与孟宪章讨论扩大宣传机关组织。24日,又命孟宪章拟一稿,以激励将士,评论用兵之道。26日,邓长耀送来他所编印的《国民军救命药石》、《陕西民政十要》、《县长之要务》、《冯公玉祥三十年来奋斗史鼓词》各数十册。冯赞扬邓“彼以高龄而居高位,竟能于公暇埋首著述,真脚踏实地做事者也。”冯玉祥还办了《革命军人朝报》,供官兵每日讲读,以免除隔症与脱症,认为“此乃性命根本大事”。30日,冯玉祥、阎锡山、李宗仁与蒋介石之中原大战爆发。5月13日,冯玉祥看《国民军史稿》照片。22日,请孟宪章搜集本军史料,编辑成为丛书。7月24日,孟宪章将冯玉祥民国十三年的日记印好,自北平带来,冯玉祥令尹心田分赠驻郑州各官长。9月,张学良出兵支持蒋介石,冯玉祥失败,再至山西隐居。
1931年8月23日,冯在日记中称高兴亚“能说能写,真是国家社会之人才,删改我之写作,尤为敬佩!”27日,又将邓等所写之小册子四本找出,请高同志细看如何。30日,“为组织事,同高、李、陈详谈很久。高同志写了几篇东西。”9月10日,冯读高兴亚所写之《国民军史》,认为虽不详细,然体裁却甚新颖,较之李泰芬所编之《国民军史》胜强百倍矣。冯同高兴亚谈学问,时间虽不长,所得却不少。14日,同高兴亚谈成立编译室,彼己拟有一定办法。又谈国民军史如何增些材料、像片。又谈拟写几篇批评十六年时事的文章。15日,高又给冯写了极有经验的读书方法,书名及读的先后次序。16日,冯看了高写的革命低潮时如何再高涨,认为极有意思,极有价值,应多看,多研究。18日,日军强占沈阳,蒋介石决定不抵抗。29日,冯请余心清写抗日誓词。余心清(1898-1966),安徽合肥人,南京金陵神学院毕业,曾任冯玉祥部随军牧师,又留学美国,又曾任察哈尔民政厅长、中央政府办公厅副主任[1](P693)。10月16日,冯同高兴亚谈他昨夜写的东西,请高按照他写出来的,详细斟酌,弄成整个的东西,并分编许多小册子。12月12日,高兴亚根据冯玉祥致汪精卫之电文,作《马电诠释》,冯认为颇不错。29日,冯玉祥应邀到了南京。
1932年1月28日,日军进攻上海,蔡廷锴部奋起抵抗。国国政府决定迁都洛阳。30日,冯玉祥等离开南京。因为与蒋介石政见不合,3月24日,又到了泰安隐居。5月1日,冯在日记上写道:“我过去写的日记,多无条理而又过于简略,致孟宪章先生整理甚感困难。”9月20日,关于战史的事,冯玉祥指出了几点,请高兴亚写一写。10月,蒋介石与山东省主席韩复榘即将开战,冯玉祥认为其意在驱逐他,于是,他离开泰安到了张家口。
1933年2月28日,王瑚写冯玉祥的《思吾父》诗,并改了几个字,冯甚感激之[2](P35)。5月14日,孟宪章改《带兵一得》。16日,《军事要电》即出,冯玉祥阅之,认为有些意思。冯派人往平津,给高兴亚送书《由泰山到张家口》。日军已强占热河,将进攻张家口,冯玉祥组织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于26日就总司令之职。蒋介石派兵进攻张家口,8月14日,冯玉祥被迫离开张家口,再到泰安隐居。11月11日,《察哈尔抗日实录》寄到冯玉祥处,冯请陈国梁再看一次,并及日记加改之处。
1934年2月1日,冯称《政治要电汇编》、《抗日实录》,孟宪章用心不少。3月24日,与孟宪章对《铁老百条遗事》。7月25日,冯决定将《抗日实录》、《在南京》、《反国联调查团》、《国民军革命史》、《各项军电》、《各项政电》及《读春秋札记》等书,均印成一样大小,以便保存。8月31日,孟宪章已送来印出的《抗日实录》、《命令汇编》、《春秋札记》。10月18日,请鉴哥作《祭谷良友》文。11月13日,冯请胡起稿,编《泰山风景歌》,请鉴哥改。
1935年1月31日,《胶东游记》印出。冯将诗稿送交高兴亚。2月22日,《玉祥诗集》印出。5月31日,《煎饼》、《中国与二次大战》、《大众诗选》、《年书》印出。9月9日,吴组缃谈文章作法,冯认为不但特别,并且极好!11月1日,冯玉祥应邀到了南京。10日,简又文拜会冯玉祥,冯认为简是有思想的文学家,绝顶聪明。简又文(1896-1979),广东新会人,留学美国,曾任冯玉祥之外交处长、立法委员,创办《逸经》、《大风》等刊物,著有《太平天国全史》等[1](P2745),还出版有《冯玉祥传》。
1936年1月6日,冯玉祥就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职。23日,他在日记上写道:“鉴三大哥为我选了十五篇很有教训的文章,为我写了,又为我圈点了,跋了,真使我钦感到万分!我应熟读,我应深思,我应实行,以期有以对鉴三大哥也!以期有以对自己!”30日,又写道:“鉴三兄同我认识在光绪三十一年,至今已三十二年了,一切言语行为都堪为我之师,不但为友也。我应亲之,敬之,我应特别尊重之,我应每日与之谈话一次或二次也,借以可以寡我之过也。如能寡我之过,即我之很大的进步也。”2月6日,冯认为纪念革命活动很有意义,他拟定了写滦州起义史,国民军革命史的提纲,请人帮忙撰写。12月,张学良等在西安扣留蒋介石,逼蒋抗日。因为中共主张和平解决,张学良又亲送蒋到了南京。
1937年5月10日,杨伯峻与冯玉祥谈整理其日记的事,一条一条地改正漏拉之字。冯认为杨的意见极其重要!为人耿直,有学问,极热心,可亲可敬。7月7日,日军进攻芦沟桥,宋哲元部奋起抵抗,全面抗战开始。8月13日,日军又进攻上海,淞沪抗战爆发。10月27日,冯玉祥请赖、吴二先生编印《在南京二年》。又请董先生在汉口继续出版《抗日早报》。赖,当为赖亚力,吴,当为吴组缃,董,当为董志诚。为冯玉祥之机要秘书,似为河南西华人[2](P216、367)。11月2日,冯会见董赖二先生,谈《在南京二年》事,要组织编辑委员会,计有董、赖、吴、尹、陈君女及王德宽,分司抗战史料、信件、电报、诗歌等,一仍去年之旧。《在南京一年》,收录了大会提案、致蒋介石促成抗战之函,两广事件及释放陈独秀、牛兰之提案;《在南京二年》,应收录西安事件、陈中感想等。又与吴先生对《我的生平》,以备登载于《宇宙风》。3日,刘行骥拜会冯玉祥,称看了冯之《国民必读书》,认为意义甚深刻,能使人发生对日本憎恶之情绪,拟译成外文发表。刘行骥是膺陈公博之召来此作关于国际宣传工作的,发表机关以中央通讯社为主。8日,赖先生拜见冯玉祥,修正所拟信稿,冯当即着人连夜赶写,以便早日发出。收信人分别是:韩复榘、展书堂、曹福林、李汉章、谷良民、孙桐萱、马贯一、陈德馨、荣光兴、唐邦植、李占标、时同然、孙学发,鼓励他们对日英勇作战。13日,宣侠父拜访冯玉祥,冯赠给《新大学》二本,请他指示。16日,董志诚、赖亚力与冯玉祥商议编印在《南京二年》一书问题,冯决定让董、赖及吴组缃、胡应信携带战区一切卷宗、书信前往庐山工作。17日,冯又请宋端华修改致韩复榘之函稿,给《新大学》安下心来写一跋辞,认为《旧大学》讲家齐而后国治,衍成我国人只知有家而不知有国,《新大学》则讲应以民族、国家为出发点,又请毛先生拟电稿二通。20日,冯玉祥谒见蒋介石,赠给《救国必读》、《新大学》,告拟于明日离京。21日,冯玉祥等撤离南京,前往武汉。28日,在河南信阳,冯玉祥请叶镜元拟致林森、张治中、蒋介石电稿。30日,到达汉口。12月4日,请王向晨改正接谈文化界的讲话稿,刊行杂志之积极筹划。5日,王向晨又与舒舍予拜访冯玉祥恳谈。王向晨(1901-1968),笔名老向,河北束鹿人,北京大学毕业,曾助冯玉祥办《抗到底》月刊[1](P307)。舒舍予(1899-1966),笔名老舍,北京人,满族,曾至英国、美国任教,任山东大学教授、人大代表[1](P308)。6日,请宋端华搜集日军暴行,我军抗敌之可歌可泣史实,民众之抗敌言论,收集几百则,每则写千字以上。宋端华,福建人,北京大学毕业,留学日本[2](P176),曾任冯玉祥创办之研究室主任[5](P232)。10日,冯与王向晨、赵望云商定办《抗到底》月刊,请老舍、孙伏园等写文章,推广销路。15日,与吴组缃谈《南京二年》一书稿,经赖亚力、胡应信、贾效农等努力,已完成三分之二,其它为诗歌等部,因吴曾一度回乡,尚未完竣。18日,孟宪章拜见冯玉祥,表示拟回乡作民众工作。冯玉祥为《抗到底》创刊号写《元旦献辞》,题“还我河山”四字。又写《可爱的伤兵》诗一首,请吴组缃、王向晨等修改。22日,冯写《军人问答》,借以维护军纪,请宋端华等删改,并作《引言》一篇,以叙其动机及目的。
1938年1月3日,宋端华向冯玉祥报告,《民众问答》已草竣。4日,吴组缃送昨日所改诗稿来。8日,王向晨举行茶会,招待《抗到底》同仁,冯玉祥之外,还有老舍、何容、赵望云、宋端华、刘思慕、张克侠、吴组缃、赵亦云、张雪门、王德宽、尹心田、叶镜元、赵虚吾等。15日,王向晨携《抗到底》、《战时教育》、《文摘半月刊》来,各刊均有冯玉祥的文章。冯玉祥请张雪山校改《我的生活》稿。张雪门(1891-1973)浙江宁波人,曾任广西女子师范学校校长、西北师范学院教授[1](P1840)。17日,冯请叶先生拟一封给新疆省主席盛世才的函稿。20日,《抗战画刊》创刊,冯玉祥请同仁赵望云、汪子美、高龙生、张文运、侯子步、黄秋农、老舍、老向、何容等会餐。2月1日,请吴组缃修改《我的生活》稿。2日,请叶先生拟致蒋介石信稿。5日,请刘思慕审阅《抗到底》稿件。刘思慕(1904-1985),广东新会人,留学苏联、德国、奥地利,曾任《文汇报》总编辑、世界历史研究所所长[1](P2481)。2月18日,吴组缃送来冯玉祥的《抗战诗歌》来,冯送给何容,请何审阅,并撰一序文。20日,冯又将近日所写之诗送何容、老舍处改正。27日请赖兴治拟复张自忠信。3月12日,请刘思慕、赖亚力为纪念周报告拟一稿。24日,请秘书长叶镜元拟一封给蒋介石的信,荐举李任潮为参谋总长。此时,冯玉祥已经接受了周恩来的建议,在武汉创办了三户印刷社[5](P286)。4月9日,在汉口刻了“三户”图章,意在“楚虽三户,灭秦必楚。”日本必将被中国战败。10日,请华岑作《抗日论语》。11日,与吴组缃校对《我的自传》,增加材料甚多。20日,与王华岑改《新论语稿》。21日,将《由峪道河到泰山》、《由泰山到张家口》给王华岑作重要参考。29日,与赖亚力商议整顿《在南京第二年》稿子,还请他整理《抗战文献》稿。当时已印出了《抗日三字经》、《伟大的民众》等小册子。又与董志诚讨论编辑《抗日民族解放》的拟稿问题。又请赵望云画片,老舍编词,制作了一部西洋镜,送给政治部第三厅郭沫若厅长看,郭沫若甚表赞同,即命所部仿办。5月9日,请赖亚力整理《在南京第二年》书稿。11日,请李景合、邱岘章拟致蒋介石等电稿。7月30日,冯玉祥给老舍、何容每人本月薪金一百元,路费二百元,让他们离开武汉,到重庆继续办理《抗到底》。8月5日,赖兴治介绍欧美留学生汪德昭参加冯玉祥的研究室工作。汪德昭(1905-),江苏灌云人,留学比利时、法国,曾任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所长[1](P728)。9月,冯玉祥等撤离武汉。11月15日,冯决意,要对《我的生活》、《第二年》、《第三年》等书大大地下功夫。12月3日,与吴组缃讨论《我的生活》。4日,请赖亚力拟致蒋介石之电稿。13日,到达重庆。22日,中苏文化协会定于25日举行二周年大会,请冯玉祥致词,冯因要出差,不能到会,即请赖亚力代拟讲稿,并代他宣读。
1939年1月1日,开最高国防会议,决定开除汪精卫的党籍,对他发通缉令。3日晚上,冯玉祥写了一首《菜花黄》,声讨汪精卫。4日,请老舍帮助修改。6日,冯玉祥到了内江,这里是赖亚力的故乡。冯给赖母赠送了礼品。11日,到了成都,已在成都的高新亚来拜见。24,请杨伯峻起草致蒋介石之信稿。28日,请吴组缃校对去年十一月份的日记,请宋、赖写此次检阅军队的报告书。再请邓鉴三修改宋、赖所写之报告书。2月2日,请赖亚力同吴、杨、汪等以《温旧课》为题,写本很厚的日本侵华史课本。3月8日,与吴、董两先生商谈整抄稿件,改正《我的生活》第一、二两集之错别字。11日,李达开始讲唯物论之伦理学。25日,李济深对冯玉祥说,《煎饼》一书中,有骂人的话,冯即令赖参谋加以修改。31日,冯玉祥到了涪陵县蔺市镇,见到了高新亚之父高亚衡。4月1日,请吴组缃写甲子革命之经过与滦州革命之事迹,寄给丁惟汾转邹海滨编入国民党党史。21日,赠送刘汝明军长《军人救国问答》、《小组会议问答》、《民权初步问答》各五本。5月13日,与赖亚力校对《民众抗日问答》稿。6月8日,请杨伯峻拟致张自忠的电稿。8月25日,与高新亚校对《国民军革命史稿》。30日,蒋介石五十晋四大庆将临,冯玉祥拟送一幅对联,请吴组缃代作。12月29日,与高新亚、王德宽谈话,将《国民军革命史稿》改为《国民党革命史初稿》,先印五百册,再印《在南京第二年》。
1940年1月24日,请王冶秋开始讲报告文学。3月25日,与王冶秋、赖亚力校对《打胜仗》的稿子。5月19日,冯玉祥得电报,知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在前方作战阵亡,他和李德全都掉了泪,认为张自忠死得光荣!24日,与王冶秋讨论纪念张自忠的文章内容。31日,又请徐维烈、老舍、吴组缃、董志诚等商议写张自忠死事本末与感想。6月25日,冯玉祥与王冶秋校对《我的读书生活》的稿子。又与赖亚力讨论七中全会提案的稿子。7月16日,同汪德昭校对《怎样动员民众》的稿子,冯认为汪德昭写的东西很好,特别地有用处。9月3日,董志诚对冯玉祥谈整理他的日记有几点困难,冯认为谈的都很切实。8日,冯请张定宇找几本《我的生活》、《政治要电》、《军事要电》、《察哈尔抗日实录》,送给国史编修馆,作参考资料。24日,王冶秋介绍翦伯赞为冯玉祥讲历史。10月4日,冯玉祥开始听翦伯赞讲中国古代史,认为颇有兴趣。
1945年8月,中国人民经过八年的浴血奋战,终于赢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年过花甲的冯玉祥,同全国渴望和平的人们一样,被巨大的胜利喜悦所陶醉。为促成全国和平,毛泽东到重庆与蒋介石进行谈判。10月10日,国共两党史签署了“会谈纪要”,但不久即被国民党撕毁。冯玉祥对蒋介石的幻想逐渐破灭,提出出国考察。1946年4月,国民政府批准他赴美考察水利[7](P358)。9月,冯玉祥夫妇偕女儿理达,参议冯纪法,英文秘书汪衡,中文秘书吴组缃、水利专家刘宅仁、章元羲乘船到了美国[8](P48)。在美国,冯玉祥继续记日记,常常是口授,由冯纪法记录,记一个星期,再交吴组缃整理[9](P440)。在美国,他到处讲演,发表文章,反对美国支持蒋介石打内战。蒋介石于1947年12月,勒令冯玉祥回国,又吊销了他的护照。1948年1月,冯玉祥又口授《我所认识的蒋介石》,由夫人李德全纪录。后经翦伯赞推敲定稿,出版发行[8](P188)。
三、结束语
冯玉祥集团,又称“西北军”,似乎只是一个军事集团,“枪杆子”集团。事实上,冯玉祥对于“笔杆子”也是相当重视的,在西北军中也曾礼聘了不少能说、能写的知识分子,也可以称为“笔杆子”。他之所以参加滦州起来,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读了《嘉定屠城记》、《杨州十日记》[10](P18),深知文字宣传的巨大作用。孙中山曾经说过:“一支秃笔胜过十万毛瑟!”他也有同感。于是,他请他的笔杆子们帮助他办理报纸,办理刊物,拟定函电,讲话稿、宣传品,编印书籍,发表文章,还创办了出版社,先后出版了《义勇小史》、《心范》、《差不多》、《战阵一补》、《精神书》、《不怕死》、《劳工救国》、《军人读本》、《士兵教范》、《告往勖来篇》、《干部服务必读》、《目兵通用浅易心牍》、《民国八、九两年纪事》、《步骑炮工辎各兵种教程汇纂问答》[10](P167)。此外,还有《新大学》、《抗日的模范军人》、《抗日的伟大民众》、《日本内部的危机》、《日本对于在华外人的暴行》、《日本在中国的种种暴行》、《我的生活》[3](P193),另外,还有《冯玉祥日记》、《冯玉祥军事要电汇编》、《冯玉祥训令汇编》、《冯玉祥在南京演讲集》、《冯玉祥在南京报告集》、《冯玉祥在南京第一年》、《我的读书生活》、《冯玉祥在南京第二年》、《冯玉祥诗歌选集》、《我在南京》、《国府委员与猪》、《察哈尔抗日实录》、《反国联调查团》、《胶东游记》[9](P362)、《带兵一得》、《铁老百条遗事》、《煎饼》、《中国与二次大战》、《国民必读书》、《救国必读》、《军人问答》、《民众问答》、《抗战诗歌》、《我的自传》、《新论语》、《由峪道河到泰山》、《由泰山到张家口》、《抗日三字经》、《小组会议问答》、《民权初步问答》、《国民军革命史初稿》、《怎样动员民众》、《我所认识的蒋介石》等。有的是大部头,有的是小册子,共计有五十六种之多,零散的文章,诗歌在外。这些著作的出版、发行,对于提高西北军的政治、军事、文化素质,对于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其作用之巨大,难以估量!很值得认真加以研究。
[1]徐友春.民国人物大辞典[M].石家庄:洒北人民出版社,2007.
[2]冯玉祥日记[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
[3]高兴亚.冯玉祥将军[M].北京:北京出版社,1982.
[4]冯玉祥.我的生活[M].重庆:三户图书社刊行,1944.
[5]孟醒仁.冯玉祥传[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98.
[6]王宗华.国民军史[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6.
[7]郭绪印.爱国将军冯玉祥[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87.
[8]冯洪达,余华心.冯玉祥将军魂归中华[M].北京:文史资料出版社,1981.
[9]简又文.冯玉祥传(下册)[M].台北:传记文学出版社,1982.
[10]余华心整理.冯玉祥自传[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