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西汉梁国政治、经济及文化特征*
2012-08-15彭学宝
彭学宝
(中共中央党校党史教研部,北京海淀100091)
试析西汉梁国政治、经济及文化特征*
彭学宝
(中共中央党校党史教研部,北京海淀100091)
西汉梁国作为强大的诸侯国,其政治、经济和文化在汉代颇具特色。芒砀山泽是汉兴圣地,梁国政治地位显赫;梁国地理条件优越,是西汉经济重心地区;梁文化是汉文化的一个缩影,梁国文学、经学、艺术对汉代及后世影响深远。
梁国;政治;经济;文化;特征
西汉梁国从公元前202年初封,至公元8年王莽篡权,废掉梁国,历14王,长达210年。梁国是西汉最为强大的诸侯国,疆域广阔,经济繁荣,文化璀璨。汉初诸侯国“夸州兼郡,连城数十,宫室、百官同制京师”,梁文化是西汉文化的缩影和杰出的代表,梁国政治、经济和文化在汉代颇具特色。
一、梁国在汉初诸侯国政治方面的重要地位
1、梁地成为汉兴圣地。
汉高祖多次“军砀”、“将砀郡兵”。公元前209年,“陈胜葬砀,谥曰隐王。”汉高祖对他非常敬重,“陈胜虽已死,其所置遣侯王将相竟亡秦,由涉首事也。高祖时为陈涉置守冢三十家砀,至今血食。”[1](P241)梁国地理位置优越,“梁起于新郪以北著之河,淮阳包陈以南揵之江,则大诸侯之有异心者,破胆而不敢谋。梁足以扞齐、赵,淮阳足以禁吴、楚。”[2](P374)北宋文学家秦观曾经说过,“归德足以鞭弭齐鲁,遮蔽东南,中天下而立,以经营四方,此其选矣。”[3](P320)芒砀山地势险要,高祖“隐于芒、砀山泽岩石之间”,在此斩蛇起义,当时流传芒砀山泽有“天子气”之说。《史记·高祖本纪》载,“秦始皇帝常曰‘东南有天子气’,于是因东游以厌之。”芒砀山泽从此成为汉兴圣地,刘邦多次军“砀”,率“砀兵”与秦军作战。如“(沛公)引兵攻砀,三日乃取砀。因收砀兵,得五六千人”;“吕臣军彭城东,项羽军彭城西,沛公军砀”;“(楚怀王)以沛公为砀郡长,封为武安侯,将砀郡兵”;“汉王从之,稍收士卒,军砀。”[1](P51-54)西汉开国功臣中,“从起砀”者就有 10多人,如博阳侯陈濞、颍阴侯灌婴、蓼侯孔藂、费侯陈贺、隆虑侯周灶等等。建城侯彭越在梁地也曾为汉兴立下汗马功劳,楚汉对峙时,“彭越将兵居梁地,往来苦楚兵,绝其粮食。”[1](P55)
2、梁国政治地位显赫。
梁王“出入游戏,僭于天子。”梁国第一代梁王是彭越。前202年,高祖封建城侯彭越“以魏故地王之,号曰梁王,都定陶。”[2](P8)前 196 年,“梁王彭越谋反,废迁蜀;复欲反,遂夷三族。”[1](P57)高祖立次子刘恢为第二代梁王。前181年,吕后“徙梁王恢为赵王,吕王产徙为梁王。”[1](P60)第二年吕后病死,吕产因作乱被杀。周勃、灌婴等功臣徙济川王刘太为梁王,后来称刘太不是汉惠帝之子,将他杀害。前178年,汉文帝封少子刘揖为梁王,前168年刘揖“因坠马死”,文帝于是徙淮阳王刘武为梁王。梁孝王迁都睢阳,在位期间是梁国历史上最强盛时期,“居天下膏腴地。地北界泰山,西至高阳,四十余城,皆多大县。”[1](P270)
汉文帝时,刘姓诸侯王势力膨胀,已对西汉王朝构成威胁。景帝继位初,御史大夫晁错上《削藩策》,为景帝采纳,中央与地方矛盾激化。前154年春吴、楚等七国反,“先击梁棘壁,杀数万人。梁王城守睢阳,而使韩安国、张羽等为将军以距吴、楚。吴、楚以梁为限,不敢过而西,与太尉亚夫等相距。三月,吴、楚破,而梁所杀虏略与汉中分。”[2](P366)此次平叛,梁国战功赫赫,“吴、楚以故兵而不敢西,而卒破亡,梁之力也。”[2](P395)梁孝王是太后少子,非常受宠,赏赐数不胜数。又因有功,“得赐天子旌旗,从千乘万骑,出称警,入言跸,拟于天子。”前150年,梁孝王入朝,“景帝使持乘舆驷,迎梁王于关下。既朝,上疏,因留。以太后故,入则侍帝同辇,出则同车游猎上林中。”[2](P366)由此可见,在西汉诸侯国中,梁国享有尊贵的政治地位和无与伦比的特权待遇。“梁王以至亲故,得自置相二千石,出入游戏,僭于天子。”[2](P395)
二、梁国在西汉经济中的重要地位
1、梁国农业发达,是汉代重要的粮食产区。
汉初实行休养生息政策,梁国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尚书·禹贡》中说豫州“导菏泽,被孟猪。厥土惟壤,下土为坟垆。”兖州“厥土黑坟,厥草惟繇,厥木惟条。”梁国地处兖豫平原,湖泊众多,土壤肥沃,非常适合农业生产。铁农具已在梁国普遍使用,梁国王室墓葬出土的铁器不仅种类繁多,而且质量很高,有臿、镢、锄、镰、斧等。河南中牟发现了铁犁壁,这是耕犁改革中的一个重大发展,犁壁可以起到碎土、松土、起垅作亩的作用。汉昭帝时,贤良在盐铁会议上说:“农,天下之大业也;铁器,民之大用也。器用便利,则用力少而得作多,农夫乐事劝功。”[4](P213)说明当时西汉王朝非常重视铁器的使用和推广。梁国耕作技术也有显著改进,汉武帝末年赵过为搜粟都尉,推行代田法,“用耦犁,二牛三人。”[5](P63)
“睢水又东南流,历于竹圃。水次绿竹荫渚,菁菁实望,世人言梁王竹园也。”[6](P362)竹子性喜温湿,温暖湿润的气候丰富了梁国农作物品种,梁国农作物以稻、麦、粟、豆为主。“汉五年秋,项王之南走阳夏,彭越复下昌邑旁二十余城,得谷十余万斛,以给汉王食。”[1](P387)公元 76 年,秦彭迁山阳太守,“兴起稻田数千顷。”[7](P1066)这两个史料说明梁国是汉代重要的粮食产区。梁国经济作物种植规模比较大,主要是桑、麻、萩等。“沂、泗水之北,宜五谷桑麻六畜,地小人众。”“淮北、常山以南,河济之间千树萩。”[1](P542)
2、梁国手工业相当发达,商业及城市繁荣。
梁国的手工业主要体现在冶铁业和纺织业上。梁国的冶铁技术相当发达,《汉书·货殖传》记载,“宛(南阳)孔氏之先,梁人也,用铁冶为业。”汉武帝实行盐铁官营后,在山阳、东平、沛、彭城等处设置铁官,在河南永城发现有汉代砀县城冶铁遗址。梁国是汉代丝织品的重要产地,陈留襄邑(河南睢县)设立有大规模的官营作坊,作坊的织工常达数千人之多。“襄邑俗织锦,钝妇无不巧。”[8](P189)睢阳也是重要的丝织品产地,西汉开国功臣灌婴,“睢阳贩缯者也。”[1](P405)此外,“齐、陶之地,盛产缣;兖、豫之地,多产丝、絺、紵。”[4](P7)
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业的繁荣。早在春秋时期,越国政治家陶朱公范蠡认为,“陶天下之中,诸侯四通,货物所交易也。”西汉时期,东都洛阳是商业重心,“洛阳东贾齐、鲁,南贾梁、楚。”[1](P541)台湾历史学家劳干认为,“当时天下之财富在关东,关东之财富凑于齐梁,而道路之中枢,实在梁国。”[9](P70)商业的兴盛带来了城市的繁荣,“于是孝王筑东苑,方三百余里,广睢阳城七十里。”[2](P366)“夫自鸿沟以东,芒、砀以北,属巨野,此梁、宋也。陶、睢阳亦一都会也。”[1](P541)
梁国“好农而重民”,“好稼穑,虽无山川之饶,能恶衣食,致其蓄藏。”[1](P541)再加上梁孝王“以爱亲故,王膏腴之地”,梁国“百姓殷富”。[2](P368)“孝王未死时,财以巨万计,不可胜数。及死,藏府余黄金尚四十余万斤,他财物称是。”[1](P271)《曹操别传》记载,“(操)引兵入砀,伐梁孝王冢,破棺收金宝万斤。”在汉武帝即位之初,“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1](P134)梁国殷富是“汉家隆盛”[2](P368)的雄厚基础。
三、梁国文化对汉代后世影响深远
鲁迅在《汉文学史纲要》中说梁孝王“招延四方豪杰,自山东游士莫不至。……天下文学之盛,当时盖未有如梁者也。”[10](P41)梁国的文化成就主要表现在辞赋、《易》学和《礼》学等方面。
1、在汉初诸侯国中,梁国词赋之盛无与伦比
“赋者,铺也。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也。”[11](P65)梁国有许多著名的辞赋家,《西京杂记》卷四记载,“梁孝王游于忘忧之馆,集诸游士,各使为赋。”梁国最富盛名的赋家是枚乘、司马相如。枚乘起初仕吴王刘濞,以文辩著名,后来被景帝召拜为弘农都尉。而枚乘“不乐郡吏,以病去官。复游梁,梁客皆善属辞赋,乘尤高。”[2](P391)枚乘的代表作是《梁王菟园赋》和《七发》。《梁王菟园赋》记述了梁孝王率宾客游览赏乐的生动场面,开汉赋夸张、渲染、铺陈之先河。刘勰认为“枚乘《菟园》,举要以会新。”[11](P69)《七发》对后世汉赋创作的繁盛有着深刻的影响,刘勰夸赞“枚乘摛艳,首制《七发》,腴辞云构,夸丽风骇。”“自《七发》以下,作者继踵。观枚氏首唱,信独拔而伟丽矣。”[11](P121)
梁国另一著名辞赋家司马相如“以文辞显于世,乡党慕循其迹。”[2](273)相如初为武骑常侍,后来“客游梁。梁孝王令与诸生同舍,相如得与诸生游士居数岁,乃著《子虚之赋》。”[1](P483)《子虚赋》的主要内容是张扬大国风采、帝王气象,汉武帝“上读《子虚赋》而善之,曰:‘朕独不得与此人同时哉!’(蜀人杨)得意曰:‘臣邑人司马相如自言为此赋。’上惊,乃召问相如。相如曰:‘有是。然此乃诸侯之事,未足观也。请为天子游猎赋,赋成奏之。’上许,令尚书给笔札。”[1](P483)于是相如作《上林赋》。《上林赋》又称《天子游猎赋》,是《子虚赋》的姊妹篇,作品构造了具有恢宏巨丽之美的文学意象,是表现盛世王朝气象的第一篇鸿文,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全面体现汉赋特色的大赋。
梁国文学之繁盛,令历代文人心驰神往。李白“平台为客忧思多,对酒遂作《梁园歌》”;杜甫“醉舞梁园夜,行歌泗水春”;白居易“梁王旧馆雪蒙蒙,愁杀邹枚二老翁”;王昌龄“梁园秋竹古時烟,城外风悲欲暮天”;侯方域“驱车荒城隅,昔是梁王园。”
2、梁国在传播《五经》方面,成就卓越
梁太傅贾谊修《春秋左氏传》,为《左传》训诂。刘歆认为“在汉朝之儒,唯贾生而已。至孝武皇帝,然后邹、鲁、梁、赵颇有《诗》、《礼》、《春秋》先师,皆起于建元之间。”[12](P1504)刘歆特别强调了梁太傅贾谊在西汉前期传播经学的重要地位。
梁国《易》学和《礼》学非常兴盛。《易》学大家主要有丁宽、田王孙和焦延寿。《汉书·儒林传》载,梁人丁宽初从田何受《易》,后从周王孙受古义。景帝时,丁宽“作《易说》三万言。训故举大谊而已,今小章句是也。宽授同郡砀田王孙,王孙授施雠、孟喜、梁丘贺,由是《易》有施、孟、梁丘之学。”梁人焦延寿,字赣,“赣贫贱,以好学得幸梁王,王供其资用,令极意学既成。”[2](P516)焦延寿的《易林》由4960条卦文组成,具有很高的的史学价值和文学价值。唐代王俞认为“其辞假出於经史,其意雅合於神祗。但率洁精专,事无不中,而言近意远,易识难详。不可渎蒙,以为辞费。后之好事如君山者,则子云之书为不朽矣!”[13](P4688)北宋文学家黄伯思也夸赞焦延寿所著“文辞淡雅,颇有可观。”[14](P103)汉代《易》学流变为术数,焦延寿是始作俑者。焦延寿传《易》于京房,“由是《易》有京氏之学。”[2](P590)京房以《易》干政,在当时声名显赫。
梁国《礼》学代表人物是戴德和其侄戴圣。“汉兴,鲁高堂生传《士礼》十七篇。讫孝宣世,后苍最明。戴德、戴圣、庆普皆其弟子,三家立于学官。”[2]286二戴根据后苍所传习的古《士礼》选编了《大戴礼》和《小戴礼》,这就是《五经》之一的《礼记》。汉宣帝时戴氏叔侄之《礼》学皆立为今文经学博士,人称大、小戴之学。后来,“大戴授琅邪徐良斿卿,为博士州牧郡守,家世传业。小戴授梁人桥仁季卿、杨荣子孙。仁为大鸿胪,家世传业,荣琅琊太守。由是大戴有徐氏,小戴有桥、杨氏之学。”[2](P593)除《易》学、《礼》学外,梁国在传播《尚书》、《春秋》、《诗经》方面也有很大贡献。济南人林尊跟欧阳高学习《尚书》,后来“授平陵平当、梁陈翁生,当至丞相,自有传。翁生信都太傅,家世传业。由是欧阳有平、陈之学。翁生授琅邪殷崇、楚国龚胜。”[2](P591)汉武帝时,“诏太子受《公羊春秋》,由是《公羊》大兴。太子既通,复私问《谷梁》而善之。其后浸微,唯鲁荣广王孙、皓星公二人受焉。广尽能传其《诗》、《春秋》,高才捷敏,与《公羊》大师眭孟等论,数困之,故好学者颇复受《谷梁》。沛蔡千秋少君、梁周庆幼君、丁姓子孙皆从广受。”[2](P593-594)梁国蒙人夏恭,“习《韩诗》、《孟氏易》,讲授门徒常千余人。”[7](P1136)
3、梁国夯歌流传至今,墓葬文化也极其丰厚
梁国《睢阳曲》是“役夫流唱”的劳动歌曲。据《宋书·乐志 》记载,“筑城相杵者,出自梁孝王。孝王筑睢阳城,方十二里,造倡声,以小鼓为节,筑者下杵以和之。后世谓此声为《睢阳曲》,至今传之。”《睢阳曲》作为筑者夯歌,具有娱乐和鼓劲功能。如《韩非子·外储说右下》所说,“讴癸倡,行者止观,筑者不倦。”
梁国墓葬文化具有极为重要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为研究汉代建筑、青铜冶炼技术、雕塑艺术、陵寝制度等等提供了珍贵资料。芒砀山西汉梁王陵墓群是目前中国所发现的年代最早、规模最大的汉墓群。墓群“斩山为廓、穿石为藏”,结构复杂,气势恢宏,宛如地下宫殿群。墓内所出土的汉代壁画、金缕玉衣、鎏金车马器、骑兵俑及大量精美的玉器等堪称稀世之宝。梁孝王王后墓是迄今国内发现的最大石室陵墓,墓室顶部有大型彩色壁画—《四神云气图》,比敦煌壁画要早600多年,被誉为“敦煌之前的敦煌。”
梁宋“中国膏腴之地,邻民之所处也,与其得百里于燕,不如得十里于宋。”[15](P274)梁国作为西汉一个非常强大的诸侯国,因其优越的地理位置、显赫的政治地位以及在经济和文化方面的巨大成就,对西汉王朝及后世都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梁国文化的璀璨与丰厚,势必会得到更深入地研究与开发。
[1]司汉迁.史记[M].北京:线装书局,2006.
[2]班固.汉书[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1.
[3]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98.
[4]乔清举,注释.盐铁论[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0.
[5]班固.汉书食货志[M].北京:中华书局,1985.
[6]王先谦校.合校水经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9.
[7]范晔.后汉书(上册)[M].长沙:岳麓书社,1994.
[8]王充.论衡[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4.
[9]国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十六本)[M].上海:商务印书馆,1948.
[10]鲁迅.汉文学史纲要[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
[11]郭晋稀,注译.文心雕龙[M].长沙:岳麓书社,2004.
[12]马端临.文献通考(下册)[M].北京:中华书局,1986.
[13]董诰,等.全唐文(第5册)[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2.
[14]黄伯思.东观余论[M].北京:中华书局,1991.
[15]刘向.战国策[M].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2003.
An Analysis on Liang Kingdom’s Political,Economic and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PENG Xue-bao
(Party History Research Department,Party School of the CPC Central Committee,Beijing 100091,China)
Liang Kingdom,as a powerful kingdom in the West Han Dynasty,has its own political,economic and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Mangdang Mountain,the holy land of Han Dynasty,protrudes Liang Kingdom’s political eminence;Liang Kingdom,with its superior geography condition,is an economic center in Han Dynasty;the culture of Liang Kingdom is the epitome of Han Dynasty culture,and the literature,study of Confucian classics and arts has a great far- reaching influence on later generations.
Liang Kingdom;politics;economy;culture;characteristics
K 234.1
A
1673-2103(2012)03-0047-04*
2012-04-10
彭学宝(1970-),男,河南光山人,中共中央党校党史教研部博士,商丘师范学院历史与社会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中共党史和中国文化史。
(责任编辑:李瑞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