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大学生就业现状研究
2012-08-15贾俊花
贾俊花
(河北政法职业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61)
2012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规模将达680万人,就业形势异常严峻。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2012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已于2011年11月召开,国务院也已下发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各省各地区的压力也非常大。对河北省而言,据省人力资源与劳动保障厅统计得知,2012年,河北省的高校毕业生将达到35万人,加上中专、技校毕业生可达40万人,宏观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在这样严峻的形势下,如何使我省大学生充分就业,已引起政府、高校、家长、学生以及社会等各方面的高度关注。
一、2012年河北省大学生就业总体形势
从全国总体就业形势看,目前处于第三次就业高峰。据2011年2月召开的全国就业工作座谈会公布的数据,2010年高校毕业生规模是2001年的6倍,2011年高校毕业生人数为660万人,今年为680万人,整个“十二五”时期,每年毕业生的平均规模将达到近700万人。而河北省是生源大省,2010年全省毕业生为32.5万人,2011年为33.2万人,2012年为35万人,三年来呈递增趋势。再加上往届未就业的毕业生,2012年需要就业的毕业生总量将大大超过往年。同时城镇还有失业人员22万人,困难对象就业8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00万人。整个河北省就业总量压力很大,劳动力供大于求的格局并未改变。
二、大学生就业途径分析
大学生毕业后一般有七种途径可选择,依次为:报考公务员;报考事业单位;进入各种企业;接本考研出国深造;到边远地区锻炼;报名参军;自主创业。
(一)报考公务员
公务员是当下中国最稳定的职业,符合中国人传统的求稳心理,与其他职业相比,公务员风险系数较低、抵御风险能力强,薪酬福利待遇高,工作环境稳定优越。再加上传统的“官本位”思想,公务员意味着社会地位,即使无权无职,但在社会上仍赢得尊敬羡慕的目光。可以说通过国考是现阶段通向官场的最佳途径,也是大学生走向仕途的唯一途径。基于这几种原因,加上严峻的就业压力,考公务员就成为大学生的最佳首选。虽然从2012年起公务员考试更加注重基层工作经历,“明年中央和省级党政机关招考公务员,除部分特殊职位外,全部要录用具有两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的人员,以优化公务员来源和经历结构。”①明确要求必须要有工作实践经验,并且以最高学历报考,不限专业的职位明显减少等。这几条政策的调整,虽拦住了部分应届生,但不少大学生毕业后先找一个单位工作或挂着,目的是准备报名的条件,然后将主要精力放在公务员考试的准备上。
(二)报考事业单位
虽然事业单位的社会地位比不上公务员,但工作的稳定度丝毫不亚于公务员,薪酬福利待遇有时甚至高于公务员。大多事业单位一般是以专业技术职称论英雄,靠本事靠能力吃饭,因此对那些无心于仕途,或者无望于仕途的大学生来说,事业单位是公务员以外的又一选择。进入2012年,事业单位“加快建立健全聘用制度和公开招聘制度……大力推行公开招聘制度,基本实现公开招聘制度全覆盖。积极探索符合不同行业、专业和岗位特点的公开招聘办法。”②由此看出,国家将对事业单位全面实行公开招聘制度。这无疑为大学生就业提供了除公务员之外的又一稳定职业,也是实现就业的又一坦途。
(三)通过各种途径进入企业
由于进入企业门槛相对较低,企业已成为大学生就业的主战场。河北政法职业学院的学生问卷调查显示,大学生选择进入企业的次序为:垄断行业国企、其他大型国企、外企或其他合资企业、民营企业、个体工商户等。垄断行业企业收益水平高,故大学毕业生极其渴望进入垄断行业,属“削尖脑袋”进入型。其他大型国企是指国资委下属或其他委下属的一些企业,进入这些企业虽不像垄断企业那样理想,需要一定时间的工作积累才能达到理想职位和收入,但职业稳定,前途光明,因此成为第二大首选,属“拼打过招”进入型。外企和其他合资企业由于大多是国际化企业,再加上受中央一些政策保护,在市场上抗风险能力强,因此也成为大学生的选择,属“光鲜外表”进入型。以上三类不能进入才考虑民营企业,一些大型民企在市场上拼打多年,具备一定的知名度和竞争力,薪酬福利待遇相对不错,因此也成为就业选择的对象。属“沾沾自喜”进入型。再不济才进入一些小公司或个体工商户,而在这些企业就业,主要是过渡,属“骑驴找马”型。
(四)接本考研出国深造
由于就业的压力,一些大学生毕业后选择继续深造,专科的接本,本科的考研,或者家里出资出国深造。这几年的专接本考试被称为第二次高考,本科院校招接本生越来越少,专科生接本也越来越难。从河北政法职业学院这几年接本数量看,每年的接本人数超不过10%;本科生选择考研,其中或者是找工作不理想,或者是社会只认文凭的压力;再加上这几年研究生扩招,政策的催生,导致部分学生继续深造,以期求得更高文凭找到更理想工作。
(五)到边远地区锻炼,再利用优惠政策进入公务员行列
一些毕业生尤其是农村毕业生,没有可靠关系找工作,便发挥自身学习优势,参加“三支一扶”到边远地区锻炼。国家人事部于2006年颁布的第16号文件《关于组织开展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从事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工作的通知》,从2006年起连续5年,每年招募2万名左右高校毕业生,安排到乡镇从事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工作。2012年又启动新一轮“三支一扶”计划,实施三年百万就业见习计划。由于其特殊的就业服务及优惠政策,如“原服务单位有职位空缺或有相对应的自然减员需补充人员时,要聘用服务期满考核合格的‘三支一扶’大学生”等优惠政策,相对于竞争几近疯狂的国考,不失为一条进入公务员行列的捷径。
(六)报名参军曲线就业
毕业生中的一小部分,或者出于家长的原因,或者出于就业的原因,毕业后或者在校期间就报名参军,等服完兵役后拿到安置卡再进行就业。
(七)自主创业
一些大学生在校期间积累了一定的就业经验,因此毕业后就想牛刀小试,想独立创业一番;另有一部分大学生家庭条件优越,能资助资金创业;还有一部分学生借助家族关系或家庭关系进行创业。虽然只是小部分,但由于当前国家政策提倡鼓励,“深入推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做好创建创业型城市和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实施工作。完善促进创业的政策措施……促进高校毕业生和农民工创业就业。”③在政策的催生之下,一部分大学生开始走上了创业之路。
三、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
(一)社会方面
1.供求矛盾。2001年河北省的大学毕业生只有5万人左右,2010年达到了32.5万,并且连续三年,每年的毕业生保持在30万以上。“十二五”期间,我省普通高校毕业生预计可达265万人,而我省由于经济政治地理等因素,可提供的岗位远远不够。
2.专业与社会不对应。大学的专业与市场人才需求不适应,“重点院校好,一般院校差;专业性强的学校好,综合性的学校差;高职院校好,一般本科院校差;省属高职院校好,市属高职院校差;工科强,理科弱,文科差”④的特征依然明显。至少有30%毕业生就业岗位与所学专业不对口。
3.政策不到位。目前政府的大学生就业政策与鼓励措施与大学生实际状况和需求存在一定差距。大学生对于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部门出台的各项就业政策与鼓励措施不太了解,有的甚至一无所知,而政府的政策在落实中往往存在一些人为问题,因此大学生中只有很少的一部分人会用到这些政策。
(二)大学生自身方面
1.观念问题。大学生不愿到一线工作,不愿下基层工作。近几年虽然一直在提倡毕业生改变就业观念,但由于80后大都生活在物质条件较优越时代,很少有人愿意辛苦到基层就业。同时“与农村弱势毕业生相比,城市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的竞争意识和主动性明显不足。”⑤不少大学生不愿到一线,不愿到基层,不愿动手干具体活。再由于我省毗邻京津,因此一大批学生被吸引到京津两地就业,而我省急需的一些专业人才却留不住。留下来的学生主要集中在省会等城市,很少有人愿意到基层就业。
2.经验欠缺。社会经验和工作经验的欠缺是影响大学生和岗位对接一个重要因素。大多用人单位为了节省人力培训成本,缩短人才培训周期,愿意选择成熟、有一定技能经验的求职者。应届毕业生缺乏社会和工作经验,就业能力不足,因此影响了就业的成功率。
3.能力问题。现在的大学生大多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但实践能力非常缺乏,即便是对实践要求极高的技工类学生,很多学校因为经费或其他种种原因取消和减少了实践的课程,缺乏实践能力的大学生很难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用人单位需要有能力的人才,希望一上岗就能发挥作用,有些用人单位为毕业生提供了岗位,但毕业生由于能力不足、工作压力大或人际关系紧张不能胜任,常常导致二次失业。
(三)用人单位方面
用人单位招录人员时,首选是相关专业,其次是高潜质的人,因此愿意要有经验的应聘者,一入职就能进入工作状态的毕业生,即能够给单位直接带来效益的人,而不愿在培训方面投入,更不愿下功夫为毕业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现在很多用人单位停止了招聘新员工,尤其是大学生,即便招聘也是有实力的公司进行的优中选优的战略性人才储备。还有些用人单位片面追求高文凭、高学历,而不考虑岗位的实际需要程度,导致大材小用和人才浪费现象。
(四)高校方面
各高校的就业工作体系还不够健全,毕业前的实践教学和职业技能培训、实习实训,毕业后的就业见习和跟踪服务等环节都存在不到位现象;没有足够数量和质量的实践教学基地、实习实训基地、顶岗实习基地等类型的就业服务平台;工作机制不够完善和工作积极性还未被充分调动,毕业生的就业指导服务在人员和经费投入方面仍不足,如没有专业的就业指导人员,没有经费支持充分收集就业信息等。
四、解决大学生就业的途径
(一)政府优惠政策激励
在2012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上,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强调要切实加大政策落实力度,加快建立健全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全力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省政府(冀政[2011]111号)文《关于进一步做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出台了要积极拓展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鼓励中小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城乡基层就业,以及支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等政策。因此地方政府要出台相应的更加具体实惠的政策,为就业提供有效途径。
(二)高校做好就业指导服务
高校要建立完善的就业指导体系,设立专门部门,指定专业人员,充分调查人才需求情况,向学生提供就业信息,帮助分析学生求职方向、职位特点,提高面试技巧等。同时对学生规划职业生涯,引进职业生涯测评体系,进行职业兴趣测定,利用各种形式系统介绍职业性质、行业前途和择业技巧等。并要做好跟踪服务,包括在毕业之后继续提供就业指导服务。
(三)用人单位提供实践平台
由于实践经验不足已成为大学生成功就业的一大障碍,因此各行业企业、用人单位都有义务承担起社会责任,为毕业生提供实践平台。政府可以对企事业单位出台考评措施或优惠政策,鼓励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为毕业生提供实践平台;高校可以引企入校,或校企联合,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学生也可以自己与用人单位联系,到单位去实习以积累实践经验。通过增加实践机会,提高就业成功率,学校和社会也为此努力创造实践机会。
(四)社会鼓励自主创业
河北省政府在2011年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大学生创业的优惠政策,在税收、费用的减免以及创业贷款、创业补助等方面给予了一定的政策支持。除鼓励自主创业的优惠政策外,社会各阶层也应营造一个鼓励大学生创业的氛围,为大学生搭建创业的平台,提供创业的机会与条件。高校可开设创业课程,让学生在校园就尝试开公司设企业,及早熟悉和积累经营管理经验;家长要尽量提供创业的机会,有条件的让孩子参与家庭经营,没条件的要鼓励孩子创业,同时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社会有志之士要敢于对大学生的一些创意进行风险投资,鼓励创新之举;地方政府的小额贷款要提供到位;职业培训机构、行业技术人员要鼓励新人,给予技术支持等等,这样全方位鼓励大学生创业,不仅解决就业难问题,而且能够更充分发挥大学生的聪明才智,促进我省经济的快速发展。
总之,大学生要想成功就业,除打铁还需自身硬之外,还需要社会各个方面共同提供就业机会,共同营造就业平台,共同创造就业条件,共同关心就业问题,互相协调,齐抓共管才能解决这一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注释:
①②③尹蔚民在全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中国组织人事报,2011-12-30.
④周庆华.陕西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以促进创业带动就业.
⑤河北省人才市场2009年4月3日第一季度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
[1]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Z].2011.
[2] 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实施意见[Z].冀政[2011]111号.
[3] 张文海,牧小霞.河北省大学生就业状况与趋向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1,(3).
[4] 今年河北高校毕业生33.4万就业形势严峻[N].石家庄日报,2011-02-15.
[5] 解决全球性难题四种途径促进大学生就业[N].楚天都市报,2006-11-14.
[6] 2012年高校毕业生将再增20万达680万人,燕赵都市网,2011-11-22.
[7] 王绪权,喻怡.公务员热的冷思考.中国石油大学网站,2011-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