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近十年我国农村社区教育模式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2012-08-15

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12年3期
关键词:理论社区农村

杨 智

(西南大学 教育学部,重庆 400715)

近十年我国农村社区教育模式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杨 智

(西南大学 教育学部,重庆 400715)

农村社区教育模式对农村社区实践活动的开展具有指导作用,针对刚处于起步阶段的农村社区教育而言,对其模式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主要从农村社区教育模式的内涵、依据、要素、类型以及特征五个方面梳理已有的研究资料,在此基础上分析已有研究存在的不足,并从模式研究的定位、模式观、思路与方法以及立足于现实发展等维度对未来研究进行展望。

近十年;我国;农村社区教育;模式;研究

农村社区教育模式是农村社区教育研究与实践活动开展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连接着社区教育理论与实践的中间环节,是社区教育研究的理论推演与实践经验提炼的结晶以及社区实践活动开展的指南。就我国农村来说,由于区域经济发展存在的差异,导致各地农村居民的教育需求也存在着不同,使得农村社区教育不能采取统一的模式,这是我国农村社区教育模式呈多元化发展的重要原因。笔者对近十年来我国农村社区教育模式研究的相关资料进行搜集、梳理与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未来农村社区教育模式的研究进行展望。

一、近十年我国农村社区教育模式研究的回顾

我国社区教育模式研究呈现三种类型,即城市社区教育模式研究、农村社区教育模式研究以及普适性的社区教育模式研究。在这三种模式研究中,城市社区教育模式研究最多,而农村社区教育模式研究最少,这与国家政策在城市社区教育方面的倾斜以及城市自身的经济与文化条件具有一定的优势有关。就三种类型的模式研究来看,普适性的模式研究通常涵盖城市与农村两种模式,为此普适性的模式研究被纳入到本研究之中。根据搜集到的研究资料,本文主要从农村社区教育模式的内涵、依据、要素、类型以及特征五个维度展开探讨。

(一)农村社区教育模式的内涵

内涵探究是研究的逻辑起点,后续研究都是在此基础上展开的,然而由于研究者所采取的视角不同,导致其内涵界定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就已有研究来看,有关社区教育模式内涵的界定主要是从模式的内涵出发,然后结合农村社区教育的本质特征进行界定的。首先,模式即为照着做的标准样式,以此为出发点,社区教育模式被界定为“反映社区教育功能的有组织的结构及其活动方式,它是社区教育实践中可以照着做的标准样式”。[1]其次,模式即为理论模型及其实践活动的方式方法、途径和手段的总和。以此为基础,有研究者从发展的视角把社区教育模式界定为“在可持续发展理论和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在社区教育实践经验的规律性总结中,建立起来的针对社区教育未来发展趋势的稳定而简明的结构理论模型及其具体可操作的实践活动方式方法、途径和手段的总和”。[2]再次,模式即为运作机制和工作方略,以此为参照,有研究者从社区教育功能的视角出发,把社区教育模式界定为“意在巩固城市基层政权建设,提高居民综合素质,加强社区整合力、向心力、自治力的社区内各级各类教育的统合、运作机制和工作方略”。[3]最后,有研究者从管理学的视角出发,结合农村社区教育的实际状况,把社区教育模式界定为“社区教育的领导体制、机构设置、管理权限、领导与被领导关系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运行机制及范围”。[4]

社区教育模式内涵的界定是农村社区教育模式探讨的前提,农村社区教育模式是从地域、产业的角度对社区教育模式的具体化。在此意义上,农村社区教育模式可视为隶属于社区教育模式的范畴。从我国开展农村社区教育的背景来看,主要以农村城镇化发展与新农村建设为主题,因此从这两个维度来界定农村社区教育模式势在必然。在城镇化的观照下,农村社区教育模式被界定为在“以城镇为界的社区内,依靠社区‘农民’力量,优化配置和使用社区资源,对社区全体成员施予各种形式的教育,以满足社区成员各种层次的需求,以提高社区成员的整体素质和生活质量水平的教育活动模式”。[5]在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农村社区教育模式被界定为“能发挥农村社区教育功能,实现农村社区教育目标的有组织的结构模型及其活动方式”。[6]

(二)农村社区教育模式的依据

模式是理论与实践的中间环节或者说是理论向实践转化和实践向理论升华的过渡阶段,兼具理论性与实践性,因此理论基础与现实环境都是探究农村社区教育模式无法回避的,它们共同作用于农村社区教育模式的构建。首先,从理论依据来看,主要有普适性的理论依据与具体化的理论依据两部分。普适性的理论依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经济发展水平的相关律,社会发展的范式转换相生律,人本发展的生存永恒律;[7]邓小平创新发展思想和人才教育理论,社会基本矛盾理论,社会进步理论,社会变迁理论,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人的社会化理论,教育基本规律理论,教育目的理论,终身教育理论,中介理论以及社区理论;[8]杜威的生活教育理论,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陈鹤琴的活教育理论。[9]具体化的理论依据主要包括晏阳初的平民教育思想、梁漱溟的乡村建设与教育思想。[10]其次,从现实依据来看,主要包括宏观管理体系、自然条件、经济环境、人力资源、人文环境、教育状况以及社会教育资源等。[11]

(三)农村社区教育模式的要素

农村社区教育模式的要素是指农村社区教育模式的主要构成成分或环节,是模式的最本质的内容。基于不同的研究视角,农村社区教育模式的要素也有所差异。就已有研究来看,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第一,有研究者从系统的视角认为农村社区教育模式主要包括定位系统、组织系统、运作系统以及资源系统。[12]第二,有研究者从生态学的视角认为新农村社区教育生态型模式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网络型的结构系统、基地型的组织形式、科研型的创新机制、多元化的载体建设。[13]第三,有研究者认为农村社区教育模式包括组织管理系统、社区教育内容及其师资来源、教育和培训的原则、监督和评价以及创新等关键要素。[14]第四,有研究者以中山市小榄镇为个案,通过研究认为珠江三角洲农村社区教育基本模式主要包括实体建设、管理体制、办学体制、投资体制、保障体制,评价体制等六个基本要素。[15]第五,从发展的视角来看,有研究者提出农村社区教育模式主要包括社区发展的问题与目的、社区教育的对象特质、社区资源组织、社区评鉴方式等要素。[16]此外,还有研究者认为农村社区教育模式包括组织形式、管理体制以及运行机制三要素,[17]以及理念、方法、条件以及应用四要素。[18]

(四)农村社区教育模式的类型

模式研究的最终目的是建构模式使其为农村社区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服务,同时丰富模式理论,因此构建或确立农村社区教育模式是农村社区教育研究的重要目的。鉴于模式确立的重要性,相关的研究较多,为叙述方便,本文主要从四个方面对农村社区教育模式的类型进行探讨。

第一,从学科视角来看,农村社区教育模式主要包括哲学、经济学以及管理学三种类型。在哲学层面上,有研究者以人本主义哲学为基础提出以人为本的社区教育发展模式。[19]在经济学层面上,有研究者按照经济发达程度提出经济发达地区的全面教育型模式与网络教育型模式,经济较发达地区农村的乡镇企业厂区型模式、乡镇成人校为中心的模式,经济欠发达地区的行政地域型模式、城乡结合型模式以及双向互动模式,经济落后地区的学校中心型模式,以可持续内容为主的模式。[20]在管理学层面上,主要包括“政府统筹”模式、[21]“行政地域型”模式、[22]“政府统筹领导、教育部门主管、有关部门配合、社会积极支持、社区自主活动、群众广泛参与”模式、[23]“统筹——协调——参与”模式与“统筹——服务——指导”模式。[24]

第二,从农村社区教育的载体来看,主要分为两类。一是有研究者提出农村社区教育的五种模式,即以街道(镇、乡)办事处为中心的联动型社区教育模式,以中小学校为主体的活动型社区教育模式,以社区学院为载体的综合型社区教育模式,以地域为边界的自治型社区教育模式,以社区传媒为平台的媒介型社区教育模式。[25]二是有研究者从北京市农村的实际出发,提出城乡结合地区建立多元化社区学院,偏远乡村建立村落型社区学习中心,近郊区县注重实用技术与传统文化的结合,远郊区县建立电化教育与成人教育中心的农村社区教育发展模式。[26]

第三,从资源整合的角度来看,主要包括三种具有代表性的观点。一是有研究者提出三大类农村社区教育发展模式,即社校互动型模式、企校互惠型模式以及普职互通型模式。[27]二是有研究者从力量整合的角度提出社区教育“五力合一”模式(“五力合一”指政府推动力、部门协作力、市场运作力、社区自治力和群众参与力)。[28]此外,还有产、学、研一体化的办学模式,县、乡、村网络化办学模式,就业培训兼升学教育的办学模式与三教(普教、职教与成教)统筹的办学模式等。

第四,从社区教育课程内容来看,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一是有研究者提出“以人力资源开发”为主旨、“以合格公民培养”为主旨和“以人文素养提高”为主旨的社区教育模式。[29]二是有研究者提出“以政府总体规划为基础,以健康教育为龙头,以社区卫生服务为载体,以社会资本为支持力量,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为融合点,以社区健康行为干预为落脚点”的农村社区健康教育“六位一体”新模式。[30]

此外,还有研究者提出农村社区教育的本土化模式,包括以核心课程拓展为载体的运行模式,以学习型家庭建设为载体的运行模式,以区域组织共建为载体的运行模式,以民间社团组织为载体的运行模式,以学校社区化建设为载体的运行模式等子模式。[31]

(五)农村社区教育模式的特征

农村社区教育模式的特征是农村社区教育模式的表现形式,从本质上反映了农村社区教育模式与非农村社区教育模式的差异,因此明晰农村社区教育模式的特征是研究农村社区教育模式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就已有研究来看,模式特征的研究主要是基于具体的农村社区教育模式而言的,主要包括四种具有代表性的观点。一是有研究者分析了全面型农村社区教育模式的特征,主要包括各级党政领导切实落实教育的战略地位,发动全社会广泛参与和兴办教育,建立起符合教育社会化要求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全面重视从幼儿到老年的终身教育,形成幼、小、中、职、成、高及至老年的、纵向衔接的全程教育系统;适应现代经济与科技发展的需要,在对全体公民进行最基本的文化科学知识教育的基础上,对农、工、商、科、教、干等各业人员进行全员培训;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多种社会教育形式,进行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民主法制及生态环境等方面建设服务的全方位的教育,实现社会的教育化。[32]二是有研究者分别描述了四种农村社区教育模式的特征。以区域街道为中心的地域型模式的特征是“地区为主,政府协调,社会参与,双向服务,共育人才”;以学校为中心的辐射型模式的特征是“学校为主,自愿结合,互惠互利,便于管理”;以大型企业为中心的厂区型模式的特征是“学校与外部的关系畅通,各有关单位之间亲和力、凝聚力强,便于组织和管理,经济实力雄厚”;以学区为中心的学区型模式的特征是“以学校为主体,以学区为依托,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发挥各处优势,实现教育的社会化”。[33]三是有研究者以杭州市靖江镇为例,认为农村社区教育模式的特征包括网络系统立体化、培训系统多元化、推进模式多样化和创新机制科研化。[34]四是有研究者描述了“电视机+DVD+光盘”教育信息化模式的特征,即教育硬件操作简单,学习者不需特殊的专业知识培训,克服了传统教育受时空限制的缺陷,学习者可以自由选择在其合适的时间进行学习,学习成本不高等。[35]

二、近十年我国农村社区教育模式研究存在的不足

(一)定位不够清楚

研究定位直接关系到整个研究的进程及研究的成果,农村社区教育模式研究的定位主要指农村社区教育研究到底是研究什么。目前我国农村社区教育模式研究的定位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区域定位不明确。由于我国农村社区呈现多元化的趋势,从而使得单一的模式无法满足农村社区教育发展的多元化需求。就目前研究成果来看,部分研究完全是属于书斋式的研究,没有进行准确的区域定位,从而使得研究停留在理想的层面上,而无法满足地区发展的多元化需求。其次,问题意识不明确。我国农村社区教育本身是一项事业,是关系到国家前途和命运的事业,因此开展农村社区教育模式研究首先要发现社区教育事业发展中的真问题,然后在此基础上深究,这样才能解决社区教育发展中的现实问题,促进农村社会的发展。就已有研究来看,由于问题意识不明确,从而使得研究与现实需求脱节,研究结论以一种若即若离的方式游离于本应解决的现实问题的外围,导致徒劳无功现象的产生。

(二)学术特性不够明显

农村社区教育模式研究主要包括两个层面的内容,即理论层面的研究与实践层面的研究,但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实践探索,都离不开学术理论的指导,否则研究容易流于经验总结或一种纯粹的设想。我国农村社区教育模式研究成果尽管较多,但就整体研究水平来看,其作为研究本性的学术性没有很好地彰显,从而使得研究过程与结论缺乏深层次的学术底蕴,研究结论平淡、不新颖,甚至部分研究结论看似具有较强的操作性,但通过仔细分析不难发现它们是不需要研究就能直接构想出来的很普通的、口号式的结论。以内涵研究为例,从学理的视角来看,农村社区教育模式的内涵界定在模式概念清晰的前提下,必须体现出其农村特色、教育特色以及社区特色。然而就现实研究而言,农村社区教育模式内涵的界定没有全面而完整地彰显其学术特性,从而导致内涵界定陷入一种概念移植、套用以及模仿的境况,严重影响了后续研究。

(三)理论与实践结合不够紧密

理论对实践具有引领与指导作用,实践反之对理论具有完善与修正作用,同时理论研究的深入使农村社区教育模式研究显得厚重而丰满,而通过实践研究所提炼出的理论使得理论更具说服力。已有研究在理论方面主要存在如下问题。一是直接搬用其他学科理论,对理论是否适合农村社区教育模式构建缺乏深入的思考,从而使得农村社区教育模式构建具有吃“百家饭”的趋势,陷入什么理论都可以作为其理论基础,而本质上什么理论都不是其基础的窘境之中。二是理论探索缺乏实践的根基。理论的最终目的在于指导实践,理论也必须通过实践才能发展,因此要发挥理论对实践的指导功能,理论探索必须以实践作为支撑。而现有的理论研究主要以推演为主,实践研究较为缺乏,仅有的实践研究也没有很好地进行理论提升,致使研究所构建的模式与实践存在脱节的现象,这严重制约了农村社区教育模式理论与实践的开展。

(四)行政等级因素摄入过多

行政思路通常包括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两种模式。前一种强调的是控制与服从,后一种强调的是服务。就我国农村社区教育模式建构来看,对控制与服从关注较多,而弱化了农村社区教育的服务功能。如研究中提出的县(区)、乡(镇)、村三级社区教育模式,县级社区学院模式和“政府统筹”社区教育模式等,过多地关注农村社区教育运行的控制与管理因素,而事实上控制与管理只是农村社区教育模式构成要素的一部分,属于保障条件的范畴。社区教育是以社区内成人为主要对象的教育,与普通学校教育的差别很大,普通学校学生大多属于未成年人或尽管成年但没有承担社会责任的人,因此其教育的同一性较强,采用行政级别的模式来举办还情有可原。成人是具有自己独立价值观、人生观,明白自己需求的教育主体,因此对他们不宜采用此种以控制和管理为特征的社区教育模式,否则不易发挥他们参与社区教育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从而影响社区教育活动的开展。

三、我国农村社区教育模式研究的展望

(一)对研究进行准确的定位

农村社区教育模式是理论与实践的中间环节,同时兼具理论性与实践性。因此,农村社区教育模式研究既需要理论的指导,也需要实践土壤的支撑,否则既不能丰富农村社区教育模式理论,也不能有效地指导农村社区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就我国农村社区教育发展来看,还处于起步阶段,各方面研究都不完善,这导致研究很容易深入不下去而流于形式,不能切实解决农村社区的实际问题,因此有必要对研究进行准确的定位,这样研究结论才能促进农村社区教育的发展。我国农村社区教育研究定位主要从两个维度展开,即区域定位与研究性质的定位。区域定位是指在我国农村社区的多元化格局之中,从农村具体实践出发展开研究,建构多元化、多序列的农村社区教育模式。鉴于农村多元化的格局,在模式的研究与借鉴中,应更多地关注模式建构的思路与方法,尽可能不去直接移植已建构的模式,这样的模式研究才能适合我国农村社区的多元化、多极化需求。研究性质的定位是指要从研究自身属性出发,对研究的属性进行预设,即属于理论性研究、实践性研究还是综合性研究,以此预设为前提,研究的价值和意义才能彰显出来。具体而言,模式的理论性研究有必要建构宏观的社区教育模式理论分析框架,从理论上促进农村社区教育模式研究的发展。模式的实践性研究必须扎根农村社区现实环境,致力于为社区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提供指南。模式的综合性研究属于全面性研究,是指把理论性研究与实践性研究结合起来,从而使得研究既有理论的高度,同时也具有实践的深度。

(二)树立以服务为导向的模式观

模式制约着农村社区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即以什么样的模式作为依据,就存在什么样的社区教育活动。从模式的性质来看,农村社区教育模式主要有两种,即控制型模式与服务型模式。控制型模式是指在教育活动中对农村社区居民的控制与教育,而服务型模式强调的是农村社区教育对居民生活的服务功能。在控制型模式中农村社区居民处于被动地位,社区教育是实现某种社区目标的工具。服务型模式强调充分发挥农村社区居民在社区教育活动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农村社区居民的发展是其最根本的目标。从这个角度来看,服务型农村社区教育模式更能彰显社区教育的本质特性,更能促进农村社区教育的发展,因此在农村社区教育模式研究中,研究者本应本着为社区及其居民发展服务的理念,充分发挥农村社区教育模式的农村社区服务功能,整个农村社区教育研究才能突破控制的壁垒,切实为农村社区教育发展服务。

(三)采用多元化的研究思路与方法

思路与方法是研究农村社区教育问题的工具,不同的思路和方法将得出不同的研究结论。农村社区教育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它与经济、文化、地域等关系密切,因此同一研究思路与方法所建构的模式不足以解决不同农村社区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这就要求研究者必须根据研究的需求合理定位,在此基础上寻求合适的模式建构的思路与方法。首先,从区域上来看,我国农村地区在整体上存在着东部、中部和西部三种格局,其中各区域内部的社区之间存在着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差异,这就要求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采用多元化的研究思路与方法,深入到农村社区之中,了解农村居民的生存与生活状况,因地制宜,建构合适的农村社区教育模式。其次,从农村社区教育的对象来看,我国农村社区教育主要以成人为对象。由于成人在生理与心理上都已成熟,承担着相应的社会责任,在需求上也存在一定的差异,这需要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立足于农村实际,采用合适的研究思路与方法来建构模式,否则研究结论难以满足农村社区教育发展的需求。

(四)立足于农村社区发展的实际

农村社区教育是一项为农村社区发展服务的事业,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实践研究,最终的落脚点都是农村社区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其目的都在于促进农村社区的发展。正因为农村社区教育本身与农村社区实际之间的紧密关系,从而使得农村社区教育发展必须立足于农村社区的实际环境。由于农村社区教育模式本身是指向农村社区教育实践的,因此农村社区教育模式的探讨有必要立足于社区实际,这样构建出来的模式才能够满足农村社区教育需求。农村社区教育模式研究立足于农村社区发展实际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理论探索要着眼于实际,这样的理论研究才显得厚重,才能为农村社区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提供指导和启示。二是实践研究要以社区的现实状况为基础,使研究结论为实践活动的开展以及社区居民的现实生活提供帮助。三是对国外的研究要结合农村社区教育实际进行考量,这样国外的经验才能为我所用,否则研究本身是否有必要都还值得商榷。

[1][22]黄利群.社区教育概论[M].沈阳:沈阳出版社,1992:125,127.

[2]叶忠海.21世纪中国社区教育发展研究[M].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6:131.

[3]苏 民.面向21世纪社区教育模式探索[J].北京成人教育,2001(7):13-16.

[4]桑宁霞.社区教育概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81-83.

[5]周 俊.村城镇化中社区教育模式改革研究——以重庆市渝北区为个案[D].重庆:西南大学,2009:8.

[6]张灵霞.新农村社区教育模式研究[D].太原:山西财经大学,2010:11.

[7][18]于志晶.吉林省社区教育发展模式研究[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08:73,78.

[8]叶忠海.社区教育基础[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0:32.

[9]郭彩琴,丁立新.过渡型社区教育理论与实践:基于苏州工业园区胜浦镇视角[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10:101.

[10][20]刘 洋.中国农村社区教育研究[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3:87,130.

[11][26]马叔平,郑晓齐.论社区教育发展模式:适应北京地区经济发展的社区化教育模式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196,206.

[12]苏 民,刘瑞丽.社区教育[M].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03:192.

[13][31]邵 宏.社区教育新视野[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6:65-72.

[14]戚兴朋,凌 云.新形势下农村社区教育模式的建构[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1):72-84.

[15]梁艳萍,蔡影妮.珠江三角洲农村社区教育模式探究——以中山小榄镇为例[J].广东农业科学,2010(8):279-281.

[16]王秋绒.博雅与激进的社区教育模式之比较[A].沈金荣.社区教育的发展和展望[C].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0:107.

[17]黄焕山,郑柱泉.社区教育概论[M].武汉:武汉出版社,2005:85.

[19]邓文勇.美国社区教育的发展特点及其启示[J].职教通讯,2010(5):48-52.

[21]胥英明.中国主要社区教育模式研究[D].保定:河北大学,2000:12.

[23]裘荣法.学在杭州:和谐社会建设中的社区教育和农民培训[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4.

[24]刘素芬.发达地区农村社区教育运行机制研究——以江阴市澄江镇为个案[D].扬州:扬州大学,2006:31.

[25]周光琦.社区教育在鄞州:鄞州社区教育探索与实践[M].宁波:宁波出版社,2004:135-136.

[27]刘 尧.农村社区发展学院办学模式构想[EB/OL].http://www.ccedu.org.cn/sqjy/xnc/html/2007/04/111503.html.

[28]《杭州市深化社区教育实验,加快学习型城市建设》课题组.探索社区教育新模式:杭州市推进社区教育发展的研究报告[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74.

[29]郝美英.国外社区教育的成功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启示[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0:38.

[30]俞志新等.农村社区健康教育工作新模式研究[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08(1):64-66.

[32]李少元.农村教育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315-324.

[33]谢 健,奚从清,方立明.城市社区建设研究:温州模式的一个新视角[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181.

[34]肖 锋.杭州社区教育发展报告1989-2009[M].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122.

[35]汪杰贵.农村“电视机+DVD+光盘”教育模式探讨[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1):112-115.

The Review and Expectations of China Rural Community Education Model Study in Recent Ten Years

Yang Zhi

Rural community education model has a guiding role for rural community practical activities.The study of the pattern 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 for just on the initial stage of the rural community education.This study combs the existing research data form the connotation,basis,elements,types and features five aspects of the rural community education model.On this base,this study analyzes the shortcoming of existing research,and forecast the future research from the model research orientation,model concept,ideas and methods,and actual development.

recent ten years;our country;rural community education;models;studies

G77

A

1008-6471(2012)03-0036-06

2012-07-14

本文系2012年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 “新农村背景下重庆市农村社区教育互动模式研究”(项目编号:SWU1209478)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杨智(1982-),男,贵州沿河人,西南大学教育学部2010级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成人教育、社区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理论社区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坚持理论创新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神秘的混沌理论
社区大作战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3D打印社区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