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人文素质课程对接行业文化的路径
2012-08-15王朝晖
杨 方,王朝晖
(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杭州 311231)
教育部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指出:“要将素质教育贯穿于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的始终。”可见,高职院校人文素质课程的建设与改革是必要且紧迫的;而高职院校的人文素质课程本身有许多弱势,如脱离行业实际、特色不鲜明等。高职院校的人文素质课程应当正视现状,迎难而上,不断探索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课程的新模式新方法,为学生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高职人文素质课程应该以与行业文化的对接作为其发展的鲜明特色,国内研究者关于高职院校的人文素质教育与行业文化衔接的提议有很多,但主要是关于行业文化与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对接的路径;其实从广义的角度来说,校园文化属于人文素质教育隐性课程之一,但是目前为止国内对人文素质课程对接行业文化的探讨与实践还停留在校园文化建设的层面,没有提出过高职院校的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全面与行业文化对接的观点。
笔者认为高职院校的人文教育课程全面对接行业文化是其发展与壮大的关键举措。行业文化是指该行业在人类文化、社会文化和经济文化背景中逐步形成的与本行业相关的基本信念、价值观念、道德规范,以及由此产生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品牌效应的综合体现。如果说行业文化的发达程度和特质内涵,深刻地影响着行业的发展模式、制度选择、政策取向以及各种资源开发和生产要素组合的水平;那么在高职院校的文化育人工程中引入行业文化,既能充分发挥行业文化的育人作用,更能深刻地影响着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发展的速度、质量和水平。首先,“依托行业、服务行业”的理念始终是高职院校办学的宗旨,所以高职院校的人文素质课程与行业文化对接符合高职职业性与行业性的重要特征;其次,行业文化对于行业的健康发展具有潜在的巨大推动力,而作为培养行业发展后备人才的高等职业教育,应该顺应这一趋向,创新人文教育理念,在人文素质课程教学中有效渗透行业文化;最后,在人文素质课程建设中渗透和融合行业文化教育,能够使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特色道路更加明晰,使培养的人才适应行业文化发展的现实和未来需求。
因此,探索与实践高职院校的人文素质课程与行业文化对接的路径,是对高职院校人文素质课程特色道路的探索,其目标是把学生培养成具有一定行业文化底蕴、受行业欢迎的高素质加高技能的人才。高职院校的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一般包括人文素质显性课程与隐形课程。人文素质显性课程指学校直接开设的、以明显方式呈现出来的课程,其操作性很强。人文素质显性课程一般包括如下课程:人文素质课程、思想道德素质课程、身心素质课程等。其中人文素质课程对接行业文化是高职人文素质教育课程改革的重中之重,因为人文素质课程包括人文素养课程和人文应用课程,是人文素质显性课程中的主干课程,在高职人文素质教育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如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开设了《建筑行业文化》与《中外人文经典》作为全院学生必修的人文素质课程,其人文素质课程历时3年逐步形成了对接行业文化的特色。如《建筑行业文化》课程直接彰显了行业文化,使学生了解中外建筑历史与建筑行业文化的发展,了解中外卓有成就的建筑大师成绩与其建筑精神,同时使学生对中外建筑行业文化有一定的感性与理性认识,其教育目的是培养学生逐步具备建筑行业文化所内含的敬业创新、勇于实践、严谨求实等精神与品质。而且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另一门人文素质课程《中外人文经典》同样注重与行业文化的对接,从抽象的人文精神中提炼了以行业文化为依托的人文主题:如其“选择人生”的主题,即引导学生正确地选择人生,以鲁班等建筑大师为榜样,力争度过有价值的创新奉献的一生;又如在“人生情感”的主题中重点培养学生对建筑的兴趣与热爱。这样直接彰显行业文化的“建筑行业文化”课与间接体现行业文化的“中外人文经典”课互相联系与配合,使学生了解与掌握行业文化的内涵与精华,最终促使学生形成与行业文化相吻合的综合人文素质。
高职院校的人文素质隐性课程也可以实现与行业文化的对接。人文素质隐性课程指与显性课程相对应的,以间接的、内隐的方式呈现出来的课程。人文素质教育不仅仅是建设几门显在的、可被命名的课,应该是一个包含着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在内的全方位的潜移默化的教育养成过程;人文素质隐性课程可以包括:校园文化建设、专业课程的人文渗透、社团文化活动、行业实践活动等。不仅人文素质主干课程的教师承担着人文素质教育的职责,而且所有专业课程的教师也担当着人文素质教育的职责;高职所有的专业教学都应该注重人文科学与专业技术教育相结合;专业教师在传播知识的同时,也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和创新精神,应该培养学生与课程相关的行业人文素质。如通过专业教育可以激发学生对行业文化的兴趣,在专业知识的学习中可以教育学生以行业大家为楷模,树立为行业献身的精神等。
以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其在专业教学之中,注重与素质教育的融合,特别注重与行业文化的衔接。建筑行业文化内涵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建筑行业的创新与创业能力,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的专业教育逐步形成了具有建筑行业创新与创业特色的新培养模式。专业教育积极开展各种各样的建筑行业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的开展,学生在建筑行业创新创业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省内外各项创业竞赛中多次获奖,大多数获奖项目都是结合建筑专业进行研究开发、具有建设类专业特点的项目,如“外悬式外墙脚手架”、“高性能混凝土早龄期拉伸性能试验机”、“新型电机定子绕线机电控系统研究开发报告”、“一种住宅内使用可移动式微污染水回用装置的研制”、“杭州市贴沙河生态建设规划”等项目,都和建筑行业的建筑工程、环境监测与治理、建筑电气工程、园林工程、给排水工程等紧密结合。由此对接行业文化的专业教育就深入培养了学生的创新创业素质,有利于学生职业生涯的可持续性发展。
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更可以实施与行业文化的对接,其具体方法有:首先可以与行业物质文化对接,如通过仿真模拟的教学环境,以行业大师的名字命名校园内的路、广场等,营造真实的职业氛围和环境等。其次是与行业制度文化对接,如通过行业文化节、行业文化宣传周、学生行业实践活动等让学生接受具有行业制度特色的文化教育。最后是与行业精神文化对接,如以行业代表人物的精神作为校园文化的代表,能够实现校园文化与行业精神文化的成功对接。
再以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其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不断探索,边实践边总结边修正,初步形成了与建筑行业文化对接的建设模式。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的校园文化品牌主打“鲁班文化”,因为“鲁班文化”与建筑行业文化直接关联,学院以建筑行业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鲁班文化”为引领,举办了系列的校园文化活动,包括鲁班技能节、科技创新节、文化艺术节;新生活动月、读书活动月、志愿服务月、社团文化月;建筑文化宣传周、科普宣传周与鲁班大讲坛等。上述所有活动都以建筑行业文化为中心,分别从建筑行业文化的不同层面熏陶、教育与影响学生,这种与行业文化对接的校园文化已经成为人文素质教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抓手。
综上所述,对接行业文化的高职院校人文素质课程教育,是一种有创新之处的教育方法,其使高职院校人文素质课程与行业文化相互作用和渗透,使人文教育课程与人文评价体系都重视与传播行业的精神与价值取向。这种直接与行业文化对接的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对于培养行业生产、建设、服务与管理等所需的高技能人才的高职院校来说,在实践操作层面也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不仅极易被将要进入行业工作的学生理解与接受,也便于行业精神内化为学生的品格,使认同和接受行业文化的高职学生的职业生涯得到更好地发展。
[1] 徐公芳.对高职院校职业人文教育的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9,(8):77-79.
[2] 高宝立.职业人文教育论——高等职业院校人文教育的特殊性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7,(5):54-60.
[3] 杨方.依托行业文化的人文素质培养机制[J].成人教育,2011,(12):3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