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科类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探索
2012-08-15李国元姜益泉邓青云谢志兵邹礼平
李国元,姜益泉,胡 波,邓青云,谢志兵,邹礼平
(湖北工程学院 农学院,湖北 孝感432000)
实践教学是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过程,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手段,作为整个教学环节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实践教学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具有特殊作用。由于应用性和实践性强是高校农科类专业的突出特点,因此在农科类专业教育中,实践教学的作用和地位就显得更为重要。在教学过程中,实践教学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因此,实践教学也是提高农科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
农科类专业实践教学环节主要有实验、课程实习、生产实习、毕业论文等,其中生产实习是实践教学体系中最重要的一环,是学生熟悉农业生产环节,把专业知识应用到生产实践中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湖北工程学院农学院十多年来不断总结农学、园艺专业实践教学工作经验,通过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教学计划,深化实践教学改革,加强与实习单位合作,逐步探索出生产实习与毕业论文、学生就业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1]
一、生产实习与毕业论文、学生就业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内涵
生产实习主要是在校外实习基地进行,其特点是时间长、专业性强、实习内容多、任务重。我们在安排生产实习时,对生产实习的时间进行了调整,根据农业生产季节性强的特点,将原先分散的生产实习时间统一集中安排在第6学期进行,历时约20周。对实习基地的选取,我们一般选择条件较好的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院所及大型农业企业集团,学生在专业生产实习过程中主要熟悉农业生产技术环节,进行专业技能训练。此外,学生还要结合自己的毕业论文,参与实习单位的科研课题研究,进行系统的科研实践训练,包括文献综述、论文选题、实验研究等综合训练,完成毕业论文的初稿。学生实习结束回到学校后,再经过校内指导教师的指导,最终对毕业论文进行定稿。这样,依托科研院所,将生产实习与毕业论文的写作结合起来了。
近年来,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日趋严峻。为了缓解学生的就业压力,我们在安排生产实习时,对实习单位进行了选择,尽量安排学生到能接纳毕业生就业的单位进行生产实习。学生在这些单位实习时,可熟悉单位的工作性质和工作环境,如学生想在实习单位就业,他在实习时会勤奋工作,严格要求自己,充分展示自己的能力与才华,因此这种生产实习也是一种就业见习。另一方面,实习单位想录用实习生的话,也会在实习中综合考查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和素质,最后决定能否录用。这样,通过生产实习,学生既可完成毕业论文,还可能找到工作,这样,生产实习与毕业论文、学生就业就有机地结合起来了。
二、实施成效
湖北工程学院农学、园艺专业开展集中生产实习已十多年,由于在实施过程中科学合理地调整教学进程,优化整合各实践教学环节,确保了实践教学取得实效,创新了农科类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生产实习与毕业论文、学生就业相结合的模式在实践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由于生产实习时间安排在作物的生长季节,实习时学生能熟悉作物的各种生长发育特性,完整体验基本农事操作,能全程参与实习单位的农业科研工作,这样学生的专业实践技能得到了全方位锻炼,动手能力明显提高,学生的社会活动能力也大大增强,综合素质得到进一步提升。[2]通过参与实习单位的科研课题研究工作,学生能熟悉科学研究和论文写作的整个过程,包括从选题、文献综述、试验设计、技术路线确定、实验操作、调查研究、数据统计与结果分析直到撰写论文、修改定稿等。通过参加这样的科研实践,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加深了,知识面拓宽了,视野也开阔了。由于得到较好的科研训练,学生的科研能力得到锻炼,科研水平明显提高。近年来,学生先后在《湖北农业科学》、《华中农业大学学报》、《林业科技通讯》、《中国蔬菜》等核心期刊上发表专业论文30多篇。同时,学生的本科毕业论文质量也明显提高。近几年在湖北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评奖中,农学、园艺专业先后有60多名同学的毕业论文获奖。另外,通过有目的地安排学生到可就业单位实习,一些学生能够在实习单位就业,减轻了学生的就业压力。如在武汉如意集团、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上海华诺生物公司等单位实习过的学生就有部分留在实习单位工作。用人单位反映,这些留下来工作的学生吃苦耐劳,动手能力较强,很受用人单位欢迎。
三、主要做法
1.深化对实践教学的认识。实践教学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它是一种综合性训练环节。在以往的教育教学中,各高校一般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的现象,教学中过分强调理论知识的传授,实践教学被摆到次要位置,在人才培养中忽视了实践教学对能力和素质培养的重要作用。[3-4]如今,随着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各高校开始高度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加大了实践教学投入,但一些高校的专业实践教学的时间因为教学计划安排等多方面的原因,并不能够得到充分保证,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实践教学常常被削弱。因此,充分认识到实践教学对人才培养的重要作用,是深化实践教学改革,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前提。
2.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计划。高校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特别是地方院校,其人才培养目标应定位于培养实践能力突出、适应能力强、综合素质良好的应用型人才。[5-6]由于农科类专业应用性和实践性都很强,加上作物生长具有明显的季节性,这就要求农科类专业的教学必须将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根据生产实际来安排教学活动。因此,对于农科类专业来说,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以及具体的实践教学计划时,既要遵循高等教育的一般规律,更重要的是还要体现农科特色和要求。比如安排生产实习时,要符合专业实际,遵从植物生长和病虫害发生的规律,符合季节性要求。
考虑到农科类的农学、园艺专业的特点,我们于2004年、2008年两次修订了人才培养方案,实践教学计划围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进行,优化了各实践教学环节,将生产实习时间统一调整在第6学期进行,历时约5个月,保证了充足的实践教学时间,为实践教学质量的提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加强生产实习管理,确保生产实习的质量。要确保生产实习的质量,关键是要精心组织生产实习,加强生产实习管理。生产实习一般内容多、任务重、时间长,如实习组织工作不到位,管理松懈,生产实习任务就不能很好地完成或完成的质量不高。为高质量地完成生产实习任务,实习前我们制订了详细、周密的生产实习计划,包括实习地点的联系、实习方式和实习内容标准的确定、实习任务的安排,开好实习动员大会,要求学生充分认识到生产实习对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作用,自觉把实习当作一项重要的学习任务来完成。实习中我们切实加强实习管理,要求实习指导老师定期去各实习点检查学生实习情况,如学生到岗情况、工作态度、课题研究进展情况等。实习结束后及时进行考核工作,从遵守实习纪律、完成实习任务、实习指导老师评价和实习单位鉴定等几个方面全面综合评定学生的实习成绩。
4.加大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力度。由于实践教学基地是开展实践教学的主要阵地,加大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力度,建立一批优质实践教学基地是推进高校实践教学改革的基础工程,也是确保生产实习任务高质量完成的前提条件和基本保障。实践教学基地建设要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遵循高等农业教育发展的规律,体现农业科技创新的特点。基地建设要充分合理地利用校外教学资源,把提高教学质量放在首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基于此,我们在校外生产实习基地的选择上,注重实习单位的技术力量和科研水平,选取实习单位领导重视,实习环境相对较好,能够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单位作为生产实习地点,如中国农业科学院武汉油料作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湖北省林业科学院、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湖北春晖集团、武汉如意集团等,这些实习基地为农科类专业生产实习的顺利进行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1]李国元,姜益泉,胡波,等.农科类专业生产实习与毕业论文、学生就业相结合模式的探讨[J].孝感学院学报,2006,26(3):114-116.
[2]王文凯,姚安庆,李传仁,等.高校农科类专业三段式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高等农业教育,2007(12):59-61.
[3]郝建平,王成涛.大众化教育背景下地方高校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发展[J].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教育研究,2006(3):11-15.
[4]严艳萍,侯云汉.非师范艺术设计专业实习的实践与探索——以华中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为例[J].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9(5):76-79.
[5]李国元,邓青云,姜益泉,等.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加强园艺品牌专业建设[J].孝感学院学报,2009,29(3):107-111.
[6]范雄飞.独立学院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途径初探[J].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7(4):10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