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鄂东红色文化与绿色文化和谐发展初探

2012-08-15钟革封李建勋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4期
关键词:鄂东红色绿色

钟革封,李建勋

(黄冈师范学院,湖北黄冈438000)

红色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的源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和灵魂[1]。红色文化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由中国共产党人、一切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2]。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作出了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为红色文化的繁荣发展提供了政策依据。在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社会需求下,正在逐渐形成一种新型文化——绿色文化。绿色时代的到来,将红色文化和绿色文化有机融合、和谐发展不失为文化发展的一条新思路。鄂东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红色革命圣地,有着丰富的大别山红色革命资源,她为中国革命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在中国革命历史中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和地位。把鄂东红色文化的地方性与绿色文化的社会性相结合,探析这两种文化的共生共荣与和谐发展,不仅可以带动鄂东地区文化产业的发展,还能有力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

一、两种文化的内涵解读及其联系

和谐发展鄂东红色文化和绿色文化,应着重理解这两种文化的深刻内涵和二者之间所具有的内在关系,这是构建绿色文化的一个重要前提。

(一)鄂东红色文化的内涵解读

红色文化是由中国共产党人、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在革命实践中共同创造的一种极具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体系,是中华民族爱国统一、勤劳勇敢、自强不息、包容厚德的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也是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取得成功的重要法宝[3]。她的内涵在于:

1.先进的红色革命文化。在革命战争年代,鄂东人民敢于站起来同反动统治者作斗争,“铜锣一响,四十八万”、声势浩大的黄麻起义足显鄂东人民革命的决心。

2.本能的爱国爱家文化。1937年卢沟桥事变以后日本帝国主义展开了全面的侵华战争。鄂东地区人民身处中原地带,中国共产党在这里建立了敌后根据地,山区人民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把民族的危亡放在第一位,这种爱国爱家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3.积极的超越创新文化。早在共产党成立之前,鄂东人民就接触到了马克思主义,并且得到一定的传播,黄冈市团风县回龙山地区成立的共存社就是典型,党的一大代表中董必武、陈谭秋就是鄂东地区的人,他们敢于突破传统文化,乐于接受先进文化。

(二)“三态污染”催生绿色文化

“广义绿色文化即人类与环境的和谐共进,使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文化,它包括持续农业、持续林业和一切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绿色产业、生态工程、绿色企业,也包括有绿色象征意义的生态意识、生态哲学、环境美学、生态艺术、生态旅游,以及绿色运动、生态伦理学、生态教育等诸多方面。”[4]狭义绿色文化是指人类适应环境而创造的一切以绿色植物为标志的文化。绿色文化是绿色社会的产物,在一定条件下产生的特殊文化。我们这里仅分析绿色文化的催生原因,即“三态污染”(固态污染、液态污染、气态污染),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三态污染”物质种类增多。科技在不断发展,每年都具有很多种类的产品出现,产品的生产及消耗,都可以成为环境的负载物。

2.“三态污染”来源渠道增多。三态污染原来可能更多的来源于工业生产,但是现代化的农业、以及信息业也能给环境带来污染。

3.“三态污染“严峻势态加速。三态污染原来的排放量相对不多,排放速度相对不快,但是现在随着生产的加速,污染量在不断增多,排放速度也加快,形势十分严峻。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针对该问题,提出了要构建一种与之相适应的特殊文化——绿色文化。

(三)鄂东红色文化与绿色文化的联系

马克思唯物哲学认为,世界是一个联系的整体,任何两个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红色文化不是一种僵死的文化,而是一种不断发展着的、充满时代气息和人性光辉的文化[5]。鄂东红色文化与绿色文化作为两种不同的文化形式,二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形态上共同存在:在文化这一个板块中,既存在着红色文化,又存在着绿色文化,二者共存于鄂东文化体系之中。

2.功能上相互补充:鄂东红色文化可以借鉴绿色文化的某些功能予以补充,绿色文化亦可借鉴鄂东红色文化的相关功能,相互补充。

3.态势上共同发展:随着时代不断向前发展,红色文化和绿色文化都被赋予新的时代涵义,鄂东地区的红色文化和绿色文化将会与时俱进,随着时代的进步而共同发展。

二、鄂东红色文化与绿色文化和谐发展的条件

鄂东地区红色文化和绿色文化的和谐发展必将推动该地区经济、社会与文化发展的大繁荣。难能可贵的是,在鄂东地区和谐发展红色文化和绿色文化已经拥有一些得天独厚的条件:

(一)经济条件:独具特色的武汉城市圈建设

武汉城市圈的建设和发展会为鄂东红色文化和绿色文化的和谐发展提供良好的经济条件。

1.利于城市圈内经济关系合作。整个鄂东地区都属于城市圈内。这样,鄂东地区可以与其他几个城市加强往来,尤其是经济方面的合作往来,争取形成良性的合作机制,为鄂东地区经济提供一个发展与竞争的平台,从而增强鄂东地区经济发展的活力。

2.利于城市圈内经济资源互补。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资源交换是发展市场经济的一个重要环节。鄂东地区丰富的农业、林业等资源,可以加强与城市圈内兄弟城市资源的交换,同时也可以引进其他城市的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等经济资源,优势互补,促进鄂东地区经济的发展。

(二)物质条件:丰富多样的红色与绿色资源

和谐发展鄂东红色文化和绿色文化不单要有一定的经济条件,还需要一定的物质载体作保证。鄂东地区具有丰富多样的红色与绿色文化资源。

1.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与绿色环保教育资源并存。鄂东红色文化资源中包括有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黄麻起义表现出来的“敢为人先、誓师起义”的革命精神资源;在抗日战争时期以李先念同志为师长的新四军第五师带领山区人民表现出来的“不畏强敌、视死如归”的爱国精神资源;在解放战争时期山区人民表现出来的“反对暴统、热爱民主”的解放思想资源。鄂东地区也拥有丰富的绿色环保教育资源,首选大别山,比如大别山之巅“天堂寨”环境优美、气候宜人,可谓“人间仙境”。

2.人物科考静态资源与绿色再生动态资源并存。人物科考静态资源:从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一直到人民解放战争,鄂东地区这个革命的摇篮诞生了许多为革命胜利献出自己宝贵生命的仁人志士和为人民解放及新中国建设做出不凡贡献的杰出人才,这里留下了历史的痕迹和革命的踪影,足见该地区人文科考静态资源不同凡响。绿色再生动态资源:鄂东地区,水秀山清;浩浩长江奔腾而下气势宏伟,幽幽大别山绵延起伏,山林众多,绿意盎然,绿色再生动态植被资源众多,四季景色宜人。

3.红色革命旅游资源与绿色生态旅游资源并存。鄂东地区红色革命旅游资源十分丰厚,仅以黄冈市为例,革命遗址有红安烈士陵园、麻城烈士陵园董必武纪念馆、李先念纪念馆以及闻一多纪念馆等数十处。大别山既是红色文化的故乡,也蕴藏着极为丰富的绿色生态旅游。如,鄂东的大别山;梅山、佛子岭、白莲河等众多水库;粱子湖等国家级湿地保护区。

(三)思想条件:凝重厚实的红色文化底蕴

思想是行为的先导。要促进鄂东地区红色文化和绿色文化的和谐发展,思想条件是必不可少的,其红色文化底蕴凝重厚实。

1.鄂东人民有敢于超越突破的红色革命文化情愫。在大革命时期,黄麻起义可堪壮举。在鄂豫皖地区,鄂东人民率先揭竿而起,在白色恐怖之下,不畏艰险,与国民党反动派统治集团做坚决斗争,在当时中国大地上,这种敢于站起来进行革命的精神实属首创。

2.鄂东人民有乐于奉献自身的红色革命文化情结。在鄂东这片红色的故土,曾经有多少仁人志士为了民族的独立、人民的解放和国家的富强,历经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奉献着自己的青春、热血乃至宝贵的生命。这种革命奉献精神纯属无私!

3.鄂东人民有致力崇尚科学的红色革命文化情怀。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之后,马克思主义迅速在中华大地传播,随后共产主义小组在全国各地如雨后春笋般地建立。在鄂东地区,早在1921年黄冈市团风县回龙镇有恽代英、林育英等人领导成立第一个具有共产主义性质的组织——共存社,随后建立了共产主义小组。鄂东人民崇尚科学的马克思主义,崇尚科学,反对愚昧、落后。

(四)理念支撑:与时俱进的生态文明建设

鄂东地区红色文化和绿色文化的和谐发展,理念支撑很重要。在鄂东地区人们在时刻践行着发展红色文化和绿色文化。秉持科学发展的理念,构建生态文明城市。鄂东人民与时俱进,用行动去发展生态文明,促进红色文化和绿色文化的和谐发展。

1.在生态文明思想上进一步强化。党的十七大把生态文明纳入我国格局建设体系之中,形成了包括生态文明在内的“四位一体”。在鄂东地区的黄冈市秉持“两型社会”发展理念,着力推进“四城同创”建设,其中提倡要着力打造生态文明城市。

2.在生态政策支持上进一步增强。在鄂东地区,每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对环境保护都有明确说明,对该方面的财政支出都做了预算。以黄冈为例,黄冈市“实施碧水工程,开展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工作,市政府拿出430万元,拆除市区二三水厂饮用水水源地一级保护区内与供水无关的建筑,取缔种植、放牧、养殖点,设置保护标志、界碑、防护栏。”[5]

3.在环保措施力度上进一步加大。在环境保护力度上,鄂东城市进一步加大。例如,在黄冈市“市政府成立由分管环保的市长任组长,市政府44个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在市环保局设办公室,环保局长任办公室主任,同时市直35个部门、单位明确一名分管领导和一名科长负责创模工作”[6],可见鄂东地区对环境保护的重视。

三、鄂东红色文化引领绿色文化的构建

“绿色文化是一个由绿色精神文化、绿色制度文化、绿色行为文化等构成的文化系统。”[7]鄂东红色文化内涵丰富,在红色文化的优良氛围影响和引领下,我们可以更好地构建绿色文化。构建绿色文化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出发:

(一)构建绿色精神文化

按照文化的形成过程,构建绿色精神文化需注意以下三点:

1.知晓绿色精神文化——把握绿色精神文化的实质。绿色精神文化是一种人们崇尚和敬畏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一种价值观文化。邓燕雯、吴声怡认为绿色文化是指“确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协同进化的生态价值观,确立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相契合的生态科技观,确立精神完善与环境关切相结合的生态实践观。”[8]绿色精神文化的实质即生态价值观、生态科技观、生态实践观。构建绿色文化,应充分把握绿色精神文化的实质。

2.发展绿色精神文化——完善绿色精神内容。实践者应根据客观条件的变化,针对新问题新情况,把握绿色文化精神实质,不断丰富和完善绿色精神文化的内容。

3.弘扬绿色精神文化——加大绿色精神宣传。一种文化之所以称为文化,应该具有一定规模的信奉者和学习者,能够得到社会的公认。故此绿色精神文化还需不断利用一些平台加以传播和宣传,使该文化真正被确立起来,不断发扬光大。

(二)构建绿色制度文化

邓小平曾经说过,一个好的制度能让坏人变好,一个不好的制度能让好人变坏。绿色文化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作为一种制度安排的形式,通过人的内心起作用的,制度成本很低,能够增加社会效率[9]。制度实属重要,构建绿色制度文化,就是要建立和完善社会生态环保制度,按照自然和社会的发展规律,建立一个能保护所有公民利益、保护环境和平衡生态的机制。就构建绿色制度文化而言,应做到以下三点:

1.建立绿色制度文化——有规可循。比如可以建立环境与人口、资源、经济、政治、文化相协调的制度,使人们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可以按制度办事。

2.完善绿色制度文化——与时俱进。社会是不断变化发展的,时时刻刻会出现新问题新情况,环境变化更是反复多端,所以应时时刻刻做好应对环境变化的准备,完善绿色制度文化,推进生态良性循环。

3.维护绿色制度文化——法律保障。在经济大发展的时代,不乏为了眼前经济利益,破坏环境、浪费资源、损人利己的人和行为,国家应采取一定手段,尤其是法律手段,及时有效制止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

(三)构建绿色行为文化

绿色文化就是为使人类社会有蓬勃的生机、旺盛的活力、延绵的生命,有理解、宽容、善意、友爱、和平与美好,从而使人类越来越好地生存与发展而进行设想、创造,并使之产生积极成果的一种文化。[10]它的最终形成必须经过实践得以实现,那么我们必须构建一系列人们日常行为规范,正确引导人们保护环境,构建和谐美好可持续的大自然。构建绿色行为文化,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

一倡导——倡导“绿色行为”。我们熟知的绿色行为,简单地说要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简朴消费、合理消耗、循环利用。

二摒弃——摒弃“灰色行为”。我们既要倡导绿色行为,同时我们还必须摒弃“灰色行为”,即过度消费、大量消耗、部分利用。日常生活中要同“灰色行为者”进行交流,通过合理的途径有效制止“灰色行为”的发生。

三弘扬——弘扬“绿色标兵”。我们不仅倡导绿色行为,我们还可以建立一定的奖惩机制,把那些在生态文明创建过程中表现突出的个人或团体予以表彰、弘扬,激励全社会人民投入到生态建设的洪流之中。

[1]余伟.红色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传承与发展[J].江西社会科学,2012(01).

[2]王以第.“红色文化”的价值内涵[J].理论界,2007(08).

[3]刘琨.红色文化的经济价值和品牌效益研究[J].人民论坛,2012(02).

[4]红色文化.[EB/OL]http://baike.baidu.com/view/5180499.htm.2011-10-24.

[5]马静,刘玉标.论红色文化的科学发展[J].求实,2012(03).

[6]创省级环保模范城市,建生态文明和谐黄冈.[EB/OL].湖北日报 http://news.163.com/10/0427/04/658HPQK200014AED.html,2011 -10 -24.

[7][8]邓燕雯,吴声怡.构建绿色文化[J].管理与财富,2004(08).

[9]聂莉.论可持续发展中绿色文化因素的制度安排[J].学术研究,2006(02).

[10]张美玲.绿色文化刍议[J].文教资料,2007(06).

猜你喜欢

鄂东红色绿色
绿色低碳
鄂东地区一次系统性暴雨成因分析及数值检验
红色是什么
明朝耿氏家族与湖北黄安地区的文教发展
红色在哪里?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追忆红色浪漫
鄂东民间体育游戏在教学中运用的探究
鄂东谣(三首)
再造绿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