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醉心金石 妙擅丹青 情结砚刻——赏林汉涛教授力作《桂林历代名贤砚石造像》

2012-08-15万竞君

贺州学院学报 2012年1期
关键词:砚石桂林山水金石

万竞君

(广西师范大学 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4)

醉心金石 妙擅丹青 情结砚刻
——赏林汉涛教授力作《桂林历代名贤砚石造像》

万竞君

(广西师范大学 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4)

“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这是唐朝韩愈描绘桂林山水的诗句。韩愈没有来过桂林,而诗句能高度概括桂林山水的特色,一定是有人提供信息。可见,在唐代桂林山水就享誉神州了。而1928年来桂林的名画家黄宾虹先生说过:“山可以任意画,画出来便算作山,如果说不像山,那便请他到桂林‘阳朔两处去找一找,一定可以找到”①222。这说明桂林的山不仅千姿百态,而且奇到极处,怪到极处。加之清澈的漓江及其支流汉港,萦绕其间构成人间极致的上水美景。由石灰岩构成的山体,不仅奇特多姿,而又石质细腻宜于铉刻。古人在身临仙境般的山水美景之中,往往不仅触景生情而形诸笔墨,刻石留念。这就在许多景点,名山之上留下许多石刻。清代金石家叶昌云:“唐宋题名之渊博,以桂林为甲”。其后,历元清而更盛。而且石刻内容广泛,在诗词题名之外,更有军事、政治、经济、文化、宗教各方面的内容,充分反映着各时代的桂林历史,故清代名臣陈元龙(陈此时任广西巡抚)云:“看山如观画,游山如读史”。故“游山看碑”,成为游览桂林山水的特有景观。

金石篆刻家玉融林半觉先生(1907-1983)毕生从事粤西石刻的搜访踏勘与研究整理工作,曾深入桂林及各县名山景点、街道、寺观、公署、商会、学校(书院)的遗址,广泛搜求,成精拓三仟,保存孤本,颠沛流离,功不可没。抗战胜利后在桂、柳、邕、梧及广州巡展一年,令同胞热血沸腾。林老更对每件石刻所在地点了如指掌,而对其艺术特色及学术价值又如数家珍。他的诸多探索和发掘在粤西文物和某些文化领域中的贡献,具有开拓性意义。如今只有其五公子汉涛先生传其家学,汉涛先生长期收乃父艺术熏陶,不仅传承了篆刻艺术,还继承了乃父研究桂林石刻的事业。青少年时的汉涛聪明好学,曾考入湖北美术学院就读。并师从唐醉石、徐松安、曹立媞、钟鸣天等先生学书法,又从王霞宙、张振择先生攻习中国画,进一步师从马万里先生攻研篆刻。可谓师出多门而又能融汇各家之长,经过不断钻研、创新,在金石、书法、绘画、编著诸多方面均有独到的造诣。

近年来,因受桂林石刻“游山读史”的启发,汉涛先生采用中国传统文人欣赏的砚铭为载体,用现代美术造型手段,发愿为历代和近现代与桂林有关的名贤造像,创造性地在砚石上加以展观。根据形态各异的家常砚台及砚石,把人物头像、半身像或全身像、题识等多种书画体文字设计安排于半尺数寸见方之内,构成一种以画为主,题款文字为辅,铭金石书画于一炉,前所未有的“砚铭”。使砚铭这种古老而悠久的文化现象在近百年来已日趋衰落,甚至不见传承的艺术形式,重新焕发的生命力。使每件作品都成为一件浓缩着深厚文化的岩石雕刻艺术精品。

谈起砚刻,大家并不陌生,因为砚是我国传统的文房四宝之一,传世名砚不少,就笔者所见有东坡砚(现藏宜兴文管会)、米蒂紫金砚(先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岳飞砚(现藏国家博物馆)砚上都有后人刻的题跋。清代扬州,地处南北要冲,商业繁荣,文化发达,尤其特出的是琢玉、牙雕、雕漆(剔红)等手工业,誉满全国。笔者曾见到过扬州画派中金农、高凤翰的砚刻。但是他们作品受到当时经济条件、题材等方面的限制,作品原就不多。据史料记载,多者不偈百件,数十件。能流传于后世的当然更少了。经过近五年不懈的努力,可以说是三九不知严寒,三伏不知酷暑,孜孜不倦至废寝忘食。林先生完成了自秦始皇至时贤的砚刻200余方,可以说是艺术史上少有的鸿篇钜制。又不惜重金购买吉庆名坑砚石百余方,聘请摄影名师为之拍片,或是精心騃拓、精心制版、名贤都多生平介绍,豪集成以图为主,图文并茂,相对于以往以铭文为主的砚铭而言,不失为推诚出新的大胆尝试。因此,《桂林历代名贤砚石造像》蔚为壮观。

明人陈眉公(继儒)曾说道:“文人之砚,犹美人之镜”。启功先生亦有诗“山骨雕镂巧艺多,砚池如镜墨新磨”,他们都把砚比作镜。而唐太宗李世民又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林先生以砚刻造像反映桂林自古亘今的悠久文化历史,恰恰又是桂林历史的一面面镜子。那么,林先生《桂林历代名贤砚石造像》可以说是一部新颖别致的桂林史。

注释:

①转引自郑逸梅.艺林散叶,第3047条.北京:中华书局,1982.

猜你喜欢

砚石桂林山水金石
金石包装有限公司
桂林山水桂林人
秀甲天下之桂林山水
新增编委介绍
金石包装有限公司
如何鉴别砚台
如何鉴别砚台
桂林山水里:那千年不灭的漓江渔火
冷热
轻轻松松聊汉语——桂林山水甲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