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荀子理性思维的过程——“天官”“天君”各司其职
2012-08-15余瑞霞
余瑞霞
(太原大学 外语师范学院,山西 太原 30012)
论荀子理性思维的过程
——“天官”“天君”各司其职
余瑞霞
(太原大学 外语师范学院,山西 太原 30012)
荀子认为,思维过程中人的主体能动性的发挥主要是要以对自然界普遍存在的客体的认识为前提,人对客体的认识可以划分为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两个层次,这两个层次是人认识发生和发展的过程,是以感觉经验为开端的。人首先要借助于“天官”产生感知感觉,得到感性认识;然后再依赖于“天君”职能的发挥可以上升到理性认识,得到对事物全面和深入的认识。这一过程总体说来,就是“天官”“天君”各司其职,是一个分工与合作的过程。
荀子;思维;感性认识;理性认识
荀子,名况,字卿,战国后期赵国人,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先秦诸子思想之集大成者。荀子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战国时代,批判地继承了各家思想,形成了自己的思想体系,在中国思想文化领域独树一帜,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谭嗣同指出,秦汉“二千年来之学,荀学也”[1]335,这种说法虽然有夸大之处,但是足以说明荀子的学术地位和思想影响。两千年间荀子及其思想学说的荣辱兴衰,说明荀学的历史作用和价值不仅取决于其自身的内容和性质,亦取决于后人对荀学的评价与选择。正因为如此,荀学在中国历史上的变化,也就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传统思想文化在特定时期的思想内涵和价值追求。荀学在历史上所引起的持久的高度关注,也说明荀子思想本身具有不可磨灭的历史价值。因此,我们一方面应当继续探求荀子思想学说及其价值意义;另一方面还应当关注荀子思想成就产生的个性因素,而荀子拥有的思维方式正是这种个性因素之一。研究和学习荀子思维方法,是深化荀学研究的必由之路,也是我们研究荀学的意义所在。
从荀子的思维过程来看,荀子认为人的主体能动性的发挥主要是要以对自然界普遍存在的客体的认识为前提,人对客体的认识可以划分为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两个层次,这两个层次是人认识发生和发展的过程,以感觉经验为开端。人首先要借助于“天官”产生感知感觉,得到感性认识,然后再依赖于“天君”职能的发挥上升到理性认识,得到对事物全面和深入的认识。这一过程总体说来,就是“天官”“天君”各司其职,是分工与合作的过程。
一、“天官”的感性知觉
荀子肯定人的思维与认识活动是在以“天官”获得的感觉与知觉经验的基础上开始的。在社会日常生活的实践中,人们对客观外在事物的了解是通过“天官”的作用获取的,通过“天官”的感官器官得到外界事物的各种信息。什么是“天官”?荀子说“耳目鼻口形能,各有接而不相能也,夫是之谓天官”[2]389。这就是说耳、目、鼻、口、形这些器官都是天官的组成部分,是人获得感觉的器官。人可以通过这些感觉器官的不同性能直接感知而获得事物的感性经验。所以荀子又说“形、体、色、理以目异。声音清浊、调竽奇声以耳异,甘、苦、咸、淡、辛、酸、奇味以口异,香、臭、芬、郁、腥、臊、洒、酸、奇臭以鼻异。疾、养、氵食、热、滑、铍、轻、重以形体异”[3]416-417。这就表明表明在荀子看来人在认识过程中,天官中的耳、鼻、口、形等感知器官的感觉对象都是不同的,得到的感性经验也仅仅局限于自己的功能范围内,如目能够区分事物的色泽、纹理、形状的大小、位置的高低;耳朵可以区分出声音的清浊、乐声的单声与和声,音质之好坏;口能品尝出来酸、甜、苦、辣、咸、奇味;鼻子能嗅出花的香味,能区分出来猪的腥气、马的膻气、鸟的腐臭等等气味;但是,鼻子不能代替口的功能,口也不能代替耳朵的功能,目的功能同样也是耳、口、鼻等不能代替的。每一种感觉器官有不一样的职能,能够体验到各自职责范围内的感觉与印象等,正是由于这些器官发挥了其各自不同的功能,才使人得到了对事物各个方面的认识。正如毛泽东所说“一切真知都是从直接经验发源的”[4]288。
缘自“天官”感性的认识,是人类认识的开端,是理性认识活动的基础。基于这一看法,荀子十分反对那些主张离弃和轻视感性认识的空想者。他说“空石之中有人焉,其名曰角及。其为人也,善射以好思。耳目之欲接则拜其思;蚊虻之声闻则挫其精,是以避耳目之欲,而远蚊虻之声,闲居静思则通。思仁若是,可谓微乎”这种不建立在感性认识基础上的思维是荀子所极力反对的。
荀子进一步认为,要想获得真理性认识是不以压制个人的感性认识才能获得,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通过理性的指导才能得。他说“耳之于声也,有同听焉;目之于色也,有同美焉”[3]451。“凡同类同情者,其天官之意物也同”[2]415。就是说人在相同的条件,相同的感官下,都会有相同的感觉认识。但是在天官中的各种器官的认识能力毕竟是有限的,其局限在于只是对事物某一方面的认识,加上“天官”功能发挥时其自身存在着的内在因素及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其获得的感觉经验是零散的、片面的和不周全的,这种认识还只停留在事物的表面,只是一种直观、局部的认识,这样就会产生一些假象,还没有能够达到对认识对象深入、全面和本质的认识。因此,荀子说“墙之外,目不见也;里之前,耳不闻也;而人主之守司,远者天下,近者境内,不可不略知也”[2]243。看来荀子已经意识到单纯的感性认识是有许多局限和不足,要达到对事物全面深入的认识,把握事物的本质,“缘天官”的感性认识还必须进一步上升到“心有征知”的理性认识阶段,进一步发展感性认识。
二、“天君”的“征知”过程
荀子认为,“缘天官”的感性认识必须有待于“天君”即“心”的理性指导作用的发挥才能完善,才能得到全面、本质的理性认识。正如毛泽东在《实践论》中说:“第一,认识始于经验,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第二,认识有待于深化,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4]290-291。荀子也有相近的看法,他说“心居中虚以治五官,夫是之谓天君[2]309”。在中国古代科学技术还不发达的条件下,人们对自身身体结构的了解十分有限,不知道大脑是人进行思考的器官,因而古人将心当作人思维的器官。所以荀子认为“心者,形之君也,而神明之主也,出令而无所受令[2]397。”心不仅是人身体的主宰,还是人精神的主宰。在荀子看来“心”即是“天君”,是支配五官等感觉器官的,“心”的活动过程就是人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在这一方面,如果将荀子和孟子比较,虽然荀子和孟子都说“心”,但二者是有本质区别的。荀子所说之“心”,与孟子不同,孟子的说“心”是道德的心,是道德主体。而荀子所说的是知虑思辨之心,是认知之心,是认知主体。这可以说是符合现代科学认识的:人的认识是各种器官的协调一致,在大脑神经控制下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感觉器官将外界的刺激等信息通过神经系统传导到人的大脑中,大脑再经过分析综合,得到相应的认识之后再将作出的各种指令通过神经系统又重新送至各个感觉器官,如此循环往复。当然,由于荀子所处的时代是不可能得出这种科学认识,但荀子已充分认识到“心”作为思维器官的的重要性,这的确是难能可贵的。
荀子认为,人只有将感觉器官获得的各种信息反馈给“心”这个思维器官时,才能发挥“心有征知”的作用。荀子说“征知则缘耳而知声可也,缘目而知形可也,然而征知必将待天官之当薄其类然后可也;五官薄之而不知,心征之而无说,则人莫不然谓之不知,此所缘而以同异也”[2]417-418。在荀子看来,“征”就是检验,荀子“征知”的过程就是用理性检验观念、概念是否与客观事实相符的过程,就是“心”接受了感性认识而从而获得“知”的过程,这个“知”是经过“心”对感性反映的综合思考之后才获得的,可以说是来源于感性认识而高于感性认识。“心”在这个阶段发挥了对感觉器官的积极支配和综合作用。比如,对耳朵这一感官获得的声音,目所获得的形归入到“心”中己有的声、形中,并且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综合,将“心”中己获得的认识通过感官进行强化、验证,从而得到对事物比较全面深刻的认识。这个思维的过程就是将感官获得的感性认识进一步上升到了理性认识阶段,并且是用理性思维进行分析、比较、判断的过程。荀子认为这个上升过程是十分重要的。他说:“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3]467。心之官的职责就是思考。
在荀子看来,认识没有“心”的参与,其思维过程也就是不完整的,人也不能成为认识主体,不能获得正确而全面的认识的,正如他所说“心不使焉,则白黑在前而目不见,雷鼓在侧而耳不闻,况于使者乎”[2]387?“心忧恐则口衔刍豢而不知其味,耳听钟鼓而不知其声,目视黼黻而不知其状,轻暖平簟而体不知其安”[2]431。辨别黑白颜色是感官目的认识作用,听雷鼓之声是感官耳的认识作用,充分体现了思维过程思维器官对感性认识器官的理性指导作用;如果思维器官不能很好的或者正常的参与到人的认识的活动中,则就会发生“耳听钟鼓而不知其声,目视精敝而不知其状”这样的严重后果,那么,想要获得正确的感性认识是不大可能的。荀子认为感性认识要有理性思维的参与,理性认识同样要以感官获得的感性认识为基础前提,感性与理性二者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辅相成的系统过程,是不可分割、相互统一的整体。
荀子在继承前期儒家学说的基础上,又吸收了各家的长处加以综合、改造,建立起自己的思想体系,发展了古代唯物主义传统。从他的思维过程的剖析中可以看到以他为代表的古代先人所创造的价值,他们的思想为中华民族思想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1]谭嗣同.谭嗣同全集(下册)[C].北京:中华书局,1981.
[2]王先谦.荀子集解[M].北京:中华书局,1988.
[3]焦循.诸子集成一.孟子·告子章句上[M].北京:中华书局,1954.
[4]毛泽东选集(第1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The Process of Xun zi’s Rational Thinking:the Outlook on the Heaven -heavenly Deities
YU Rui-xia
(Foreign Language Teachers College Taiyuan University,Taiyuan Shanxi 30012)
In Xunzi’s opinion,people's main activity is mainly based on object of widespread understanding of the natural world,human awareness of objects can be divided into both perceptual and rational knowledge levels that is the process of awareness and development,which is based on sensory experience.First you obtain perceptual knowledge by Celestial officials,and then you can rise it to the rational knowledge,so we can get comprehensive and in-depth understanding of things.Generally speaking,this process is a division of labor and cooperation process.
Xunzi;opinion;perceptual knowledge;rational knowledge
B80-05
A
1673-8861(2012)01-0011-03
2012-01-20
余瑞霞(1980-),女,山西省阳泉市人,太原大学助教,硕士生。主要研究方向:思想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