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气喘病的综合预防及其治疗
2012-08-15陈连仓甘肃省通渭县畜牧兽医局743317
陈连仓 (甘肃省通渭县畜牧兽医局 743317)
本文就猪气喘病病原、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方法、治疗方法和预防等进行了论述,旨在为猪气喘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提供可行依据。
1 病原
猪气喘病是由猪肺炎支原体引起的猪的一种慢性接触性呼吸道传染病。本病发病率高,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其主要症状是咳嗽和气喘,病变特征是肺的尖叶、心叶、中间叶和膈叶前缘呈“肉样”或“虾肉样”病变。
猪气喘病病原体为猪肺炎支原体,属支原体科支原体属,革兰氏阴性,无细胞壁,姬姆萨氏或瑞特氏染色呈多形性,有球状、环状、杆状、点状和两极状等形态。能在人工培养基上生长,但对生长条件要求严格,一般分离该病原菌用含乳蛋白水解物、酵母浸出液和猪血清的液体培养基。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较慢,在含5%CO2的条件下培养6d,可见到圆形、边缘整齐,中央隆起的小菌落。
本病对外界环境抵抗力不强,常用的化学消毒药均能将其杀灭。本病原体对土霉素、卡那霉素、林肯霉素和泰乐菌素敏感,但对青霉素、磺胺类药具有抗药性。
2 流行病学
2.1 传染源 病猪和带菌猪是本病的传染源。病原体存在于病猪及带菌猪的呼吸道及其分泌物中,在猪体内存在的时间很长,病猪在症状消失之后半年至一年多仍可排毒。猪场发生本病主要是从外面购入隐性感染猪所致,哺乳仔猪常从患病母猪感染。
2.2 传播途径 本病的传播途径是经呼吸道感染,病原体随病猪咳嗽、气喘和喷嚏的分泌物排到体外,形成飞沫,经呼吸道感染健康猪。
2.3 易感畜群 本病仅发生于猪,不同品种、年龄、性别的猪均能感染,哺乳猪和幼猪最易感染,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其次是妊娠后期的母猪和哺乳母猪,育肥猪发病较少。母猪和成年猪多呈慢性和隐性感染。
2.4 流行的季节性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冬春寒冷季节多见,在新发病的猪群中常为爆发性流行,病势剧烈,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且多为急性经过,在老疫区,急性病猪大都转为慢性,有时症状呈隐性。饲养管理和卫生条件差,环境的突然改变等是本病发生和发展的主要原因。
3 临床症状
3.1 急性型 常见于新发猪群,以仔猪、妊娠母猪和哺乳仔猪多发。病猪突然发作,呼吸困难,严重者张口喘气,口鼻流沫,呈腹式呼吸或犬坐姿势,咳嗽次数少而低沉,体温一般正常,但伴有继发感染时体温则急剧升高。当病猪呼吸困难时,食欲大减,甚至可窒息而死,病程约7~10d。
3.2 慢性型 常见于老疫区的架子猪,其次是育肥猪和后备母猪。急性病猪如果不死,则可转为慢性,也有部分病猪开始就是慢性经过,病猪长期咳嗽,清晨进食前后及剧烈运动时最明显,严重的可发生痉挛性咳嗽,因饲养条件和气候的改变,症状时而缓和,病猪体温不高,但消瘦,发育不良,被毛粗乱,病程长达3~6个月,病死率不高,慢性型病猪死亡率不高,但如果饲养管理条件较差,猪体瘦弱和有并发症时,则死亡率高。
3.3 隐性型 不表现任何症状,生长发育一般正常,但血清学检查阳性,X线胸透和剖检可表现不同程度的肺炎病灶,此类型病猪在老疫区的病猪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常为平行散毒和垂直传播的隐性传染源,是影响疫苗防疫效果的主要因素。
4 病理变化
病变只见于肺、肺门淋巴结和纵膈淋巴结。急性死亡见肺有不同程度的水肿和气肿。在心叶、尖叶、中间叶及部分病例的膈叶出现融合性支气管肺炎,以心叶最为显著,尖叶和中间叶次之,然后波及到膈叶。早期病变发生在心叶,如粟粒大至绿豆大,然后逐渐扩展而融合成多叶病变——融合性支气管肺炎,到尖叶、中间叶及膈叶前下缘,形成融合性支气管肺炎。病变部的颜色多为淡红色或灰红色,半透明状,病变部界限明显,像鲜嫩的肌肉样,俗称“肉变”。随着病程延长或病情加重,病变部颜色转为浅红色、灰白色或灰红色,半透明状态的程度减轻,俗称“胰变”或“虾肉样变”。肺门和纵膈淋巴结显著肿大,有时边缘轻度充血。继发感染细菌时,可引起肺和胸膜的纤维素性、化脓性和坏死性病变。
5 诊断
5.1 初步诊断 据流行病学及临床症状(以咳嗽、喘气为特征)、病理剖检(主要在肺的心叶、尖叶、中间叶及膈叶前缘出现“肉变”或“胰变”)一般可作出初步诊断。
5.2 血清学诊断 可采用间接血凝试验,微凝集试验,微量补体结合试验,免疫荧光试验等方法进行检测。
5.3 X线检查 在X线检查时,猪只以直立背胸位为主,侧位或斜位为辅。病猪在肺野的内侧区以及心膈角区呈现不规则的云絮状渗出性阴影。
6 综合预防技术
控制畜禽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必须坚持综合防制措施,单纯地依赖疫苗的作用,是一种片面的观点,疫苗也只能在综合性防制的配合下,才能充分发挥作用。疫苗预防、生物安全、药物控制已成为当今最主要的疫病防制三角形体系。
6.1 未发病地区或猪场主要防疫措施 一般引进国外种猪的新建场和长期进行自繁自养、严格管理的净化场无气喘病发生,此类猪场预防猪气喘病最经济的方法是通过弱毒苗的免疫,配合严格的隔离和消毒卫生措施,具体程序为:种母猪、种公猪进行右侧肺内注射免疫,仔猪45~60日龄左侧肺内注射免疫。通过长期监测、免疫、隔离、消毒和及时治疗、淘汰保持健康场的净化。坚决贯彻“自繁自养”的原则,严禁从外地输入猪只。如必须从外地引进种猪时,应认真了解猪源所在地有无本病流行,认为健康的猪,购入后应严格隔离检查3个月,在隔离期间,选择本场刚断奶的健康仔猪30头进行混群饲养,注意观察有无咳嗽和气喘症状,确认无猪气喘病后方可混群饲养。平时应加强猪的饲养管理,给予优质全价饲料,做好经常性的卫生防疫及消毒工作,保持栏舍的清洁、干燥、通风。从外地引进病猪或带菌猪是引起大部分猪场发生本病的主要原因。坚决执行“自繁自养”的原则,是阻止病猪或带菌猪进入猪场(群)的首要环节,由此切断了传播途径,也是保护猪场免受感染的重要手段。
6.2 受猪气喘病威胁的猪场主要防疫措施 (1)早期诊断:早期隔离、及时消除传染源 加强日常的隔离工作。怀孕母猪实行单圈饲养,使小猪感染本病只能来自本窝母猪,反复检查母猪是否为带菌母猪或病母猪、移走健康母猪,逐步确定无本病的健康母猪群,使之扩大为无本病的健康猪场。兽医和饲养员平时加强对猪群观察,从猪群中检出早期病猪,一听咳嗽,特别注意在夜间、清晨打扫猪舍,喂食和运动时,猪只有无咳嗽、喷嚏现象,二查呼吸,在猪群休息时注意呼吸次数和呼吸深度。确定病猪及早挑出集中隔离饲养,进行有效的药物治疗并消毒处理,这是防止扩散、迅速控制本病发展的重要环节。隔离饲养还包括对种母猪实行单圈饲养,做到“母猪互不见面,小猪不窜圈”。断奶仔猪按窝集中育肥。(2)接种猪气喘病弱毒冻干疫苗免疫:每年8~10月份给种猪和后备猪注射猪气喘病弱毒菌苗1次,阳性场病愈母猪(可能隐性带菌者)临产前一个月以0.1%土霉素碱饲喂2周,或连续口服泰乐霉素和三甲氧苄二胺嘧啶,密集药物治疗也可获得无气喘病母猪,以防垂直传播。(3)二次免疫以提高猪群免疫力:7~15日龄首免,60~80日龄二免仔猪群中如有已感染病猪须及时隔离,并在二免前15d以0.1%土霉素碱连续饲喂1周。气喘病感染严重的猪场,如哺乳仔猪发病率提高,猪场又必须使用抗生素,则可对吮乳仔猪应用1~5日龄首免、10~20日龄加强免疫的早期免疫程序,同时对猪舍严格监视和发病猪隔离,并定期进行带猪消毒和转群消毒。(4)药物使用:药物治疗培育健康猪群,利用康复母猪不带菌也不排菌的原理,各种抗生素治疗本病,使得病猪治愈康复。选择康复母猪单个隔离饲养,采用人工授精,产仔连续2窝以上,仔猪从哺乳期到架子猪都未出现气喘症状。通过疫苗注射,仔猪亦未发现气喘病的病变,可以定为健康猪群。(5)消毒卫生科学饲养:饲养管理的好坏对本病的发生和病猪恢复健康有密切关系。 猪舍要做到冬暖夏凉,空气流通。猪舍要干燥,做到圈干食饱是预防本病的重要环节。要注意清洁卫生,定期消毒,驱除蚊蝇,饲喂全价饲料。(6)猪气喘病的综合防治关键措施:后备母猪1年1次的防疫和仔猪普遍进行2次早期免疫;及时检疫、立即隔离发病猪;对隐性感染猪和有临床症状猪进行药物治疗,一疗程需15d以上;有计划的进行场舍的卫生消毒。采用全进全出的饲养方法和早期隔离断奶技术,从系统观念上结合严格的生物防护措施,有助于建立和保持无气喘病净化场。
7 治疗技术
7.1 治喘灵 按病猪体重每5kg,颈部两侧肌肉注射1ml治喘灵;一般用量小猪3~4ml,中猪6~8ml,大猪最多12ml/头,大剂量可颈部两侧进行深部肌肉分点轮流注射,每5d治疗1次,一般治疗1~2次。此外,重病猪配合卡那霉素4~6ml/头肌注;20%~50%葡萄糖生理盐水50~100ml,腹腔注射。病猪应加强饲养管理,冬季注意保暖,单栏饲养,加喂青绿饲料,温水拌料,多加垫草等可提高治愈率,减少死亡。对一般病猪(见有连续干性咳嗽和有轻度腹式呼吸)可同时一次性进行治喘灵、卡那霉素颈部肌注,1~2次即可治愈。轻病猪(排除寄生虫外,仍有连续干性咳嗽的猪只)仅使用治喘灵治疗1~2次(间隔5d/次),即可获得良好效果。
7.2 盐酸土霉素 用量300mg/kg·d体重计算(第一次用量加倍),用0.25%普鲁卡因或5%的葡萄糖生理盐水稀释后肌肉注射,1次/d,连续注射5d为一个疗程。重症者可适当延长一个疗程。盐酸土霉素6mg/kg体重气管内注射效果较好。
7.3 恩诺沙星 用量2.5mg/kg体重,2次/d,肌注。
7.4 泰妙菌素 拌入饲料给药。50mg/kg·d拌料、口服连续2周,能在736d内不发病,即肺部透视检查不显现病变阴影。经治疗有明显疗效的猪仍会复发。治疗后6d,剖杀作病原分离,部分猪仍会带菌。如果将剂量加大至200mg/kg,拌料后口服连续2d,能使部分健康猪中毒致死。
7.5 卡那霉素 一种是硫酸卡那霉素注射液,50IU/2ml,为无色液体。另一种是“猪喘平”,系硫酸卡那霉素母液提取的棕色注射液。前者药效较高,一般病猪20kg50万IU/支肌肉注射,可作为延缓疾病急性症状发作的有效药物。此药治疗见效快,但复发率较高,一般治愈率仅占50%左右。猪喘平4万IU/kg体重,肌肉注射,1次/d,5日为一疗程。轻症者1个疗程,重症者3个疗程,卡那霉素如与土霉素交替使用,可以提高疗效。
7.6 林可霉素 林可霉素又称洁霉素。林可霉素注射液治疗自然发病杂交猪疗效显著,但需50mg/kg体重5d 1疗程,疗效与品种之间有明显的差异。对于腹式呼吸明显,已减食的重病猪,除延长林可霉素疗程外,同时须作对症疗法和加强护理。轻病猪群饲料加入200g/t,连续喂3周。
7.7 泰乐霉素 10mg/kg体重,肌肉注射,3d为一疗程。多种药物对气喘病治疗均有疗效,特别是一些新药,如高力米先(梅里亚公司产)、乳酸环丙沙星等。治疗时须根据发病的严重程度及有无呼吸道病复合体的发生,感染初期1次用治喘灵即可治愈。重病猪一般都有继发感染,须配合轮换使用多种广谱抗菌素,1疗程5~ 7d。
总之,对该病进行预防是关键,万一发病,亦有治疗措施,同时如能改善卫生条件,注意防寒保暖,增喂青绿多汁优质饲料,改善猪只的食欲等,对于症状轻微的病猪,也可获得良好的效果,对提高疗效具有重要意义。此外,在感染猪群中,还应定期驱除蛔虫和肺丝虫等,以免因寄生虫的影响而加重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