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简述猪高热病发病原因及综合防控措施

2012-08-15于朝永山东省莱芜市莱城区畜牧兽医局271100

山东畜牧兽医 2012年6期
关键词:猪群疫苗消毒

于朝永 (山东省莱芜市莱城区畜牧兽医局 271100)

简述猪高热病发病原因及综合防控措施

于朝永 (山东省莱芜市莱城区畜牧兽医局 271100)

猪高热病是一种急性、热性、高致病性和致死性的传染性疾病,是高致病性蓝耳病等病毒和细菌、寄生虫等多种病原混合或继发感染引起的,给养猪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近几年,猪高热病较以前发生较多,危害性较大,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该病发生,笔者根据市场调查结果,结合多年实践经验,从免疫、饲养管理、猪群保健等方面对猪高热病病因进行分析,并提出几点综合防控措施,供大家参考。

1 临床症状

猪场发病基本表现为3个阶段。(1)高热阶段:突然高热,流清鼻涕,个别猪流脓样鼻涕,体温一般在41℃以上,皮肤发红,吃解热退烧药后可正常采食,第2天又开始反弹至41℃以上。(2)持续反弹几次后,发现耳朵、眼睛和肛门颜色发蓝,有的有眼屎,眼睑肿胀,精神沉郁,不食,粪便干燥,带有肠黏膜,有的拉黄色水样粪便。随后个别出现呕吐和神经症状,尖叫,受到刺激倒地如游泳状,过后恢复正常。有的中大猪耳朵、臀部发紫,毛孔有针尖状出血点。一般3~7 d蔓延至全群,病程1周左右。(3)中后期伴有呼吸道症状,并且腹股沟皮肤有大量的蓝色斑点和后肢麻痹症状,持续1~2周。公猪不育,母猪表现流产、早产、产后厌食、无乳。

2 病理变化

病理变化呈多样化,病死猪肺水肿,呈弥漫性间质性肺炎,大叶性或出血性肺炎,肿胀、变硬,呈不能萎缩的橡皮状肺;肺间质增宽,肺部表面颜色不一,呈花斑样肺,严重的则呈实变,一般为淋巴结肿大,大理石样病变,个别为黄疸水样;胃底部以及大肠浆膜层有点状出血,肾脏点状出血,个别有白色坏死灶;输尿管有大量尿酸盐,膀胱黏膜出血;肝脏肿大,有白色坏死灶,中间凹陷;心肌和喉头均有出血。

3 病因分析

3.1 免疫程序不合理 照搬照用其他养殖场的整套免疫程序,没有按照自己养殖场的实际情况对免疫程序进行调整补充,或者多年免疫程序从未更新,或者免疫次数不够或间隔时间太长;另外就是用活菌苗后继续给动物使用一系列抗生素药物,或者进行消毒。

3.2 疫苗质量问题 一是疫苗中有活性的抗原量不足,不是规定厂家生产的疫苗或虽是规定厂家但生产没有批号的疫苗,就是假疫苗,这部分在市场上占有一定比例。疫苗质量不合格,过期失效。疫苗瓶盖松动,真空状态破坏,效价降低。二是疫苗因运输、保存、使用不当。如不用冷藏车运输、不按规定要求冷藏或冷冻保存;疫苗如疫苗取出后在免疫接种前受到日光的直接照射,或取出时间过长。疫苗的稀释方法、水质、稀释所用的器皿、雾粒大小等都是影响免疫效果的重要因素,如不正确的稀释方法、疫苗稀释后未在规定时间内用完、达不到卫生标准的水等都会影响疫苗的效价甚至失效。三是疫苗选择不当。有些动物病原体有多种血清型,因此,选择疫苗时,应包括当地流行的血清型,否则会引起免疫失败。

3.3 免疫操作不当 一是多种疫苗同时接种。 随意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疫苗同时接种,机体就可能对其中一种抗原的免疫应答显著降低,从而影响这些疫苗的免疫接种效果。二是不同疫苗注射间隔时间不够。三是剂量不够或超量。四是注射部位不准确或注射深度不够,疫苗不能有效吸收,影响免疫效果。

3.4 饲养管理不良 许多养殖户饲养条件较差,猪只在不良饲养条件、病毒或霉菌毒素等多个免疫抑制因素共同作用下,导致猪群免疫失败,引起急性、热性、高致病性和致死性传染性疾病。猪蓝耳病、猪圆环病毒等免疫抑制性疾病和霉菌毒素、不良饲养管理引起的应激反应导致猪只机体的免疫功能和抵抗力降低,诱发猪瘟等多种病原混合感染或继发感染。

3.5 不良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包括生长环境的湿度、通风状况、环境卫生以及消毒等。如果环境过冷、过热、湿度过大或通风不畅都会使动物出现不同程度的应激反应,导致生产能力下降,猪群对疾病的抵抗力降低。

另外,饲喂霉变饲料、大量使用抗病毒西药或磺胺类等毒副作用较大的药物等,导致猪群中毒,或对疫病的抵抗力降低。

4 预防措施

4.1 加强饲养管理 坚持全进全出,自繁自养,降低应激因素,加强环境卫生,保持合理的饲养密度。不使用霉变和劣质饲料,以保证充足的营养,增强猪群抗病能力。积极推进规范化、标准化饲养方式,提高饲养管理水平,增强猪体抵抗力。规模饲养场实行封闭式管理,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动物防疫制度。散养户和规模较小的猪场结合实际,努力改善饲养卫生条件,做好驱虫、消毒。及圈舍的通风防暑降温工作。

4.2 强化免疫工作 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在充分了解掌握引种动物所在的畜禽场的动物、疾病等情况后,参照种畜禽场的免疫程序,自己养殖场的实际情况制定一整套免疫程序,并严格执行,运行1~2次后,再行对免疫程序进行调整、更新。正确选择、保存、使用疫苗。疫苗应选购通过GMP验收的生物制品药厂,要查看是否具有生产许可证号和批准文号,是否在有效期内。选购时应检查疫苗瓶,凡破裂、瓶盖松动、无标签、标签字迹不清、苗内混有杂质、变色、过期失效、未按规定保存的,均不得使用。在领取疫苗时应注意途中冷藏,禁止与食物共同放在冰箱内保存,以防交叉污染。严防疫苗日晒及高温,以免影响免疫后的效果。使用前仔细查看疫苗是否变质、油乳苗是否冻结,查阅说明书和标签内容,查看是否过期。疫苗使用前应充分摇匀,一般疫苗在开盖或加稀释液后应在2h内用完。严格注射操作程序。将注射部位剪毛消毒,注射器要洁净消毒,一畜一换针头。免疫注射一般在颈部肌肉,深度要适中。注射活疫苗前后10d内禁用抑菌药物。

4.3 对猪舍内外环境严格消毒 猪高热病多为多种病毒和细菌、支原体、寄生虫的混合感染和继发感染,通过消毒减少环境中的病毒、细菌、支原体等病原微生物的数量,减轻外界病原对猪群的压力。消毒时应选择对病毒效果较好且刺激性较小的消毒剂,如复合醛类消毒剂。

4.4 补充猪群必需的营养素 猪场存在猪蓝耳病、猪圆环病毒等免疫抑制性疾病时,猪群饲料中维生素的添加量必须相应增加。特别是夏、秋季饲料中的维生素极易被氧化,加上炎热天气猪群对维生素等营养物质需求量的增加,猪场应在各阶段饲料中添加富含VA、VD、VE、VC等成分的多种维生素制剂,以提高猪群抵抗力和抗应激能力。

4.5 严格定点屠宰,加强检疫监督 严格落实生猪定点屠宰,严格生猪产地检疫和屠宰检疫程序,严格病猪及其产品的出售流通,严禁宰杀病死猪及其他可疑病猪,防止病原扩散。

另外,避免猪只食用霉变饲料,采购质量较好的玉米。不用或慎用抗病毒西药。做好舍内外温度、湿度、通风、卫生等工作,保证动物良好的生长环境。

5 控制措施

5.1 严密封锁发病猪场,彻底消毒 使用复合醛类消毒剂做好消毒工作,对控制疫病的传播能起到较好的效果。

5.2 对受威胁区的健康猪群紧急接种疫苗 先接种高致病性蓝耳病灭活疫苗、A型或A+B型巴氏杆菌疫苗,再注射猪瘟乳兔脾淋苗,猪瘟疫苗剂量应加大1~2倍,由于可能存在未知病毒或原有病毒的变异毒株,可考虑在发病第1天迅速采集发病猪的淋巴、脾脏、肺脏和肾脏等病料送专业机构制作自家组织苗进行预防接种,每种疫苗接种的间隔时间7d以上。

5.3 对发病猪只的治疗 病情严重,发病率较高时,要向所在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报告。散发时,可先控制疫病,然后再打疫苗。可以用头孢类或长效磺胺类的其中一种针剂配合黄芪多糖或复方柴胡等注射液进行注射治疗。

S858.28

B

1007-1733(2012)06-0030-02

2012–03–21)

猜你喜欢

猪群疫苗消毒
如何做好家庭消毒
猪群咳嗽多发季 养猪人如何应对
专家建议这样消毒
HPV疫苗,打不打,怎么打
消毒攻略大派送
我是疫苗,认识一下呗!
我是疫苗,认识一下呗!
消毒,大头有话说
我是疫苗,认识一下呗!
猪群发生传染病时的控制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