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药在畜禽养殖中的应用
2012-08-15山东省诸城市畜牧兽医管理局262200
郭 召 (山东省诸城市畜牧兽医管理局 262200)
中草药在畜禽养殖中的应用
郭 召 (山东省诸城市畜牧兽医管理局 262200)
由于三聚氰胺、瘦肉精、塑化剂、黄曲霉毒素超标、面粉中增白剂过氧化苯甲酰超限量、饮料中使用过量的添加剂等一系列食品安全问题的曝光,使得人们更加关注畜产品安全,尤其是畜产品中药物的残留问题。
在我国的畜禽养殖中,抗生素、激素等很多药物都使用的比较普遍,常有残留在畜禽产品中,很多时候残留严重超标。很多养殖户,土霉素的添加率达到l00%,在使用土霉素的同时,80%的饲养户同时使用庆大霉素、环丙沙星、青霉素,而这些药物均是人类用药。这些药物在畜产品中的残留,极易引起人对于这些抗生素的耐受。而且,我国的许多药厂的产品,几乎涉猎了所有的抗生素,这些抗生素的残留具有极大的潜在威胁。另有一项调查显示,对7省、区、市500多家饲料生产和经营及养殖企业的检测结果显示,违禁药品的检出率高达19.85%。
减少药物残留在畜产品和人体中的蓄积迫在眉睫。但目前国内的养殖环境混乱、疾病多发,药物使用是必不可少的,这就给中草药提供了很大的市场。中草药的天然性、无残留性和无抗药性决定了它将在未来的畜禽养殖中占据重要地位。
1 中草药的作用机理
1.1 提高机体的免疫力 中草药主要的活性成分多糖、甙类、生物碱及其挥发性成分是一种免疫调节剂,具有激活免疫细胞、改善机体免疫功能等作用。大量实验证明,中草药对于增强鸡的各种免疫功能、提高疫苗的抗体效、活化补体、促进细胞因子生成、增强红细胞免疫功能等多方面发挥调节作用。生地黄、丹皮、赤芍、龙胆草能提高T淋巴细胞数,并增强其功能;黄连、黄芩、蒲公英、金银花可促进淋巴细胞的转化;丹皮、赤芍可增强体液免疫功能;石膏、犀角、生地、丹皮、赤芍、金银花、野菊花、大青叶、龙胆草、夏枯草、金乔麦能增强吞噬细胞的功能;鱼腥草能促进白细胞的吞噬能力,穿心莲能增强溶菌酶的活性;青蒿能诱生干扰素。祛风湿药中的刺五力口能促进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增强其吞噬异物和抗原的能力,并提高血清中抗体的浓度。根据这些中药的功能,可给畜禽投服适当的中药以提高机体的免疫力,预防应激反应的发生。另外,有人把中草药作为免疫增强剂来使用,并从中分离、提取有效成份以及筛选配伍合理的复方制剂,在整体水平、细胞水平及分子水平上进行研究,具有广阔的前景。
1.2 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有些中草药具有活血化瘀药的功效。活血化瘀用具有消散作用的、或能攻逐体内瘀血的药物治疗瘀血病证,通畅血脉,消散瘀滞,可改善微循环,使微血管通透性降低,微血管周围渗出减少还可以使流动缓慢的血液流动加速,促进血液循环,如川芎、丹参、蒲黄、红花、当归、益母草都有类似的作用。这样,配合其他成分使用,有利于药效成分发挥作用,可能也是中草药治疗心血管疾病疗效相对较快、较高的原因。
1.3 保护黏膜、减低炎症 这是减缓局部发病症状和降低并发症的重要机理。有些中草药可起到迅速保护黏膜的作用,使刺激原无法刺激粘膜,这种作用和胃黏膜辣椒素敏感神经元有关;滑而有些中草药具有抑制炎性分泌的作用,形成一层被膜,防止异物和细菌侵入,还能阻止有毒物质在胃肠道内的吸收,从而起到了保护作用。对于黏膜的保护,有利于对炎症的抵抗,加强对有力物质的吸收,对有害物质的抵抗。很多中草药还具有很高的抗炎作用,可以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抑制浆液渗出,促进组织的再生和伤口的愈合。减少渗出和白细胞向炎灶聚集,抑制水肿和透明脂酸酶的活性等。
2 中草药的在畜禽养殖中的应用
利用中药防治疾病,主要利用中药中的两类成分,一类是用于补充动物机体缺乏的成分,另一类是调控细胞功能的类激素成分。传统兽医学十分注重药物归经,即确定的药物都其有相对特异的作用组织和器官。中草药的局部功效表现在对于一些具体疾病的治疗上。
2.1 对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的作用 中草药经过几千年的筛选,其在疾病上的治疗效果已经证实。在细菌感染性疾病中,中草药及其很多相应方剂具有很好的抗菌或抑菌作用,并且具有抗菌谱广、毒副作用小、效果良好和不易产生耐药性的特点。比如,禽大肠杆菌对石榴皮、黄芩等敏感性就较高。甘草主要成分甘草甜素及甘草次酸对破伤风毒素具有明显的中和作用。金银花、连翘提取物除具有体外抑菌作用以外,也具有抗大肠杆菌热敏肠毒素的作用。大黄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及大肠杆菌等均有一定抑制作用,大黄鞣质对多种细菌、真菌及酵母菌有明显抑制能力。
2.2 对于慢性疾病的作用 中草药对于慢性疾病,尤其是对于用西药进行长期治疗的慢性疾病,如犬猫的肿瘤、顽固性皮肤病等,使用中草药及其相应方剂进行治疗,在调整机体整体免疫力的同时,进行针对性的局部治疗有显著疗效。
2.3 用于幼龄、体弱的畜禽 主要是应用中药提高机体免疫力的功效。幼龄畜禽消化机能不全、免疫机能不完善,容易发生很多疾病而且又难以治疗。而中药在这方面往往取得很好疗效较西药有明显优势。体弱畜禽,则亦需要中药的滋补强壮、增强免疫力作用。
2.4 用于抗应激作用 各种应激都是由于外界的刺激而导致的畜禽机体的紊乱,中草药,如藿香、黄芩、人参、朱砂、五味子、黄芪、甘草等都具有抗应激作用。中草药可以在冷应激时调节机体血液循环,使血流重新分布增强机体抗寒能力。而效梅等的研究显示,中草药可显著提高高温环境中蛋鸡的耐热能力。
2.5 提高产量,改善畜产品质量 提高产量是畜牧业生产的主要目的之一,而畜产品质量也是产量优劣的重要考查指标。中草药应用在畜禽的生长繁殖过程中,具有提高动物增重率、料肉比、减少动物发病率、增加出栏率等方面的特点。在育肥猪日粮中添加5%的山碴粉,育肥猪日增重提高15.6%,饲料报酬提高4.4%。在商品猪日粮中添加0.2%由党参、白术、黄芪、当归、川芍、柴胡、香附、蕾香、白芍、甘草等24味中草药组成的复方中草药添加剂,试验猪增重比对照组提高24.10%,饲料转化率提高19.49%。另外,中草药本身就是一种天然添加剂,生产出的畜产品不含有毒有害物质,为人们提供更多品质优良的畜产品。蛋鸡日粮中添加5%的松针叶粉可使产蛋率提高13.8%,并能增强蛋黄色泽。大蒜作为饲料添加剂,可提高肉鸡的香味。
2.5 用于控制畜产品的药物残留 出口畜产品,对于残留的检测十分严格,但现在畜禽的生产周期越来越短,肉鸡生产周期仅有50d,肉猪缩短至到4~5个月,而奶、蛋生产周期仅为1d左右,这就给畜禽养殖中疾病的治疗和预防提出新的要求。常规西药,对于使用时机上要求十分严格,稍不注意就会造成在畜产品中的药物残留。而中草药很多都可以作为食物、添加剂使用,服用后基本属于零残留。因此,为了控制畜产品中的药物残留,越来越多的养殖者趋向于使用中草药来预防和治疗畜禽传染病、寄生虫病,特别是球虫病以及胃肠道疾病、呼吸道病、生殖系统疾病等。
因此,中草药不仅具有预防动物大肠杆菌、葡萄球菌等细菌、病毒感染动物的效果,能提高机体的抗应激能力,同时通过提高机体的阴阳平衡,整体提高机体的免疫水平,使之达到治疗疾病的功效,还具有提高畜产品产量和品质的作用。中草药在我国资源丰富、品种繁多,是几千年来与畜禽疾病作斗争的主要武器。随着人们对无激素、无药物残留的绿色食品的青睐,中草药将会再次在临床应用中发挥重要作用,其应用也会越来越广泛。
S853.72
B
1007-1733(2012)06-0022-02
2012–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