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全县竹产业发展现状及其对策分析
2012-08-15杨井霞王茹琳姜淦羊绍辉张良辉
杨井霞 ,王茹琳,姜淦,羊绍辉,张良辉
(1.天全县林业局,四川天全 625500;2.四川省农村经济综合信息中心,四川成都 610074;3.四川农业大学图书馆,四川雅安 625014)
四川省自然条件优越,现有竹子140种,分布全省各地[1]。天全县幅员面积23.94万 hm2,林业用地面积19.5万hm2,占全县幅员面积的81.5%,其中竹林总面积3.33万hm2。发展竹产业,不仅有利于天全县的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增强经济实力,增加农民的收入,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同时,能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近年来本县竹产业取得了长足的的发展,但也存在着发展不平衡、规模发展成效不明显、集约经营水平低和产品附加值低的问题。为加速我县竹产业发展,发挥本区竹类资源的优势,本文拟就天全县竹业发展现状与对策作一分析。
1 天全县竹产业发展现状
天全县现有竹林总面积3.33万hm2,其中楠竹面积1.72万hm2,占竹林面积的51.6%;慈竹面积1.26万 hm2,占竹林面积的37.8%;绵竹0.19万hm2,占竹林面积的5.8%,麻竹133 hm2,占竹林面积的0.4%;白夹竹面积333.3 hm2,占竹林面积的1%,其它以方竹为主的天然竹0.11万hm2占竹林面积的3.4%。
竹林基地质量较好、长势较好、规模较大、面积相对集中成片、可培育成现代竹产业基地有7个片区,总约面积2万 hm2,约占全县竹资源面积的60%,该类竹林每年产量可达15 t·hm-2~22.5 t·hm-2;四旁零星、房前屋后、沟边路边的长势较好的竹林,折合面积0.33万hm2,占全县竹资源面积的10%,该类竹林单株产量可达30 kg~60 kg,折合年产量可达18 t·hm-2~36 t·hm-2;长势一般,但面积相对集中,具有规模发展条件,需要采取丰产措施或改造的竹林面积约0.87万hm2,占竹林资源面积的26%,该类竹林目前年产量为7.5 t·hm-2~15 t·hm-2;百家竹、方竹等以笋用为主的天然竹林约0.13 万 hm2[2]。
1.1 竹产业发展情况
1.1.1 竹林基地建设历程
1998年以前天全县竹林主要以天然百家竹、方竹和房前屋后等四旁零星为主,约为0.47万hm2。1998天全县在全省率先启动天然林保护工程,1999年开始退耕还林工程,通过天保工程和退耕还林工程在全县发展了约1.33万hm2的竹林,至2007年全县竹林面积达到了1.81万hm2。
雅安金安浆业有限公司2007年入驻雅安后开始了技改,年产量将可达到20万t,年需80万t的林竹纸浆材,为此,雅安市作出了大力发展纸浆原料林基地的决定。天全县结合巩固退耕还要专项成果的建设,加大了竹林基地的建设,2008年新发展了竹林0.57万hm2。
2009年天全县被省政府确定为全省10个首批林业产业强县之一,成为全省25个林业产业强县培育县,并以林竹产业作为主导产业成功申报为省级50个新农村建设示范片试点县之一。天全县紧紧抓住这些难得的发展机遇,将竹产业的发展作为全县最大的德政工程、惠民工程,列入林业产业发展的主导产业,乘势而上,并采取多种举措狠抓落实,以“促进农民增收、繁荣县域经济”为突破口,整合发展要素,加大投入,围绕打造“50万亩二郎山竹海”的目标,强势推进竹产业发展。2009年新发展竹林0.46万hm2,2010年新发展竹林0.49万hm2。全县竹林面积达到了3.33万hm2(约为50万亩),完成了“50万亩二郎山竹海”的目标。
1.1.2 竹产品市场发展
天全县竹加工业发展起步较晚,在2003年以前没有竹材加工企业,只有一家私营加工厂加工方竹等天然竹竹笋,产量低规模小。县内生产的竹材除了农民自编农具和建筑、生产消耗外,直接销往外地。出产的竹笋除居民自身消耗外,大多由经销商直接转手销往外地,剩余的由当地居民加工成烟熏笋干和硫磺熏制。竹材和竹笋的加工程度和附加值都较低。
(1)竹笋加工业。2001年,天全县积极引进大渡河造林局利用宜林荒山联合进行楠竹造林,大渡河造林局于2003年6月在天全县建立了二郎山森林蔬菜公司,该公司注册资本2 000万元,主要经营竹笋、蕨菜等森林蔬菜的加工和销售,目前年加工能力已达到2 000 t,其原料主要来源于本县竹笋和林下野生蕨菜等。该公司清水笋系列产品被认为“绿色食品”、“全国质量信得过产品”,并通过食品“QS”市场准入资格认证,“HACCP”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取得了出口企业资格。2007年5月在成都举办的“中国第八届西部国际博览会”上被评为“最受欢迎展品”奖产品。
(2)竹材加工业。金安浆业有限公司2007年9月入驻雅安,地处雅安市雨城区(天全县东邻)。该公司技改后,纸浆产量将从2008年的每年8万t增加到2012年的每年20万t,竹材需求量也将从每年32万t上升到每年80万t。为了向金安浆业有限公司提供原料,在天全县设立了3家竹材收购站,主要为金安浆业有限公司收购纸浆竹材,加工竹片。年消耗竹材约2万t。
随着天全县竹林基地的发展,出产的竹材越来越多,天全县于近两年成立了两家竹业合作社,在经营竹林基地的同时,从事竹编工艺、进行竹材半成品加工等,年消耗竹材约1万t。
1.2 竹林产量与产值
1.2.1 竹材(笋)产量及产值
天全县竹材蓄积273万t,其中楠竹124万t,慈竹 132 万 t,绵竹6 万 t,麻竹3 万 t,白夹竹5 万 t,方竹等3万t。2010年竹材产量2.7万t,其中楠竹1万 t,慈竹1.5万 t,麻竹 0.1万 t,白夹竹 0.1万 t。竹笋产量0.7万t,其中楠竹笋0.4万t,白家竹、方竹等天然竹笋0.3万t。产值3 789万元,其中竹材1 485万元,竹笋2 304万元。
1.2.2 竹加工业产值
天全县现有竹材(笋)加工企业6家,其中竹笋加工企业1家。从业人数约1 200人,2010年产值1 200万元,其中竹笋加工产值100万元。消耕竹材1.4 万 t。
1.3 成效和特点
1.3.1 经济效益
2010年竹业产值3 789万元,天全县农业人口12.6万人,人均增收301元。经过培育,现有的竹林都投产后,每年产值可达24 084万元,人均增收1 911元。其中楠竹、慈竹、绵竹、麻竹3.19万hm2,按每0.067 hm2每年产1 t竹材计,每年可产47.8万t,按竹材现有价450元·t-1计,每0.067 hm2竹材产值达21 510万元;竹笋每年0.067 hm2产30 kg计,1.72万hm2楠竹和0.15万hm2白夹竹和方竹等每年产竹笋8 580 t,按3 000元·t-1计,产值达2 574万元。
1.3.2 社会效益
(1)增加就业:通过对竹林的培育管护和采伐利用,可以增加大量的就业机会,维护社会的稳定。单从竹材的采伐利用来测算,每年可出竹材47.8万t,按采伐每t用工两个计,每年单是采伐竹材就可以提供95.6万个工作日。
(2)丰富农民菜蓝子:从春季楠竹笋、白家笋相继出土到秋季的方竹笋等,农民饭桌上增加了鲜嫩可口的竹笋。竹笋还可制作成笋干放到其它季节食用或是作为礼品送人。
(3)方便了农民的生产生活:竹子是人们喜爱的一种材料,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既可以作为代替木材作建筑材料用,又可用来装饰、制造工艺口、编制农具。
(4)景观效应:竹林着独特的自然景观,自然条件和交通条件好的竹林,可以发展成观光游览、休闲的景点,开发生态游。
1.3.3 生态效益
竹子生长快、成林快,是绿化的良好品种[3]。竹子对净化空气也大有好处,竹子进行光合作用时,吸入二氧化碳,释放出氧气比树木多35%,因此,从吸碳的本领来说,竹子的吸碳本领要高得多。竹子在砍伐是不是全砍伐,使得竹子的净化空气、固土保水等生态功能是持续不间断作用的。可以避免木材在采伐利用时到更新造林成林之间有个间断的问题。
按照森林的多种效益指标计算[4],每 0.067 hm2森林可有效涵养水量240 t,防止土壤流失6.5 m3,护岸固土 0.1 m3,供氧 0.05 t。3.33 万 hm2竹林每年可减少水土流失近325万m3,增加蓄水近12 000万t,供氧2.5万t。3.33万hm2竹林提高天全县森林覆盖率13个百分点,能有效地控制和减少造林地区的水土流失,改善造林地区自然环境。
1.3.4 培养出一批技术能手
通过多年来的栽竹、管护、砍伐,竹林基地内培养出了一批懂技术、有经验的队伍,基本能满足区内竹林培育的要求。
1.3.5 打破了季节性限制,成为常年性收入。
一是竹林资源的增加,出产的竹材也增加了,改变了以前农民只是在年底和年初卖竹的格局,现在一年四季都有竹材卖,有收益。二是楠竹笋每年3月份就可采摘,提前了农民采摘竹笋时间。
2 存在问题和原因分析
2.1 存在问题
2.1.1 发展不平衡
在不同的地点,不同的经营者管理下竹子的长势很不均匀,相差很大。经调查,同是3 a生楠竹,好的每0.067 hm2蓄积可达7t以上,不好的每0.067 hm2蓄积也为1.2 t。
2.1.2 规模经营效果不理想
天全县竹林很多是零星、成块状的分布,大面积集中成片、成规模经营的的较少。竹林基地内相对成片的近两万hm2的竹林,也是多个竹种混杂,中间也穿插了部分树林和其它地类。
2.1.3 集约经营水平低
天全县竹林经营都较粗放,每年进行施肥等集约经营措施的面积约为0.13万hm2,很大部分竹林没有采取施肥等丰产经营措施,任其自然生长。
2.1.4 产品加工利用附加值低
大多竹材和竹笋都没有经过加工就直接销售出去,区内的竹材加工也只是加工成竹片等半成品,附加值低。竹笋加工的产量也很低,每年经二郎山森林蔬菜公司加工的竹笋100 t~500 t。
2.2 原因分析
2.2.1 自然及基础设施条件不同
立地条件好,交通方便的地方,农民就愿意去经营,竹子的长势就较好。条件不好的地方,由于经营和采伐利用的成本较高,有的采伐运输成本甚至超过出产竹材价值,农户就不愿去经营,竹子的长势就差。这就造成了不同地方的长势不均衡。
2.2.2 受经营模式的制约
天全县的竹林基本是由一家一户的经营管理,因农户间技术水平、劳力资金投入的不同,造成发展的不均衡。
2.2.3 地块小而分散
家庭承包责任制的土地大多是小而分散,退耕还林和耕地上发展起来的竹林是一家一户一块一块地发展起来,因农户思想意识不同,经营目的不同,在同一片的地块中有的要种楠竹,有的要种慈竹,有的要种树。造成了集中成片、规模经营的效果不理想。
2.2.4 投入不足
从天保工程、退耕还林工程到林业产业强县项目的发展,都是注重竹林的新造,对后期管理,实施丰产经营措施投入较少。加之当地农村经济不发达、农民不富裕,投入到后期经营管理的资金和劳力都不均衡,不充足,造成了竹林发展的不均匀和集约化水平的低下。
2.2.5 加工业发展滞后
区内只有一家竹笋加工企业,年产可达2 000 t,但由于各种原因,近几年生产都在500 t以下。有5家加工竹片等半成品的企业,年加工能力约为2万t。还有少量进行竹编的农户,基本是自产自销,满足自用的需要。这样的加工规模和生产能力远远不能满足竹产业发展的需要,对增加竹产品的附加值起的作用甚微。
3 对策与建议
3.1 加大林区交通道路的建设
按用途不变的原则,充分整合各项农村发展资金,发动群众投工投劳建设林区道路,改善竹林基地交通条件,方便群众生产,让资源能转变为资本,提高农户发展竹林的积极性。
3.2 探索良好的经营模式
一是结合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深入,促进林地流转,将分散的地块集中起来统一经营管理。二是政府引导大户进行承包经营管理,改变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模式。这样既可以克服发展不均衡、规模不显著的问题,又可引进资金投入到竹林的发展建设中。
3.3 加强后期管理
政府加大对竹林后期管理的投入,对丰产经营等措施采取补助或奖励的形式,作好宣传和引导。农户作为主体具体实施,达到“三分造、七分管”的要求。
3.4 开发具有特色的竹产品
结合地方资源特色,出台优惠政策,引进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竹产品加工项目。天全县境内现有1.72万hm2楠竹已成林,即将到入丰产期,区内现在还没有楠竹制品加工项目,急需引进楠竹制品加工项目。
[1]杨冬生.论加快四川竹产业的发展[J].四川林业科技,2004,25(3):1~6.
[2]郭亨孝,孟宏伟,吴宝珍,等.集约经营 综合利用 提升效益-进一步推进四川竹产业发展调研报告[J].四川林业科技,2006,(2):1 ~4.
[3]陈光才,马乃训.竹子遗传育种研究进展[J].林业科学研究,2005,(6):749 ~754.
[4]米锋,李吉跃,杨家伟.森林生态效益评价的研究进展[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5(6):77~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