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耕还林工程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2012-08-15胡开波王守强左明华
刘 凯 胡开波 王守强 左明华 刘 洋 张 健* 李 婷
(1.四川省林业勘察设计研究院,四川成都 610081;2.四川省林业调查规划院,四川成都 610081;3.四川农业大学林学院,四川雅安 625014;4.四川农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四川成都 611130)
退耕还林是我国政府针对水土流失和耕地沙化实施的一项农业环境保护工程。目前,工程建设的重点已从种植模式、种植技术等转向工程的效益评价及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的选择是效益评价的核心内容之一,欧美等国家类似工程的效益评价都有官方统一的评价体系,这些体系多偏重于生态效益、费用成本等指标的选择和评价。国内退耕还林工程效益评价指标多样、缺乏规范的评价指标体系。基于对国内外退耕还林等农业环境工程效益评价和指标体系的研究,探讨了通过规范指标筛选原则、确定指标权重、建立动态更新的指标库等措施实现评价指标体系规范化的可行性。
1 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概况
1.1 国外概况
(1)评价内容和指标的选择
生态效益指标选择上,土壤质量评价指标常选择反映土壤物理、化学、生物学等性质的典型指标,主要有土壤容重、团粒体、持水能力、孔径分布、pH、总碳、有机碳、总氮、活性氮、微生物生物量碳和氮、微生物菌落等[2,3]。水土保持效益评价在国内外都是关注的重点,常用评价指标有降雨量、径流量、土壤侵蚀模数、含沙量、土地沙化面积等[4,5]。退耕前后动物和植物生境变化方面,植被覆盖率、植物多样性、植被群落演替等内容较受关注,此外国外在工程实施对地上动物影响方面的关注度明显大于国内,如采用麻雀种群趋势反映CRP(Conservation Reserve Program)工程的注册率[6],采用植被结构、鸟类种类、群落丰富度、繁殖成效、估计繁殖力等指标评价CRP模式生态影响等[7]。
经济和社会效益评价研究方面,国外对工程实施的成本及产出效益较关注。欧美等国家11项农业环境工程(CRP;Environmental Quality Incentives Program,EQIP;The US Farm and Ranchlands Protection Program,FRPP;The US Wetlands Reserve Program,WRP;The Australia Queensland Natural Heritage Trust,NHT;The Queensland Nature Assist Program,NAP;New South Wales EnvironmentalServices Scheme,ESS;The Victorian Bush Tender Program,VBTP;The Western Australian Conservation Auction,WACA;The Liverpool Plains Land Management Tenders Program,LPLMTP;Countryside Stewardship Scheme,CSS)效益评价指标体系中,有9项将成本指标列入评价体系,也有工程(EQIP,NAP,ESS,WACA,LPLMTP,CSS等)将农业生产、管理业绩、本土或部落的土地问题等反映经济、社会、工程管理等方面的指标纳入了环境效益评价指标体系[8]。成本和效益评价研究中,国外采用的方法有多准则分析工具MCAT(the Multiple Criteria Analysis Tool)、成本效益分析技术CUA(the Cost Utility Analysis technique)等[9,10]。
经济和社会效益指标的选择和评价比生态效益更为复杂、难定量等。国内外现有的评价指标体系对经济和社会效益评价指标的选择存在不足。成本、农业生产、管理业绩等指标难以全面反映经济和社会效益情况,就业率、农村人口、家庭收入、环保意识等指标也可考虑纳入统一的评价指标体系。如Baral等[11]研究发现,性别、受教育程度、家境富裕程度、环保意识等因素在群众是否参与保护区工程中起重要影响作用。Hellerstein等[12]采用农村企业经济、民间组织、社团服务、就业率、农村人口、土地价格、打猎钓鱼等游憩活动指标评价了CRP实施对当地社会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等。
(2)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各国对工程成本和产出效益的关注,促进了评价指标及指标体系的研究。欧美等国家对各国农业工程都建有官方的环境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如美国的 CRP、EQIP、FRPP,WRP,澳大利亚的 NHT、NAP、ESS、WACA,英国的 VBTP、LPLMTP、CSS 等,各农业工程的指标体系对指标选择、指标权重等都有各自的规范方法。这些评价体系普遍重视反映生态效益,其次为费用成本等,对社会和工程管理方面效益内容反映较少。这些评价体系中关注的各项指标频率自高到低依次为生物多样性/野生动物和植物生境、成本费用、土壤侵蚀、水质量(水质营养)、管理业绩、水质量(含沙量)、碳固存、农业生产、本地或部落土地问题、水质量(杀虫剂、除草剂含量)、空气质量、农田土壤质量等[8]。此外,如 EBI是美国针对CRP建立了的环境受益指数,是一个动态更新的指标体系,每年由美国农业部专门组织对指标类型和权重进行修正。该体系涉及的指标主要包括:野生动物和植物因子、水质因子、侵蚀因素、持久利益因素、与风蚀相关的空气质量因子、费用成本等[13]。García-Marmolejo 等[14]针对墨西哥 CSUW(Conservation and Sustainable Use of Wildlife)工程建立起的多准则评价体系,主要包括环境、经济、社会发展、法律和规定四个方面内容,比以环境效益评价为主的美国EBI指数体系更加全面。
农业环境工程中社会及管理效益评价因其难定量化等原因,该方面的指标体系研究较少,国外在该方面的探索性研究,如Zalidis等[15]等针对CAP(the EU Common Agricultural Policy)中农业环境措施在土地管理和使用等社会效益方面的内容,建立的评价体系包括3部分:DPSIR(Driving forces-Pressures-Impacts-Responses)框架、ZSFI(Identification of Zones of Specific Functional Interest)的确定、农业环境指标选择标准(Criteria for selecting agric-environmental indicators),借助DPSIR中对环境影响因子的相关性分析等确定指标的选择,并应用该指标体系评价对了希腊米格多尼亚流域农业环境措施的实施效果。TSI(the Tamar Sustainability Index)是一项专门用来评价环境管理服务价值的农业工程指标,该体系基于对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岛北部农业行业的21种类别154种管理点的批判研究发展而成,包括55个指标,采用多重准则分析(MCA)确定指标权重和表现,用于农业环境工程的社会效益评价等[16]。
1.2 国内概况
国内效益评价研究的内容也涉及生态、经济、社会等方面,但对工程管理效益评价的研究较少。2009年退耕还林工程建设效益监测评价标准公布[17],该标准属于国内首次针对退耕还林工程效益评价的官方统一标准,从生态、经济、社会效益3方面规范了退耕还林工程效益监测技术、监测指标等内容,但没有涉及指标筛选原则、指标权重计算(或赋值)、综合效益值计算等内容。
福建武术具有闽人“爱拼敢赢”的精神内质,这种精神内质要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就要与时俱进——当下的视觉文化时代,需善于利用多媒体平台宣扬福建武术文化精神(家喻户晓),将福建武术文化中精神相通的要素(爱拼敢赢)整合、提炼出来,并想方设法把福建武术这种精神文化变成大众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潜移默化),强调其在日常活动中抵达人们心灵的最深处(含蓄蕴藉)。
如何建立适合国情的退耕还林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引起了国内学者的关注。国内已有的效益评价体系研究,主要从生态、经济或生态、经济、社会等方面选择指标、确定权重,构建体系框架等。国内指标体系研究表现出评价指标多样、指标类别范围及名称多样等特点。相关研究建立起的指标评价体系,由于指标筛选原则、指标权重计算方法不一致等原因,指标体系缺乏通用性,无法实现对工程不同时空尺度上的可比较性研究。如陈小红[18]从工程(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县域(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两种尺度分别建立了退耕还林工程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张勇等[19]建立起的区域退耕还林工程综合效益评价体系,包括生态效益(生态林比例、水土保持作用、林草资源、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存量等指标)、经济效益(林草业生产投入和产出指标、三产业结构指标、益费比指数、人均GNP)、社会效益(政策法规技术、人口度量、劳动就业、教育指数、恩格尔系数)3个层次等。
总之,国内外效益评价内容及评价体系研究集中在生态及经济效益方面,其中又以生物效益、水土保持、土壤质量、成本收益等内容及评价尤为受到关注。退耕还林等农业工程是影响生态、经济、社会等各方面多层次利益的综合工程,以生态效益评价为重点,充分反映工程经济和社会等方面的效益才能客观全面的反映工程的效益影响,因而综合效益评价应是效益评价研究的趋向。加强对工程经济、社会、管理等效益研究,选择具代表性,能反映经济、社会、管理等效益的指标,纳入环境效益评价体系或单独建立经济和社会效益等评价指标体系,有利于促进各项环境工程综合效益的评价研究。
2 退耕还林工程效益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方法
由于工程增长的巨额投资、各国政府对工程产出效益的关注、工程管理的需要、以及不同时空尺度研究的需要等,建立农业工程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在国内外均呈现出一种趋势性需要。退耕还林工程效益评价涉及生态、经济、社会等多方面多层次,以生态效益为重点,选择能充分反映经济、社会、管理等效益的典型指标,构建效益评价指标体系框架,才能客观全面的反映工程的效益影响。因此本文尝试探讨通过规范指标筛选原则、确定指标权重、建立动态更新的指标库等措施实现评价指标体系框架构建的可行性。
(1)规范指标筛选原则。指标筛选原则应具有宏观指导性,具体的评价研究可依据该原则,考虑评价对象的具体情况,从已有的指标数据库中初步筛选需要的指标或提出新指标。
(2)建立动态更新的指标库。收集国内外相关研究的指标,建立动态更新的效益评价指标库,可借鉴美国EBI指标体系管理及更新方法管理指标库。具体的评价研究就可依据指标筛选原则,从指标库中实现对指标的初步筛选,避免重新收集指标的繁琐以及不同研究收集指标名称多样性等缺陷。
(3)确定指标权重。可考虑由指标库管理组织采用较为公认的指标权重法,确定指标库中各指标权重或赋值,为评价结果的可比较性奠定基础。
(4)统一综合效益评价模型。具体研究可根据研究数据,采用指标库管理组织推荐的综合效益评价模型计算综合效益值,从而实现各研究评价结果的可较性等。
3 退耕还林工程效益评价指标体系
3.1 评价指标筛选原则
典型代表性评价指标的选取直接关系到评价结果的科学和准确性。国内在退耕还林工程效益评价指标体系中尚未形成一个公认的评价指标筛选原则,典型代表性评价指标应能充分反映退耕还林工程实施在生态、经济、社会等方面的保护、调节、成本、收益等作用,能为工程的管理、维护等提供科学详实的参考数据等。指标的选择应以退耕还林工程为核心,以反映工程实施的目标为目标。评价指标筛选原则及内涵一般应体现出以下原则:①科学性原则。指标概念清晰明确、具科学的内涵和外延;指标能科学的反应评价对象的内涵及本质;指标数据收集方法和数据结果满足可靠、准确等科学性要求等。②全面性和代表性原则。指标具有系统性、概况性、全面性,能反映工程的生态、经济、社会等各方面;指标具有典型性、代表性、主导性,能反应区域平均水平、整体数量、综合效益的主要特征等。③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原则。指标既有定量指标又有定性指标,能科学反映工程产生的主观、客观各方面的效益。④可比性原则。指标具有统一的量纲,能实现不同生态类型区效益的计量比较,能实现研究对象时间演变和空间分布规律的比较等。⑤简便性原则。指标应避免重复和冗余;指标内容应简单清晰易懂、指标数据易得等;指标体系采用的评价方法简单易懂;指标体系在实际应用中可操作性强、容易掌握及推广。⑥稳定性和灵活性原则。指标具有相对稳定性,内容不宜频繁变动,便于分析和比较评价对象的发展过程和状况;指标具有一定灵活性,能根据不同研究时空变化、研究关注点等灵活选择,能根据工程进展、研究方法的进步等及时调整。⑦敏感性原则。指标对环境、经济、社会等扰动和变化敏感。
3.2 指标筛选及权重确定方法
指标筛选及权重确定方法直接关系到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国外农业环境工程的评价指标体系都有各自的指标权重确定方法。如美国CRP建立的EBI中,指标权重采用最大分数分配的方法;澳大利亚NAP工程的EBI中,指标权重通过多准则分析MCAT方法确定;澳大利亚新威尔市ESS工程的EBI中,采用统一的生物物理模式(Biophysical Model)在同一属性水平上评估各指标,各指标被赋予相等权重,具体工程评价中通过收集的工程已显露价值和成本效益数据,结合指标,进行综合评价;英国的VBTP工程评价体系BBI(Biodiversity Benefits Index)中各指标权重赋值根据具体的植被覆盖类别来确定[8]。
国内外在指标的筛选和权重确定研究上,基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基本方法,不断尝试对相关方法的更新和完善。如Carey等[20]打破单一学科的专家咨询、会内会外法,针对英国CSS,ESA(Environmental Sensitive Areas Scheme)环境工程,比较了仅基于生态学者的专家咨询和基于多学科的专家咨询的评分,对数据结果进行魏氏配对和符号秩检验,认为多学科的专家咨询法比单学科专家咨询更适合于工程实施效益的评价。
指标库建立中,指标筛选及权重方法可考虑采用各研究中应用较广的方法。目前评价指标的筛选方法主要有文献研究法、频度分析法、Delphi法(专家咨询法)、会内会外法等。即根据研究对象的特征,依据指标筛选原则,通过对相关文献指标的归纳整理,初步筛选出评价指标。在此基础上通过Delphi法、会内会外法等对指标分析、补充和完善,从而建立起效益评价指标体系。该过程易受研究者、专家等经验的主观影响,增加了不同区域研究结果比较的难度。评价指标权重确定方法上主要有:Delphi法、层次分析法(AHP)、序列综合法、主成分分析法、因子分析法等。其中层次分析法(AHP)、主成分分析法、Delphi法等应用较广泛。
3.3 评价体系指标库的建立
指标库的首要特点应是动态更新性。可借鉴美国EBI指标体系管理及更新方法管理指标库,由专门的组织或单位,定期更新指标内容、核正指标权重等。当具体的评价研究进行时,就可根据自身研究的空间尺度(工程尺度、区域尺度等)、研究关注点等,基于已有的指标筛选原则、从指标库中实现对指标的初步筛选,避免重新收集指标的繁琐以及不同研究收集指标名称多样性等。本文采用文献收集法、频度分析法等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了归纳整理,初步提出可从生态、经济、社会效益评价3方面来构建指标库框架。
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评价,即对工程实施前后工程区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善情况。本文基于相关文献的分析,认为可从气候/气体调节效益、土壤改良效益、水文效益、生物效益、干扰调节及控制侵蚀效益等准则层构建生态效益评价指标库。
经济效益评价即对工程实施后区域农民收人及地区经济发展等效益变化的定量和定性的分析评价。考虑到国内外对工程实施成本的关注,将其一并纳入经济效益指标库。基于相关文献的分析,认为可从区域经济效益、农户经济效益、成本投入、游憩价值等准则层构建经济效益评价指标库。
社会效益评价即对工程实施后对退耕区社会发展、稳定等所产生影响的定量和定性的分析评价。基于相关文献的分析,认为可从产业结构、就业结构、收入结构、人口指标、文化素质、生活质量等准则层方面构建社会效益评价指标库。
4 结论及展望
退耕还林工程涉及环境、经济、社会发展等多方面多层次内容,国内外对工程效益评价内容主要集中在生态效益、费用成本、产出收益等方面,已有的经济、社会、工程管理效益指标对经济、社会、工程管理效益反映不够充分。加强对工程经济、社会、管理等效益研究,选择具代表性,能反映经济、社会、管理等效益的指标,纳入环境效益评价体系或单独建立经济和社会效益等评价指标体系,有利于促进各项环境工程综合效益的评价研究。
指标的选择和评价体系的构建是退耕还林工程效益评价研究的重要内容。研究表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是一种趋势性需要,而我国目前尚缺乏规范的评价指标体系,加强对我国效益评价体系的规范化,有助于实现工程管理的规范化、效益评价的准确客观性、不同时空研究的可比较性等。因此建议通过规范指标筛选原则、确定指标权重、建立动态更新的指标库、统一评价模型等方法实现评价指标体系框架的构建。
基于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整理,归纳指标筛选原则为:科学性原则、全面性和代表性原则、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原则、可比性原则、简便性原则、稳定性和灵活性原则、敏感性原则。国外农业环境工程的评价指标体系都有各自的指标权重确定方法,我国效益评价指标筛选及权重方法可考虑采用各研究中应用较广的方法。指标库的首要特点应是动态更新性,可借鉴美国EBI指标体系管理及更新方法管理指标库,由专门的组织或单位对指标库进行定期管理和更新等。
当然,本文仅初步探讨了指标库建立的必要性,以及指标筛选原则、指标权重确定、指标库的主要特点及建立指标库的框架,退耕还林工程效益评价体系指标库建立的可行性及其指标库中具体指标的建立等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1]Kellogg R L.Measuring environmental benefits of conservation practices:the conservation effects assessment project[C]//Allen AW,Vandever MW.The conservation reserve program-planting for the future:proceedings of a national conference,Fort Collins,Colorado,June 6 ~ 9,2004:U.S.Geological Survey,Biological Resources Discipline,Scientific Investigations Report 2005-5145.2005:22~27.
[2]Gilley J E,Doran J W,Eghball B.Tillage and fallow effects on selected soil quality characteristics of former conservation reserve program sites[J].Journal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2001,56(2):126~132.
[3]Jiang P,Anderson SH,Kitchen NR,et al.Landscape and conservation management effects on hydraulic properties of a Claypan soil Topocequence [J].Soil Science Society of America Journal,2007,71(3):803 ~811.
[4]Das C,Capehart W J,Mott H V,et al.Assessing regional impacts of conservation reserve program-type grass buffer strips on sediment load reduction from cultivated lands[J].Journal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2004,59(4):134 ~141.
[5]Kuhnle R A,Bingner R L,Alonso C V,et al.Conservation practice effects on sediment load in the Goodwin Creek Experimental Watershed[J].Journal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2008,63(6):496~454.
[6]Herkert J R.Conservation reserve program benefits on Henslow's sparrows within the United States[J].Journal of Wildlife Management,2007,71(8):2749 ~ 2751.
[7]McCoy T D,Ryan M R,Burger J L W,et al.Grassland bird conservation:CP1 vs.CP2 plantings in conservation reserve program fields in Missouri[J].The American Midland Naturalist,2001,145(1):1~16.
[8]Hajkowicz S,Collins K,Cattaneo A.Review of agri-environment indexes and stewardship payments[J].Environmental Management,2009,43:221 ~236.
[9]Cullen R,Moran E,Hughey K F D.Measuring the success and cost effectiveness of New Zealand multiple-species projects to the conservation of threatened species[J].Ecological Economics,2005,53:311~323.
[10]Marinoni O,Higgins A,Hajkowicz S,et al.The Multiple Criteria Analysis Tool(MCAT):a new software tool to support environmental investment decision making[J].Environmental Modeling& Software,2009,24:153 ~164.
[11]Baral N,Heinen J T.Resources use,conservation attitudes,management intervention and park-people relations in the Western Terai landscape of Nepal[J].Environmental Conservation,2007,34(1):64~72.
[12]Hellerstein D,Sullivan P.The conservation reserve program's economic and social impacts on rural counties:results from an interagency study[C]//Allen AW,Vandever MW.The conservation reserve program-planting for the future:proceedings of a national conference,Fort Collins,Colorado,June 6 ~9,2004:U.S.Geological Survey,Biological Resources Discipline,Scientific Investigations Report 2005-5145.2005:81~86.
[13]USDA Farm Service Agency.Conservation reserve program signup 26 environmental benefits index,Fact Sheet[S].Washington DC.2003.
[14]García-Marmolejo G,Escalona-Segura G,Der Wal H V.Multicriteria evaluation of wildlife management units in Campeche,Mexico[J].Journal of Wildlife Management,2008,72(5):1194~1202.
[15]Zalidis G C,Tsiafouli M A,Takavakogloua V,et al.Selecting agrienvironmental indicators to facilitate monitoring and assessment of EU agri-environmental measures effectiveness[J].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2004,70:315 ~321.
[16]CSIRO.The Tamar Sustainability Index:quantifying the value of environmental stewardship services[EB/OL].2009-12-04.http://www.csiro.au/science/TamarSustainabilityIndex.html.
[17]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GB/T 23233-2009,退耕还林工程建设效益监测评价[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9.
[18]陈小红.洪雅县退耕还林效益动态研究与综合评价[D].雅安:四川农业大学学报,2008.
[19]张勇,李有华,杜轶,等.区域退耕还林(草)工程综合效益评价研究[J].水土保持通报,2007,27(6):108 ~111.
[20]Carey P D,Manchester S J,Firbank L G.Performance of two agrienvironment schemes in England:a comparison of ecological and multi-disciplinary evaluations [J].Agriculture,Ecosystems and Environment,2005,108:178 ~ 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