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蚕区实施桑叶消毒的做法与体会
2012-08-15田英
田 英
(四川省南充蚕种场,四川 南充 637000)
家蚕微粒子病传染有2条途径:一条是胚种传染,另一条是食下传染。胚种传染可以通过母蛾检测和补正检查来得到有效地控制。而杜绝食下传染途径,目前在蚕种生产过程中,仅对养蚕环境严加消毒是不够的,因为家蚕微粒子病与桑园野外昆虫的交叉感染,是导致家蚕食下传染微粒子病的主要传染途径。如果受带毒野外昆虫污染的桑叶不采取措施就直接喂蚕,很容易造成“微毒”为害。通过桑叶叶面消毒杀死病原物,杜绝病从口入,是预防和控制微粒子病的有效方法。然而桑叶消毒工作在实际生产中其工作量繁重,配套要求高,推广难度较大,尤其是在农村原蚕区推广,条件差,阻力大。为了控制微粒子病的发生和蔓延,现就农村原蚕区实施桑叶消毒作一探讨。
1 原蚕区实施桑叶消毒的做法
1.1 做好蚕农思想工作
微粒子病看不见摸不着,不如其他的蚕病有较明显的病症。在农村原蚕区实施桑叶消毒,首先必须做好蚕农的思想工作,向蚕农讲述微粒子病的传播途径与发病规律,在桑叶严重污染的情况下,即使蚕室消毒防病工作做得很好,也不能杜绝微粒子孢子的危害。桑叶叶面消毒工作量大,要求严格,若不很好掌握操作方法,不但前功尽弃,可能还会造成更大的污染。因此,下乡驻点的技术员必须不厌其烦耐心地讲解,使蚕农明白只有通过叶面消毒才能保证种茧安全生产的道理,思想重视了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了减轻蚕农的心理负担,在桑叶消毒设施配备上,场部可投入或补贴蚕农购置专用的消毒用具,消毒药品无偿供给等;同时通过制订有关种茧茧价与微粒子病率挂钩以及无微孢子虫的种茧奖励等办法,从根本上消除蚕农怕麻烦怕成本高的心理,提高蚕农自觉做好桑叶消毒的积极性,消毒效果才能得到保证。
1.2 组织落实好消毒工作
根据农村原蚕区目前的实际情况,1~3龄用叶量少,采用浸消法。由驻点人员组织配药,蚕农把采回的桑叶用网袋装好浸在含有效氯0.33%~0.35%漂白粉液5~8min,然后用清水漂洗后晾干或擦干后马上喂蚕,不宜贮藏。4~5龄用含有效氯0.35% ~0.36%消毒液浸渍10min。漂洗脱水,可短时贮藏。注意大蚕期用叶量大,要防止未浸透,或时间不足,以免影响叶消的效果。消毒后的桑叶在操作过程中要防止再次污染和贮藏时间过长。原蚕区提倡1~4龄桑叶采取桑叶浸渍消毒,5龄后,由于设备、劳力因素可采用桑园喷消,驻点人员要组织好技术力量,到田头指导和监督检查。桑园喷消应避开日中进行,喷药时间最好在10:00前或16:00以后进行,喷时必须喷湿喷匀叶面叶背,上下喷到,以叶面滴水为度,药液停留在叶片上的时间达30min以上,时间越长越好。为了防止再次污染,每次消毒叶量最多用1d,否则消毒后不采易引起叶质破坏。
1.3 必须注意的问题
一是坚持消毒。桑叶浸渍消毒工作量大,一定要坚持,否则前功尽弃。农村原蚕区5龄蚕期遇劳力紧张时,可采取浸消与桑园喷消相结合的方法,一直到上蔟,不能抱着来得及就消、来不及就不消的麻痹思想。二是漂白粉液有效氯浓度要准确。用漂白粉精进行叶面消毒时,一定要测定其有效氯含量,再配制成目的浓度。否则浓度过低达不到消毒效果,浓度过高对桑叶造成药害,影响蚕儿食下。三是桑叶晾干后才能喂蚕。桑叶浸渍后必须晾(脱)干喂蚕,以免蚕儿长期吃湿叶降低虫蛹生命率,更忌桑叶消毒后带湿贮藏过久,以避免桑叶变质,增加细菌病发生,一般提倡现消现干现吃,必须贮藏的以不超过6h为宜。四是加强饲养管理。漂白粉不仅能杀灭微孢子,而且对真菌孢子、细菌等病原微生物都具有杀灭作用。因此,为减少吃水叶次数。由于桑叶浸渍消毒,喂潮叶的机会很多,必须加强通风排湿,注意要多用吸湿材料,增加除沙次数,改善蚕座的小环境。
1.4 贯彻综合防治的方针
叶面消毒本身是一项强度高、难度大的技术措施。在其操作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因此不能完全依赖,而要与一些防微措施结合使用,包括养蚕前、中、后清洗消毒、蚕沙处理、桑园治虫等环节,以保持环境洁净,杜绝已消毒过的桑叶再次污染。桑叶消毒只是防“微”的措施之一,只有采取综合措施,才能有效控制微粒子病的发生。
2 几点体会
2.1 科学处理好桑园治虫与桑叶消毒的关系
桑叶消毒是目前生产上解决桑叶微粒子病原污染的唯一办法,但是桑叶消毒工作量大,原蚕区推广难度大,方法不当还影响到蚕体健康。桑叶消毒作为针对性措施,不是非搞不可,如果桑叶清洁无病原物,就没必要进行。因此,工作重点应该放在桑园管理上,除了胚种传染,所有的微粒子病都是通过食下传染,这就是说一切病原都是通过污染桑叶以后而感染蚕体。必须从源头抓起,加强桑园管理,尤其是抓好桑虫治理这一桑园管理的中心工作,建立起桑园害虫预测预报机制,把虫害发生消灭在萌芽状态;同时做好桑叶的采、运、贮、给等各环节的工作,消灭病原可减少桑叶污染,桑叶叶面消毒只能是补防措施。
2.2 消毒设施配备必须跟上
原蚕区实施桑叶消毒,必须要有充足的干净的水源及配备足够的消毒器械,如脱水机、风扇、消毒机等,以保证叶面消毒能按时按质完成。桑叶浸消的消毒效果比桑园喷消效果好,但鉴于目前农村劳力和设备不足,实施桑叶全程浸渍消毒是无法实现的。采取小蚕叶浸消与大蚕用叶桑园喷消相结合是目前农村原蚕区实施桑叶消毒的一项有效的防微措施。关键在于蚕农思想上的重视和消毒措施的组织落实到位程度,防微的质量要与蚕农的种茧价格挂钩,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蚕农的积极性和责任心,叶面消毒技术才能得到有效的实施,防微效果才能得到保证。
2.3 桑叶叶面消毒操作技术规范化
农村原蚕点面广量大,要使桑叶消毒技术操作规范到位,必须加强技术力量。驻点技术员要组织好技术力量,制订切实可行的消毒计划,落实好叶面消毒工作管理职责,把好操作技术关,进行技术指导和监督检查工作,以确保消毒防“微”效果。桑叶浸渍消毒可以在村里设置1~2个点,由驻点技术员亲自配药,蚕农把采回的桑叶在技术员的指导下完成,以保证消毒效果。桑园喷消比桑叶浸消容易做到,但难于喷消均匀,技术员要亲自到地头指导检查,要求叶子正、反面全部喷到,做到喷后即采,防止再次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