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生态理论指导下的外语教学改革
2012-08-15袁秀丽林艳蕾
袁秀丽,林艳蕾
(烟台职业学院基础教学部,山东烟台 264670)
略论生态理论指导下的外语教学改革
袁秀丽,林艳蕾
(烟台职业学院基础教学部,山东烟台 264670)
以生态理论考察外语教学,探讨了外语教学改革的动因和实质,诠释了外语教学改革的成败。外语教学是一个生态系统,外语教学改革的成功与失败都是暂时的,而衡量其成败的标准就是看改革能否为外语教学生态系统带来积极的影响。
生态理论;外语教学改革;动因
一、引言
改革开放30年来,改革是贯穿外语教学的主旋律:教学大纲数次变身,教学法不断推陈出新,教学理论可谓层出不穷,技术手段逐渐升级,教学模式日益创新,教学理念也与时俱进。然而,这些改革措施都没有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这不能不让对改革寄予厚望的人们感到困惑和沮丧。现实把一个严肃的问题摆在了我们面前:如何认识外语教学改革?本文借助生态学的相关理论考察外语教学,以期为外语教学改革提供新的思路。
二、生态理论与教育生态学理论
“生态学”这个术语是德国生物学家和哲学家Haeckel于1866年提出来的,它是研究生物体与其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生态学认为生物体生存于生态系统中,生态系统是开放的。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程度的自组织性和适应性,但同时也容易受到破坏。生态系统中的生态因子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并通过相互作用达成生态平衡。
生态学的系统观、平衡观、联系观、互动观、发展观等思想和原理给教育学带来新的理论启发。“1976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劳伦斯·克雷明教授在其专著《公共教育》一书中首次明确提出‘教育生态学’这一术语,并列专章进行了探讨。”[1]“贯穿克雷明教育生态学思想的核心在于把教育视为一个有机的、复杂的、统一的系统,教育生态系统中的各因子(学校及其他教育者)都有机地联系着,这种联系又动态地呈现为一致与矛盾、平衡与不平衡。”[2]88-91教育生态学根据生态学原理研究各种教育现象及其成因,进而掌握教育发展的规律,解释教育发展的趋势和方向。教育生态学把教育、教学看作生态系统。在这个系统中,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学习方法、思维模式、课程设置等都是这个生态系统的生态要素,具有一定的生态位。这个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互相依存、互相制约。
三、生态理论对我国外语教学的影响
用生态学的理论认识外语教学的生态环境、生态因子及其相互关系,分析探索和各种生态因子与外语教学环境之间的联系和规律,可为外语教学研究提供有效途径,也为改善外语教学提供可资利用的策略工具。因而,科学的生态学理论可以用来指导外语教学的发展。近年来,我国外语教育界的一些专家学者也把视野投向了生态理论。
顾曰国率先把生态概念引入外语教学领域。他在探讨有关学和教的规律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剖析网络教育中学习者行为的框架,希望藉此对比传统校园教育和网络教育[3]66-69。随后,陆颖和顾曰国针对这一模型作了一个实证调查。这次问卷调查对顾曰国的模型在宏观的学习理论上作评点,在一定程度上佐证了顾的模型的合理性[4]25-29。秦晨把课堂教学看作一个生态系统,借助教育生态学的基本定律剖析外语课堂教学,认为了解运用生态学的基本原理有助于外语教学的理念更新和效率提高[5]51-54。陈坚林更以生态观视野解读了2007版《外语课程教学要求》,认为从教育生态学的观点看外语教学改革,其政策决策的四个阶段(课程计划、目标/手段说明、计划执行和课堂教学)实际上是一个大的生态系统,而其中的每个阶段又单独构成一个子生态系统。如果能以整体的、系统的、动态的教育生态学理论去思考并设计外语教育环境,落实《外语课程教学要求》的各项目标将不再是一个难题。沈映梅以生态语言学的观点解读了外语教学,提出了生态语言学视野下以学生发展为主旨的外语教学互动发展观、多元文化教育观以及外语教学环境观[6]79-82。
总起来看,生态理论对外语教学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多媒体网络教学研究,二是外语课堂教学研究。
四、生态视野下的外语教学改革
(一)外语教学的生态系统
外语教学首先是一个生态系统。位于外语教学生态系统之外的是社会生态系统。外语生态系统内部又包含多个子生态系统,如学校环境、班级环境、教育技术等;而这些子系统又包含多个生态因子。以教学为例,里面有教学大纲、教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模式、教师和学生等。不同层次的系统之间,同一系统内的生态因子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在平衡——失衡——新的平衡的矛盾运动中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而外语教学改革正是这种矛盾运动的必然选择。
(二)外语教学改革的动因
(1)社会生态系统的影响
生态视野下“高等教育的发展过程是高等教育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逐步社会化的过程。伴随着高等教育的社会化,高等教育与社会的关系越来越紧密”[7]98-103。所以,外语教学发展的过程,必然是其适应我国社会发展的过程。外语教学作为我国社会这一大的生态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必然随着大系统的变化而变化。改革开放以前的几年,外语教学尤其是英语教学不为人重视,更谈不上教学改革。改革开放以后,国际交流增多,对人才的外语水平有了要求,于是英语教学走上正轨。但当时外语教学始终把培养阅读能力放在首位,以语法翻译法、知识传授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都与此相适应。20世纪80年代后期,特别是进入90年代后,我国对外开放的程度大大增强,不仅书面交流频繁,而且人员往来也前所未有地增加。形势对人才的听说能力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教学法上采纳了交际教学法,多媒体教学也随着社会的进步而走进课堂。进入21世纪,我国社会的国际化程度大大提高,培养国际性精英人才的目标使得外语教学把培养英语综合能力放在了首位,听说能力的培养成为重点。与此相适应,课堂加网络的教学模式也因社会的进步而成为现实。可见,外语教学每一次变革都是我国社会的发展变化推动的。
(2)外语教学生态系统内部矛盾运动
外语教学生态系统内部生态因子的变化,或者子系统的变化,也会促成外语教学改革。以教学模式的变革为例,尚未大规模扩招以前,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一统天下。但办学规模扩大后,教师数量的不足迫使外语教学向多媒体网络教学转变,课堂教学的统治地位面临挑战,从而实现了教学模式的改变。新的教学模式推动了教材的改革。近几年教材形式不仅纸质化,而且还有光盘版和网络版,有的还推出了在线课程。同时,多媒体网络教学的推广,对原有的教学理念也提出了挑战。于是有了从重视“教”到重视“学”的转变,以学习者为中心,学习者是学习的主体。这种连锁式反应还可罗列更多,如教学大纲、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评估等诸因子的变化都会促使其相关因子发生变化。实际上,这些变化并不是集中的、单向的,而是发散的、相互的,因而是错综复杂的。而这些错综复杂变化的总和就是外语教学的一次次改革。
(三)外语教学改革的实质
外语教学改革实质上是社会生态系统与外语教学生态系统矛盾运动的结果,是外语教学生态系统内部的子系统之间、生态因子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结果。从生态学的视野看,外语教学改革是为了维持外语教学生态系统内部和外部的平衡。这种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当系统的生态环境发生改变时,必然会影响系统的内外平衡。而系统也只有通过不断的自我调节与主动创新,才能建立起与新环境相适应的新的平衡。因而,只要有外语教学,就会有外语教学改革。简而言之,外语教学生态系统的平衡运动,是外语教学改革赖以发生和发展的原动力。
(四)外语教学改革的成败观
既然外语教学改革是外语教学生态系统寻求平衡的必然结果,那么就应当理性地看待外语教学改革的成败。外语教学改革的“失败”,不管是整体的还是局部的,或者是单一因子的,只不过是没有达到外语生态系统平衡的要求而已。如果能及时修正,尽快恢复系统的平衡,“失败”就能转变为“成功”。既然“平衡——失衡——新的平衡——新的失衡”的循环是推动外语生态系统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那么,“成功——失败——成功——失败”的反复也就是外语教学改革的必然结局。因此,某次改革能否为外语教学这一生态系统带来新的平衡,是衡量该次改革成败的标准。
五、结语
生态主义的外语教学观认为:外语教学是一个生态系统;外语教学改革是外语教学生态系统通过系统内部生态因子之间、系统内部和外部之间的互动,寻求自身的平衡而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必然。因而,改革是外语教学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元素,是外语教学过程中的常态性现象。改革的发生和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外语教学生态系统“平衡——失衡——平衡”的发展模式决定了改革的成功与失败都是客观存在的、相对的、暂时的。总之,生态理论为我们正确认识外语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视角,也为我们积极投身到外语教学改革的实践提供了有利的理论支持。
[1] 陈坚林.要求更完善,方向更明确:对07版《外语课程教学要求》的新解读[J].外语电化教学,2008(1).
[2] 贺祖斌.高等教育生态研究述评[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1).
[3] 顾曰国.教育生态学模型与网络教育[J].外语电化教学,2005(4).
[4] 陆颖,顾曰国.网络教育生态学实证报告[J].外语电化教学,2006(6).
[5] 秦晨.外语课堂的教育生态语言学解读[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
[6] 沈映梅.外语教学的生态语言学解读[J].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7(12).
[7] 贺祖斌.高等教育演化的新趋势:生态化[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1).
H319
A
1671-8275(2012)01-0114-02
2011-12-20
山东省职成教育科研2010年度立项课题“高职EGP+ESP实践教学模式研究”(项目编号:2010zcj105)阶段性研究成果。
袁秀丽(1980-),女,山东潍坊人,烟台职业学院助教,硕士。研究方向:英语教学法。
风 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