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现状及改革研究
2012-08-15王闯
王 闯
(1.中国矿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江苏徐州 221116;2.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安徽淮北 235000)
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现状及改革研究
王 闯1,2
(1.中国矿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江苏徐州 221116;2.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安徽淮北 235000)
计算机这门应用学科已被广泛应用于社会各行业。计算机知识的多少特别是计算机操作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到高校学生专业课知识的学习和他们毕业后的就业。论文针对当前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具体分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教学改革途径。
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现状;改革
一、引言
新世纪信息技术目新月异,计算机基础教学面临着新的形势和任务。计算机知识特别是计算机操作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到高校学生专业课知识的学习和毕业后的就业。高校学生对计算机应用技能的掌握,越来越紧密地关系到学生本身专业其他课程的学习。作为培养应用技能型人才的高职院校,更新教育教学理念,重新确定新形势下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培养目标,以适应新的教育理念下的人才培养需求,显得尤为重要。研究与探索高校公共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是我们从事大学公共计算机基础课程教育教学人员责无旁贷的任务。
二、当前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现状
1.课程内容编排不尽合理,非计算机专业学生有畏难情绪
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内容都是先介绍计算机的发展史、计算机的工作原理、数制、计算机的构成,然后介绍Windows操作系统……并且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和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课程内容编排一样,许多从未接触过计算机的学生,打开课本就接触到这么多抽象的概念,就被搞糊涂了。特别是文科基础的学生,高中阶段对抽象数学的学习就有畏难情绪,现在要求他们学习二进制转换,感到计算机太难学,甚至打退堂鼓。
2.课程教学目标模糊不清
目前,高校学生计算机基础学习效果优劣的评判标准是能否通过计算机等级考试。因此,高校普遍把通过计算机等级考试的合格率,作为评判教师教学成果的标准,计算机基础教学成了应试教育,计算机等级考试通过率成了课程教学目标。学生经过学习考试,虽然能拿到一张等级合格证书,但对计算机系统知识的掌握,应用能力的提高都有很大的限制。很多学生虽然通过计算机等级考试,获得了二级证书,但在实际生活、工作中连如何选购、配置个人计算机都不会,更不用讲安装、维护、改进计算机操作系统服务本专业工作了。
3.不同层次学生同堂上课,教学难度加大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一般都是开设在新生第一学期,学生来自全国各地,城乡均有。他们对计算机接触了解情况不同,有的学生接触计算机较早,水平较高;有的学生对计算机一无所知,没有基础,把这些水平参差不齐的学生,放在同一个教室,讲解计算机基础知识,出现了两种情况:一是程度好的同学“吃不饱”,认为教学进度太慢,难度太浅,提不起兴趣;一是程度差的同学“吃不了”,认为教学进度太快,难度太大,接受不了,产生畏难情绪。教师很难平衡,教学难度加大。
4.课程内容与学生专业需求联系有欠缺
各专业新生都开设计算机基础公共课,教材一样,课程内容一样。不同专业的学生都是从计算机基本知识学习,逐章了解,WindowsXP、Word、Excel、PowerPoint、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网页制作、计算机安全等知识。教学中与学生的专业不能紧密联系,学生学习的知识不知道在今后实际工作中如何运用,专业应用与教学实践两张皮,学生理解不深,掌握不牢,时间长了就会产生生疏感,容易淡忘,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效果不理想。
5.实验教学过于依赖计算机基础实践教程
目前计算机实验课的教学内容主要依赖于书本后的习题、教师课堂讲解内容的实践以及和书本配套的练习册,学生上机缺乏自主性。不能够依据自己所掌握的程度和兴趣爱好进行有选择地上机操作,不利于学生个性化的发展。在计算机机房上机实际操作过程中,教师面对几十位学生监控不到位,容易使部分学生钻空子,操作与教学无关的内容。
6.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落后
计算机课程教学现在绝大部分高校采取的方式是理论课与实践课两大块,课时安排各占50%,理论课教学老师采取的还是中小学教学模式――“填鸭式”,教师满堂灌,讲的过多,并且一人操作,每节课内容量大,学生在课堂上主动思考欠缺,不能真正实现师生互动,学生动手少,参与性低,学生不能带着任务能动地学习,学习兴趣降低,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受到压制。实践课与理论课时间上有脱节,实践时部分理论知识有所遗忘,影响教学效果。
三、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的途径
1.区分计算机专业与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合理编排课程内容。对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特别是文科基础的学生,可以不编排二进制的教学内容,事实上,数制转换为计算机能存储和运算的二进制形式,是由计算机完成的,不需要人们的参与。在为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设计课程内容时,应本着实用的原则,现在用不到,今后也用不到的内容要坚决舍弃。
2.确立正确的教学目标。计算机基础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课程,教学中应提倡在管用上狠下功夫,教学的目标不仅是教会学生如何使用计算机,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意识,善于应用现代计算环境解决专业领域中的实际问题。教师教学的重点应放在应用上,要精讲多练,给学生提供足够的上机操作机会,使他们在实践中理解计算机的基本知识,掌握计算机的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创造能力。
3.区别对待不同层次学生,因材施教。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技术的普及,使部分学生在大学入学前就已经对计算机相关知识有所了解,可以在具体教学前对新生增加一次计算机知识摸底测试,了解掌握学生的实际计算机水平,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分班,因材施教。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案,选取不同的教学课本,以复式教学的方法,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水平程度好的学生可以增加教学难度,选择综合知识点的问题上机操作,重点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水平程度差的学生,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以及应用操作的练习。
4.分专业组织教学,力争实现学与用的“零距离”。计算机基础教学应以“实用为本”。面对不同专业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知识专业需求不同的特点,应分专业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安排不同的教学内容,分配不同的教学时数,特别是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案例。例如,介绍Word演示文稿制作时,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可要求制作一个“产品的宣传短片”;医学护理专业学生可要求制作一个“健康保健宣传短片”。介绍Excel电子表格处理软件时,道路桥梁专业学生可要求制作一个“工程项目预算清单”。这样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内容,学生会感到现在学的内容,今后工作中能用得到,与自身专业联系密切,学习积极性会被最大限度地激发。
5.结合实际改进实验教学,灵活多样布置上机作业。计算机基础教学中,上好实验操作课至关重要,通过实际操作,学生可以亲身体验到实际解决问题的快乐,加强对课本知识的理解,提高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验课要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不能过分依赖课本,脱离实际,教师应有意识灵活多样地结合课本,根据学生今后可能遇到的实际问题,以提问的方式布置上机作业,以此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工作能力,提高学生参与教学实践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另外,要选用合适的多媒体教学软件,加强教师对学生上机情况的监控,增强教师对个别不自觉学生的约束,保证教学效果的实现及教学活动的有序进行。
6.以学习情境的运用改革教学方法。现代计算机教学研究大力提倡“教学做”一体化的学习情境教学模式。学习情境是指为学生提供一个完整、真实的问题背景,以此为支撑物启动教学。以文字处理软件Word部分的学习情境设计为例:我们可以探讨把制作一个精美的房产销售宣传广告作为学习情境。宣传广告中物业基本情况的介绍运用文字的基本处理知识,物业各项性能指标的介绍体现表格的处理知识,物业外观的展示体现图文混合排版的知识。创设学习情境要借助真实、体现恰当,教师在进行知识点讲解时结合案例,让学生创造性地去完成情景任务。这种教学方法,要求学生带着任务去学习知识,体现教师在具体演练指导中教,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在具体做的基础上,实现做与学的真正统一。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主体的特性,给学生充分发挥个性的空间,极大地调动他们学习的热情,应用能力将会显著提高。
四、结束语
计算机基础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作为每一位讲授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师,在教学中有很多东西值得认真思考、研究和探索,通过改革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实现进一步提高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目的。
[1] 彭宗勤,缪亮,张留常.以培养能力为主线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考模式的研究和实践[J].计算机教育,2007(3):134-135.
[2] 刘伦旭,李桂林.从高职评估谈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改革[J].中国西部科技,2007.
[3] 王惠荣、张珲.高校计算机专业课教学发展方向探讨[J].科技信息,2008(16):272.
[4] 陈桂珍.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福建电脑,2009(03).
[5] 沈萍.高职计算机基础教育问题及对策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09(071).
G642.0
A
1671-8275(2012)01-0093-02
2011-11-08
王闯(1966-),男,安徽淮北人,中国矿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计术学院软件工程专业2010级硕士研究生,淮北职业技术学院组织人事处高级政工师。
静 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