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职院校文化建设的思考
2012-08-15游杰
游 杰
(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常州 213164)
关于高职院校文化建设的思考
游 杰
(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常州 213164)
我国高职教育在经历了规模扩张后,发展的重点转向了内涵提升。校园文化建设作为高等教育的四大功能之一,在高职院校的内涵建设中占有极重的分量。论文对目前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指出高职院校应该挖掘文化建设内涵,与企业文化融通,与地域文化结合。
高职院校;文化建设;思考;路径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从时代要求与战略全局出发,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第一次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奋斗目标。这一目标,准确把握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要求、当今时代文化发展新趋势、各族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是全会的一个重大贡献和突出亮点。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讲话中指出,高等教育要发挥文化传承的功能,明确把文化建设作为高等教育的四大功能之一。近几年,高职院校在办学规模方面呈现了一种良好的发展态势,有力地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但由于许多新建高职院校尚处于起步阶段,在经历了一轮以校园环境的建设、专业的建设、办学规模的扩大为着力点的发展后,校园文化建设实质上己成为各校实现可持续发展、提高总体办学水平和核心竞争力的一个重要因素[1]。
一、目前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面临的困境
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工作,在建设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遇到一些困难。归纳起来主要有:
1.缺理论指导。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处于高速发展阶段,但大多数高职院校刚刚从抓硬件条件建设转向抓教育教学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专业、课程改革,深入研究校园文化建设者太少,很难看到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经典的案例和知名专家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因此校园文化建设缺少相应的理论指导。
2.缺经验借鉴。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不同于本科院校,文化建设起步晚,没有成熟的经验可借鉴,一切尚处于探索阶段,许多工作还是在摸石头过河,或多或少会遇上挫折与问题。
3.缺目标规划。高职院校文化建设缺少目标规划,一方面表现为文化建设普遍滞后于学校规模的扩张,另一方面又表现为文化建设游离于学校的整体发展规划。有的院校文化建设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专业建设、社会服务等学校主体活动相脱离;有的院校常规教学工作的文化内涵趋于流失,教育观念、教育方法和人才培养模式高度功利化;有的院校虽然做了一些实际工作,但大多是零打碎敲,没有系统的规划、科学的部署,缺乏真正意义上的校园文化建设。
4.缺内容手段。目前高职校园文化建设集中体现为“三多三少”,即娱乐性的内容多,思考性的内容少;知识性的活动多,技能性的活动少;学院内的活动多,校际之间以及促进与社会和企业交流的活动少。
二、探索具有高职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路径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既要重视高等学校作为功能独特的文化机构应具有的超凡脱俗的文化品味、独立品格和价值追求,更应注重适应社会、融入社会,追求学校文化与企业、行业、区域文化的有机交融,做到长抓不懈,点滴积淀,逐渐形成特色。
(一)挖掘文化建设内核,突出高职特色
加强精神文化建设。高职教育根植于职业教育,我国职业教育源远流长,古代科技的发达与古代职业教育的兴盛是分不开的。大学精神是学校品格、气质、特色及凝聚力、感召力和生命力的体现,同时也是大学文化的高度凝聚和集中表现,对学院的生存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培育具有高职院校特色的大学精神,既要体现现代大学精神的本质,又要突出“四个特征”,即职业情怀、经世济用、开放协作和创新创造;既要体现大学精神的时代性,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精神,同时也要兼顾大学精神的主体性,以满足学院师生的文化需求为宗旨,营造和谐宽松的文化氛围,为师生的全面发展提供广阔空间[2]。同时要加强职业文化建设,注意培育浓厚的技能氛围。在日常教学中,开展以敬业为重点的职业道德教育和科学精神教育,在教学中大力营造浓厚的职业氛围,让职业思想深入人心,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职业精神。除了日常教学对技能氛围的直接营造以外,举办一些大型科技文化节、艺术文化节、社团文化节和各类各项技能竞赛,不断创新活动形式和载体,使学生从原来比较单一的文体活动逐步倾向技能型活动,促进学生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培养。重视加强校风、师风、学风建设,在学校教学科研、学术讲座、舆论导向、社团活动、社会实践等各项活动方面,特别强调倡导“五种风气”,即倡导重学之风、倡导务实之风、倡导创新之风、倡导规范之风、倡导文明之风,学生既要懂技术、精通技术,又要具有远大理想,对祖国和人民怀有深厚感情,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为社会服务的使命感。
校园文化建设是学院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是学院师生精神面貌的重要体现。校园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围绕的核心内涵,也是校园文化中最具特色的一环,积极向上的精神文化对学校的长期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加强校园精神文化建设,首先,突出办学理念的中心作用。办学理念集中体现了要办什么样有别于他校的学校,以及怎样办出本校的特色,它是治校理念和治校风格的结晶。学校实际情况千差万别,办学理念也必然会存在差别,应差别化、个性化发展。其次,精神文化建设重在培育大学精神。大学精神是一种长期性的文化和历史积淀,要长时间的从各方面进行培育。要从学校大的办学方针和培养目标上着手,而且从细节上加强学校精神文化的建设,发挥校园精神在增强师生员工的向心力、提高学校竞争力方面的促进作用。第三,加强精神文化的渗透,把文化特色散布到校园的每个角落中去。加强文化渗透,对学校的学风、校风加以渲染,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在专业、课程建设中,加入职业精神、人文知识等内容;可以邀请校内外专家、学者开设职业人文讲座,或者邀请杰出校友或业内精英做事迹报告。通过各种方式,发挥精神文化潜移默化的作用,在校园中展现文化教育特色。
(二)促进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通,突出企业、行业特色
培育校园文化特色,营造和谐文化氛围。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既要突出校园文化的高品位、高格调和高层次,也要注重适应社会、融入社会,追求校园文化与企业、行业、区域文化的有机交融,做到在继承中积极创新,在入流中寻求个性,在融合中突出校本,长抓不懈,点滴积累,并逐渐形成特色。要突出校园文化中企业文化特色。吸收和渗透企业文化要素,引进企业先进文化理念和有价值的文化元素,推进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通,使学生在毕业后自然地融入到企业文化中,平稳快速地完成从“学生”到“企业员工”的角色转变。要突出校园文化中行业文化特色。关注行业文化发展的动态,从行业文化中吸取营养,将行业文化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中,用行业文化的精髓、核心价值观引导校园文化建设。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直接服务于企业,促进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是高职教育的宗旨,从这一点来看,高职教育必须正视企业文化熏陶对学生成长的重要意义。在教学中应该引进企业的先进文化理念和有价值的文化元素,将职业教育与职业素质教育内容融入到教育教学中,加强学生的职业能力与职业素质教育,逐渐实现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对接和融合,形成适应社会发展和需求的校园文化。在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融通的路径构建上,通过职业素质教育搭建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融通的平台,通过团队精神培养确立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融通的交点,通过“校企合作”织起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融通的纽带,通过“工学结合”创建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融通的模式。在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融通的路径构建上,通过职业素质教育搭建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融通的平台,通过团队精神培养确立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融通的交点。行业文化作为一种具有特殊内容和表现手段的文化形态,是在行业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培养起来的具有本行业特色的企业精神和管理理念,是企业员工普遍认可的价值观、道德观及其行为规范的总和。将行业文化融合在专业知识中,浸润在技能训练中,可以实现校园文化与行业文化的对接。在行业特色的校园文化创建过程中,注重结合职业道德规范,培养学生的职业情感,通过创造具有明显行业特点的校园环境,营造行业文化氛围。
(三)推动校园文化与地域文化的结合,突出地域特色
高职教育对于区域经济发展具有依附性,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高职教育的规模和发展速度,区域产业结构决定了区域内高职教育的专业结构。高职院校的区域特色决定了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必须与之相适应,这就是说高职校园文化要形成自身的区域特色[3]。要突出校园文化中地域文化特色。俗话讲:“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的地域造就了不同的地域文化。因此,校园文化建设必须加强与地域文化的融合,推进校园文化与不断发展着的地方社会文化相容共生。学校应注重开发和利用地方文化资源,大力开展特色文化项目的研究工作,通过努力提取地域文化的精华,把地域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从而使校园文化具有地域文化的色彩。另一方面,通过开展社会服务,让学院更好地融入社会。为区域社会培养各级各类人才是学院社会服务的中心内容;科技服务是为区域社会服务的主项;提供各类信息服务是为区域社会服务的重要内容和形式之一。
“北大之创新,清华之严谨,南开之笃实,浙大之坚韧”,这些鲜明的文化标签表明,不同的学校有着不同的文化品格。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创建具有自身特色的校园文化,一直是一个常思常新的课题。要抓住高职教育发展的良好机遇,不断凝练校园文化特色,打造校园文化品牌,才能实现高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1] 张婉春.以育人为中心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思考[J].南方论刊,2009(4).
[2] 蒋乃平.引导学生把外在的规范转化为自律的行为——对职业道德教育的思考之三[J].职教通讯,2007(8).
[3] 周燕琳,李希宏.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透析[J].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3).
G711
A
1671-8275(2012)01-0078-02
2011-12-16
游杰(1980-),女,江苏盐城人,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全 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