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鉴多元智能理论培养学生的优势智能
2012-08-15王兴伟罗正为
王兴伟,罗正为
(海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海南海口 571158)
借鉴多元智能理论培养学生的优势智能
王兴伟,罗正为
(海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海南海口 571158)
在素质教育喊得轰轰烈烈、应试教育依然盛行的今天,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教授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为人们解决现实教育中的诸多问题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因此,正确认识多元智能和优势智能的内涵和意义,发现并培养学生优势智能应引起人们关注,以期促进每个学生的整体发展,全面提高教育和教学质量。
多元智能;优势智能;发现;培养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常看到这样的现象:有的学生学习偏科,即某些科目学得好而另一些学科成绩不良;有些已被贴上“差生”标签的儿童却在体育运动、劳动技能或其他方面成绩斐然。诸如此类,这与他们的兴趣、爱好关联性很大,从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加德纳教授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的角度分析,个体的特长、兴趣源自于其优势智能。然而,长期以来,许多教育工作者对于儿童身上的这种特殊智力认识肤浅,更无从谈及有效地开发和培养。笔者认为,学生所具有的优势智能应该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
一、多元智能理论及其重要意义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教授在1983年出版了《智能的结构:多元智能理论》一书,他将智能定义为“解决问题的能力或是在各个文化背景中创作该文化所重视的作品的能力”。[1]1他认为,就智力的结构而言,智力是多元的,每个人身上至少存在八又二分之一种智能,即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音乐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我认识智能、自然观察智能、存在智能。每个个体都在某种程度上拥有这8种半智力,但其外在表现各异。个体间差别主要在于这些智能在每个人身上的组合方式、表现形式、发展程度各不相同。如果给予适当的鼓励和教育,每个人都能使自己的某方面智能达到相当高的水平。[2]5
多元智能理论的提出及系列研究实践和成果,在世界范围内引发了教育学、心理学及其他领域的重大变革。它不仅对美国的学校教育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而且对世界上许多国家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它动摇了人们的传统教育观念,激发人们开始对学校教育重新审视,引发了诸如智能观、学生观、教学观、教师观等方面的变革;它对于我国当前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并为促进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
二、借鉴多元智能理论,正确认识并积极发现学生的优势智能
按照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每个儿童所拥有的八种半智能并非平均分布,而是参差不齐、优劣各异。那么,何谓优势智能呢?笔者认为,这应该有狭义和广义之分。所谓狭义的优势智能是指儿童从父母遗传基因继得的擅长于某个或某些方面的个性心理倾向,即儿童先天的生物潜能。所谓广义的优势智能是指儿童的天赋及其后天在一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获得的诸如知识、经验、能力、技能、思维水平等方面的综合,即多元智能中的一种或几种。实际上,每个人身上都具有一种或几种特殊智能。我们平常所言的“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即含此意。比如在日常生活中,有的儿童对乐曲或旋律非常敏感,思维活跃,心神高度专注,并伴有愉悦的情感体验,这表明他有较强的音乐智能。
笔者认为学生所拥有的优势智能蕴含着他们走向成功的很大可能性,我们应该重视它,及早发现并合理培养它,以促进儿童顺利发展。为此,应采取以下几种方法去发现学生的优势智能。
(一)日常观察法。就是教师在日常生活、教学、课外活动中有意识地去观察学生真实的行为表现,以推断他们的智能强项。具有不同智能倾向的学生在生活、学习中会有不同的特长表现。如逻辑——数学智能强的学生表现为:对数学有一定的兴趣,喜欢用数字工作,喜欢数学公式和运算,对自己所作、所思有较强的逻辑性等。音乐智能强的学生表现为:在歌唱、节奏、韵律活动和乐器演奏方面都有理想的表现,对音乐有敏锐的觉察力,能用乐曲抒发自己的感情等。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表现特点,结合其他方面的考察,判断儿童的优势智能类型。
(二)问卷调查法。围绕八种半智能一般表现,结合对调查对象的整体了解编制问卷。问题宜简洁易懂,具体清晰,一般一个问题只涉及一个维度。通过问卷的编制、发放、收集及资料分析,就会初步了解每个调查对象的智能倾向,从而为教师有效地施教指明方向。
(三)横向访谈法。就是从学生的日常生活环境去了解其基本状况。学生经常接触的人有班主任、各科任课教师、家长、同伴群体,他们对所调查对象的学习、生活态度、习惯、好恶、价值观及行为特点都比较熟悉,通过对他们走访,一般能够获得较为真实的材料。把经多种途径获得的相关信息材料罗列比较,分析整合,最终断定学生的智能类型。比如通过不同渠道所得信息的结果都表明:学生张三,懂得自我反思,自我理解,自我尊重,有能力为自己计划、分配时间,能较好表达自己的感受……,那么就可以断定他有明显的内省智能优势。
(四)纵向跟踪记录法。即在较长一段时间内,有目的有计划地对所考察对象的特殊行为表现作连续的记录描述,记录这类行为呈现的频率、持续时间,以及行为发生时儿童的思维方式、动作特点、情绪情感等。最后,把所获材料汇总分析,整体鉴别其特色智能。
三、培养学生优势智能的途径
为了为每个儿童提供持续不竭的前进动力,促进他们健康成长、协调发展、顺利走向成功,笔者认为,我们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培养学生的优势智能:
(一)教师和学生重新审视自我,树立新的角色意识
首先,教师应树立新的教学观,应充分认识到聪明并非那些高分者的专属,而是生生聪明,在教学中只要教法得当,教学材料的难度、分量及呈现方式适宜,有针对性地指导,及时反馈,就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应该善于捕捉每个儿童独具特色的地方,及时赏识,并精心培养。要公平对待每个学生,尤其要多关注所谓的“差生”,以促进每个学生的进步。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新的学习观,帮助他们正确认识学习者角色,建立正确的自我概念,明白自己的优缺点,尽可能扬长避短。第三,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自身特点帮助他们选择最适宜的学习方法。
(二)课程设置应多样化
中小学阶段的学生需要多种养分去滋养,学校应开设多元化课程以适应学生多种智能的发展。首先,应开设多种特长课程以拓展学生的能力。学校开设诸如综合实践活动这样的延展性课程能有效地发挥儿童的特长,便于学生依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学习内容,获得更好的发展。例如,为了提高学生的肢体运动能力,有的学校开设了形体、健身、球类、武术、体能训练课程等。其次,学校应开设研究性课程,以培养学生的独创精神和探究能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按照自己的爱好选择有研究价值的课题,主动探究,增强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
目前,我国中小学的评价制度对学生的考评侧重于分数、成绩及升学率,这严重窄化了评价的功能。因此,我们应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1)树立新的评价理念,评价理念应从固定评价转向发展过程性评价,既关注阶段考试成绩,更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从统一要求转向个别灵活化评价,关注每个学生在现有水平上的进步。(2)增加评价的维度,建立多样的评价标准,为学生多开辟几条成功之路。比如,在语言教学中把说话、写字、课外阅读等都列为评价维度,以实现“东方不亮西方亮”的目的。(3)采取多样的评价方法。教师要相信每个学生都能成才,采取多种方法鼓励他们取得进步。可以使用某一领域中伟人、名人的名字设置头衔,如“小小邓亚萍”、“小小达芬奇”等;也可采用考试和考查相结合、评分与评语相结合,定性与定量想结合等方式。(4)扩大评价主体的范围,让学生也参与评价。可采用学生自评、互评与师评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从被评价角色逐步转化为主动参与评价角色,增强他们的参与意识和主体意识。
(四)建立个体智能发展记录
学校应该为所有学生建立个性特长记录。教师、家长和学生共同搜集儿童在不同发展时期内能够体现其个性特长的材料、作品和小成就等,并做好记录,记录内容包括:个体的强项与弱项、有哪些出色的表现、各阶段有针对性地施教内容、指向学年或学期目标的进步证明数据、家长的评价信息、学生的自评证明、教师的观察描述及解释等。[3]325学校可以班级为单位建立学生特长测评组,并建立施测标准和项目内容。然后在教师指导下,依据所搜集的有关材料对班内每个学生进行智能强项测评,并把测评结果作为档案信息存放,告诉学生测评结果。这样能使他们更加清晰地认识自己,并积极地扬长避短,获得更好更快的发展。
(五)建立各种特长小组,定期组织兴趣活动
教师应根据学生成长记录信息建立多个兴趣小组,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发展空间。教师既可以把具有相同特长的学生分在一组,进行优优协作,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各种智能特点分组,每项智能对应一个小组。比如,划分等级组、平行组、细化组等。尤其是细化组,更能显示出个体优势智能进一步细分的关键因素。每项智能包含一组关键因素,比如,言语—语言智能包含语言表达运用、语言组织、书面表达等次级关键项。在具有言语—语言智能的儿童组中,每个儿童会侧重于不同的次级关键项。教师可以把言语—语言优势智能组再进一步划分为朗诵组、语言表演组、演讲组、写作组等;师生共同参与确定兴趣小组活动的目标、程序、方法、时间、地点、内容等,教师要鼓励儿童适当加大活动力度和范围,在积极活动中锻炼自己。
[1]刘竑波.多元智能与教师[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2]郭福昌.多元智能在中国[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3]张敏,刘竑波.多元智能案例研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G642.0
A
1671-8275(2012)01-0074-02
2011-11-20
王兴伟(1971-),男,河南商丘人,海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育学原理专业2010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学校管理。
何玉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