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象似性原则看英语语法中的主谓一致
2012-08-15陈华娟
陈华娟
(上海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上海 200093)
从象似性原则看英语语法中的主谓一致
陈华娟
(上海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上海 200093)
象似性主要讨论语言形式与意义之间的理据关系。象似理论将语言形式与所表意义之间的内在联系描述清楚,可大大加深学习者对英语语法的理解,对从根本上提高语言能力和运用水平有着重要意义。文章从象似性入手,重点探讨英语语法中主谓一致的形式和意义的关系,以期对英语教学有所裨益。
象似性;主谓一致;英语语法
一、引言
主谓一致是英语较为复杂的一种语言现象[1]36-39,在构建过程中涉及到复杂的心理加工。从70年代初Langacker教授创建认知语法至今,用认知理论去解释语法现象已给学者们提供了很多新的思路和研究方法。这不仅得益于认知语法从根本上抛弃了传统语法的那种老套的句法分析方法,更重要的是它以体验哲学为理论基础,深入解释语法规则背后的认知方式和心理基础[2]3,17。这就打破了传统的从句子表面形式分析句法的方式,挖掘构造与意义背后深层次的涵义。认知语法认为:语言和句法不是自治的,具有体验性,语法具有象似性[2]3,17。语法具有象似性用Haiman的话说,就是句子的表层形式是语义的象似图式[3]。最早提出象似性概念的美国著名哲学家、符号学创始人皮尔斯(1940)就指出:“每种语言的句法中也存在逻辑象似符号……”[4]454沈家煊也提到:象似性理论认为语言符号的能指和所指之间有一种必然的联系,两者的结合是可以论证的,是有理据的。同样,语言的结构,特别是句法结构,甚至句法规则也是非任意的,是有理可据的[5]45。从句法角度看,句法结构与客观现实、经验结构、概念框架和所表意义具有很多象似性关系[2]3,17。
因为主谓一致是我国英语学习者常见的语法现象之一,它又涉及到复杂的心理加工,而用认知语法的象似性理论可以解释主谓一致三条原则形式与意义背后的认知和心理基础。因此,本研究旨在从认知层面出发,借鉴认知语法的象似性理论,探究主谓一致中形式和意义的关系,以期对英语教与学有所裨益。
二、象似性与主谓一致现象
象似性是现代符号学之父皮尔斯在其符号三分法的理论中提出的。他把符号媒介与指称对象之间的关系概括为三种类型:象似符号、标志符号、象征符号[6]。象似符号就是通过写实或模仿来表征对象,它与所指对象之间的联系靠的是性质上的某种相似性。目前国内学者王寅已在国外学者提出的数量象似性、距离象似性和顺序象似性的基础上,又提出了三条新的原则:标记象似性、话题象似性和句式象似性。
本文主要从数量象似性、标记象似性、距离象似性和顺序象似性四个方面来分析主谓一致三条原则的象似理据。
(一)数量象似性
数量象似性是指语言单位的数量象似于其所表达的概念数量和复杂程度[7]27。换言之,说话人觉得重要的信息,有时对听话人而言是很难预测的信息;表达它们的句法成分越多,形式越复杂,加工信息时需付出的努力就越多。
主谓一致中的语法一致原则是英语语法最基础的内容。研究发现,认知语言学中的数量象似性原则可以解释语法一致原则。
如:1)a.Tom speaks English.
b.Tom and Mary speak English.
2)a.Mary looks healthy and strong.
b.Jane and Mary look healthy and strong.
3)a.There exists a famous landscape,the West Lake,in Hang Zhou.
b.There exist many gyms in Beijing.
例句a中都是单数逻辑主语,但谓语动词加上曲折-s,同时使用了表示一的数词;而b句都为较复杂的复数逻辑主语,名词有复数曲折-s对应,也使用了大于一的数词,但动词词尾却没有曲折-s。这看起来似乎和象似性理论矛盾,因为根据数量象似性原则,说话人觉得重要的信息,对听话人而言是很难预测的信息,表达它们的句法成分也越大,形式较复杂。事实上,两者并不矛盾,句法象似性仍然适用。下面我们分析这个看似矛盾的现象是如何体现数量象似性的。
例句a的动词分别是speaks、looks、exists;例句b的动词则分别为speak、look、exist。表面上看,例句a动词的语言符号比例句b动词的语言符号多,但实际上仍然是例句b动词的语音符号多。因为,这里的speak并不等于原形中的speak,而可以看成是speak+s+(-s)。它比a句的动词多一个语言符号(-s)。根据两元对立原则,语言符号(-s)不是表示不存在而是表示语言符号的负逻辑值,即对立状态,二者复合后抵消,变成了外显零表征。另外两个动词look、exist,依次类推。
(二)标记象似性
标记象似性体现在有标记项语言符号数量多,对应于额外意义。它不仅表现在名词词尾上,还表现在系/助动词的语言符号数量上,are、were、have均比is、was、has多一个字母。
如:1)a.The poet and writer has come.
b.The poet and the writer have come.
2)a.Reading is very important.
b.Reading and writing are very important.
同理,主谓一致中的意义一致原则也是如此。例如:
1)The crowd were running for their lives.
2)The news was very exciting.
虽然表面上逻辑主语是单数形式,但是这里的crowd并不等于我们所看到的形式上的单数。以往我们都是在名词词尾加-s、-es、-ies变成复数,而这里的crowd并没有象征复数的曲折结尾-s。但这里crowd虽然是单数形式,却表示复数意义,所以crowd可以看成是crowd(+s)。根据标记象似性原则,其谓语动词的语言符号就应该是复数,就比单数的语言符号数量要多,意义也变成了“人们”。而例二则相反,new我们都知道是形容词“新的”意思,在词尾加了s,意义则变为名词“消息、新闻”。做名词意义时,它是一个不可数名词,因此,虽然结尾有-s,其实质上是news(-s)。根据标记象似性原则,其谓语动词的语言符号也应该是单数,因此,要比复数的语言符号数量少。
(三)距离象似性
距离象似性即认知上相近的概念在语言形式的时间和空间上也接近[8]160。Haiman(1983)将距离象似性定义为:语言成分之间的距离反映了所表达的概念成分之间的距离[3]。概念距离相近,同属一个意义群或语义场,或欲述一致性较高的信息,在思维时就容易将它们放在一起思考,它们共现的可能性就越大,在表示时间语符间的距离也往往靠得近[9]341,361。英语中的There be句型就是一个典型。
(四)顺序象似性
顺序象似性指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及概念时间顺序与语言描述的线性顺序相对应[8]160,语言单位排列顺序象似于时间顺序,与文化观念密切相关[9]341,361。主谓一致遵循的就近原则是英语中一个容易混淆的语法项目,距离象似性和顺序象似性可以很好地解释这一点。现以there be+NP1+NP2+NP3…+NPn为例。
如:a.There is a pen,a knife and several books on the desk.
桌上有一支笔,一把小刀和几本书。
b.There are twenty boy-students and twenty-three girl-students in the class.
班上有20个男孩,23个女孩。
在初学there be句型时,我们大脑中往往有个思维定势,容易用语法一致原则来套用there be句型,这样就会犯错误。其实距离象似性和顺序象似性可以很好解释这一原则。在上述两个例句中,很明显,都属于“There be+NP1(+NP2)+and+NP3”结构。与谓语动词距离最近的是NP1,其次依次是NP2、NP3,均用逗号与谓语动词隔开,或者用and连接,无论是在语言形式的时间还是形式上NP1都与be动词更接近。我们都知道,语言成分在线性句子结构中的顺序与人们在感知这一操作事件时的经验顺序是一致的,即思维对应着语言符号的先后顺序。因此,在使用there be句型时,说话者往往是随着自己的思维顺序来表达的。思维中越早出现的事物,表达中排列的顺序与谓语动词be距离也越近,对be动词的影响也越大;反之,距离越远,排在后面的名词对be动词的影响也越小。根据距离象似性原则,句子成分间语义上越接近,形式上就越紧密。因而,be动词的形式也与靠近它的名词保持一致。因此,符合符号象似性的原则。同样的,遵循这一原则的其他情况可以以此类推。
三、结语
作为认知语法的一个重要理论,象似性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人类普遍认知机制和语言内部结构的关系。象似性理论中的数量象似性、标记象似性、距离象似性和顺序象似性原则可以解释很多语法现象中不太好解释的问题,对英语语法教学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在教学中让学生有意识地了解语言和思维之间的这种象似映照关系,不仅有助于学生记忆、提取以及主动生成语言,同时也有助于学生理解和熟悉英语语言表达的规律和思维习惯。
[1]章振邦.关于主语和谓语一致关系的若干探讨[J].外语界,1986(4).
[2]王寅.认知语法概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3]Haiman,J.(ed.)Iconicity in Syntax[C].Amsterdam:John Benjamins,1985.
[4]顾嘉祖,辛斌.符号与符号学新论[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
[5]向晓.旅游英语语言认知解读[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0.
[6]Peirce,C.S.Philosophical Writings[M].Boston:Boston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32.
[7]刘世英,曹华.英汉词序象似性对比研究[J].外语教学,2006(6).
[8]赵艳芳.认知语言学概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9]王寅.语义理论与语言教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H314
A
1671-8275(2012)01-0060-02
2011-12-15
陈华娟(1986-),女,安徽淮南人,上海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西方修辞学,英语教学法。
朗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