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入挖掘广西红色资源增强《纲要》课教学实效性的探索与实践

2012-08-15牙远波简华春

河池学院学报 2012年6期
关键词:纲要理论课课件

牙远波,简华春

(1.河池学院思政部,广西 宜州 546300;2.百色学院社科部,广西 百色 533000)

红色资源主要是指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战争年代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所形成的纪念地、标志物,以及其所承载的革命道路、革命历史、革命文化、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的总和。本文所说的广西红色资源主要是指河池、百色两地在革命战争年代形成的内涵丰富的物质、精神和信息三个层面的资源,物质层面的资源有百色粤东会馆、百色起义纪念碑与纪念馆、韦拔群烈士墓与纪念馆、列宁岩、韦拔群故居、香刷洞等;精神层面的资源包括百色起义精神、韦拔群精神等;信息层面主要包括老河池的红军标语、红色文献、红色歌谣、红色诗词以及红色题材的影视作品,如《百色起义》、《邓小平》、《远征》、《拔哥的故事》等。河池学院、百色学院《纲要》课的部分老师通过整合两校师资力量,在如何挖掘这些具有地方特色的优质教育资源运用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拓展和丰富教育资源,增强教学的实效性、吸引力和感染力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一、增强《纲要》课教学实效性的主要方式

河池学院、百色学院两所地方高校部分教师对增强《纲要》课教学实效性的合作研究起源于2007年2月教育部新开设的《纲要》课。根据“05方案”的文件精神,两所地方高校《纲要》课的部分教师就如何挖掘百色、河池两地的红色资源充实教学内容,以“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为目的,增强课程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等方面,在教学中进行了探索与实践。

(一)深入挖掘提炼红色资源,形成优质特色的教育教学内容

在挖掘、提炼红色资源方面,两校部分《纲要》课教师以2006至2008年先后取得的《邓小平与百色起义的思想政治工作研究》等校级和广西教育厅科研课题的研究为基础,根据本地红色资源的特点和优势,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核心,进行归纳、提炼和提升,探索和构建以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新道路的开辟——百色起义——韦拔群精神为主线的集物态、事件、人物、精神为一体的红色资源教育教学内容体系,把毛泽东开辟的中国革命新道路理论与邓小平、张云逸、韦拔群等人领导的百色起义的内在联系等研究成果融于教学中,实现了本地区丰富的红色资源与课程内容、课堂教学有机地结合,形成具有地方优势特色的红色资源成果。

2008年以来,两所院校《纲要》课的部分老师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整合教学和科研力量,申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和自治区教改项目,对当地的红色资源进行了更深层次的研究。期间,先后有《新民主主义时期中国共产党培养广西少数民族干部的历史经验研究》(项目批准号:11XDJ002);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彩多媒体课件”研究制作(项目批准号:教社科司函〔2009〕122号)、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十一五”教改课题《广西欠发达地区新建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团队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项目批准号:桂高教2008C080)和《联系实际,搞好〈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项目批准号:桂高教:2007109);2009年广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立项研究课题:《百色起义与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研究》(项目批准号:2009LSZ004)等国家级社科基金、教育部、自治区级科研和教改课题4项,教育厅科研课题6项。在《人民论坛》等公开刊物发表《武装农运领头人——韦拔群》、《中国共产党在百色起义中的思想政治工作》、《广西欠发达地区新建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团队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等教改论文和研究论文24篇;出版著作2部(副主编)、参编著作、教材各1部;获得省部级奖励7项、地厅级奖励共12项。这些研究项目取得了预期的成果,为红色资源在地方高校《纲要》课教学领域的广泛运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以《纲要》课“精彩多媒体课件”的建设为重点,积极把红色教育资源成果融入课堂教学和教材

为了实现红色资源优势向思想政治理论课育人优势的转化,通过自己主持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彩多媒体课件”研究制作)和两个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十一五”教改课题为依托,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改革计划,积极推进红色资源在《纲要》课教学中“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的三进工作,充分发挥红色资源应有的教育功用。

首先,以《纲要》课“精彩多媒体课件”建设为重点,以精彩多媒体课件和精品课程建设要求为标杆,优化多媒体教学课件,提升《纲要》课教师的专业素养,提高教学水平。如2008年6月,《纲要》多媒体网络课件获得百色学院校级建设立项,2009年,又获得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彩多媒体课件”研究制作)的立项。借助这两个项目进一步把红色资源转换成典型的数字、文本、图形、图像、动画、视频、音频等,制作了《纲要》课全程多媒体教学课件(单机版),搭建网络教学平台与教学资源库,优化了教学设计,打造了良好的教学环境,并实现了研究和教改成果资源的共享,提升了两校《纲要》课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两所院校的教师先后多次获得国家级和省部级大奖。2008年获第八届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高教文科组《纲要》课课件优秀奖、广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比赛“精彩一课”奖;2009年7月,获教育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彩多媒体课件”、第九届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高教文科组课件优秀奖、第二届广西高校教育技术应用大赛二等奖;2010年,获第七届广西高等教育教学软件大赛三等奖;2011年,获首届广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软件大赛一等奖。

其次,拓宽红色文化传授渠道,积极推进红色资源“进教材”。百色学院部分《纲要》课教师依托“十一五”期间第二批广西高等学校重点教材立项项目《光照千秋——百色起义与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桂教高教〔2009〕145号)的建设,编写了《百色起义光照千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这本挖掘地方红色资源的校本教材和《左右江革命根据地红色歌谣》。从2010年上半年起,开设以《百色起义光照千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为教材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特色课,以帮助大学生了解邓小平等领导的百色起义的光辉历史和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围绕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道德品质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遵纪守法教育、民族观教育等内容进行授课,挖掘这些地方红色资源的深刻思想内涵和理论价值,让百色起义精神进课堂,丰富了纲要课的形式和内涵,增强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三)通过实践教学环节把地方红色资源融入《纲要》的教学,拓展和延伸了课堂教学的内容和空间

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联合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文件精神,要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环节;要通过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活动,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观察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深化教育教学的效果。因此,在纲要课的实践教学中,主要采取了体验式实践教学和欣赏探究式的实践教学,把地方红色资源融入《纲要》课的教学实践中,探索红色资源对思想政治理论建设的作用及其运用。

首先是开展体验式实践教学。按照就近原则,定期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开展《纲要》课的现场教学。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是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宝贵资源,是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重要依托,是广大青年学生学习革命传统、陶冶道德情操的重要课堂。例如河池学院组织学生参观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韦拔群纪念馆;广西最早培训农民干部学校的广西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列宁岩;展现了农民运动领袖韦拔群的人格魅力,以及群众对他的爱戴与尊敬的韦拔群故居;韦拔群家族烈士墓和韦拔群烈士牺牲地——香刷洞;展现韦拔群领导东兰农民武装起义和红七军开会办公地——红七军前委旧址魁星楼等。百色学院组织学生参观学习的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主要有:红七军军部旧址——百色粤东会馆;百色起义纪念碑;重点参观百色起义纪念馆,了解百色起义的主要经过和百色起义的历史地位,邓小平同志从领导百色起义开始的治党治军治国的发展路程,张云逸、韦国清、韦拔群等老一辈革命家的英勇事迹,百色起义的特点等;以及集中体现了革命年代我党为民革命、立党为公精神的田东右江苏维埃政府旧址;田东百谷红军村“革命村庄树旗帜,红军精神代代传”的风采和精神等。

其次是进行欣赏探究式实践教学。剪辑反映地方红色题材的影视作品片段,选取在右江地区广泛流传的典型红色歌谣,如《谁是革命主力军》、《苏维埃一定要胜利》等在课堂进行播放并讲解,或是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观看反映地方红色题材的的经典电影、电视、文献记录片,如《百色起义》、《邓小平与广西》、《邓小平》、《远征》、《红岸——邓小平在1929》、《拔哥的故事》等。这些影视作品和红色歌谣是波澜壮阔历史的生动再现,真实反映了当年广西特别是右江地区的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坚定的理想信念,大无畏的革命气魄,彰显了在右江地区血与火的斗争中,形成的“百折不挠、奉献拼搏、团结务实、争先创新”的百色起义精神,给学生以强烈的吸引力、震撼力和冲击力,激发了学生兴趣,让学生从中触摸历史,感悟未来,缅怀先烈的丰功伟绩,传承革命精神,达到润物细无声,寓教于乐的效果。

(四)创新教学内容,不断增强《纲要》课教学的实效性

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结合地方红色资源,创新教学内容。

首先,把《纲要》课教学的共性要求与地方高校独特的红色教育资源的个性相结合。在教学改革和实践中,按思政课“05”方案的要求,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充分挖掘地方丰富的红色资源,并将其运用于《纲要》课的课堂教学中,使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内容更丰富,教学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既提高了学生主动参与、自觉运用正确的理论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又比较好的解决了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普遍存在的“学生厌学”等一些影响教学效果、教学目标的问题。

其次,把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与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综合素质相结合。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使教师在研究性教学中发展教学能力。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渊博的知识与高尚的人格,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生动的言语、活泼的课堂氛围、柔韧有余的教学驾驭能力,才会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教师不仅要剖析近代中华民族的屈辱历程,宣传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还要充分利用本地红色教育资源,激发青年大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时代使命感。同时,通过带领学生到百色纪念馆、韦拔群纪念馆、列宁岩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进行实地教学,把爱国主义教育与革命传统教育相结合,使学生在实践教学环节中了解历史、感知家乡、体会变化,从而激发他们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和民族责任感,培养人文情怀,提高实践能力,促进思想政治素质和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使他们坚信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社会主义就不能发展中国。与此同时,教师自身也在《纲要》课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成长,先后有多位教师在2009-2012年间获得了“自治区助人为乐道德模范”提名奖;第一届广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优秀教师;广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先进个人等多项荣誉。

再次,把红色教育资源的研究与服务地方经济文化建设相结合。在《纲要》课建设的过程中,就如何开发利用地方红色教育资源、如何服务于地方先进文化的建设和弘扬民族精神、乃至如何充分发挥红色文化资源为地方经济建设发展服务等内容,也进行了有益探索。特别是2009年,受中共河池市委、市人民政府隆重纪念韦拔群诞辰115周年办公室的委托,河池学院授部分《纲要》课老师具体负责组织并成功举办了“韦拔群精神”学术研讨会,会后又负责组稿、编辑出版了《韦拔群精神论》一书,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还参与了同年12月在南宁举办的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举办的“纪念百色起义、龙州起义80周年”学术研讨会的各项筹备活动。通过这两项活动,尝试找出一条拓展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地方经济文化建设的良性互动之路,以解决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中红色资源的研究与服务地方经济文化建设相互脱离的一些环节问题。

二、《纲要》课教学实效性探索的成果及其影响

通过深入挖掘利用地方红色教育资源,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增强《纲要》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使课程教学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提高教学质量,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一)特色化推进教学改革,教学质量全面提高

深入挖掘利用红色教育资源,并把最新的红色资源成果融入课堂教学,优化教学设计,促进《纲要》课“精彩多媒体课件”的建设,提升了《纲要》课教学团队的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水平和教学水平,增强了课程教学的实效性,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三年来的实践证明,两校学生对《纲要》课任课教师课堂教学效果的评价相当高。其中,据2009-2011学年度的教学检查统计,两所院校一、二年级近万名学生对《纲要》课课堂教学效果满意率达90%,得到了广大同学的好评。2011年12月,河池学院在教育部进行的高校教学水平合格评估中,部分老师讲授的《纲要》课也得到了评估专家的好评。百色学院的学生对纲要课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手段持肯定态度。据百色学院教务处学生评教资料显示,教学团队的教学效果整体优良。近年来,自治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巡视组多次对百色学院思政课建设工作进行检查,都肯定了《纲要》课挖掘地方红色资源,优化多媒体教学设计的教学改革成效。

(二)及时转化教改与科研成果,课程建设成绩显著

2007至2012 年间,河池学院和百色学院部分纲要课教师整合力量,通过申报国家级和自治区级教改课题和科研课题,融教学和科研为一体,对地方的红色资源进行深入挖掘和更深层次的研究,取得了突出的科研成果和优良的教学效果。项目组成员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教育部教改项目1项、自治区级教改项目2项、教育厅科研立项项目8项;出版著作2部(副主编)、参编著作、教材各1部;公开发表教改和相关的科研论文24篇;获得教学和科研省部级奖励7项、地厅级奖励12项,其中包括教育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彩多媒体课件”、广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比赛“精彩一课”、首届广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软件大赛一等奖等。

(三)教学团队的影响力扩大,教改成果对所在学校和区内其他高校有影响和借鉴作用

2008年6月,《纲要》课获百色学院校级多媒体网络课件建设项目后,纲要课教师不断提升媒体课件的制作水平,并实行成果和资源共享,制作的多媒体课件被校内外多名教师在授课中采用。网络课程结项后,又组建了《纲要》精品课建设团队,在校级精品课的基础上,2012年11月又获得了自治区级精品课程建设立项。骨干教师也入选了广西高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精彩多媒体课件”自治区级研究团队,成为主要成员。2011年7月,在首届广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软件大赛闭幕时,纲要课件制作者被大赛组委会选定为代表作观摩课汇报。与此同时,《纲要》课教学改革的成果对两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其他课程具有影响和借鉴作用,推动了两所地方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此外,对其他高校《纲要》课整合力量,进一步挖掘利用地方红色教育资源,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优化多媒体教学设计,提高教学质量,也有推广应用价值。

[1]中宣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S].

[2]李贤海,李文瑞.对“红色资源”概念界定的思考[J].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

[3]李康平.论红色资源在思想政治理论课运用的价值与路径[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4).

[4]肖纯荣.地方红色资源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中的运用[J].林区教学,2011,(3).

[5]张泰城,肖发生.红色资源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教学与研究,2010,(1).

猜你喜欢

纲要理论课课件
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
一图读懂这本《学习纲要》
用Lingo编写Director课件屏幕自适应播放器
从“广用”到“省用”——谈音乐教学中课件使用的“度”
课件综述——《识字三》
《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解读
“三维”纲要促转型 竞进提质再跨越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
提高高中数学多媒体课件质量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