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香港理工大学教学“零管理”的启示

2012-08-15曹俊明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5期
关键词:香港理工大学黄教授教务处

曹俊明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湖北黄冈438002)

今年2月6日,在我校与香港理工大学工业中心联合举办的高职高专院校教师研修班的第一堂课上,我向黄德辉教授提出了这样的一个问题:在香港理工大学,教务处是怎样进行日常教学管理的?结果黄教授的回答让在座的我们大跌眼镜。黄教授说,“我们教务处实行的是‘零管理’”。一时间我百思不得其解:香港理工大学不也是有一个教务处吗?难道不开展工作吗?怎么会是“零管理”呢?后来经过在香港理工大学近一周的学习、生活,对这个问题我渐有所悟。

一、教学“零管理”的体现

香港理工大学的教学“零管理”无处不在,大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看出来。

(一)学校居然没有铃声

香港理工大学教学时间是这样安排的:从早上8:30到晚上10:30(图书馆甚至24小时开放),30分钟一节课,没有课间休息,也没有安装电铃,只是在每个教室挂了一个钟,师生自己掌握上下课时间。这在我们内地的高校简直是不可想象的,我们经常说铃声就是命令,整个校园的秩序就是靠铃声来维持,教务处还经常为老师和学生迟到、早退那么一两分钟屡教不改而头疼不已;但是在香港理工大学,虽然没有铃声,整个校园上课、下课、上学、放学却井然有序,教师也绝少迟到、早退。这里虽然没有铃声,铃声却深藏于广大师生员工的心目之中;这里虽然没有看到管理,但管理却体现在师生员工自觉的日常行为之上,原来这就是“零管理”。

(二)看不到有人查堂

我们学校有一两万人的学生规模,平时的教学查堂是一份苦差事,教务处工作人员整个校园各教学场所转下来要一两个小时;各学院的日常教学查堂,也不能长年累月一以贯之。教师上课迟到、早退,甚至空堂的现象即使发生也得不到有效的监控。但是在香港理工大学却似乎看不到教学管理人员查堂,教学秩序依然正常,原因何在呢?在一次参观香港理工大学的教室时,我们找到了答案——原来他们在使用类似于我们的“一卡通”的职员卡。我们参观的是他们的一座教学大楼,一进大门教师和学生就要打卡,到了教室教师也要打卡,否则你启用不了所有的教学设施设备。所有的考勤信息都通过计算机传输到了控制终端,严密的监控系统,让缺勤无处遁形。这里没有查堂,没有管理,但先进的监控系统却对违纪现象“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原来这就是“零管理”。

(三)令人钦佩的敬业精神

这次负责对我们进行培训的主要有两个人,一个是香港理工大学工业中心的黄德辉教授,一个是黄教授的同事——朱碧筠小姐。听我校负责联络工作的叶老师说,年前年后,黄教授、朱小姐与他在QQ及电子邮箱中交流了十几次,内容涉及到了培训工作的细微末节。在与黄教授、朱小姐相处的一个多星期的时间里,我们无处不感觉到他们对我们学业上的精心指导和生活上无微不至的关心。当时还是元宵节前后,神州上下还沉浸在节日的气氛里,但黄教授不仅在白天对我们循循善诱、诲人不倦,晚上还抽出时间陪同我们游览香港美丽的风光,深夜还要准备第二天的讲义。朱小姐在课堂上也是不知疲倦地为我们准备学习用品,摄影、拍照,准备茶点,一刻也没有停留。黄教授说他们没有额外的报酬,只是在信守职业道德,做他们认为自己应该做的事情。黄教授的领导——工业中心的总监朱锦标教授只是在开幕式及结业典礼上出现,平时就只有黄教授和朱小姐打理培训班的一切工作事务。正是由于黄教授、朱小姐的高度的敬业精神(他们自称为职业道德),才有了培训班的巨大成功,才使得在我们看来很繁重的工作,他们做起来却显得举重若轻。香港理工大学的“零管理”就体现在职员的敬业精神上。正是有了这种高度自觉的敬业精神,所有的工作就可以无往不利,无为而治,无需管理。

(四)学生的高度自治

可能是新年伊始,茶余饭后,香港理工大学的校园到处是学生会在组织竞选。随处你可以看到这样的场景:一座大楼底下,人来人往,一个简易的主席台,几排椅子组成的观众席;一伙年轻人聚集在一起,竞选者在台上侃侃而谈,阐述他们的“施政纲领”,台下的观众侧身倾听,路边的行人时而驻足围观……这里没有一个老师在那里组织、领导,但是一切却那么井井有条。这里也看不到管理,然而管理却无处不在。类似的情景你可以在工业中心看到,尽管参观的人络绎不绝,但是学生能够视而不见,在那里潜心地设计程序、操作车床;你还可以在图书馆里看到,游人即使走到跟前,学生却仍沉浸在知识的王国里而茫然不知……正是有了学生的高度自治,任何人为的外界强加的管理都显得是苍白的、多余的。

(五)教学管理功能的嬗变

黄教授说,香港的大学与内地大学管理的最大不同在于,香港大学的服务部门多、大陆大学的衙门多。扪心自问,何尝不是如此?香港理工大学确实有教务处,但是其功能是侧重于宏观指导,其日常的教学管理功能已经嬗变为教学服务,分解到各二级学院的日常事务之中了。最典型的是香港理工大学专门设立了教学发展中心,整合了我们内地学校教务处、学工处、后勤处等诸多部门的功能,宗旨只有一个,就是为教师和学生搞好服务。因此,黄教授说香港理工大学教务处实行的是“零管理”,就见怪不怪了。

二、实施教学“零管理”的条件

管理是无形的手,香港理工大学的管理是一种高水平的管理——管理无处不在,却又没有任何刀工斧凿的痕迹,从管理的风格上来讲是一种近乎放任的民主式管理,也就是所谓的“零管理”。这种管理是有必需条件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良好的文化氛围和高素质的被管理者

香港理工大学并不是世外桃源,她只是香港的一个缩影。香港的治安状况非常好,没有我们在内地看到的香港警匪片里面的打打杀杀,看不到黑社会的血腥火拼,甚至连香港名片——“皇家警察”的身影也很少见。走在香港的大街上,人们匆匆忙忙,而又彬彬有礼。地面干干净净,我穿了一个星期的皮鞋,不仅鞋面一尘不染,连鞋底也没有丝毫的尘泥;街道上车水马龙,尽管街道狭窄,却很少有堵车的事情发生;路边的行人行色匆匆,只要是红灯亮起,哪怕是路上一辆车也没有,也无人擅闯红灯。香港理工大学是没有院墙的,只是几十栋楼房相对聚集在一起,任何人可以随意出入。在这种社会文化氛围下,人们高度自觉,任何人为的管辖治理都显得多余。香港市民普遍遵守秩序,法律意识强,做事情有条理,大学里的师生尤其如此,更兼香港理工大学员工具有的为领导分忧的精神,只要制度健全,一切按部就班,无需过多的管理。

(二)管理者的民主管理传统

香港官方沿袭的是西方的民主式管理思想,尤其是香港回归,港人治港,高度自治之后,其自信心和自治力大大增强。在此背景之下,香港理工大学努力为教职员工提供一种宽松自由的环境,将“营造优良的大学环境,让员生透过教育及学术追求卓越”作为学校的使命之一;香港理工大学奉行“我们为学生及教职员提供理想的环境,让他们可安心寻求及推动个人和大学的发展”的人才价值观。这些无不闪耀着民主管理的光辉思想。香港理工大学实行的是董事会制,其组成包括:校长和常务副校长为当然成员;最多二十名来自商业、金融、工业及专业界的校外成员;两位学院院长;由选举产生的教职员代表三名;校友代表一名和一名全日制学生代表。顾问委员是校董会的最高咨询机构,负责就大学方向性的事项提供意见,以推动大学的发展。其组成包括主席、八位当然委员(校董会主席、校董会副主席、司库、校长、一位由校长指派的大学高层人员、校友会联会主席、学生会主席和上任校董会主席)及最多三十六位校外委任成员。由此可见,香港理工大学秉承的是一种民主的管理风格,并且沿袭近四十年,历届管理者运用起来,无不得心应手。

(三)强有力的奖惩措施

当前内地、香港及澳门都在禁烟控烟,效果却天差地别。港澳由于对违禁者施以重罚,效果渐显。而邻近的内地呢?日前《广州日报》记者走访市内多个餐厅、饭店和网吧,发现许多都未有遵守规定全面禁烟。室内处处烟雾弥漫。控烟执法主要以劝导教育整改为主。到目前为止,还未对任何单位和个人开出一张罚单,控烟禁烟遭遇执行难。这一现象说明,有效的奖惩措施,强有力的执行力何其重要!我们内地诸多高校的教学管理制度不可谓不完善,我们的教学管理机构和人员不可谓不作为,但为什么我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却总不及香港理工大学这样能够垂拱而治呢?香港理工大学师生违纪与社会上的市民一样也是会受到惩罚的,而我们内地高校一旦对某种违纪现象实行惩罚,马上会招致教师的责难,学生及其家长甚至会上告到上级教育主管部门。这样无异于自缚手脚,再多的管理上的人财物投入也难以奏效。

(四)现代化的信息管理系统

管理的一个重要职能是控制,而在执行控制职能的过程中,信息搜集与处理非常重要,不掌握信息搜集与处理的方法与技术,管理者就无法有效地执行控制职能。[1]香港理工大学之所以能够实现教学“零管理”,关键在于其现代化的信息管理系统。在参观其多媒体教室时,黄教授给我们演示了他们功能强大的教务管理信息软件系统,譬如,在系统上教师可以申请教室,而教室的设备配置、容量大小、桌椅分布等信息在系统上一览无余。据黄教授介绍,学校所有的管理项目、所有的管理功能都整合到了软件系统之中,可以节省大量的资源,为“零管理”创造坚实的基础。

三、我校如何实现教学“零管理”

教学“零管理”其本质是一种分权管理,我校当前正在积极推行二级管理,与此不谋而合。我校如何实现教学“零管理”呢?我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实行科学管理

黄教授提出教学“零管理”后,马上有老师向我提出:我校教务处管得太多,譬如试卷批阅,就不该要求“零误判”;教案也没有必要每个人、每节课都按标准来准备……就这些问题我私下与黄教授作了交流,后来黄教授在课堂上澄清了大家的错误认识:有些阶段是我们必须经历的,国家教育部的很多评估标准都是为了促进教学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我们必须认真遵守。我认为科学管理就是我们的必经阶段,尽管我们办高职已经12年了,但与香港理工大学这样的高校比,我们在教学管理上还非常稚嫩。实际上香港理工大学的各种各样的教学标准已经非常完备、非常规范了,并且这些标准早已内化到了教职员工的思想意识之中了。而我们呢,制卷有试卷泄密的;改卷有算错分的;上课有迟到早退的……不经历科学管理的洗礼,怎么可能一下子就逾越到“零管理”呢?“科学管理之父”泰罗主张工作方法的标准化,即用科学的观测方法对员工的工作过程进行分析和研究,消除各种不合理的因素,将最好的因素结合起来,形成标准化的方法,在工作中加以推广[2]。这就要求我们对一些基本的教学环节如备、讲、考、改、辅等都要有数量的规定、质量的要求,要建立起严格的质量管理标准,强力推行10年、20年后,我们才能进入到香港理工大学现在这种管理上的清静无为的境界。

(二)推行精细化管理

当前我校很多教职员工对二级管理有误解,认为就是放弃管理,放任自流。实际上二级管理只是一种权力的重新配置——学校层面更加注重宏观调控,二级学院更加注重精细管理。二级管理不能导致教学管理的缺失。只有二级学院真正实行了科学、规范、精细的管理,那么学校层面就可以更少地干预,实现所谓的“零管理”了。当前江浙一带有的高职院校不设教务处,并非不进行教学管理,只是管理的功能下移到各基层教学单位而已。

(三)加大执行力度,奖罚分明

对于尚处在抓质量内涵建设阶段的内地学校,一方面要建立和完善各种教学管理的规章制度、质量标准;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加大制度执行力,奖罚分明。香港理工大学的厕所管理模式是这样的:保洁员一天清扫8次,每次要在登记卡上做清扫记录;督察员一天检查卫生打扫情况8次,同样每次要在登记卡上做检查记录。相关部门会对厕所卫生状况作出评估,奖罚兑现。对于消极怠工、屡教不改的予以辞退。“窥一斑而知全豹”,正是因为如此,香港理工大学的管理水平才如此之高,才可以自豪地说“零管理”。我校教室管理中心近期推行禁止学生将零食带入教室的规定,三令五申,有的学生仍然置若罔闻,我想如果违反规定的每人次罚款10元,用于补贴勤工俭学的学生,效果肯定大不一样。近期教务处处理了两起教学事故、先后两次通报试卷批阅不规范情况,对于促进我校教学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是非常有必要的。

(四)变管理为服务

当然“世易时移,变法宜矣”,当今社会,管理的理念也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管理就是服务。黄教授是香港理工大学工业中心首席项目主任,赫赫有名的大教授,但同时也是我们在香港生活上的好帮手、旅游观光的好向导;在我们每天进餐的餐厅,有一位一日三餐,西装革履,为我们这些异地学员作引导的长者,居然是学校后勤部门的高管……在香港理工大学,看不到管理,看到的只是服务。如何变管理为服务呢?具体来说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明确管理者的职责就是指导、帮助、支持、部署完成教学工作目标;二是管理者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素质和修养,担当责任,服务师生、恪尽职守;三是管理者要以人为本,通过掌握教职工的思想动态、工作状况、生活状况,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搭建专业成长的平台;四是管理者要知人善任,善于发现每个人的长处,充分发挥每一个人的聪明才智,形成高效团队;五是管理者要强化大局意识,提高协调能力,在有效的协调中体现服务。只要我们做到了这几点,就不会被人指责为颐指气使、高高在上。管理变成了服务,也就是“零管理”了。

(五)完善信息管理系统

前面提到香港理工大学有非常成熟的教学信息管理系统,所以管理效率非常高,可以节省大量的管理投入,化管理为无形。对于经济欠发达地区的高校来讲,这也许是可以实现弯道超越的捷径。我们学校正在加快校园信息化建设,如果能像香港理工大学那样,将学校的教学管理、学生管理、后勤管理等整合在一个系统管理软件上,必将解放大量的资源,充分提高管理的效率。也许有那么一天,我们的领导远在国外招募留学生,通过网络却能对学校方方面面的情况了如指掌,控制有力,那就是真正的无为而治了。

(六)营造醇厚的校风,文化育人

学校管理具有文化性,文化环境不同,学校管理模式也会有差异[3]。香港理工大学长期受西方自由民主文化思潮的影响,又加上师生员工文化素质高,高度自觉,可以实现“零管理”。我们学校近年来致力于打造红色文化,并且还获得了全国大学校园文化一等奖,可谓小有所成,“朴诚勇毅、不胜不休”的老区精神可谓深入人心,但我们还应该大力提高师生员工的文明意识、自我管理的意识,让大家都能够像香港理工大学师生那样自信、自立、自强,这样才能逐步实现“零管理”。

还记得与黄教授临别的时候的赠言:回去以后,你会感觉到香港与内地大学的明显差异,你会觉得要做彻底的改变很难。那么请从身边的事情作一些小的改变,日积月累,就会有大的进步。学习归来,我在教室管理中心推行了禁止学生携带零食进入教室的禁令,但愿能够成功,能有改变,能有进步!

[1][2]单凤儒.管理学基础(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31~189.

[3]王道俊,郭文安.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466.

猜你喜欢

香港理工大学黄教授教务处
服务现代警务新体系 构建“新公科”专业平台(顾国达等摄影 教务处报道)
香港理工大学无锡科技创新研究院签约落地无锡空港经开区
大道至朴,“怪医”仁心仁术治“怪病”
香港理工大学护理本科教育见闻及启示
好处费
基于项目化教学法的可编程控制器课程教学改革
旅游学术共同体的形成机理分析
最后一课
最后一课
仿真优化设计助推绿色经济——访卓展工程顾问有限公司特约嘉宾、香港理工大学教授牛建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