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人类自我认识的路径与方法

2012-08-15王立平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3期
关键词:内观通达人格

王立平

(贵州大学人文学院,贵州贵阳550025)

论人类自我认识的路径与方法

王立平

(贵州大学人文学院,贵州贵阳550025)

人类的自我认识是哲学探究的最高目标,是人的基本职责,是实现自我的先行条件,但它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因此,需要对人类自我的认识进行正确的把握和理解。人类的自我认识关涉人能否由存在者的层次返回存在,通达真理和自由的重大问题。返回存在要求我们必须经正确的路径--内观和体验,踏上寻求真理之路,通达真理,欢享真正的自由。

自我认识;内观;存在;自由

哲学史上,各个学派,各个哲学家思想背后隐藏着一条主线即人类对自我认识的探索——它已被证明是阿基米德点。不同哲学流派之间的一切争论中,人类自我认识的目标始终未被改变和动摇,它是一切思潮的牢固、不可动摇的中心。海德格尔曾说,思想家之间之所以从根本上互不理解,是因为他们各自以其唯一伟大性形态去寻求同一种东西,各个哲学家所寻求的同一种东西就是人类的自我认识。

一、人类自我认识

认识自我是哲学探究的最高目标。自我认识就是要认识自我,要在生活的每时每刻都必须查问和审视自身的生存状态,不断探究自身的存在。笛卡尔认为,“研究的目的,应该是指导我们的心灵,使它得以对于世上呈现的一切事物,形成确凿的、真实的判断。”[1]因此,人的价值就存在于此种审视中,存在于对人类生活的批判态度中。哲学史上,即使是怀疑一切关于事物本性的普遍原理的最极端的怀疑者也从不否认认识自我的可能性和必要性,他们只是怀疑离开人而去研究事物本性和关于知识之确实性的思想和方法,即人的思想应该关注人本身的存在,关注人自身的生活,探寻生命的意义。

哲学认识的对象应该是具体的、拥有鲜活生命的、实实在在的人,而非抽象的人。别尔加耶夫在《人的奴役与自由》的代序中写道:“哲学认识的基础是具体的经验,不是概念的抽象组合,也不是讨论式的思想,这些仅仅是工具而已”,“即使无足轻重的小人物,个体人格也支撑着他们的最高存在的形象,万万不能将他们所拥有的生存意义上的核心——个体人格转化为工具。这些人不仅拥有生命的权利,即使这份权利已被现代文明扼杀;同时还拥有生命的共相内涵。”[2]

综上所述,人类的自我认识是人的基本职责,是最重要的事,是实现自我的先行条件。我们应该研究的是拥有鲜活生命的人,应该在人与人的直接交往中,面对面的交流中洞察人的特性。

二、人类自我认识的起点和终点

希腊早期的哲学家认为,存在对人的显现和人经由此种显现可以直接领悟存在。自柏拉图起,人类的认识开始存在缺陷,认识发生了错位——存在本身自行隐匿,存在之真理逐渐被遗忘,生存着的人很难通达存在本身,所通达的只是存在者的层次而已。近代以来,人类的认识深深地陷入二元对立状态,认识分裂为存在和存在者两个层次,二者间存在着鸿沟,且鸿沟愈演愈烈。人一方面活在存在者之层次,寻求安逸舒适、高享受的物质生活,另一方面又想出离、超越自身进入存在之状态,以寻求幸福与自由。

现代人生活在一个断层时代,活在挣扎的痛苦之中。现代人是不自由的,遭受各种各样的奴役,甚为严重的是人身处不自由之状态而不自知。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和迅猛发展,人们迈入现代化进程,而所谓的现代化并未给人带来真正的福音。相反,现代化倒是给人带来一系列烦恼和困扰。人沉浸在丰富的物质享受之中,无休止的追求效率、利益,将善、美、幸福量化、经济化,把原本无形的东西转化为有形的东西。此外,人生活在信息泛滥的时代,广告等各种媒体形式对人进行狂轰乱炸。于是,人“反对现状的思想能够深植于其中的‘内心’向度被削弱了。这种内心向度本是否定性思考的力量也即理性的批判的家园”,[3]结果造成人一味盲目的接受,变得麻木,丧失反思批判的思维,并误认为社会所给予的本就是他应寻求之物。人真实的内心感受被埋没,变得不再重要,人的意义和价值也发生了偏离。最终,人成为“单向度的人”,对于此种人来说,幸福变为无休止的欲望的实现。因此,人忍受着前所未有的外在的奴役,活在存在者的层面,满足于此层次的幸福与自由,不再对形而上学的溯求感兴趣,渐渐遗忘了对存在的追问,对自由的追寻。

导致人类认识发生偏差的原因在于人类认识方法的错误,人类认识方法的错误造成上述所描述的人之困境。方法的错误在于人把研究物的方法运用到研究人的问题上。对于人,我们不可以用探求客观事物真理的方法来发现人的真理,因为事物可以根据其客观属性被描述,但是人却只能根据人自身的意识被描述和定义。由此,要将此两种方法区别出来,但是人们往往忽视这种区分或者根本就没有对此进行区分。人们用逻辑的方法把“人”看作抽象的概念,在其中寻找人的始终如一的本性和真理,最终令自己陷入困境。殊不知,人的生命是鲜活的,人的内心是丰富多彩的,况且人根本没有单一的或同质的本性。

早期希腊思想家认为,真理是对人的显现、展现,它具有敞开性,人可以通过真理的显现走上敞开的真理之道路。之后,人在推演中寻求真理。人们认为真理应是某种现成的东西,人可以通过思考把握真理,并且真理能被轻易的传递和传达给他人。现代哲学家海德格尔通过对“真理”一词的词源进行考究,认为真理是隐蔽的、被遮蔽的,然而,真理可以显现、呈现出来与人相遇,为人所知。因此,真理不是一种可以被人经验的对象,它是在人们对自我有了正确的认识之后不断探究其自身存在的过程中向人们显现的,人们存在着通达真理的可能性。如此,若要把握真理,就必须进行自我认识。

尼古拉·库萨将“知”理解为把握真理。“谁说自己知道,也就是再说,自己把握了真理”,“只有知道自己无知的人,才可以被看作是有知识的人;只有知道自己离开真理就不能把握任何东西,既不能把握存在,也不能把握生命、不能把握领悟的人,才尊重真理”。[4]其实,人不仅要认识到自己的“无知”,明了自己不是在求知识,而是在求真理,最关键的是认识到真理就在自己身边,它从未曾离开。

别尔加耶夫将其最终所领悟到的真理称为“个体人格”。个体人格是人类自我认识路途的起点,也是路途的终点。个体人格是变化中的恒定,是多样中的统一,它是留住的主体的发展,它突破、拓展、丰盈、充满——它的拓展和实现是指其自身的创造行动。个体人格具有独特的不可重复的意象,这种意象不仅是完整的,它也完整的进入个体人格的一切创造行动。即使个体人格自身的意象分裂,也不意味着个体人格的最后消弭。因此,当个体人格之力量注入存在之本源时,它便创造自身,实现自身的命运。

综上所述,由存在者通达存在,进入真理的敞开状态,欢享真正的自由,是人类自我认识的终点。

三、人类自我认识的方法和路径

对真理的认识存在着双重的途径:内观和逻辑。笛卡尔在《探求真理的指导原则》中指出,可以通过双重途径达到真理:一是通过经验,即内观;一是通过演绎。几何学家巴斯葛曾经将“几何学精神”和“微妙精神”做出根本性区分。“几何学精神适用于所有那些可以精确分析——可以被分解为它们的最初组成成分的学科。它从某些公理出发,并且从这些公理推论出真理,这种真理可以被普遍的逻辑法则所证实”。[5]逻辑的方法不能处理所有事物,有些事物具有微妙性和无限多样性,使得对之进行逻辑分析的一切尝试都会落空,而人就是这样的事物,人具有丰富性、微妙性、多样性和多面性。

人类自我认识的路径是内在经验(内观)的寻求伴随着外在体验的探索。人类意识萌发之初,生活的内向观察伴随着并补充着外向观察。但随着哲学的发展,原本统一、缺一不可的两种路径分道扬镳,内观的方法逐渐被忽视。即使在这两种方法分道扬镳之际,也存在少数人为人类自我认识之正确路径而努力、奋斗。

德国哲学家布伦塔诺通过区别物理现象与心理现象,使“心理现象”概念变得明晰。心理现象是指表象活动本身以及基于表象之上的所有意向活动。值得注意的是,这一区别不仅将其作为两种认识之分类,更将其作为两种认识之状态,即科学原则与内观原则。心理现象要求人关注每一个具体的事实,视每一实事为鲜活的当下,把握当下感受,使其明晰起来。如听一首音乐,人不仅仅是在听,更是在体验音乐与当下调动起来的情感相碰撞产生的感受。因为人都是有故事的,拥有只属于自身的人生经历和体验。

别尔加耶夫认为,人是具有一种两重性的矛盾生存,所以可以从上和从下认识自己。“从上认识自己,即从人自身的光、人自身的神性源头去认识;从下认识自己,即从人自身的幽冥、人自身潜意识中自发的模型源头去认识。”[6]真理朗照着人,是人之最高使命,其源头在生存的内在位置,即在精神世界和自由世界之中。因此,真理作为生存的核心,其前提就是体认痛苦和欢乐,其中体认痛苦是一种超越。沿着这条道路走下去,如果不走向奴役的道路,便会发生人与真理、与世界的内在的生存的相遇。

因此,人应该关注内省——内观的方法,使向外求索的道路与向内探寻的道路重新得到统一。人之为人的特性在于本性的丰富性、微妙性、多样性和多面性,所以,不可把人构造成一个人造的抽象的人,而必须把人描述为一个实在的、活生生的人。也就是说,人不是一种集体符号,而是具体的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人。用冯友兰的一句话概括为:要使人成为人,而不是成为某种人。

“内观”即是向内看,反观自己的内心,它要求人对自身当下的每一念头、每一行为、每种情感都有着清楚、明白和准确的认识。因此,也可以说内观是一种“觉知能力”。通过随时提起自己内在的观照,人可以随时当下返回自身,返回存在本身,返回存在之本然状态,进入真理的敞开状态,通达自由。“外在体验”是指一种实践能力。人的“觉知能力”受到后天因素的影响处于一种遮蔽状态,所以需要人在日常生活的体验中训练它,提升它,使它丰富强大。由此,通往自由的大门便向人敞开。

既然“内观”和“实践”如此重要,那么我们又该如何做到呢?

首先最重要的是“默祷”,《大学》道,“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默祷说的也正是此理,它融定、静、安于一体。于此,人才能时时刻刻的观照自己的起心动念,才能对周围所发生的一切变化做出迅速有效地反应,仿佛自身已是其中一部分,即所谓天地人之圆融。

由文学、艺术之路也可入于存在之敞开状态。文学、艺术的重要性在于令人摆脱功利。通过摆脱功利,打开人的心扉,唤起体验,让人看到人自身之光辉,从而招到人之神圣性——从意义的当下状态转向意义本身,即存在本身。海德格尔认为,艺术是“存在者的真理自行设置入作品”,因真理是无蔽,其入于作品将展示一种敞开状态。

结语

综上所述,自我认识要认识到人本身就生存在存在之中,人本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存在是出场的,其本身澄明着。“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鱼活在水中,其不知“湿”是何感觉,因为鱼自身遮蔽了对“湿”的体认。由于人自身遮蔽了对存在自身的认识,导致存在本身之遗忘,从而人远离自由。但人可以经由内观和体验之路返回人自身,返回存在本身,进入真理之无敝状态,获得自由。

[1][法]笛卡尔.探求真理的指导原则[M].管震湖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1,第 1页。

[2][6][俄]别尔加耶夫.人的奴役与自由[M].徐黎明译,贵州:贵州人民出版社,1994,第 3—6 页。

[3][美]赫伯特·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M].刘继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8,第 10 页。

[4][德]尼古拉·库萨.论隐秘的上帝[M].李秋零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6,第4—5页。

[5][德]恩斯特·卡西尔.人论[M].甘阳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第15页。

The Path and Methods of Human's Self Cognition

WANGLi-ping
(College ofHumanities,UniversityofGuizhou,Guiyang,550025,Guizhou)

The self cognition of human is the highest goal of philosophical inquiry.It is one of the basic functions and the antecedent condition of the self-realization,but it is confronted with unknown crisis hitherto.Therefore,human need to grasp and understand the self cognition of human correctly.Mankind's selfcognition is the major problemwhich is related towhether the human beingcould return toexistence and achieve the truth and the freedom.If the human being want to return to existence,human must choose the proper path--insight and experience.So human can set foot on the road of seeking the truth,accessingtotruth and enjoyingthe real freedom.

selfcognition;insight;existence;freedom

B82

A

1671-5004(2012) 03-0043-02

2012-6-18

王立平(1986- ),女,河北唐山人,贵州大学人文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现代哲学。

猜你喜欢

内观通达人格
内观疗法你听说过吗?
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
『青年艺术100』总监彭玮解读:IN/OUT的内观与反思
内观疗法在抑郁症康复期中的应用
“神子”如何通达藏地——论格绒追美的长篇小说《隐蔽的脸》
远去的平凡背影,光辉的伟大人格
内观认知疗法对大学生述情障碍干预研究
通达青岛
博物洽闻,通达古今——记奉节县博物馆群
论君子人格的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