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生职业精神培育探析
2012-08-15孟娇妍
孟娇妍
(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社会科学部,江苏 南京 210048)
高职学生职业精神培育探析
孟娇妍
(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社会科学部,江苏 南京 210048)
职业精神是高职院校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和强大支撑,高职院校应紧密结合高职学生的特点,探索职业精神的培育路径,以增强高职学生的竞争力。
高职学生;职业精神;路径
职业精神是一个职业人在自己岗位工作中表现出来的对待职业的价值观与态度,是其职业素质的基本表现,也是其做好本职工作的最直接的精神动力。职业精神是在特定的职业实践基础上形成的,着重反映一定职业的特殊利益和要求,鲜明地表现为某一职业特有的精神传统和从业者特定的心理和素质。职业精神就认识层面来看,主要表现为职业理想、职业态度、职业责任、职业纪律、职业良心、职业信誉、职业作风等,就实践层面来看,主要表现为敬业、勤业、创业、立业。作为直接面向生产、服务一线工作岗位的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精神的培育同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一样是其立足岗位、走向社会的重要条件,更是其在企业成长成才的必备要素。
一、加强职业精神的培育是学校、学生与企业的共同需求
(一)加强职业精神的培育是高职教育的内在要求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特征为:“以培养适应生产、建设、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为根本任务;以社会需要为目标,以技术应用能力为培养主线设计教学体系和培养方案……”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在培养学生的职业技术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满足企业对员工技能要求的同时,更要培养学生符合职业要求、保证发展需要的职业精神,这两项任务在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过程中是相辅相成的。高职院校应以提高学生职业素质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为学生努力学习提供可靠的动力并提升学生对职业认可的信心,从而为树立职业理想奠定基础。另一方面,从高职院校的可持续发展看,加强高职学生的职业精神培育有利于为社会和企业培养更加优秀的工作者和建设者,从而以学生的成功和成就提升高职院校在相关企业和行业的认可程度和品牌地位,为高职院校自身的发展和完善提供更强的动力。
(二)加强职业精神培育有利于高职学生可持续发展
随着经济形势的发展,社会对高职院校认识逐渐加深,企业对高职院校学生的需求也逐渐增多。但我们也看到在企业与学生之间的双向选择过程中,职业精神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一方面,职业精神可以端正学生对自我的认识,通过正确定位就业方向,促进学生从未来就业的角度去主动了解企业特点、工作环境和价值回报,转变就业观念,形成扎实学习、刻苦工作、务实发展的就业理念和工作态度,从而建立一种适合企业需要的价值观,以满足持续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现代企业管理者看重的不仅仅是专业知识丰富、职业技能娴熟的生产者,而是越来越加强对职业精神突出,能富有创造性地完成岗位工作的员工的培养。所以,高职院校应重视对学生职业精神的培育,以增强学生自身职业发展的后劲。
(三)加强职业精神培育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现代企业之间的竞争,其实质还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标准不仅包含技术能力突出、创新成果显著,还包含对企业的忠诚和对事业的执着,而后者对企业的发展推动力更长久。所以,用更长远的目光看,这种竞争根本上还是企业员工职业精神的竞争。在目前经济增长方式转型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企业感到,制约自身发展的关键因素是缺乏职业化的员工队伍,特别是职工内在的职业精神参差不齐。职工是企业最基本的细胞,职工的诚信意识、敬业精神、合作态度直接关系到企业的信誉和利润。同时,职业精神作为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的无形资产,关系着企业的社会形象,可以说企业职工的职业精神越高,就越能获得社会信任,这是企业的立业之本和保持良性发展的必要条件。而企业的需要就是高职院校培养学生的方向,高职院校必须以满足企业需要为目的,增加职业精神培育内容在教学中的比重。
二、制约高职学生良好职业精神形成的要素分析
高职院校学生就业方向大多为化工、机械制造、自动控制、食品、卫生、电子商务、酒店管理、建筑工程等一线生产、服务领域。结合近年来用人单位的信息反馈来看,高职学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职业精神的缺失,如缺乏职业理想,不遵守职业纪律,缺少工作热情等等。究其根本,制约高职学生良好职业精神形成的要素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诚信缺失
诚信首先是一个道德范畴,被喻为人的第二个“身份证”,是立身之本。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诚信在促进个人事业的发展、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社会生活的有序运行等方面都具有重大的作用。同样,高职学生的诚信意识对个人和企业能否顺利发展有极大的影响。然而从目前高职学生的培养和就业过程中获得的信息看,高职学生诚信缺失的现象比较突出,譬如弄虚作假申请贫困补助;为获得相应奖励而在各类考试中作弊;就业过程中信用意识缺乏、伪造在校期间获得的荣誉;就职过程中随意违约、跳槽等等。因此,作为高职院校职业精神培育应重视诚信教育内容,以提升学生诚信意识为重点,树立起诚信为立身之本的观念,使学生在步入企业和社会之初就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养,为他们成为具有牢固诚信意识的现代职业人打下良好基础。
(二)敬业精神不够
爱岗敬业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基本内涵之一,具有较强的敬业精神是爱岗敬业的前提条件。爱岗敬业要求职业工作者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各种职业劳动,努力培养热爱自己所从事工作的幸福感、荣誉感并以严肃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爱岗是敬业的基础,敬业是爱岗的具体表现。只有在强大的敬业精神的推动下,职业工作者才能将身心融合在职业工作中,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忠于职守、尽职尽责,才能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事业。当前,高职学生由于受到社会风气、家庭教育、功利思想等方面的影响,敬业精神缺失现象普遍存在。相当数量的高职学生在就业取向上倾向于收入优厚、环境优美、工作稳定的部门和行业,这与现实中高职学生就业的岗位更多的是在企业基层车间、操作室等一线部门是相矛盾的。部分学生就业后三心二意、敷衍了事,遇到问题不思解决、回避责任。以上种种对高职学生的长远发展都是极为不利的。高职院校应当在鼓励学生注重专业知识、职业技能学习的同时,加强对敬业精神的培养,教育学生注重在基层岗位中磨练意志、积累经验,时刻准备迎接全面发展的重要机遇。
(三)责任感淡薄
现代汉语词典中对责任感做如下解释:“自觉地把分内的事做好的心情。也说责任心”。责任感是任何一家优秀企业都必须强调的最基本的职业精神和商业精神。对高职院校学生而言,责任感是最重要的品质教育。高职院校的毕业生所做的大多是平凡而枯燥的工作,同时他们的平凡工作又是非常关键的,食品安全、生产安全、医疗安全等等,都和高职生的责任感有着直接必然的联系。认真的按照操作流程进行规范操作;按时保质保量的完成任务都与责任感密不可分。有的高职学生过分的强调和主张自己的权利,轻视或忽视自己对他人、对集体、对社会应该承担的义务,在工作当中敷衍塞责。高职院校应强化对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以实现个人职业生涯的良好发展。
(四)缺少艰苦生活的磨练
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是面向基层一线工作岗位的,而在实践中,不少高职学生对工作环境、特点和需求缺乏正确的认识,择业时往往看重的是企业的工资待遇、地区位置和上升空间、社会地位等,而忽视了自己的专业方向、就业岗位等等。高职学生中的大部分为独生子女,从小的生活环境和社会环境都相对优越,他们的意志力、忍耐性、抗挫折力、吃苦耐劳等方面缺乏应有的教育和锻炼。麦可思公司对高职院校毕业生的调查跟踪表明,高职院校学生毕业后的离职率较高,一定层面反映了高职学生缺乏对未来从事职业的艰苦环境、繁重工作的心理承受力,难以适应工作岗位的需求。因而高职院校注重对学生吃苦耐劳精神的培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这是高职学生在未来工作岗位上树得起信心、站得住脚跟、闯得出名气、打得开局面的基础。
(五)团队合作意识不强
在当今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企业内部分工越来越精细,任何工作的完成都需要多部门、多人员的通力协作配合。各企业在对员工的要求当中都有团队意识的内容,要求员工善于与他人协作、合作,以此促进企业内部的良性竞争和有序发展。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学生的协作精神、配合意识不强,主动担当的能力还比较欠缺,在工作中重竞争轻合作,在任务面前图功绩避责任、在荣誉面前显个人略集体,这些易造成学生在学习和工作中的孤立、思考问题的片面和利益取舍的偏向。因此,高职院校应注意引导学生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和处理竞争与协作、荣誉与责任、个人待遇与企业发展的关系,以实现个人职业生涯的良好发展。
三、高职学生职业精神培育的路径
德育实践告诉我们,如果仅仅把受教育者的头脑当作是一个容器加以生硬的“灌输”,只会取得事倍功半的效果,而失去指引的完全的主体的自我体验和实践又会迷失方向,因此职业精神的培育必须在认知和实践两个层面上统一起来,既注重思想的引领,又注重主体的思考、体验、践履活动,从而提升培育效果。
(一)以课程为依托增强学生对职业精神的认知
1、思想政治理论课等课程为职业精神的培育提供方向引领
思想政治理论课承载着职业精神培育的功能。职业精神的培育不是孤立的,它的思想基础即为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三观”决定着一个人的人生追求和人生道路,决定着一个人的思想境界、道德情操和行为准则。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培养高职学生养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主渠道,这个主渠道无论什么时候都必须牢牢把握和坚持。现实中,大多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缺乏相关行业背景,缺乏对于企业文化、企业员工生产生活的生动体验,在实际教学中理论与实际联系的不够,影响了教育教学效果。高职院校应拓宽渠道,积极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创造条件进行企业实践,了解行业特点,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契合学生的思想需求,提高教育教学效果。高职院校也要利用好职业道德、就业指导等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可紧密结合不同的专业特点,选取一些与专业方向、职业特点和学生现实思想情况有关的案例组织学生小组讨论、辩论、在互动学习中提升学生的认识。
2、专业课程要渗透职业精神
职业精神教育应该与专业教学活动相结合,深入专业教学各环节之中,实现职业精神教育与专业素质培养的有机统一。专业课决定着学生未来的职业本领、职业方向,是高职学生时间和精力投放的集中点,专业课也是培养学生崇高的职业理想、端正的职业态度、踏实认真的职业作风、敢于担当的职业责任感的重要途径。专业课教师必须具有强烈的主体意识,明确自身主体性活动对于教育对象所具有的现实与长远意义的全面而深刻的认知,专业课教师对待本专业的态度、对本专业未来发展前景的看法、专业课教师的专业水平、工作态度、人格魅力都会对学生产生深远影响。注重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方面的讲授与培训,忽视对学生职业精神的培育的做法是完全错误的。专业课教师必须明确自身承载着育人功能,努力挖掘自身以及教学内容当中所蕴含的教育资源,在教学内容的组织、教学过程的安排等方面体现传授知识技能与职业精神的统一,注重从专业角度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进行指导,引导学生正确、客观的评价自己以及对于未来的择业做出正确选择。
(二)与实践活动相融合深化职业精神体悟
1、实习实训:提升学生对职业精神的个性体悟
职业精神的培育内在的要求必须建立与实际生活的联系。理论课的开设为学生提供职业精神的教育是宽泛的,更多停留在认知层面。在实习实训过程中,学生却可以获得其他任何渠道都无法获得的道德实践与体验,尤其是对自己未来从事职业、所在岗位所要求的职业精神的体悟。企业的工作环境、工作效率,管理经验、先进的技术设备以及和谐的工作氛围,都在熏陶和感染着高职学生,企业团结协作、积极进取、精益求精的企业精神,更能陶冶他们的高尚情操和人格品质。在企业中,学生真实的经历了职业生活当中的冲突、矛盾,面临了困惑与选择,加深了对未来从事职业的独特的职业态度、职业作风、职业纪律等职业精神的认识,并逐渐内化为个人的信念,外化为自身的自觉行动,逐渐养成良好的职业操守、磨练了职业意志,从而提升了职业能力。高职院校应充分利用好企业这个实习实训的大舞台,要选择那些管理科学、技术先进的企业作为合作对象的首选,尤其是企业文化较为成熟的企业,应努力创造条件实现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对接、融合,加快学生的社会角色的转化,促进学生社会心理成熟,为他们成为未来职业人打下坚实的基础。
2、校园活动:培育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打牢职业精神的基础
校园活动自由度大、满足学生的个性、锻炼学生的能力,最为贴近学生,对大学生吸引力最强。学校庆典、毕业生典礼、表彰大会、优秀校友报告会、体育比赛、文化沙龙、志愿者服务等都是校园活动的表现形式。职业精神的培育应充分利用校园活动这一平台,充分挖掘校园活动承载的教育功能。以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为例,知行社、化苑文播协会、自强会、寸草保护协会等社团,把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巧妙的融为一体,生动活泼、形式多样,学生通过对校园活动的参与,角色意识、岗位意识逐步萌发,诚信、负责、吃苦、协作、拼搏、进取的品质得以形成。高职院校要为校园活动的生存发展提供优良土壤,作为校园活动重要资源的提供者,要加大对校园活动的扶持力度,提供专项资金。更应结合企业需求、行业特色情况、贴近学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实际,紧扣时代脉搏,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开展相关活动进行职业精神的培育,以达到“乐以醒人”、“乐以导德”、“乐以开智”的作用。
总之,职业精神在高职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职业精神的培育也是一个长期而又系统的工程。在具体的工作中,还应拓宽视野,建立家庭、学校、企业、社会全覆盖的培育体系。同时在实践中也要根据形势的发展不断探索工作的新方法、新机制,不断提高职业精神的培育水平。
[1]徐勇,加强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精神培养的思考[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0,(19):85-87
[2]杨东铭,论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J],教育与职业,2011-11-21
On the Cultivation of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Occupation Spirit
MENGJiao-yan
(NanjingCollege ofChemical Technology,Nanjing210048,Jiangsu)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occupation spirit is the inner motivation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a powerful support,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should be closelycombined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vocational students,explore development path,in order toenhance the competition abilityof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occupation spirit;path
D648.1
A
1671-5004(2012) 03-0015-03
2012-4-28
孟娇妍(1978- ),女,满族,吉林四平人,硕士,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社会科学部讲师,研究方向: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