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高职教育 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2012-08-15姜燕
姜 燕
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 常州 213164
高职教育作为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关系最密切的教育类型,其主要任务是培养大批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高级应用型人才,这些高级应用型人才是区域经济发展中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主力军,是区域经济产业结构优化的中流砥柱,是区域经济不可或缺的智力支持。
1 高职教育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高职教育在区域经济工业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随着我国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产业结构发生调整,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或资本密集型转移,劳动者素质要求不断提高,作为与区域经济发展联系最为密切的教育形式,高职教育在面对区域工业化过程中经济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以及劳动者素质提高的要求,针对不同行业、不同企业、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职业岗位知识和技能要求,通过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地开展高职教育与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为区域工业化的顺利转变提供人力资源保障和智力支持。
高职教育在区域经济现代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随着区域经济现代化发展,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程度不断加快,对人才的知识结构和技能要求也从简单到复杂、从初级到高级逐级递增,劳动者要想在激烈竞争中拼的一席之地,就必须适应这种发展和变化,不断更新和丰富知识、不断提高专业技能、不断提升适应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与技术变革的能力。高职教育根据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要求,不仅提升劳动者更精更深专业技能,同时也给予劳动者更广阔的基础能力和综合能力,在促进区域现代化发展的同时,也满足劳动者全面发展的需要,同时,高职教育还能从地方特有资源出发培育独特的科研方向,为区域特色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改造传统产业、以创造代替制造、以现代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促进科学技术尽快转化为生产力,提供高水平的社会服务。
高职教育在区域经济城镇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在推进区域城镇化过程中,大量向城市转移的农村劳动人口,普遍缺乏职业素质,缺乏转移就业和生存所需的基本知识、 基本能力和专业技能,缺乏接受知识教育和技能培训的平台。高职教育作为具有职业性、技术性、应用性、市场性、社会性、服务性等基本特征的教育平台,能够充分利用企业的设备、市场的资源以及高职院校的师资力量和技能培训优势,勇敢地承担起区域城镇化过程中农村转移人口的基本生存能力和岗位就业技能的教育责任与使命,促进区域城镇化发展。
2 目前高职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高职教育没有主动融入区域经济发展需要中。由于高职教育内生于区域经济发展需要,因此它的生存和发展都受制于区域经济的发展规模、速度和程度,但部分高职院校没有主动融入区域经济发展中,未能根据区域经济结构变化、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以及市场需求的变化来调整人才培养模式、专业结构、专业设置、课程设置等,没有使专业设置、专业结构调整与区域经济发展需求、产业结构调整以及人力资源结构需求相适应,仍旧奉行低成本办学,在专业设置方面多脱离区域经济发展需要与区域主导产业发展需求,盲从和复制其它地区同类院校,对于热点专业不管“形似”还是“神似”,一窝蜂上,造成专业设置重复,课程设置上,多遵从知识的系统性而非实用性,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过程中,对企业的索取较多,为社会和企业的贡献较少。
高职教育服务区域经济的功能发挥不全面。高职教育应包括学校教育和技能培训两大方面,高职教育应既有对在校高职生的学历教育,也有面对社会职业岗位技术和技能需要的技能培训。但目前绝大多数高职院校的教育主要以全日制在校专科生为主,由于倾向于在校生的学历教育,高职教育对由于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科学技术更新,而导致的大量传统产业下岗工人,以及在区域城镇化进程中从农村转移到城市的大量农民工等弱势群体的教育和技能培训,缺乏关心和关注,由于目前高职教育多专注于学校教育,对面向社会的技能培训开展的不多,导致高职教育服务区域经济的功能发挥不全面。
高职教育与区域企业缺乏合作。由于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期,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产品更新换代的加快,不同行业、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人员都需要通过不断学习、终身学习,才能保持可持续发展能力,以满足社会发展和区域经济发展越来越高的要求。但是目前由于政府既没有从立法层面规定企业参与和支持高职教育,也没有给予企业优惠政策以引导企业自觉参与高职教育,所以企业参与高职教育的积极性不高,高职教育基本上就是学校教育,无论是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方向、专业设置、课程设置还是教学大纲、教学计划、课程标准等制定,都由学校单方面决定,缺乏与企业的交流与合作,这种背离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共生共振关系的教育体制和教育环境,严重影响了高职教育的教学质量,更影响了高职教育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功能的发挥。
高职教育的办学水平低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高职教育是为地方经济建设发展培养并输送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技术应用型人才的与区域经济联系最为密切的教育形式, 是政府、社会、学校、企业和个人等多方面的共同行为,它需要各方面财政大量、无私投入和帮助,以保障和促进高职教育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但目前由于各方面对高职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高职教育的教育规模、发展速度、人才培养规格等均滞后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不能满足区域经济发展需要,不能顺应和引领区域经济发展趋势。
3 发展高职教育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路径
明确高职教育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地位。法国为了继续保持其在欧洲政治、 经济的优势,率先通过立法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国家的基本国策。国内各区域要在经济和科技竞争中保持优势,必须明确高职教育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大力开展旨在提高全体区域成员文化素质和从业技能的高职教育,要在区域战略规划、政策支持、经费投入、资源配置等方面,对高职教育进行特别的规定和规划,加大扶持力度。 只有通过立法的形式把高职教育提高到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地位,各方面充分重视并予以支持,高职教育才能更好地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根据区域经济定位制订高职教育发展策略。区域经济定位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模式的依据。 首先,高职教育要对区域经济的主导产业、产业发展趋势、人力资源水平、主导产业的平均学历水平、主导产业的技能需求等进行调查和研究, 在此基础上在制订具有针对性的发展策略,如开设或调整专业设置,突出重点专业建设、加强特色专业建设等;其次,高职教育要打破学校单方面办学的框架,根据市场、行业和企业需求制订高职教育内容,高职教育的培养对象是生产一线的工作人员,市场需要什么专业和人才,行业需要什么职业素质,企业需要什么员工,高职教育要根据这三个主体要求,并在有利于学生可持续发展、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制定高职教育内容,在突出职业技能培训的同时有效提高劳动者综合素质;最后,有能力的区域应根据区域经济发展能力和需要,提升高职办学层次,逐步开展本科学历的高职教育,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尝试开展研究生层次的职业教育。
提供具有区域特色的高职教育服务。高职教育是主要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的教育,学生毕业后大都选择在本区域就业。 因此,高职教育要秉持因地制宜原则,以区域经济自身出发,从区域经济发展的特殊教育需求出发,结合区域经济格局,提供具有区域特色的教育服务,在区域特色教育带领下实现可持续发展。如常州纺织服装技术学院的服装专业,以区域经济需求为出发点,依托区域经济特色,与行业、企业紧密合作,为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品牌特色服务。 自2003年以来,该专业已为常州品阳实业总公司、金狮服饰有限公司、徐州环球制衣厂、亚盟服饰有限公司、南京衣源服饰有限公司、龙瑞服饰有限公司、江苏省方源集团等20多家企业员工进行了服装专业培训,直接有效地服务于区域经济建设。
开展多渠道合作办学。由于高职教育机构的教育资源有限, 特别是实习和实训的设备和场地,不能及时满足区域产业换代升级的要求,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更新换代慢等原因,高职教育必须面向社会办学,广泛吸收社会力量,最有效的途径是开展“校中厂”、“厂中校”的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是高职教育纳入区域社会发展和产业发展规划,促进高职教育发展规模、速度、专业设置和社会、行业、企业发展需求相适应的最有效途径。这种以社会人才市场和学生就业需求为导向, 以行业企业为依托的联合办学体制和机制,便于学校根据行业企业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明确而具体的要求,与行业企业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目标、人才评价模式,共同明确教学内容,共同制订教学方案,以有效解决高职学校教育资源有限、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与行业企业需求脱节、学生就业难等问题,实现高职教育和企业互惠双利、合作共赢;同时,鼓励引进国外的办学机构合作办学,引入世界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为区域经济现代化、国际化提前打好基础,为区域经济走向世界做好准备。
面向社会提供教育机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在《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明确高职教育要增强社会服务能力,即高职的人才培养要与区域经济发展紧密结合,坚持服务宗旨,强化社会责任,成为当地高技能人才培养、新技术推广、技术服务和先进文化传播的重要基地。高职教育应该坚持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 学校教育和和技能培训并举,职前教育、在职教育、转岗教育等并行,既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优秀的高技能人才,也为每个社会成员的转岗、就业、创业等提供学习机会和职业技能培训帮助,面向区域内所有需要高职教育的人群提供教育机会,以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推动社会进步为己任[2]。
加大高职教育投入。政府的支持是高职教育发展的重要保证,这种支持既包括政府通过制定法律法规,发展规划等,从政策层面明确高职教育的战略地位,也包括政府在高职教育的财政投入;企业作为生产经营的主体,是高职教育的主要服务对象和直接受益者,应当直接参与高职教育,通过“校中厂”、“厂中校”等方式,在为高职教育的开放式教学提供支持的同时,也使本企业职工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和职业技能,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对教育个体来说,应根据社会发展需要、行业企业需求以及个体发展需要积极主动接受高职教育,为创造美好的未来打好基础。
[1]熊华军,刘鹰.法规保障下的法国继续教育及其启示[J].现代教育科学,2004,(4):80.
[2]张文春.高职继续教育:推进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需求[J].继续教育研究,2010,(8):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