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挫折心理的成因分析及对策

2012-08-15孙慧敏朱震宁杨青青

山东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2年1期
关键词:挫折心理大学生

孙慧敏 朱震宁 杨青青

山东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山东 泰安 271018

1 大学生挫折心理的概念

挫折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压制,阻碍,使削弱或停顿以及失败,失利。从心理学上分析,挫折是指个体从一定的动机出发,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有目的的行为碰到了困难遇到了障碍,就产生了挫折,挫折会产生各种各样的紧张状态、情绪反应和一系列行为。遭受严重挫折后,个体在心理上会表现出恐惧、紧张、抑郁、沮丧和愤懑等消极情绪,在生理上会有血压升高、心跳加快、胃酸分泌减少等反应,在行为上会产生反常举动。

笔者认为,大学生挫折心理是指在多元化的社会背景、优越的物质生活和独特的家庭环境下成长起来的现代90后大学生,在正值形态、生理、内分泌、行为、智力等方面都表现一系列的急剧变化的青春发育期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的大学阶段,当其面临学习、生活、情感、人际和就业等个人发展和自我成才过程中的压力、障碍和困惑体验到挫折而不能顺利实现目标或满足自身需要时所产生的消极情绪体验。大学生挫折和挫折一样具有普遍性、客观性和两面性,由挫折情境、挫折认知、挫折反应三个要素组成。

2 大学生挫折心理反应类型

大学生在遭遇挫折后很容易导致心理疾病以及行为偏差。因个体不同,大学生对同样的挫折情境的心理体验和情绪反应也不同。大学生遭受挫折后心理上一般会表现出紧张不安、抵触敌对、冷淡麻木、意志消沉、悲观绝望等负面情绪体验,其心理类型主要表现为焦虑、冷漠、退行、攻击、妥协、固执、悲观等消极的破坏性的负向反应,这是大学生遭受挫折后最易发生的一种心理反应类型。另外也有的大学生遭受挫折后,能够科学认识、评价和应对挫折的两面性,发挥自己的主体意识和主观能动性,把心理挫折变成激励自己前进的动力,把挫折不利的一面转化为有利的一面,即表现为补偿和升华等具建设性的正向反应。这样不仅消除了受挫者原来消极的负面的心理反应,而且提高了受挫者应对挫折的自我调适的能力,有利于其建立积极的心理防御机制。

3 大学生挫折心理的成因分析

3.1 社会环境

现代大学生是出生在上世纪90年代后的一代人,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丰富多元化的社会物质和文化生活,社会形势的迅速转型,社会的高度信息化以及高等教育的改革等等对90后大学生的心理有着诸多的影响,理想和现实的冲突、社会激烈的竞争导致他们面临的挑战更多压力更大。这个群体的大学生普遍呈现出生活条件优越、易于追求享乐,价值观多元化,缺乏遭受挫折的体验以及耐受挫折的能力差等特点。所以当遭遇学业、人际关系、情感和就业等方面挫折的时候,大学生的优越感受到强烈冲击,往往更易体验到紧张、自卑、恐惧甚至想逃避等负面情绪。

3.2 家庭成长背景

现在的在校大学生大多是在“4+2+1”家庭环境中成长起来的独生子女,家庭条件的优越和家人的过度关爱迁就使得孩子缺乏生活的磨炼,经不起考验,造成这个群体极易表现出以自我为中心、敏感、团体意识较差、易冲动和抗挫折的能力差等现象,一旦遇到挫折就束手无策、焦躁不安、甚至表现出退行、攻击和自杀等极端行为,严重的还会导致心理障碍。

3.3 大学生自身面临的各方面的压力和冲突

3.3.1 学习方面

学习挫折是指由于学习上的失败或偶尔失败给学生造成的一种心理障碍。有调查表明,学习挫折在大学一、二、三、四年级中分别高达51.7%、64.9%、45.5%、28.6%[3]。 究其原因如下。 首先,大学与高中的教育方式有着很大的区别,大学里老师授课内容多、学生自己自由支配的时间长、校园文化生活更丰富,一般来说适应能力和自控能力强的学生更能较快接受大学的教育方式。反之,难以适应大学学习特点和生活节奏的学生,学习方法不当,动力不足,效率低下,成绩下滑,而对学习产生无所适从、紧张恐惧、厌烦和倦怠心理。其次,新生作为大学生中普通的一员,尤其是在名牌大学,与以前在中学里作为佼佼者的感觉不一样,这也是导致心理问题的原因之一。再次,由于所录取高校录取专业不是心中的理想高校和专业,因对专业不满的思想引起的挫折也容易导致学生对学习没兴趣,情绪低落,如果得不到及时调整,便会丧失自信心,产生强烈挫折感,表现为失落、自卑、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建筑工程造价管理期间,需重视原材料质量管理工作,利用科学合理的方式针对原材料质量进行管理,遵循与时俱进的原则筛选原材料,按照设计图纸的要求进行造价管理。选择原材料时,需针对种类与规格进行全面分析,完善物理与化学性能,并提升综合水平。一方面,在原材料采购环节,需针对质量进行检验,以便及时发现质量问题并采取合理措施解决问题,选择性价比较高的原材料开展施工活动。另一方面,在原材料进入施工现场之后,需对其进行分区域存放处理,以免原材料之间出现化学反应影响工程质量。

3.3.2 情感方面

大学生的情感挫折主要有三种:一是来自家庭的情感挫折,二是朋友之间的情感挫折,三是来自异性的情感挫折。研究表明,家庭不健全或者家庭成员之间关系紧张,子女缺乏亲情的关爱,情感需要得不到满足时就容易产生挫折感。另外,大学生也会因为与好朋友闹矛盾而受挫苦恼,情绪波动,以至于影响其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秩序。同时,大学生的性生理和性心理已基本成熟,由于生理和情感的双重需要,大学生谈恋爱已经成为普遍的现象。一方面大学生追求纯真完美的理想爱情,一方面又对情感认识不足,自控能力差,不能正确处理与异性的关系。同时还受到社会、家庭、学业和个人前途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因此大学生在恋爱过程中尤会遇到情感挫折。总之,这个年龄段的大学生正值青春发育期,他们的心理成熟程度一般落后于生理成熟程度,易冲动易情绪化。所以在这个时期当大学生面临情感的压力和困惑时,常常表现为焦虑不安、郁郁寡欢、不能自拔、自暴自弃,痛不欲生、甚至绝望轻生,严重影响学习和生活。

3.3.3 人际关系方面

人际交往是人们获得愉快情感体验的重要途径之一,人际交往挫折是大学生遇到的最大困惑之一,有调查显示82.2%的学生遭遇过此类挫折[4]。大学生正处于向社会独立成员过渡的时期,人际交往需要很迫切,他们很想通过人际交往与人沟通、与人和谐融洽相处,得到大家的理解和认同。现在的大学生一般对家长依赖性强、独立生活能力差、任性自私、胆小怕事、自我中心现象比较严重,缺乏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所以当面对陌生的群体和环境,面对人际交往范围的不断扩大、同学之间性格习惯各异以及处事能力和方式各不相同的现状,极易出现不合群、难以适应集体活动、不能正确处理与老师和同学的关系等不良人际交往障碍。常常表现为孤独、心情烦躁、焦虑、惶恐、自卑、自我封闭和独来独往等,甚至为了逃避复杂的人际关系而沉迷于虚幻的网络世界。

3.3.4 生理方面

由于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已经初步建立,他们非常注重自我表现以及他人的对自己的态度和评价。所以在身高、体重、容貌、肤色、健康状况和生理缺陷等方面不如别人时,就会变得敏感、脆弱。研究发现,个性特征有缺陷的人通常更倾向于对生活事件作消极悲观的评价,挫折阈限较低。当由于生理方面的不足而导致其丧失某种机会或某种动机不能满足时,便产生挫折。他们一般不愿参加集体活动,更不愿意同别人交往,常常将他人无意的眼神、动作误解为对自己的排斥和鄙视,进而产生不良情绪。具体表现为自卑、苦恼、退缩、抑郁、焦虑、敏感、多疑等,严重者会发展到癔症、社交恐怖症,甚至自杀。

3.3.5 就业压力方面

随着高校的连年扩招以及毕业生分配制度的改革,双向选择、人才市场和自主创业等逐渐成为大学生的就业主渠道。社会竞争的加剧,就业市场的不景气,企业就业岗位“僧多粥少”以及大学僵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导致培养的大学生不适应企业发展的人才需求等现状,使毕业生就业越来越难,竞争越来越激烈。毕业时的这种就业状况和入学时天之骄子的心理落差,让大学生产生了无形的就业压力,因此耐挫折能力差的大学生就会因焦虑、自卑而失去安全感,并产生恐惧和畏难情绪。另外很多大学生就业期望值很高,往往盯着大城市大企业或政府机关事业单位不放,择业过分注重工资高升迁快的热门职业,而不顾现实排斥基层普通岗位。当现实与就业理想有差异时,便产生了强烈的就业挫折心理。

3.3.6 家庭经济方面

由于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学生学习生活的费用也在逐年增加,这使一些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往往因为囊中羞涩而不敢与同学接近,产生严重的挫折心理。具体表现在,有的贫困生因为借贷交学费背着沉重的经济包袱而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有的为衣食无着落而日夜焦虑不安,有的因为经济困难与同学相比日常花销差距悬殊,因穿戴不如别人而产生羞愧、自惭心理。在这种心理作用下,他们整日抬不起头,甚至不敢正视别人,最后导致个别大学生失眠、焦虑、苦闷、自卑心理加重、痛苦不堪等,甚至精神彻底崩溃。

4 提高大学生应对挫折能力的对策

4.1 社会方面

和谐友爱文明安全的社会环境对培养大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至关重要。因此,在当今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必须加强和谐社会建设,重视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国民素质,努力营造文明礼貌、遵纪守法、助人为乐、诚实守信的,有利于青年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和谐幸福的社会环境。同时还可招募社会志愿者,在社会的各个领域宣传挫折教育思想,提高人们的思想认识。

4.2 高校方面

4.2.1 加强挫折教育培 养高素质优秀接班人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发挥榜样示范作用,培养大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学生用联系的发展的观点来看待事物,尊重事物的客观发展规律,实事求是,辩证的认识、分析和解决问题。帮助学生在大学这一关键时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榜样把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行为规范人格化、具体化,既形象又生动,具有极大的感染力和吸引力。高校应运用大学生崇拜英雄的心理,引导大学生向英雄学习。大学生会把榜样作为自己心目中的模范与理想人物,自觉不自觉地在自己语言行动中加以仿效。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榜样示范引领作用,来培养大学生坚定的人生理想信念、坚强的意志力和良好的心理品质以及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优良品格,增强大学生克服困难、经受考验、承受挫折的能力。

引导大学生正确认知挫折的客观性、普遍性和两面性,帮助其树立科学的挫折观。心理研究表明,个体对挫折的反应和承受能力不仅取决于挫折情境本身,更重要的是取决于其对挫折的认知。因此,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的挫折观至关重要。挫折是客观存在的,挫折的产生是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也即挫折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心理现象。每一个人应该随时都有应对挫折的思想准备,不要让挫折感影响自己的日常生活与学习,更不能让它转变成心理疾病。挫折同时也具有两面性,在对大学生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应注重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挫折,用积极乐观的态度去应对挫折,善于发现挫折中存在的价值,辩证地看待挫折的两面性,就能够变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促使挫折向积极方面转化,并最终战胜挫折。

4.2.2 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 提高大学生应对挫折的能力

对大学生进行应对挫折的科学指导,引导其保持适宜的抱负水平。在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机构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心理健康教育机构的作用,通过新生心理测试普查建立大学生挫折心理数据库,利用团体心理辅导等形式,对测试预警的重点学生人群进行科学指导、追踪调研和危机干预,把因遭遇挫折可能造成的严重后果消灭在萌芽状态,防患于未然。另外,对遭遇挫折产生挫折心理的学生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引导大学生客观地认识自己遭遇的挫折,减少挫折引起的消极反应,帮助学生分析受挫的主客观原因,树立正确的挫折认知。在正确认知挫折的基础上,发挥自身的优势,制定适宜的抱负水平,及时调整目标或改变行为的方向,最终实现自己的奋斗目标。

帮助大学生养成积极的情绪习惯,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教育大学生养成积极的情绪习惯,对提高大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和培养其良好的心理素质至关重要。当大学生遭遇挫折而产生沮丧、焦虑、愤怒和悲伤等情绪反应时,应及时对大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帮助其及时调整消除消极情绪,引导建立积极进取的健康的价值观念,养成积极的情绪习惯,增强大学生的斗志和克服困难的信心,提高大学生应对挫折的能力,培养其勇于面对挫折和挑战的积极的心理品质。

开设大学生挫折心理课程,把大学生挫折教育纳入教学计划。据北京大学心理学研究中心对全国100所大学的调查数据表明,将近有90.7%的学生都期望能从心理学课程教学中获取基本的心理卫生知识和心理调适技能[5],心理学课程教学在学生中的影响与作用由此可见一斑。因此高校应充分发挥教学资源优势,开设大学生挫折心理课程,把大学生挫折教育融入到大学教学计划中,贯穿大学生活始终。通过大学生挫折心理课程向大学生普及挫折心理挫折教育等方面的知识,并教会学生基本的心理调试技能,增强学生战胜挫折的能力,维护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利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对遭受挫折困扰的大学生积极开展心理咨询。心理咨询是一种通过人际关系对咨询对象在心理上进行帮助的活动,是开展挫折心理教育的有效途径。高校应通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机构这一平台,利用心理专业基础知识扎实的专职心理师资队伍,对遭遇挫折的大学生及时进行心理咨询。通过心理咨询,可为大学生提供发泄情感、倾诉和减压的机会,让大学生学会掌握放松心情、调控情绪的方法,客观分析所遭遇的挫折,准确地找到挫折的原因,排除心理障碍,摆脱苦恼,消除焦虑、恐惧等消极情绪,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回归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加强挫折教育的实践训练,提高大学生应对挫折的能力。心理学研究表明,个体应对挫折的能力高低取决于处理挫折和危机的经验,而这些经验不会凭空产生,它和其他心理品质一样是需要在具体的实践教育活动锻炼中得到培养和提高的[6]。因此,高校应开展以提高抗挫折能力为目的的社会实践训练。大学生通过实践的历练,切身体验应对挫折克服困难后的成就感,获得应对挫折情境的正确理念,掌握心理调适的有关知识和技能,建立积极的心理防御机制。进而把心理挫折变成前进的动力,增强战胜挫折的勇气和信心,来坦然面对人生道路上的各种挫折。

4.3 家庭方面

大学生挫折教育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在实施过程中需要高校、家庭和社会全员参与、齐心协力、互相配合与支持。进入大学后,家长不能放松对孩子的教育,尤其是在人际、感情、学习、贫困等方面遭遇挫折的问题学生群体的家长,应就孩子的教育成长问题及时与老师沟通和交流,了解孩子在校学习、生活情况,以增强学校和家庭对孩子的教育管理的针对性,有的放矢的解决问题。另外家长也要加强自身道德修养,提高心理素质,为孩子做个好榜样。家长还应积极营造民主平等、和谐温馨的家庭氛围,让大学生保持平和心态,积极乐观面对生活。

4.4 大学生自身方面

在大学生挫折教育中,教育者是主导者,家庭和社会因素是辅助者,而作为接受者和受益者的大学生则是挫折教育的主体,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因此,必须充分尊重每个大学生的独立人格和发展潜能,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使挫折教育收到预期的效果。外因通过内因才起作用,高校、家庭和社会均是外因,大学生只有树立了正确的科学的挫折观,学会挫折的心理疏导方法,把挫折不利的消极的一面通过内因及时转化为有利的积极的一面,并最终内化为自己抵抗挫折的稳定的心理品质,这样才能全面提升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

[1]孙林,张旭东.大学生抗挫素质问题研究[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10,16(1):107-108.

[2]张旭东.当代大学生心理挫折及调适[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38-39.

[3]王博.当代大学生挫折教育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2007.

[4]胡峪龙.大学生心理挫折的调查与分析[J].职业时空,2009,(1):178-180.

[5]王俊文.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探讨[J].学习月刊,2010,(6):53-56.

[6]莫楠,卫向龙.从竞选失败谈高校日常思想政治工作中的挫折教育[J].成功(教育), 2010,(2):156.

[7]姜佳.大学生主要的心理挫折类型、成因及挫折教育[J].法制与社会,2009,(3):315.

[8]周晏.当代大学生挫折心理与应对策略[J].吉林工商学院学报,2010,26(4):81-82.

[9]刘维利.“90后”大学生思想特征及其教育管理[J].潍坊学院学报, 2010,10(3):129-130.

[10]陈赞晓.对当代大学生进行挫折教育的思考[J].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1):49-51.

[11]孟令勇.帮助大学生克服挫折心理的教育措施[J].中国成人教育,2009,(13):53-54.

[12]吴新中.大学生挫折心理反应及对策探析[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9,(6):128-129.

[13]董雪.新时期大学生情商培养探析 [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2):58-60.

猜你喜欢

挫折心理大学生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挫折使我更坚强
心理感受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挫折
大学生之歌
生活需要挫折
让心理描写点亮全篇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