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升民办高校辅导员执行力的实践与路径思考——以金肯学院建筑与土木工程系为例

2012-08-15张继宏

关键词:执行力民办高校辅导员

张继宏

(金肯职业技术学院 土建系,江苏 南京 211156)

一、样本背景介绍

金肯职业技术学院建校于2000年,是一所以汽车和机械为特色、文理经管协调发展,经江苏省人民政府和教育部批准建立的省属全日制民办普通高校。学院坐落于南京,学制3年,设有机械与汽车工程、建筑与土木工程、计算机与通信工程、经济与管理工程、人文与社会科学5大系38个专业。学生毕业合格取得教育部统一电子注册的普通高等教育专科文凭。

建筑与土木工程系作为金肯学院的一个大系,目前共有学生1785名,约占全院学生的1/4。系里共有辅导员13名,男同志4名。具有五年以上工作经验的辅导员3名,还有6名2011年刚接手辅导员工作的新同志。13名辅导员中,其中拥有硕士学位的两名,其他均为本科。

在金肯学院,辅导员春秋寒暑,日出日落,与学生联系最多,相处的时间最长,接触最频繁,扮演着指导学生在校期间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至关重要的特殊角色。如何有效提高执行力,是保证民办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执行力”一词,是美国学者保罗·托马斯和大卫·伯恩在《执行力》一书中提出的,主要是指整套行为和技术体系,它能够使公司形成独特的竞争优势。基于对“执行力”概念的理解和从提高民办高校辅导员素质和能力的角度出发,辅导员执行力可概括为: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工作中,担任辅导员工作的老师能够准确理解各项政策,领会领导意图,掌握学生思想动态,主动学习,及时处置各类学生事务,正确实施各项决定,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的综合素质与能力。

作为教育主体,目前民办高职院校的学生与普通高校学生相比有着一定的特殊性。首先,生源类型层次复杂,虽然同样是作为计划录取的学生,但从成绩上看仅仅是普通高校招生的最后一个层次。他们学习基础相对较差,对专业知识的接受存在一定难度,在行为上自我约束力不强,思想活跃但却相对散漫,思想认识上的肤浅性使得他们对思想道德教育存在一定的逆反心理等。

其次,从学生心理上分析,自卑心理严重成为民办高职院校思想道德教育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从人们对职业教育的认识上看,高职教育一直在低层次教育中徘徊,他们认为进入高职院校是学生考不上“名牌”大学的无奈选择,而且在就业时还要面临单位的“不认同”甚至“歧视”。这种观念给学生造成一种心理上压力,同时加上学习基础的差异,进而使学生产生自卑心理。这种心理问题的出现使得学生在处理问题时或者过分不冷静,走极端,或者逆反心理较强,形成某些过激行为,从而导致了道德知行分离。

第三,民办高职院校的学生普遍存在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脱节的现象。由于自身心理上的不独立或者没有独立的社会角色定位及社会风气等诸多原因,他们对道德行为的要求和监督还不严格,导致一些高职生还没有养成良好的社会公德习惯,从而出现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的脱节。

由于民办高职高专院校是适应大工业生产而兴起和发展起来的,旨在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因此在专业理论上以“够用”为原则,强化学生的技术操作。这在某种程度上增强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却弱化了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思想多元化对于文化交流、综合创新、科技进步及科学发展具有不容忽视的积极作用,但同样存在负面影响。在思想多元化的冲击下,西方的工具主义和功利主义观念也得以广泛传播,加上我们思想政治教育的应对措施滞后,引发了大学生在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选择上的偏差,淡化了自身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感,给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带来了一定难度。在当前这种东西方各种思想意识形态交汇融合的时代,更需要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者紧握时代脉搏,从高职教育特点出发,把握民办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的特点,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以学生为本,引导学生积极、正确对待思想多元化,探索适合民办高职教育特点的思想道德教育方式,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学生成为社会急需和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鉴于以上分析,当前多元化的社会发展对民办高校的学生的直接管理者——辅导员的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实际工作中,辅导员良好的执行力是扎实作好学生工作的重要保证。基于民办高校学生的“民办”等特性,民办高校辅导员更应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把握时代要求,将领导和职能部门的要求和意图及时有效地落实到位,从而使执行力提升的这项系统工程在社会、高校的共同关注以及辅导员自身的努力中得到不断推进。

二、提升辅导员工作执行力的探索与实践

在学生日常思想政治工作中,如何让辅导员切实做到日常工作高标准、重大问题堵漏洞、整体工作规范化?土建系主要从辅导员队伍建设上动脑筋,着重从建立辅导员协作制、探索重大问题问责交流制、专项工作带头制等方面进行了机制制度探索:

(一)建立起辅导员协作制。工作中,土建系尝试着辅导员之间进行一对一组合的工作机制,也就是由经验相对比较丰富的老辅导员和刚刚走上工作岗位或新接手辅导员工作的老师之间结成互助对子,双方在最短的时间内相互熟悉对方的学生干部和学生,积极参与对方管理班级内的重大活动,共同策划组织一些交流活动,从而做到新老辅导员之间优势互补、“无障碍替代”。此举可以有效明确责任、落实工作,在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的同时,也缓解了个人的工作压力和精神压力。此外,此种机制通过团队建设形成了团队“合力”,提高了辅导员工作的执行力,也提高了整个系所有辅导员工作的凝聚力。2011年9月开学初期,一位刚接新生的辅导员生病,由于开展了此项协作制度,该名辅导员的“对子”随即“接手”该班,在班干部的有力配合下,确保了班级各项活动有条不紊,班级工作正确、良好运行。

(二)探索重大问题问责交流制度。由于土建系专业的特殊配置,系里的男生占到了4/5。刚刚成年、面对五彩缤纷新生活的大学生们处在一个各种思想冲击、个性张扬的年龄段,自我意识很强,血气方刚容易冲动,同学相处中摩擦、冲突是不可避免的,严重时甚至会发生肢体冲突。2011年秋开学伊始,土建系辅导员开始探索重大问题问责交流制。针对系里、学院曾经发生的一些事情,系全体辅导员不但就日常工作的规范性和工作计划的条理性多次进行交流讨论,探求把握、预防突发性事件的规范程序,而且还从心理方面探寻学生的想法,努力寻求对学生全局的掌控能力,全盘考虑抓住关键,并且以辅导员为单位,各行政班不定期采取不同的形式召开主题班会,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做好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此外,针对毕业班的工作问题,还强调了辅导员的角色转变问题,即由管理教育转为向学生提供学习、就业、生活等咨询、帮助、服务。此举有效促进了辅导员与毕业生之间的平等交流,提高了毕业生的就业率,既有利于改善工作、提高工作效率,也缓解了师生间的相互隔阂,加深学生与老师、学院之间的感情,有利于保证毕业生安全、稳定、顺利离校。

(三)建立专项工作带头人模式。在日常工作中,系里根据每位辅导员的专业和个性,为每个个体进行职业定位,从而将辅导员的个人目标发展与学习发展紧密结合,让每个辅导员意识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也有利于自身职业与业务的提升,从而不仅提高了自己的学习,也相应地提高了工作的执行力。实际工作中,土建系按照学生工作进行分类,每一类由相应骨干带头带动大家学习有关的专业知识,交流经验,完成一定的课题或项目的研讨,从而促进了全系学生工作整体水平的提高。

三、提升辅导员执行力的思考

土建系在工作实践中的不断探索以及积累的一些经验与做法,使得目前全系的整体学生状态已经得到有效改观,也是全系辅导员的执行力提升的一个重要表现。但就如何进一步使其规范化、机制化,从而更有效提升民办高职院校辅导员的执行力,个人认为还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是提升辅导员执行力的前提。民办高校辅导员执行力是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土建系1/3以上的辅导员家里孩子不足两周岁,还有一名辅导员现怀孕8个月。辅导员的家庭负担比较重,工作也很繁忙琐碎,如果不具备很强的责任心如何能有效做好几百名学生的工作?因此,作为一名辅导员经常是要站在全系、全院大局来考虑。学生工作中,辅导员做的都是实实在在的事情,一定要避免做表面文章,要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自己的弟弟妹妹来培养、关爱,要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和优秀的基本素质。只有如此,才能为解决实际工作问题奠定厚实的基础,提高工作效率。

(二)善于思考和学习是提升辅导员执行力的重要保证。为提升辅导员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效率,民办高校的辅导员一定要注意将实践与学习有机结合起来,学会思考和学习,利用一切机会来全面提升自己。民办高校的管理者需要根据辅导员的素质能力来制定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注重加强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知识的系统学习,以提高理论水平;同时,还应提供一定的职业技能培训和个性化培训,进一步提高其专业技能,系统加强辅导员的执行力训练,以促进辅导员全面发展为终极目标,努力实现辅导员工作向职业化、专家化和专业化转变。学校还应为辅导员提供平等有效的交流机会,使辅导员在交流中学习、成长。此外,参加学习、培训的辅导员应该将外校的好经验和其他辅导员分享,并根据工作需要不定期开展校内辅导员座谈会,交流工作中遇到问题和困难;与此同时,要充分运用现代互联网、网络办公系统、思想政治教育网站等方式,增加辅导员的即时交流,这样不但能提高辅导员管理水平,还能适时排解工作压力,以更饱满的工作状态投入到学生的管理工作中。

(三)消灭职业倦怠、真诚关爱严格管理学生是提升辅导员执行力的必备素质。辅导员职业倦怠主要表现在情绪衰竭、去个性化和成就感低三个方面,具体而言,就是工作压力极大,身心疲惫,情绪暴躁,缺乏工作兴趣,失去工作热情和信心,对工作应付了事,工作效率低,缺乏成就感等现象。因此,职业倦怠不仅影响到辅导员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失去对政策、理论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导致无法准确理解政策、准确判断信息和掌控学生的思想动态,还会降低辅导员个人的工作热情,导致在工作过程中应付了事,不再追求更高更好的工作效果;此外,还会影响辅导员个人对工作中突发事件的前瞻性和预见性,同时降低辅导员执行和实施上级命令的力度和速度。在日常管理中,经常深入到宿舍走访,了解他们的生活情况,并注意将制度管理和人文关怀有机结合在一起,让学生感受到学校对于他们的关爱,而不仅仅是对他们的各种限制。只有通过日常关怀,才能有效增强师生之间的感情,提高学生对老师的信任,从而促进了辅导员执行力的提升。

[1]王坚.谈高校辅导员执行力的培养[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9).

[2]赵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队伍建设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3]罗来松,戴红星,李灿光.高校辅导员执行力弱化的成因及提高措施[J].现代企业教育,2008,(11).

[4]邱杰.高校辅导员执行力的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1).

[5]邱海锋.增强高校辅导员亲和力的路径选择[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0).

猜你喜欢

执行力民办高校辅导员
做到三个“必须坚持” 提高地方人大执行力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关于民办高校人才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研究
民办高校生存风险管理探析——从民办高校资金链断裂出现的生存危机说起
浅谈民办高校中的人才培养模式
执行力是『干』出来的
儿子,未来需要你的执行力
民办高校大学生人际关系与自我概念的研究
合理赞扬提高执行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