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中小企业走出“温州之痛”
2012-08-15何锡金
□文/何锡金
(邢台学院 河北·邢台)
后金融危机时代,国际需求减少和国内经济增长放缓的新特点,导致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经历着严峻的挑战。自从2011年4月份起,温州中小企业老板因还不起债而“跑路”的消息不断,从而引发中小企业的倒闭潮让温州草根式的金融信用体系被打破,民间借贷崩盘。其背后的原因不仅有中小企业自身资金能力有限、抗风险能力差等原因,主要原因还在于当前我国的银行信贷制度问题,缺乏多层次的中小企业融资渠道,以及民间融资市场不规范等。如何让我国中小企业走出温州之痛,是我们在这次“温州跑路现象”背后应得到的启示。
一、加大金融改革与创新力度,优化中小企业金融服务
(一)为中小企业广开融资渠道,鼓励发展中小型贷款银行
1、转变商业银行经营观念,创新中小企业金融产品、改进金融服务。长期以来,我国商业银行存在“大银行经营大企业”的传统观念,在向中小企业贷款方面一直存在着种种限制。据统计,目前中小企业的贷款规模仅占银行信贷总额的8%左右,这与中小企业创造国内生产总值的1/3,工业增加值的2/3,出口创汇的38%和国家财政收入的1/4的比例是极不对称的。因此,必须调整商业银行现有的信贷政策,提高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的积极性,建立一套完善的针对中小企业的信用评估体系,简化中小企业的信贷审批程序,加快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品种的开发与创新,为中小企业提供针对性、多样化的金融服务。
2、鼓励和发展面向中小企业的中小型金融机构。我国应大力发展中小型金融机构,包括城市商业银行、城市信用社、农村信用社、社区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在规范化的基础上,专门为中小企业提供商业性贷款,以满足广大中小企业的需要。由于中小金融机构一般是地方性金融机构,通过长期的合作关系,其对地方中小企业经营状况的了解程度逐渐增加,有助于解决存在于中小金融机构与中小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从而也能够降低银行信贷的风险。
3、鼓励和引导中小企业直接融资。从国际上看,银行贷款仅占社会投资总额的30%左右,而我国中小企业融资主要是通过银行机构来实现的,渠道单一,而银行有限的资源却难以满足广大中小企业资金的需求。从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资本市场融资,不仅是解决资金问题,而且对中小企业的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企业的转型与升级都有促进和引导作用。因此,应发展和建立多次的资本市场,并鼓励和引导中小企业直接融资,以改变企业主要依赖银行获得资金的现状。
(二)盘活和规范民间资本,让民间资本阳光化。温州经济一直以来被称为“草根经济”,民间融资异常活跃,一直以来是温州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资金来源。但在表面繁荣的背后,却存在着很多的短板,如融资方式以地下钱庄为主,在操作方式上表现为无序集资,缺乏完善的信用担保体制,而且监管失控。当遇到2011年国内银根缩紧、国际经济萎靡时,温州民间融资的短板日益显现,企业主消失、逃跑成为突出的现象,直接影响到了温州中小企业经济的发展。因此,必须在民间资金和中小企业之间搭建规范、通畅、合法的桥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鼓励民间融资规范化、阳光化运作。
(三)完善中小企业融资信用担保体系。充分认识和重视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作用,能够有效解决中小企业担保难、抵押难的问题。因此,必须构建以企业互助性担保机构、政策性担保机构和商业性担保机构为基础的多层次、多结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同时,要注重担保方式的开发与创新,如2007年,阿里巴巴的4家网商,通过网络联保方式,仅仅依靠“网络诚信度”获得了建设银行“e贷通”的120万元贷款,这是国内第一批以企业网络诚信度为重要依据的无抵押贷款。
二、发挥政府扶持和引导作用,改善中小企业融资和发展的社会环境
(一)为中小企业减负和加大财政支持。当前,我国中小企业税费压力相当沉重,各种税费加上企业为职工缴纳的“三险一金”,几乎占到企业利润的一半。沉重的税负进一步压缩了企业利润,更增加了中小企业资金需求的压力。政府应该适当的给中小企业减负,应对小型、微型企业和成长型高科技企业实行差异化税收政策优惠,加大财政支持,具体表现为直接减免、降低税率、加速折旧、设备投资抵免、放宽费用列支等多种优惠形式。
(二)完善中小企业服务保障体系。要促进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必须形成中小企业的自身核心竞争能力,改变当前普遍以小作坊、家族式的发展模式,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成企业的转型与升级。而在此过程中,离不开政府的引导和支持,不仅要给予中小企业财力上的扶持,同时需要为中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政府应出台相应的优惠政策、建立中小企业转型升级咨询服务体系、建立公共信息服务平台,通过专家、学者、企业管理人员等资源的联合,共同为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提供一个技术和信息交流的平台。
(三)制定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提供基本的制度保障。政府在法律法规体系建设方面做出了很大的努力,但我们还需要更努力。从融资角度,要进一步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可制定与中小企业融资和信用担保相配套的法律、法规,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的法律环境。
三、强化企业自身素质建设,全面提升融资能力
(一)以科学创新为龙头,加快企业的转型与升级。价值链“微笑曲线”告知我们,企业要想获得最大的价值,赚取更多的利润,必须登顶价值链的两端,即产品的研发、品牌的构建及市场的开拓。面对复杂的国际国内经济环境,我国中小企业必须以科技创新为龙头,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努力降低消耗,提高效率,拓展新的市场,提升抗风险能力,才能在逆境中求生存、求发展。
(二)加强企业自身信用建设。从银行业金融机构发放的贷款情况来看,中小企业特别是小企业不良贷款的水平明显高于大型企业,这正是中小企业很难从银行处获得信贷非常重要的原因。对于中小企业而言,在目前直接融资渠道还不畅通的情况下,要想通过间接融资解决资本不足的问题,需要做的最大的事情就是提高自己的信用度,恪守信用、诚信借贷。
(三)打造中小企业产业集群。长期以来,我国中小企业具有“多、小、散”的特点,企业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弱,导致企业融资能力不足。通过产业集群的建立,龙头企业以自身优势来整合行业,打造小型巨能企业,不仅提升了企业整体的抗风险能力,而且更容易获得银行信贷的青睐。因为银行可以从行业协会、地方政府的产业规划中获得更多、更完备的企业信息,通过对同一行业的许多企业贷款,从规模经济中受益,这样通过经济外部性和规模经济,降低了银行从事信贷业务的交易成本。
总之,让我国中小企业走出“温州之痛”任重而道远,需要全盘规划,需要政府、企业、金融机构及社会的多方合力,才能使我国中小企业最终走出融资困境,从而促进我国中小企业持续、健康、有序地发展。
[1]钱宇丹,徐卫东.刍议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及法律对策 [J].东北师大学报,2012.1.
[2]张立俊.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破解——以苏州为例 [J].黑龙江对外经贸,2011.11.
[3]李蕾,沈玮青.温州中小企业资金链危机[N].新京报(北京),201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