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等教育专业学生教育实践能力的培养策略

2012-08-15董晶晶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2期
关键词:小学教师阶段专业

董晶晶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 初等教育系,河北 承德 067000)

初等教育专业学生教育实践能力的培养策略

董晶晶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 初等教育系,河北 承德 067000)

初等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环节,初等教育师资的培养更是基础教育质量优劣的决定因素。作为小学教师的培养基地,高等师范学院应从时代需求出发,从夯实理论基础、强化技能训练、丰富见习实习内容、培养教育科研能力等方面入手,切实提高初等教育专业学生的教育实践能力,推动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顺利进行。

基础教育;专业技能;科研能力

一、初等教育专业的含义及专业特点

(一)初等教育专业的含义

初等教育作为我国学制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接学前教育,维续中等教育,是九年义务教育的初始阶段。初等教育专业是师范教育中的新兴专业,本科阶段称为小学教育专业,是针对基础教育阶段的小学阶段设置的教师教育专业。2001年新课改实施后,义务教育调整为九年一贯制,通常认为,初等教育专业主要侧重1-6年级的学校教育。

(二)初等教育专业的专业特点

与其他教育专业相比,初等教育专业具有自身的专业特点,具体表现在课程设置的通识性和教育技能的艺术性。

1.课程设置的通识性

小学教育阶段虽然已经出现了明确的学科教学,但其整体的教育思路仍然是多领域知识基础上的初级分化,对教师的要求则是广博背景中的专业纵深,对于小学阶段的教育教学实践而言,广博的知识似乎更重于学科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因此,课程体系中不仅包含了教师教育专业必修的教育学、心理学的学科知识,还容纳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的主要课程,这种多学科、多领域的综合便成为初等教育专业的突出特点。

2.教育技能的艺术性

与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学科教学相比,小学教育中的学科知识相对弱化,而对于教师的教育技能则有着更高的要求,这与小学教育阶段的教育目标有着直接的关系。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传授知识、帮助学生建构基本的知识体系,更要运用各种教育艺术激发学生的兴趣,保护他们的求知欲,引导学生掌握适当的学习方法和认知策略,为每个个体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提供条件。

二、教育实践能力的内容

课堂教学能力、班级管理能力和教育评价能力是构成教育实践能力的三大支柱,在教育教学的真实情境中,三者相互融合,共同作用于整个教育过程的师生互动之中。

首先,课堂是学校教育实施过程中的重要场所,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来源,能否在充分备课的基础上轻松自如地驾驭课堂,是衡量一名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重要标准。其次,在班级的组建、活动的设计以及班干部的培养中,不仅要求班主任能力过硬、理念先进,也需要其他学科教师的全力配合和大力支持,以此形成教师队伍在教育教学中的合力作用。此外,在整个教育过程中,教育评价贯穿始终,正确的评价理念和适当的评价方法是教师在教育评价中必备的专业素质。

三、提高教育实践能力的策略

教育实践能力的提升本质上是教育理论在现实教育教学情境中的运用,可见,实践能力的培养离不开教育理论的充实,两者在真实的情境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一)夯实理论基础

人类历史的发展告诉我们:实践离不开理论的指导。教育实践的顺利进行同样需要正确、科学的理论作为基础和依据。在校期间的理论学习不仅有助于学生系统地掌握本学科的基本知识,更为学生今后的教学工作和教育实践提供了永不枯竭的源泉。

课程的合理设置和教材的正确选择为学生提供了了解、学习、初步掌握教育理论的坚实平台。由于小学教育的实践过程具有基础性、综合性和发展性的特点,因此,初等教育专业涉及的理论知识范围涵盖了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管理学等多个领域,丰富的课程内容有利于学生在校期间通过课堂学习和自我学习,进一步掌握相关领域的基本知识,逐步培养教育敏感性,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素养。同时,相同学科的教材因其侧重点不同而不尽一致,所以在选择教材时应考虑基础教育的时代要求和学生的发展方向,进行有重点的挑选和调整。

(二)强化技能训练

教育教学技能的训练是小学教师实践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进入工作岗位,进行教育教学实践的基础。信息时代的到来为人类的社会实践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捷与高效,然而对于小学教师而言,端正的三笔字、标准的普通话、流畅的口语表达却依旧是教师基本素养的体现,而看似简单、枯燥的基本功训练仍然是初等教育专业学生的必修课。正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小学教师的魅力来源于渊博的学识和各方面的优秀表现,也正是在这种榜样作用的激励之下,儿童不断地向着自己的目标前进。

(三)丰富见习、实习内容

理论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实践中的运用,实践经验的积累也在不断地丰富着我们的理论体系和知识结构。然而对于在校大学生来说,实践经验的积累却总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提前进入见习和实习阶段,丰富见习实习内容,对于初等教育专业的学生是一个提前训练、及早准备的阶段。

1.参加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能力的提升是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要素,通常情况下,当师范生们即将毕业,走上工作岗位,才有机会进入见习和实习的阶段,然而这个阶段的来临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却或多或少有些“迟到”的感觉,因此,提前见习、实习阶段有利于学生及早感知教育教学实际,带着问题学习。另外,在见习和实习过程中,学生通过不断的听课、评课、备课、讲课,获得了课堂教学的第一手资料,逐渐掌握小学课堂教学的模式和思路,增强了教育理论运用的灵活性和针对性。尽快接触和了解教育实践,尽早进入真正的小学课堂,这对初等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讲无疑是最好的专业技能训练。

2.参与班级管理

学生进入小学校园,进入实实在在的班级,接触到不同年龄阶段、不同性格特点的小学生以及不同教学风格的教师,面对不同的任务和工作,小到批改作业、解答问题,大到课堂教学、班级管理,不论是简单抑或复杂,无不蕴含着教育实践中的各种规则和规律。而整个过程可以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小学内部日常管理的各个方面,前期的理论学习也会得到良好的归宿和应用的机会。与此同时,早期的实践经验可以为学生提供进一步学习的动力,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在实践中进步的快乐。在见习、实习结束后,学校对专业课程的学习会更加具有针对性,对于教育实践的思考亦会深刻而具有意义。

(四)培养教育科研能力

对于专科学生而言,初步的科研能力有利于学生在进入工作岗位后,尽快地适应教师的角色,即教育研究者的角色,成为其后续发展的强大动力。鉴于专科阶段人才培养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需求,初步科研能力的培养可以借助理论课的课堂教学来进行,这就要求教师在讲授基本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适当地向学生介绍本专业的最新研究方向和科研成果,调动学生自主学习、关注教育科学研究动态的积极性。此外,培养学生阅读、整理和利用教育文献资料的能力,也有利于提升科研意识和科研水平。

新时期的小学教师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 “教书匠”,而是在教育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的“行动研究者”。作为小学教师的培养基地,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实践平台无疑是现代高等师范院校时代意识增强的象征和体现,同时也是提高初等教育专业学生的教育实践能力、推动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顺利实施的基础和保证。我们的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我们的学生要具有不断学习的能力、勇于进取的精神。只有从这样的角度和高度出发,我们的师范生才能永远处于主动的地位,他们的职业生涯才会更加丰富和充实。

[1]靳希斌主编.教师教育模式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钟启泉.课程的逻辑[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G642.4

A

2095-3763(2012)02-0092-02

2011-11-24

董晶晶(1983-),女,河北承德人,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初等教育系教师。

猜你喜欢

小学教师阶段专业
关于基础教育阶段实验教学的几点看法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新时代背景下小学教师专业成长的几点思考
在学前教育阶段,提前抢跑,只能跑得快一时,却跑不快一生。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沙河市二十冶第二小学教师书画作品
枣强县第一小学教师书画作品
平凡教学三十载——一名小学教师的自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