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高等院校学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2-09-19梁凤鸣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2期
关键词:学报学术

梁凤鸣

(泰山学院 学报编辑部,山东 泰安 271021)

地方高等院校学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梁凤鸣

(泰山学院 学报编辑部,山东 泰安 271021)

近年来,地方高校学报发展迅速,进步虽然不小,但是存在的问题也不少。通过对山东省内7所地方高校学报的稿源状况、作者学历层次及编辑人员的学历层次、栏目设置及考核机制等方面进行分析,结合目前新的形势,找出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给出相应对策。

地方高校学报;问题;对策

早在1998年4月1日教育部颁布的《高等学校学报管理方法》中指出:“高校学报是高等学校主办的,以反映本校教学、科研成果为主的综合性理论刊物,是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的重要园地”。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发展和高校多项改革的深入,地方高等院校出现了许多新问题、新情况。特别是2011年2月23日,新闻出版总署新闻报刊司相关负责人指出,针对社会反响强烈的部分学术期刊“靠收取版面费牟利”以及“论文买卖产业化”等问题,新闻出版总署将对大量刊载学术论文的期刊进行检测评估,对不注重学术质量、刊载拼凑、剽窃学术文章的学术期刊予以严肃处理。地方高等院校学报作为中国期刊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面临的问题又重新摆在我们面前。

一、地方院校学报存在的问题

(一)优秀稿源缺乏,学报质量难以提高

职称是反映专业技术人员科研能力和专业技术工作能力的重要指标。从一般情况看,职称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代表论文学术水平的。[1]本文选取山东省内7所地方高等院校最近10期 (2010年第1期——2011年第4期)所刊发论文的作者职称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为了便于统计,所指作者均为第一作者),列出下表。

从表1可以看出,具有高级职称的占作者总数的31.76%,这个比例要低于山东省同类学校35%的高级专业技术人员结构比例[1]。这说明地方高校优秀的稿源还是流失不少。优秀稿源缺乏的主要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两方面原因:

表1 作者的职称统计表

1.受职称评定机制的影响,绝大部分教师选择将最佳的科研成果发表给学校认定的核心期刊或者国家级权威学术刊物上,其次投往省内较知名院校的学报,最后才投给本校学报。

2.审稿机制不完善,稿件处理不及时,使得一些优质稿件流失。由于地方院校本身的特点,来稿较分散,发表周期长,一般采用集中审稿机制,导致审稿周期过长,当审稿结束准备录用时,有些作者却因长时间得不到回复而改投他处。这样不仅流失了一些好的稿件也浪费了审稿费。

(二)编辑队伍变化带来的问题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高等教育的普及,特别是近两年高等学校引进人才的层次逐步提高,越来越多的具有高学历、高素质和高水平的年轻专业人员步入了高校学报编辑的行列。本文所选取的7所高校编辑部内部编辑人员的学历层次见下表。

表2 编辑的学历统计表

从表2可以看出,编辑人员的学历层次越来越高,硕士以上学历的编辑人员已经占到了一半以上。这对于地方高校学报的发展来说无疑是一个很好的支撑,但同时也存在着一定问题。他们往往不仅有自己的专业和研究方向,还普遍年轻、有活力,这给编辑队伍充实了新鲜的血液,但是这些高学历的年轻人大部分并非编辑出版专业科班出身,缺乏一定的工作经验,对社会和编辑工作认识不足,极易对未来产生困惑和迷惘,这是非常不稳定的因素。同时,一些有经验的老编辑逐步退居二线,编辑队伍的结构发生较大变化。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也是摆在学报面前的一个困境。

(三)栏目设置缺乏创新,难以形成特色

据统计,目前我国有期刊9000余种,其中学术期刊就有7000多种[3],地方高校学报要在如此众多的期刊中办出新意和特色并不容易。因为地方高校学报具有内向性和综合性两大特点。内向性是指地方高校学报办刊目的主要是为本校师生发表论文开创一个园地,稿件以内稿为主,刊物主要是送管理部门、作者和高校间的相互交流,对外交流面相对较窄;综合性是指学校有什么专业,学校就登什么方面的文章,选题雷同,内容重复,很少有专题研究和地方特色研究,缺乏优势栏目。[4]我们选取的7所高校学报中只有三份学报设有特色栏目,包括《泰山学院学报》的“泰山文化研究”,《菏泽学院学报》的“水浒文化研究”和《滨州学院学报》的“孙子研究”。当我们随意翻开一份地方院校学报,都会看到几个大而化之的栏目,依次排列几篇文章。从栏目设置中,也基本就是大体的几种,给人一种千刊一面的感觉,没有创新和自己的特色。

(四)办刊经费缺乏,整体素质难以提高

办刊经费不足是很多地方高校学报面临的共同问题。学报本身是随时需要新学术、新观念、新知识才能体现学报整体质量的。而地方学报由于办刊经费的不足,致使学报人员走不出去,外面的新鲜资讯进不来。编辑人员很少有外出学习和进修的机会,逐渐失去了对新学术、新观念、新知识的敏感和悟性,即使一些有自己想法的学报人员,由于资金有限也无法将自己的想法付诸实践,以致他们失去了开拓学报未来的锐气与信念。另外,经费的缺少,使稿酬和审稿费较低,难以吸引高质量的稿件,审稿也成了麻烦事。

(五)缺乏激励机制,管理落后

地方高校学报的编辑管理工作由于更多的沿袭了计划经济管理体制而显得落后而保守,只以工作态度作为衡量编辑的唯一标准,缺乏必要的激励机制,严重挫伤了编辑策划组稿的主动性,更易产生心理疲劳,最终使学报陷入被动等稿,坐等拨款的境地,严重危害了学报的生存与发展。

二、地方院校学报的发展与对策

(一)建立编辑考核机制和责任追究制度,提高编辑校对质量

图书质量是图书的生命,编校质量同内容的质量一样是学报整体质量的保证。编校人员必须强化质量意识,避免出现一些常见的编校错误。我们可以建立编辑考核机制,并且直接与编校人员的经济利益相挂钩,刺激编校人员更加认真严格的对待编校工作,鼓励他们精编细校。同时,对于成绩突出的编校人员给予表扬的同时还要给予一定的物质鼓励,提高他们的积极性。结合地方高校编辑学报的实际情况,我们选择把总被引频次、基金论文比、编排规范、编校差错率及出版及时性作为指标,对责任编辑进行考核。真正把编辑队伍的责任心和积极性调动起来,只有真正把学报的质量和编辑的切身利益结合起来,学报质量才能真正得到提高,才能使编辑积极的投入到期刊的发展中。把成绩划分三个档次,具体标准见表3所示:

表3

(二)加强青年编辑队伍的建设,优化编辑群体结构

随着编辑队伍的年轻化,加强青年编辑队伍的建设直接关系到整个编辑队伍素质的提高。地方高校学报更要严格遵守学术期刊编辑准入制度,保证编辑队伍特别是青年编辑队伍的高水平高素质。

1.加强对编辑工作的认识,提高思想素质。学报编辑工作是编辑对稿件进行加工修改使之臻于完善的过程,而且学报编辑工作是一项枯燥、单调且精神高度紧张的专业工作,与当今普遍追求经济效益、体现个人价值现象形成强烈的落差,容易使青年编辑产生心理失衡,厌倦编辑工作。因此,要适时的进行政治思想学习,培养和提高青年编辑的思想品质修养和职业道德修养。同事还要对青年编辑的工作予以肯定和鼓励,使他们坚定信念,安心工作。

2.增加外出学习和培训的机会,提高业务水平。地方院校学报编辑部要经常进行编辑业务基本技能、基本知识的学习,让业务不熟练、未经编辑业务培训的青年编辑到开设编辑专业的院校进修,使之胜任学报编辑工作。加强与期刊编辑协会的联系,积极参加期刊编辑学会组织的学术年会。这样有助于拓宽青年编辑的学术交流面和视野。多进行交流学习,多到一些具有成功办刊经验的编辑部去学习,汲取好的经验来提高自己。

3.老中青相结合。老中青三个年龄段的编辑各有千秋,年长的编辑经验丰富,业务精通,办事稳重,威信较高,但对新事物的敏感性有所衰退。中年编辑的智力发展和人生经验日臻成熟、知识和经验的积累较多,是编辑队伍的中流砥柱。青年编辑想象力和创新能力较强,接受新事物快,是编辑队伍的生力军,但知识经验不足[4]。倡导老中青编辑之间相互学习,取长补短。青年编辑要积极向身边的老编辑学习编辑工作。一个良好的编辑群体结构,能使一个编辑部既能保持优良的传统,又能不断创新,持续稳步向前发展。

(三)树立学术公平意识,建立稳固的作者群

1.树立学术公平意识,公平对待每位作者

学术公平意识是指具有独立性的编辑主体为了维护期刊学术的纯洁和公正性,在审稿和选稿等过程中,自始至终以自身专业经验和直觉为基础,冲破一切束缚,尽可能自由完整地表达其学术对象价值判断的自我意识。[5]通过建立符合实际、规范的审稿(选稿)制度、学术环境的法制化及树立编辑与作者的公民意识来树立“学术公平”的意识,这样才能在确保刊物质量的同时有利于选拔和培养作者。

2.与作者多联系,开放性办刊

作者是当下高校学报工作的核心所在,也是高校学报编辑部互动交流最多的对象。要不断加强编辑主体意识,充分发挥编辑人员的主观能动性。通过表1可以看出,地方高校学报的主要作者群是具有中级职称的作者,而在读硕士和具有初级职称的作者也是后备力量,将来也将是地方高校学报的主要作者群。编辑人员应把他们列为学报的后备作者群,在今后的工作中多了解他们的科研进展情况,结合学校的学科建设从而加大组稿力度。

另外,通过在期刊上刊登“动态与简讯”的方式,让作者和读者了解学报的需要。在阅读已出版的刊物、参加各种学术会议、走访科学文化团体和院校、处理作者自投稿的过程中,时时留心,发现优秀作者的线索,分析了解作者的创作水平,主动选择适合自己学报的作者并与之加以联系,可以邮寄学报样本,让作者详细的了解学报的特色及定位,通过这样的互动不断吸收更多的优秀稿件。比如,创刊于1978年的《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科版),长期以来一直默默无闻,但自1995年开始,坚持改革精神,实行开放式办刊,在人类学、民族学、民俗学等栏目,坚持稿件在质量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而且还打破地域、国界限制,主动向有关专家组织稿件。如在1999年第一期所刊发香港学者乔健的 《中国人类学发展的困境与前景》一文,引发了中国人类学界“中国人类学向何处去”的大讨论,并成为1999年的中国学术热点之一,对我国人类学的发展起到一定的影响作用。

(四)开展“小集团化”模式,共同发展提高

在科技期刊的研究领域,学报集团化已经提出很多年,从长远发展来看,学报集团化是学报发展的大势所趋、必由之路[6]。但就目前发展来看,高校学报离集团化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就地方院校学报来说,借助集团化的思想,在一个可行的小范围内展开,即“小集团化”模式还是可行的。比如我们所选取的7所办学条件、管理制度及同等级别的几个地方高校学报联合,在栏目组合、稿件的审阅中合理搭配,使稿件互补,栏目最优化。通过这样的过渡,最终慢慢的实现学报的集团化。

(五)特色创刊,引起学校重视

出版家邹韬奋说:“没有个性和特点的刊物,生存还是问题,发展更没希望了。”对高校学报特别是对地方性高校学报来说,专栏特色、地域特色、学校特色是期刊生存发展的三个突破口[7]。如《大连工业大学学报》,因为艺术学科是它的特色学科,艺术类教师的创作作品需要发展和展示的平台,他们将其他可能用来刊登商业广告,或征稿简则的封二、封三用来刊登反映学校特色学科的艺术创作作品,收到良好的效果,这一做法扩大了学科的知名度,作品也得到了同行的认可,形成了学报独特的装帧风格。再如,笔者所在的《泰山学院学报》,通过对自己脚下的“文化熔层”不断开凿,以丰富泰山文化为背景,开辟了以研究泰山文化为主题的栏目,主要涉及“泰山文化研究”、“泰山石刻文化研究”、“泰山民俗文化研究”等等,产生了一定社会影响,社会效益十分显著。《滨州学院学报》自2005年在中国孙子兵法研究会副会长、首席专家、军事科学院吴如嵩将军的关心指导下,连续六年成功策划出版了“当代孙子兵法研究名家笔会”、“孙子兵法应用高层论坛”、“当代孙子兵法研究青年学者论坛”、“兵法经营学构建研究”、“再论兵法经营学构建”、“孙子兵法与和合文化”六期特刊,在学术界和学报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受到《光明日报》、《高校文科学术文摘》等媒体及专家学者的高度评价,多篇文章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等二次文献转载。

在具体的实施中,我们可以选取该学科的带头人作为栏目的主持人,利用他们的学术影响力,在特色创刊的基础上,也可以为学报吸引更高质量的文章。这样在提高学报学术水平的同时也解决了优秀稿源缺乏的问题。特色创刊的同时也是为学校创出特色,学报可以以此为契机,争取学校领导的关注并投入更多的精力和经费,从而使地方高校学报走上良性循环的道路。

地方高校学报面临的问题还有很多,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只有不断地改革和创新,逐步完善高校学报的各种制度,才能使学报更好的为高校教学和科研服务。

[1]王健.《滨州学院学报》(2005~2010年)作者情况统计分析[J].滨州学院学报,2011,27,(3)

[2]钱荣贵.我国学术期刊的问题与出路[J].出版广角,2003,(11)

[3]张治国.高校学报缘何“千刊一面”[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2-05-24

[4]刘霞,李晓红.优势互补:科技学术期刊编辑群体结构的优化[J].编辑学报,2005,17,(3)

[5]陈朝晖.论科技期刊编辑的“学术公平”意识及其引发的思考[J].编辑学报,2010,22(1):19-20

[6]游星雅.关于高校学报集团化发展模式的思考[J].2010,(4):57-58

[7]莫远明.高校学报何以创新 [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2-03-27

Problems of Local University Journal and Countermeasures

LIANG Feng-ming
(Editorial Department of Journal,Taishan University,Taian,Shandong,271021 China)

In recent years,the local university journal has developed rapidly.Although the progress is great, there are many problems.This paper analyzes many aspects such as manuscript source status,author educational degrees,column setting and assessment mechanisms through 7 local universities’journals in Shandong Province, and finds out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gives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combined with the current new situations.

journal of local university;problem;countermeasure

G232

A

2095-3763(2012)02-0120-04

2011-12-27

梁凤鸣(1979-),女,山东泰安人,泰山学院学报编辑部编辑。

猜你喜欢

学报学术
致敬学报40年
如何理解“Curator”:一个由翻译引发的学术思考
对学术造假重拳出击
学报简介
学报简介
《深空探测学报》
学术
创新需要学术争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