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洋泾浜语、克里奥尔语到交际语:模因论解释
2012-08-15杨静
杨静
(中南民族大学 外语系,湖北 武汉 430074)
从洋泾浜语、克里奥尔语到交际语:模因论解释
杨静
(中南民族大学 外语系,湖北 武汉 430074)
模因论是近年来兴起的一个文化进化的理论。本文尝试将洋泾浜语、克里奥尔语和交际语当作一个发展的连续体,从模因论的角度对这一发展过程进行了解释。
洋泾浜语;克里奥尔语;交际语;模因论
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里,洋泾浜语和克里奥尔语被当作低等的混杂语言,得不到应有的重视。直到最近几十年,社会语言学界的学者才将这两种语言定义为新型语言,予以探讨和研究。语言的发展和进化一直都是语言研究者最感兴趣的话题之一。作为新型语言的洋泾浜语向克里奥尔语以至交际语的发展转化也该是一个引起足够注意的过程。本文将这一过程与语用学中的模因论相结合进行了试验性探讨。
一、洋泾浜语、克里奥尔语和交际语的界定
(一)洋泾浜语的界定
洋泾浜语又叫皮钦语,出现之初被用来称谓在上海的中外商人用来交流的一种不规范的英语,而pidgin一词是将business English中的business一词读错而产生的。随着全球殖民及贸易的发展,在世界其他区域也出现了类似的由两种或几种语言通过接触而产生的混杂语言。所以洋泾浜语又被引申来指任何一种在一定人群中使用的临时性的混杂语言。洋泾浜语不是任何人的母语,而是将一种被成为上层语言(super state)的通用语和许多下层语言(substrates)的特点混合而成的语言。如将“三本书”说成three piece book;“我到楼上去,他到楼下去”说成My go topside.He have go bottomside;“下午我来”用Afternoon my come来表示。由此可见洋泾浜语一般具有以下一些基本特征:语域和风格有限;词汇量有限;音位被简化;句法被简化以及形态被简化。
(二)克里奥尔语的界定
当使用洋泾浜语的人群有了后代,他们所使用的语言就有可能成为这些孩子的母语。在之后的长期使用汇总,以及客观条件的推动下,洋泾浜语为了满足日益复杂的交际需要,保证思想交流的顺利进行会不断丰富自身的词汇和形式,取得严密的逻辑性,此时洋泾浜语就过渡到一个更完善更稳定的阶段——克里奥尔语。从本质上说哦克里奥尔语也是一种混杂语言,但其与洋泾浜语除去在词汇的丰富性、句法的完善性等方面的区别,最根本的不同就在于克里奥尔语是某一语言社区的母语。
英语单词Creole源于法语的Creole,而法语的这个单词则源于西印度群岛的原住民对西班牙语中criadillo一词的错误发音。西班牙语中的criadillo是“抚养”的意思,指殖民地出生的欧洲白人的后裔,后引申义为一种语言。
克里奥尔语的发展时限可以是一两代人,也可以是一个相当漫长的时间段。当克里奥尔语脱离其主体来源的上层语言时就进入了一个相对独立的发展阶段,如苏里南的Sranan就是这样一种语言。当克里奥尔语与作为其主体来源的上层语言频繁接触就会出现克里奥尔语向这种上层语言转化的现象。这一现象被称作去克里奥尔语化(Decreolization)。
(三)交际语的界定
“交际语”这一概念的形成经历了一个历史过程。殖民地时期,交际语指的是英语、法语、西班牙语等欧洲语言以外的一些非洲主要通用语言。很明显,这样的划分是把欧洲殖民者的语言和殖民地居民的语言对立起来了,带有殖民主义色彩,是一种语言歧视、民族歧视,因此这个定义逐渐被淘汰了。而现在普遍认同的交际语的定义是:在多种语言混杂区进行交流时被不同语言集团的人当作共同交际工具的语言,无论这种语言是一种纯正的某社区语言还是一种由多社区语言交织而成的混杂语,无论这是一种区域性流行语还是全球性的语言。
当去克里奥尔语化现象发生后,克里奥尔语越来越向作为其主体来源的上层语言转化,自身进一步发展、完善,并在交往过程中被其他语言社区的人群所习惯、接受。这时,进化了的克里奥尔语就可以被称作交际语了,即使被不同语言社区人群共同使用的只是其中较有特点的一部分。
二、模因论
(一)模因
模因论是立足于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来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一种理论,而该理论中最核心的概念“模因(meme)”是于1976年由新达尔文主义的倡导者理查德·道金斯在他的著作《自私的基因》(The Selfish Gene)中首次被提及。“模因”被定义为文化传递的单位。诸如观念、信仰、行为方式等的传递,类似于在生物进化过程中的基因的遗传复制。任何信息只要能够通过“模仿”被“复制”,都可以称为模因。另外,这种“模仿”也有不同的形式,并非要全部照搬原信息。可以说,这是一个十分有生命力的概念,而语言本身就可以通过模仿而不断复制和传播,因此语言也可以被认作一种模因,包括字、词、短语、句子、段落、篇章等各个层次。一旦它们被模仿进而复制、传播,即具有了模因性。
(二)模因的分类
模因,依据其语用功能的大小又可划分为强模因和弱模因,几乎所有的语言都是潜在模因,只有那些被广泛复制并在一定时期内得以持续传播的模因才称作强模因,而那些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环境的变化,逐渐被人们所淡忘、遗忘甚至消失的模因就是弱模因。
(三)影响模因强弱的因素
模因库中的一部分模因要比其他模因更能在模仿——复制——传播的过程中获胜主要由于它们存在以下三方面的优势:高保真度、多产、生命力强,所以衡量模因强弱的标准应该为:保真度 (copy-fidelity)、多产性 (fecundity)和生命力(longevity)。具体说来,高保真度的模因更为详细正确,但这并不意味着坚守原型,而是保留、传递原型的本质;多产则要求模因的复制速度要快;生命力强指模因的复制因子生存的时间更为长久,这样就会有更多的复制品。而对于语言模因来说,要想成为强模因,最为重要的是它不能超过个体的记忆力,越复杂的模因越不可能被复制传播;相反,形式越简单的模因越容易被记忆,其被改变的机率也就越小,保真度越高,越容易被复制、传播。
三、模因论与洋泾浜语、克里奥尔语到交际语这一发展过程的结合
(一)交际语与洋泾浜语和克里奥尔语的区别
从第一部分对三者概念的界定可得出推论,依据语言成熟程度的高低和使用规模的大小可将三者排列为一个发展连续体:洋泾浜语——克里奥尔语——交际语。也就是说,从洋泾浜语到克里奥尔语再到交际语是以恶搞语言不断成熟完善、使用规模不断扩大的过程。从本质上说,三者都属于混杂性语言,但当洋泾浜语被用作某一语言社区的母语是,它就过渡到了克里奥尔语;当克里奥尔语被其本语言社区的人群所接受并作为交流用语学习、使用是,它就过渡到了交际语。
(二)洋泾浜语、克里奥尔语与模因
以洋泾浜英语为例,由于使用者对英语词汇、句法等的掌握程度不同,每个人所用的表达方式各有不同,而这多种多样的表达方式即成为了潜在模因。只有在得到复制、传播以后,它们才具有了模因性,成为名副其实的模因,即使这种复制、传播的过程只经历了一次。
众所周知,洋泾浜语是存在于特殊的历史时期,为了特定的目的被特定人群所使用的一种混杂语,它的传播范围是非常有限的,如旧上海的洋泾浜语将“我不能”说成“My no can”;将“number one”说成“拿摩温”。这种临时性的交际语言将两种或者多种语言的词汇和语法结构杂糅起来,形成新的表现形式,一般来说是不为任何一个语言社区的人群所理解的,更不用谈对其进行记忆、复制和传播。因此,绝大多数洋泾浜语属于弱模因,它们只能存在几年到几十年的时间,这种语言已经退出了历史舞台,那么被流传下来的又是什么呢?以下是洋泾浜语的几种可能的发展轨迹:
1.洋泾浜语→克里奥尔语(成功模因)→交际语(纳入一般语言)
2.洋泾浜语→克里奥尔语(成功模因)→逐渐消亡
3.洋泾浜语→逐渐消亡
从洋泾浜语的发展轨迹来看,成为模因的洋泾浜语不一定都能发展成为克里奥尔语即成为成功模因。是否能够成为成功模因取决于该语言的传播能力。一部分传播能力强的洋泾浜语能成为其语言社区人群第二代人的母语,不断被复制、传播,从而转化为成功模因——克里奥尔语,如存在于新几内亚的Tok Pisin已获得了官方语言的地位,可在无线广播和出版物中使用。而另一部分传播能力弱的洋泾浜语则在交往过程中逐渐为人们所摒弃,遗忘直至消亡。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相比于洋泾浜语而言,克里奥尔语已经是一种成功模因了,但本文为了将这两种语言与最终纳入一般语言的交际语进行对比,所以把克里奥尔语放在这一部分讨论。
(三)交际语与成功模因
当克里奥尔语发展成为交际语,纳入一般语言后,这种语言就成为了强模因即成功模因,因为它具有了高保真度、多产和生命力强这三个特点。
(四)模因传播类型
模因论将语言模因的复制-传播分为基因型和表现型两种。基因型传播指内容相同而形式各异的传播;表现型传播则指的是形式相同而内容各异的传播。语言模因就是通过这两种方式,从一个宿主传播到另一个宿主,从而流传下去。
1.相同信息直接传播
在由洋泾浜语发展而来的交际语中有一部分音译词,已在日常生活中被原封不动地广泛使用,这类音译词的传播就是相同信息的直接传播,属模因基因型传播,如:布丁(pudding)、 三明治 (sandwich)、 沙发 (sofa)、 巧克力(chocolate)、咖啡(coffee)、吉普(jeep)、沙拉(salad)等等。
2.同构异义传播
这种类型的传播在一些原有的较为固定的语言框架上换上新的词、短语甚至是篇章,属模因表现型传播。
洋泾浜英语中有一个十分具有代表性的表达方式,即用英语单词“no”加上一个动词来表示不能或没用进行该动词指代的动作,如用“no go”表示“不去”;用“no can do”表示“不能做”。可以说“no﹢v.”成为洋泾浜英语中的一个典型框架。在洋泾浜语到交际语的发展过程中这种形式经常被模仿,如现在使用英语为母语的人群也经常会使用的 “long time no see”,“no buy no seat”等句子。这些句子或短语中的“no﹢v.”的结构被保存,但意义却是各不相同。
3.同形新意传播
当某一语言模因的形式不发生改变,却蕴含一种或多种新的不同含义时,它的传播被称作同形新意传播。洋泾浜语到交际语的发展经历了不同的社会环境,这就为新意义的产生提供了必要条件。为人们所熟知的英语短语“lose face”就是一个典型例子。在洋泾浜语中,这个短语是丢了面子,蒙了羞的意思,和“face”本身的意思“脸庞”是不同的。
四、结语
综上所述,洋泾浜语,到克里奥尔语,再到交际语可以看成是一条发展直线上的三个节点。研究意义上的洋泾浜语应该都是经过复制、传播而具备了模因性、成为了模因的洋泾浜语。当洋泾浜语发展成为克里奥尔语,它就成为了成功模因,而交际语则更是这些成功模因中的佼佼者。模因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洋泾浜语的发展过程进行解释。
[1]庄美英.从模因论的角度解析奥巴马总统竞选口号[J].科教文汇,2010,(1).
[2]周炜.从新词到流行语:模因论解释[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1,(1).
[3]陈琪.从洋泾浜语到非克里奥耳语化——谈一种语言发展的三个阶段[J].浙江水产学院学报,1998,(9).
[4]张有.交际语、洋泾浜语和克里奥尔语[J].内蒙古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12).
[5]宋红华.模因论视角下的手机短信的语用变异模式研究[J].学术论坛,2010,(2).
[6]车继雁.模因论与隐喻研究[J].世纪桥,2010,(9).
[7]唐红芳,浅析模因论视角下的语言变异[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
[8]崔颖,网络流行语的模因论分析[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0,(2).
[9]王也,网络语言的模因论分析[J].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