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老房子”,提升区域文化竞争力
2012-08-15翟刚
翟刚
(河南大学 总务处,河南 开封 475001)
保护“老房子”,提升区域文化竞争力
翟刚
(河南大学 总务处,河南 开封 475001)
开封作为北宋都城,由封闭的里坊制走向开放的旅游名城,城市布局发生了深刻变化。本文从小单体建筑的修缮和维护的角度出发,结合开封古城现状,提出文化资本投资的趋利方案,使开封静止的历史文化重现光彩。
老房子;历史建筑;保护;传承;文化竞争力
文化是民族的根系,建筑则是文化的载体和灵魂。“老房子”承载着城乡的兴衰变迁,它是历史文化的宝贵遗产和构成历史文化风貌的重要基本元素,也是解读城乡历史的密码。近代优秀建筑,以其稀缺性和不可复制性成为中国建筑群演变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老房子”是城乡弥足珍贵的人文资源,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艺术和建筑学术价值。维护“老房子”就是维护历史文明,传承中华民族的建筑特色。但是,随着工业文明和城乡化建设的发展,旧城改造千篇一律地刷新城市景观,“老房子”也逐渐消失殆尽。这其中,不少城市丧失其文化特色,城市文化空间的塑造也无法与城市空间相符合。城市文化空间如何满足历史、文化的多种需求,是现代城市规划中值得关注的重要问题。
1.“老房子”作为历史建筑的意义和价值
“历史建筑”是指“有一定历史、科学、艺术价值的,反映城市历史风貌和地方特色的建(构)筑物”。[1]从历史学、社会学、建筑学角度出发,以科技、审美价值作为评估准则,近代建筑“老房子”的类型建筑样式、工程技术和施工工艺等均具有特色或研究价值。
Throsby(2000)分析界定了四种类型的资本:实物资本、人力资本、自然资本和文化资本。他将文化资本定义为“除了拥有经济价值外,还内涵、贮藏或提供文化价值”,其中,建筑物、位置、场所、艺术品均已文化资本的有形形式存在。而无形文化资本是一种心智资本,以群体共有的观念、习惯、信仰或价值的形式存在。[2]国家综合国力的增长、经济的振兴,很大程度上取决其文化底蕴的厚度与广度,文化资本已成为衡量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无疑,“老房子”是一种文化资本有形存在与无形存在的有机结合。著名建筑师的代表作品,著名人物的故居、旧居和纪念地,以及反映地域建筑特点或者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特征,或在本区域各行业发展史上具有代表性的建筑物,均应列入历史建筑名录,得到相关部门的保护。它作为被赋予了文化意义的建筑、遗址,寄托着与特定人群相符的价值、信念和传统。它的本质是一种人化的空间,其最根本的特征在于满足人的物质和精神需求、寓含人类活动的各种意义。近年来,国内不少地区、城市着重于文化资源的开发,打造精品文化项目,以提升区域文化竞争力,推动地区经济的发展。如新疆“喀什模式”,将喀什神秘古朴的历史神韵与现代文明的蓬勃英姿交相辉映,民族风情浓郁,自然景观奇异,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客;山西的平遥古城,是一座具有27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是中国目前保存最为完整的四座古城之一,也是目前我国唯一以整座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获得成功的古县城。在1997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后,显示出越来越高的资本价值,汇聚了巨大的物资流、信息流、资金流。
2.开封“老房子”的现状
近年来,开封市委、市政府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方面采取了一系列举措,在“老房子”的保护上也不例外。开封市积极汲取杭州、太原、丽江等地区对“老房子”进行文化投资的成功经验,结合本区域实际,努力提高各类资本的投资效益,提升本地的文化竞争力。开封市对老房子的保护措施大致分为四类:经修缮后作为名人故居或纪念馆;经修缮后移作单位或商业用房;未修缮而移作居民用房;未修缮而闲置,落锁保护。
开封是七朝古都,首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开封颇具代表性的老房子有:原西大街3号,是座落在开封老城区的临街二层小楼,上下共8间,灰瓦坡顶,清秀,浓郁的清末民初商铺小式建筑风格,楼上设有走廊,凭栏可观街景。小楼位于西大街东头路南,临近北书店街交会的路口,强调空间层次,凸现商业市井风格;南关红洋楼,是周恩来总理代表解放区同国民党谈判“黄河归故”的旧址,毛泽东主席曾于1952年10月视察黄河柳园口后下榻于此;河南大学6号楼,1925年7月李大钊在此发表过革命演讲;北土街10号,原同合裕银号院,是刘少奇主席逝世处。另外,刘家胡同2号的刘家宅院与乐观街47号的田家宅院等,都被列入了国家级、省级、市级的文物保护单位。万福楼、王大昌两处老房子,前者建于清朝末年,后者建于民国初年。二者都曾经是开封知名的老字号,王大昌茶庄至今还是原房原号、原业原貌,见证着开封近百年的商业史,是一块省内外难寻的活化石。这些建筑风格迥异,彰显着整个地区的文化品位和氛围,而利用旧建筑文化价值对其进行合理的开发再利用,将会带来难以估量的经济收益。
而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文化保护和文化变迁的矛盾难以消解。戴维·索罗斯比指出,为有效地维持和增加文化资本,就得进行必要的投资,否则,“将使文化资本无论在文化价值层面上还是经济价值层面上贬值,导致文化资本的‘自行衰落’”。[3]
3.保护老房子的措施和建议
保护开封的老房子,就是保护开封这座城市的历史文化血脉。正如戴维·索罗斯比所述,“维持或增加文化资本积累所需投入的资源和其他方面所使用的资源也是相互竞争的”。[4]因此,要制定完善的保护历史建筑的政策法规,尤其要注重文化资本投资对推动区域经济增长的路径选择,培育文化经济观,维持文化的多样性,逐步形成“以政府政策法规为引导,以政府和社会团体投资为基础,鼓励民营资本和民间资本投资,充分挖掘和保护各种优秀的历史人文遗产”。这些投入,除充分挖掘和利用现有文化资源的潜力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效能外,还要积极推动一些精品文化项目,以提升区域文化竞争力。
3.1 开展全市范围内对“老房子“的评估及认定
目前,政府的决策中常常将经济效益和高速的现代化城市建设放在首位,对传统地脉和地区文化的传承缺乏整体的观念,导致一般性传统建筑及历史街区环境的保护极度缺乏。即使是个别文物级保护建筑也因缺少资金和政策扶持,而无法维持现状;另外,一些重点文物建筑面临作为旅游资源被过渡开发的危险。城市急剧的改变使“老房子”失去归属感;道路网结构及尺度的变化使“老房子”失去尺度感;建筑形式和尺度的变化给“老房子”带来压迫感。无疑,政府高瞻远瞩的认识和强有力的资金注入是改变“老房子”命运的关键。市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应对“老房子”进行详细的普查,初步列出历史建筑的名录。市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应组织文化(文物)、房产、建筑、历史、档案等方面的专家,根据历史建筑的认定标准,写出评估意见。市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可根据专家评估意见,拟定历史建筑建议名录。历史建筑建议名录经当地政府部门、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管理委员会审查同意后报政府部门批准并公布。
其中,市城乡规划主管行政部门应当会同文化(文物)、房产、建设、行政管理部门对范围内符合历史建筑条件标准的老房子进行普查,做好资料收集、整理统计等工作;建筑的所有权人、使用权人以及其他单位和个人,也可向市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推荐历史建筑。
3.2 遵循“修旧如旧、维护原貌”的原则
老房子普遍为青砖蓝瓦,白灰细缝、布局严谨、坚如磐石、错落有致、装饰华美、规模宏大的砖木结构房屋,一旦被列入名录,政府行政管理部门除制定修缮细则外,还应有相应的管理措施。比如按照谁使用谁管理的原则,修缮前使用单位和个人,首先根据修缮的内容和项目申报政府行政部门审批,批准后,使用单位和个人应严格按照审批的内容和项目落实实施。政府行政部门应严格监督、把关,对于未按照原貌恢复的必须要求整改。
河南大学作为开封市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文化底蕴深厚,保留着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旧址上的近代建筑群,包括大礼堂、南校门、6号楼、7号楼和东西斋房。2007年该校成立的文物保护办公室,承担着这些文物的保护和修缮,坚持“谁使用谁负责保护”、“修旧如旧,维持原貌”的原则。以大礼堂为例:整个大礼堂以青砖灰瓦、叠檐飞阁、雕梁画栋以及柱式的挺拔高峻等,给人以气势宏伟、巍峨壮观之感,在中西建筑手法的结合上及两种建筑艺术风格的巧妙运用上都有独到之处,不仅在河南,就是在全国也堪称建筑艺术精品。2006年大礼堂修缮时,参照其原本的建筑特点,遵循历史,坚持“原汁原味,应保尽保,维持原貌”的原则,规范化运用模数制,统一于协调装修与色彩,达到了以旧复旧的效果。另外,大礼堂不只是整个建筑群中单一存在的个体,它与构成自然的许多秩序一样,也是庞大秩序中的一个。因此,建筑设计及改造不但要满足使用功能的要求,还要与周围的建筑环境相适应,以缓解新旧差异所产生的矛盾,这对保持整体空间环境的和谐尤为重要。
另外,保持稳定和静止状态对于城市的发展是不利的,“老房子”空间形式及功能都应适应时代的变迁,而不应仅是被动的“陈列品”。如苏州道前街170号按察使衙,原为多家政府机关使用,开封市人事局投资500万元加以修缮获得使用权,使得传统文化与当代文明得到共生。总之,从全局的角度、历史的眼光来把握整个城市的性格特征和特色所在,使用单位和个人在修缮时,应遵循原则,尽量做到不破坏其原汁原味,尽力保护其外观、结构、布局和内部装修,甚至建筑的碎石片、破台阶等也任其遗落在地,决不移动,使其在不断变化的新环境中生存、生长。
3.3 传统的就地保护
旧建筑被保留的必要性之一在于它具有使用功能,当外界条件的改变使其原来的功能发生变化时,就必须赋予它新的功能,满足文化资本的创值。对“老房子”应保尽保,应遵循历史的“真实性”、风貌的“完整性”和生活的“延续性”。
上个世纪80年代,对书店街的保护性改造,也是开封老房子的一大幸事。道路不扩宽,没有大拆大建,维修、整容、改造,修旧如旧。改造后的书店街,以明清中小式商业建筑为主,其间有少量民国初期的建筑,青砖小瓦、隔子门窗、飞檐挑角。匾额、楹联、幌子、雕塑,鳞次栉比,点缀其间。古色古香的书店街成了开封保护古城风貌,保护传统街区,保护“老房子”的公认典范。原西大街3号,现北书店街50号、副1号除外,600多米长的老街,161个门牌号,千余间并非文物保护单位的老房子,得到了妥善的整修和保护。这些老房子蕴含的历史文化背景辐射到周边的新建筑,形成既有传统又有活力,充满文化底蕴的古都新貌。
3.4 制定科学的保护规划
通过政府的管理行为,除了保护那些有历史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古旧建筑外,更重要的是保护其特定传统风貌及传统的街坊和旧时的建筑风格,保护区内的历史建筑避免大拆大建,保护传统风貌特色。政府制定保护规划和修缮细则,按具有代表性的建筑单体,街巷和片区三个层次,采取如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文化馆、艺术沙龙多样化的使用方式,吸纳社会资金,同时加强政府的指导和监督,以保证建筑的永续原真性存在。
政府部门应制定科学的保护规划,坚守“最低干扰”的原则,老房子如同其它文物,一旦被毁就不可再生,因此在保护、利用规划和实施的过程中必须慎重而科学。政府规划历史建筑文化园,由政府筹措资金,将建筑环境已不存在的且不能形成规模的单体建筑,原物原貌移建至历史建筑文化园,以城市主题公园的方式记录城市记忆。尽管在实施过程中可能会因为种种原因不能达到尽善尽美,但是要严格杜绝规划和实施过程中的脱节,避免随意性和盲目性。
4.结语
城市特色与社会生活和历史风貌息息相关,它蕴涵着人与社会的内在素质,反映了人类文明的历史积淀。[5]圣彼得堡从诞生起至今,都在按照统一的城市规划严格建设,目前全市62%以上的市区处于文化遗产保护机构的监督之下,正是这罕见的保护措施,使它得以进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遗产名录。如果开封能像圣彼得堡那样实施严格的城市建设规划和保护措施,那么开封静止的历史文化一定能活起来,古都开封会更加令人流连忘返。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范[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4.
[2]戴维·索罗斯比.文化经济学[M].张维伦、潘筱瑜、蔡宜真、邹历安,译.台北:典藏艺术家庭出版社,2003.56-57.
[3][4]戴维·索罗斯比.什么是文化资本[J].潘飞,译.马克思主义与现实(双月刊),2004,(1):54-55.
[5]张松.历史城市保护学导论——文化遗产和历史环境保护的一种整体性方法[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