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我国文化软实力建设的思考
2012-08-15欧阳江丽
欧阳江丽
(辽宁师范大学 政治与行政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9)
关于加强我国文化软实力建设的思考
欧阳江丽
(辽宁师范大学 政治与行政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9)
鉴于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必要性与迫切性日益凸显。加强我国文化软实力建设是加速我国文化产业水平发展的要求,也是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需要。当前我国文化产业化的发展相对滞后,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的主导地位力量也显然不足。这就要求我们采取不同的方法来提高我国的文化产业水平进而强化我国国民的核心价值观。
文化软实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产业;民族文化安全
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应进一步重视文化软实力的建设。其原因至少有两点:第一,我国文化产业实力薄弱;第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功能发挥不足。然而,加强文化软实力建设也并非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克服文化软实力产业化水平较低和从领导到民众对其建设之重要性认识上的不足,同时还要面对“韩流”和“日流”等外来文化冲击等困难。这就需要全国上下一起努力,大力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
一、文化软实力建设的必要性
加强“文化软实力”建设是提升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当前加强中国的文化软实力建设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需要与重要保障之一。加强我国文化软实力建设的现实需要具体体现为:一是有利于大力发展和壮大我国的文化产业,这是提高我国综合国力的必由之路和有效途径;二是有利于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感染力,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国家的繁荣富强以及人民的富足安康迈开坚实的一步。
(一)有利于增强我国文化产业的实力
当今世界,文化在体现其精神属性的同时其经济属性日益凸显。文化产业的发展就是一个例证。文化产业是当今社会公认的朝阳产业,越来越“硬”的文化软实力,已成为许多欧美发达国家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在欧美一些发达国家里文化产品的出口量已占各种产品出口量的榜首。这就为西方各种思潮与意识涌入海外,尤其我国提供了方便之门。面对西方文化大量的渗透,我国必须加强自身的文化软实力建设,以图做大做强自己,才能够参与国际核心竞争。即,我们还必须毫不动摇地做大做强我国文化产业,才能与世界先进文化的发展处于同一水平上,从而保护本民族的文化安全,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大国地位。与此同时,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们的广大人民群众不但对物质文化、精神文化产品在数量和质量上有着更多更高的要求。并且人们对精神文化产品的消费能力也大大增强了。人们渴望的不仅是要享受到思想深刻、形式新颖、内容丰富的文化产品而且还要是成本较低、普通大众能消费得起的文化产品。这就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而且成为我国目前经济发展的强大驱动力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因此,大力发展我国的文化产业不仅是我们内在的需要也是外在的要求。做强做大我国的文化产业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二)有利于开展和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
加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有利于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这样,我们对内可以增强民族凝聚力,对外则会产生国际吸引力和影响力,进而使我国成为他国效仿的榜样,也就成为真正意义上参与国际事务的大国。由此进一步扩大我国的国际影响力。
1.能增强民族凝聚力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集中地概括为把我国建设成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家园及最终要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价值追求。我们的核心价值观已经是我们每个中国人所追求的愿望。它也是符合人类文明发展的趋势和潮流,也是维护我国经济与社会持续、健康、有序、全面发展的驱动力,从而实现了我们社会的和谐。因此,我们必须要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增强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以激发和提高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感召力。与此同时,加强我国文化软实力建设还有利于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素养并从而达到规范每个个体的道德意识与行为,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基础,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民族文化振兴的必然要求。
2.有利于保护民族文化安全
在经济全球化这把“双刃剑”的迅猛发展的背景下,虽然我们在不同文化交流与融合中受益和进步了,但同时也要清楚地意识到,西方的一些发达国家也正利用他们文化软实力的优势对我们进行“和平演进”袭击。当前我国面临着各种思潮及价值观互相大兴其事的挑战。我们绝不能任其发展,必须要加强本民族的文化软实力建设,提高本民族的反渗透能力,加强本民族的核心价值观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美国学者汉斯·摩根索曾经直言不讳地说:“文化帝国主义的东西是最巧妙的,并且如果它能单独取得成功,也是最成功的帝国主义政策,它的目的不是征服国土,也不是控制经济生活,而是征服和控制人心……”[1]由此可知,加强我国文化软实力建设是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客观的宣传,抵制新帝国主义“征服和控制人心”的政策是中华民族的百年大计。
二、文化软实力建设面临的问题
在中国,加强文化软实力建设已经成为全国各级政府与各界人士的共识。虽然中国是一个文化大国,拥有源远流长的文明历史,具有极其丰富的文化软实力资源,而且在传统文化传承过程中不断创新。但是,就目前的情况而言,我们的“文化软实力”建设却仍然相对滞后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文化产业发展滞后
文化产业发展水平作为国家软实力的综合体现,文化产业的发展状况和产业布局是反映一个国家对文化生产力的认识程度和对该国发展的战略思考。
1.文化产品出口量相对较少
目前,就现代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而言,发达国家绝大部分占20%以上,然而我国还不到3%[2]。2004年的中国行业发展报告指出,我国音像制品和电子出版物出口总额为220万美元,进口总额为2,136万美元,逆差近10倍;全国图书进口与出口版权贸易的比例为6:1[3]。这些数据说明中国在对外“文化交流”方面处于严重入超状态。在文化交往中,境外文化产品像“洪流”一样大量地涌入我国文化市场,而我国流向境外的文化产品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方面上观察都还是严重不足的。
2.文化创新能力不强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文化”演变成两种倾向,正在经受两种潮流的考验。一种是在“韩流”、“日流”的冲击下再次掀起“向外看”的浪潮;另一种是对传统文化“刨根问底”的“向后看”的复杂心理,从而使当今的许多人往往只是懂得复制别人的东西,却缺少创造和发展。这样,创新有时也就成为一个空的口号,而文化产业发展的“根本”前提就是创新。如今缺少创新已成为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致命”因素,严重阻碍了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而且,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本身起步较晚,也是造成我国文化产业创新竞争力不强的重要原因。这就导致我国文化产业的现状是:复制能力较强,原创能力不高。其主要表现为:从电影电视作品到图书报纸杂志,学术论文,及艺术表演的数量一路攀升,但缺少质的飞跃。这就是我们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导力量不够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一直处于变化较快、发展也较快的社会转型时期,同时各种外来的文化和思想观念鱼目混珠、洪水般地涌入人们的生活并冲击人们的思想,人们也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其影响。而国内相对落后的科学技术与教育水平以及社会分配相对的不公的现状也在不断地影响一些人的劳动和创造的积极性。正因为这些诸多的问题助长了一部分人的崇洋媚外心理。但所有这些问题追根溯源:主要是我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的作用还是严重不足。这不得不令国人深思与警惕。
1.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投资明显不足
当前中央政府虽然在“十二五”规划中再次着重强调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可在部分地方工作中,仍然是一味地追逐GDP的增长;换言之,一些地方的一切工作还是只以经济增长为核心,把代表一个国家核心竞争力之一的文化软实力建设搁在一边了。以教育事业为例,据每年财政统计,我国政府对教育的实际投资都不到当年GDP的4%[4]。也正因为文化事业投入不足,其不但制约了文化软实力建设的提高,还不能保障各项文化教育工作或文艺工作顺利开展,甚至还直接影响了文化工作者们的创造积极性。
2.西方腐朽思想的冲击
在市场经济的些许不良竞争的影响下,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等各种腐朽的思想纷纷出现,这对人们的精神世界产生的消极影响愈来愈严重,导致一些人的价值观发生了动摇甚至扭曲。例如,就消费观而言,它不仅仅是人们单纯地如何花钱买东西和服务的观念,而且还反映出消费者个人的审美价值及思想倾向。现在我国的一些年轻人在消费领域中形成一股攀比风气和比富心理,消费不是为了满足自身需要而是为了炫耀和比富,把消费量的大小和消费档次的高低当作一个人的社会身份与地位的衡量标准。这种消费心理不但是对社会资源的极度浪费,而且也是意识的变态。
三、对我国文化软实力建设的建议
可以说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建设得好坏其实质也是展现了这个国家的灵魂之魅力,当前对于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建设,本人有几点想法,并兹叙述在此:
(一)着实提高文化产业的发展水平
在“十二五”规划中:明确规定把文化产业发展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为此在坚持社会主义主流文化为导向的原则下,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不断地调整文化产业的发展方针,大力发展大众文化,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具体而言,应做到以下2点:
1.强化“原创”能力
以文化艺术的“原创”来带动新一轮信息技术革命并且不断完善市场机制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必要条件。把电影、电视、戏剧、报纸、杂志、书画、流行音乐等文化产品置入市场;通过文化市场的这一媒介获知买卖双方信息,从而生产更多更好、健康有益、为群众喜闻乐见、并能走向世界的“文化产品”,诸如:电影、电视、音乐、舞蹈、戏曲、曲艺、摄影等。
2.加强政策扶持力度和范围
政府要在教育、文化、艺术等社会公共领域加大投资和建设。其重点是建设一批文化产业发展所需要的基础设施和标志性文化建筑。如:剧场、影院、展览馆、文化活动中心、纪念馆、图书馆及专题博物馆等。此外,还应通过各类专项基金对地方剧种,尤其重大剧目的创作排演给予扶持和奖励。
(二)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观的建设,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使其成为聚合无形文化的隐形磁力。这就要求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在营造良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氛围时做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工作时必须要怀有深厚的感情和高度负责的精神,而且还要以灵活的方式做通做活群众的思想工作以达到感染群众,凝聚人心的效果,从而才能增强整个民族的认同感和归宿感,同时也加强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中华民族的民族形态的凝聚力与整合力。
1.营造良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环境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灵魂导向和生活准则。广大人民群众是这个核心价值观的践行主体,人民群众的思想观念是这个社会核心价值观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因此,中华民族的软实力要做强做大起来,这就需要通过在不断学习和组织大量的各种培训与社区活动过程中,组织者们要营造出良好的社会风气,使人们也自觉自愿地不断地革新自身的思想,提升自己的精神文化生活的境界,不断地开拓创新,践行着我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此时,人民的命运与党和国家的命运同在,我们的国家和民族才能真正的强大起来,中国的软实力才能“硬”起来。
2.改善思想教育工作者的工作方式
“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要让群众更加容易地更好地接受、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掌握其精髓和实质,这就要求我们的教育工作者们必须要用通俗易懂,灵活轻松的教育方式方法和群众沟通、交流。不然的话,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会成为一个空的口号和僵化的理论。我们应当不断地把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要求渗透到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之中,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判断、道德情操。
综上所述,无论从提升中国的国际地位角度观察,还是从国内精神文明建设考虑,着力加强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是十分必要的。当前,欲想进一步加强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显然是需要克服种种困难的,如现有文化软实力建设产业化水平较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功能发挥不足等。正因为这样,我们也要亟需提高国家文化产业的发展水平和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导力量,期待在未来不长的时间内,我国文化软实力建设会“更上一层楼”。
[1][美]汉斯·摩根索.国际纵横策论[M].卢明华,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5.125-126.
[2][3][4]中国现代化战略研究课题组、中国科学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中国现代化报告2009——文化现代化研究[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56,79,188.
[5]樊勇.文化建设与全面小康[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284-289.
[6]上海福卡经济预测研究.问鼎21世纪新文化[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5.13.
[7]周义,徐志红.中西文化比较[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199.
[8]唐踔.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意义·问题·抉择[J].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2010,(6).
[9]王一川,等.中国大陆电影现状及其软实力提升策略[J].天津社会科学,2010,(4).
[10]李庆山,王萍.当代中国文化1000问[M].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8.52.
[11]商慧.胡锦涛文化建设思想研究[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