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2012-08-15李彦娇王立民文祯中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2年17期
关键词: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影响案例

□文/ 李彦娇 王立民 文祯中

(平顶山学院低山丘陵区生态修复重点实验室 河南·平顶山)

环境影响评价是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是高等院校环境科学和环境工程专业本科生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是学生毕业后直接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和满足从业年限后考取环境影响评价评估师的理论与实践基础。该课程综合性较强,它涵盖了众多基础学科的相关内容,并且与环境科学与工程体系的其他专业课程联系紧密;该课程实践性和应用性也较强,其基本教学任务即是使学生在对中国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有基本了解的基础上,关注国家政策法规的变化,掌握环境影响评价的理论知识,运用其中的技术和方法,熟悉环境影响评价的程序,具备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实践的能力。

随着200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2004年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制度的实施,环境影响评价从以学术研究为主过渡到目前为一项环境保护专业技术工作,社会对环境影响评价从业人员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要求也愈来愈高,对高校该门课程的教学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种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均要求学生对理论知识能灵活应用并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但是目前高校的《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普遍没有真正从专业技术课的定位去组织教学,主要表现为理论教学内容相对庞杂和滞后、专题案例的选择及实施方法欠成熟、课后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的方式单一,无法达到与当前环境影响评价发展要求相适应的预期目标。因此,为了使该课程的整个教学过程更加符合社会对人才的需要、更加科学和合理,笔者基于该课程综合性、实践性及应用性较强的特点,结合本课程近几年来的教学经验,从课程的理论教学、专题案例教学、课后综合实践教学环节对该门课程进行了分析,以期探索出提高该课程教学质量的具体方法和途径。

一、《环境影响评价》课程的内容及特点

《环境影响评价》课程的基本内容包括: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环境保护标准和环境目标、环境影响评价程序、环境影响评价方法与技术、环境质量标准、污染源调查与工程分析、水环境影响评价、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噪声影响评价、固废环境影响评价、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社会经济和文化环境影响评价、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环境风险评价、公众参与、信息技术及软件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以及案例分析等。

《环境影响评价》课程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和应用性强的特点,其综合性强反映在该课程是一门综合性交叉学科,涉及到法学、工程学、气象学、地学、生态学、计算机等多个基础学科,与环境工程和环境科学的所有课程都有直接或者间接关系,该课程既用到其他课程的基本理论知识,同时该课程的知识体系也为其他课程服务,环境影响评价的对象也千姿百态,包括大气、水、噪声、固体废物、生态、规划、区域、社会经济、文化等等,一个环评工作者应该是一个全才。不仅应具备自然科学的知识体系(如生态学、气候气象学、水文地质学、声学),还必须具备社会科学(如经济、法律、管理)、人文科学(如文学、美学)知识体系。其实践性和应用性强反映在学生必须具备与时俱进的专业课的知识才能理解课程中发展很快的技术导则和技术方法,必须紧密结合国家的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变化才能更好地理解我国环境评价制度现状,必须经过有效的专题案例学习及课后综合性实践训练才能更好地理解环评技术实施流程。

二、《环境影响评价》课程的理论教学环节

《环境影响评价》课程的理论教学环节以基本概念、基本理论讲授为主,突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环境影响评价的管理程序和工作程序;环境影响识别方法、预测方法和综合评价方法;地表水体的污染和自净、河流和湖泊水质模型、开发行动对地表水影响的识别和地表水影响预测与评价的方法;大气环境污染与大气扩散、大气环境影响预测、开发行为对大气环境影响识别和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的方法;土壤的环境影响识别、土壤环境影响预测、土壤环境影响评价的方法;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方法;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社会经济环境影响评价和文化环境影响评价的方法。

高校的《环境影响评价》课程通常仅有40 学时左右,教学内容较多且涉及面广,在有限的课时中,不可能也不现实把所有知识点都灌输给学生,让学生全面掌握所有知识也是非常不容易的。如何解决与其他专业课程存在课程内容交叉和衔接、避免教学内容的重复、节约教学时间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教学的基本原则应是不过多地追求理论知识的广度和深度,而是注重课程的实用性,以“必需”、“够用”为度。在教学中避免对课程知识的割裂,教给学生完整连贯的知识,要抓住教授主线开展教学工作。一条主线是教材的“骨架”及章节目录,反映了课程内容的逻辑关系。教师的头脑中必须建立起课程内容的整体轮廓,讲授时做到详略得当、收放自如、融会贯通;另一条主线是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掌握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路线,领会环境影响评价各工作阶段之间的联系,具体是以国家规范的环评报告书的结构框架为主线,结合各环境要素评价进行组织,按一定的顺序或步骤指导完成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过程。

如前所述,《环境影响评价》课程实践性和应用性也较强,因而在授课过程中,要求传授给学生的应该尽量是最新的知识。目前《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所普遍使用的教材主要有:陆书玉主编的《环境影响评价》(2001年)、张丛主编的《环境评价教程》(2005年)、陆雍森主编的《环境评价》(第二版)(2005年)、曾向东主编的《环境影响评价》(2008年)和环保总局环境保护司编的《中国环境影响评价培训教材》等。然而,中国环境事业的发展非常迅速,每年都诞生很多新的环境标准和法律、法规,而且新的标准和法律、法规出来之后,旧的就废弃了。在这种情况下,《环境影响评价》教材的更新程度远远达不到技术更新的速度,这些教材相对于我国快速发展的环评制度而言存在严重的滞后性,很多新的条例、标准、技术导则未能及时在教材中得以体现,如果仍按照教材上所述内容进行授课,学生学习到的是一些在环评岗位上已经废止的知识,与实际脱节,无法适应时代发展和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需要。《环境影响评价》课程的教材编排有待进一步改进,教学内容要突破课本内容,要根据国家环境影响评价的最新政策、技术导则等资料(包括科研进展以及重大环境影响评价事件),以及地方环评的特点及地方特色,紧扣环评的发展需要进行优化并及时加以更新,教学大纲要按照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考试大纲的要求进行修订,讲义的内容每年都要实时更新。

三、《环境影响评价》课程的专题案例教学环节

案例教学法就是通过对一些真实、典型案例的讲解、分析和讨论,使学生掌握有关专业技能、知识和理论的教学方法和过程。在群体讨论中参与者甚至可以作为某个角色进入特定的情境建立真实感受,探寻解决实际问题的最佳方案。通过启迪受教育者的思维,培养其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通过归纳或演绎的方法实现和掌握蕴含于案例中的理论。案例教学法于20世纪八十年代引入我国后,日渐受到人们的重视,尤其是近年来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探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等成为当今所倡导的新的学习方式,案例教学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到学科教学中。教学研究的实践表明:这种方法对那些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特别适用。《环境影响评价》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教学中往往遇到教师教的辛苦、学生学的乏味,必须结合案例来讲授课程,学生可以思路更清晰、理解更透彻,更准确地掌握环境影响评价的技术和方法在评价实际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时的应用。目前,尽管一些环境教育工作者已经认识到案例教学的重要性,并且也有案例教学的尝试,但总体来说,尚处于起步阶段。因此,加强案例教学在环境专业教育中的研究与实践,对明晰案例教学的范式,推动环境专业教育的顺利进行具有现实意义。

《环境影响评价》课程传统的教学大纲中,理论教学部分安排较多,案例分析等实践部分较少,一般只在理论教学结束后,安排1~2 周的时间,以案例分析的形式对以往所学内容进行综合性实践教学。这种做法的不足在于:在理论教学时没有实践教学的辅助,由于学生从未真正参与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的过程,在学习时往往觉得枯燥、晦涩、难懂,最终的结果只是记住知识,应付考试。案例教学的具体做法应是:

1、精选环评案例。这是实施环评案例教学的基础和前提。在短短的学习过程中,要想让学生掌握各种行业的环境影响评价是不可能的,案例的安排切忌大而全,以一些好的案例达到教学要求,在此基础上,把其他行业环境影响评价的要点发给学生,引导学生触类旁通。自2005年国家人事部、国家环保总局共同组织实施了第一次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考试以来,国家环保部(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境工程评估中心每年都会编写一本《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教材,里面提供了大量的实际项目环评素材,《环境影响评价》课程可从其中精选一些典型案例作为案例教学使用,所选案例,必须具有典型性、代表性,既符合教学内容的要求,又要考虑学生的兴趣和基础,比如学生宿舍、学校建设、污水处理厂等项目较为贴近学生生活,学生有生活背景或知识积累才能也更乐于参与讨论学习。此外,也可关注一些典型行业、典型环境问题的环评案例,例如水泥厂、火电厂、冶炼厂、公路建设等代表性行业的环评案例进行案例教学,每例均有对水、气、噪声、生态等某方面的重点评价。

2、运用环评案例。这是实施案例教学的重要步骤,主要在课堂内展开和进行。每讲述完一个章节的理论内容后,便配套一个与该章节内容切合的、真实的典型案例进行讲解分析这些理论知识在实际中是怎么应用和体现的,以加强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增强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讲解中,教师就课堂中的某些知识点提出疑问,让大家分成小组讨论,然后各小组派代表讲述本组的讨论结果。老师根据讨论结果阐述这些问题的用意和总结该章节涉及到的环评工作的技术与方法;提供与所讲案例相同类型项目的基本资料,要求学生模仿案例,编制刚刚学习过的相应的环评章节,教师再进行点评,这样使学生真正掌握环境评价流程、知识要点和文件的编写要求,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为将来面试、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环境影响评价》课程的综合实践环节

课后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技能的关键,是巩固学生专业基本理论知识,加强理论联系实际,增强感性知识,培养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思维,提高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发实战精神,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可缩短学生进入环境影响评价实际工作岗位的适应期,使学生毕业后能尽快进入工作状态,胜任新工作,增强就业的竞争能力。如上所述,单纯的课后实践教学仅采用一两次综合性的案例分析讲授是收不到较好的教学效果的,课后实践教学不同于课堂案例分析之处在于课后实践教学在学生系统学习完理论知识后开展,学生接触到的应是真实的、完整的多类型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流程,教学方式具体有以下几种:

1、在课程结束后,开展环境影响评价的综合训练,将之前的专题案例教学内容进行整合,以一个完整案例为素材,指导学生进行完整的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的编制。

2、授课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将不同项目的环评报告书分组发给学生,每组学生运用自己所学的理论专业知识,结合自己的兴趣选择环评报告书中的建设项目所在地进行认真学习、分析、讨论和完善,最终结合自己的认识对该环节进行重新编制,然后进行组内讨论,以使大家对各自研究后又整合起来的环评报告书有新的认识和学习;在此基础上再由授课教师组织学生分组对各自所负责的项目环评报告书内容进行介绍和分析,以使全班学生均能了解此次实践接触到的所有项目类型的环境影响评价的程序。

3、以学院校园内及周边地区为调查区域开展环境污染源调查的第二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分小组以某一研究对象为例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完成评价报告表的内容,利用第二课堂污染源调查与评价报告的成果,结合利用互联网等其他途径获得的实验数据以及利用其他课程所学习知识进行污染治理措施的可行性分析等完成环境影响报告表的编制。

4、加快环境影响评价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坚持产学研相结合,让学生参与到老师或校外企业的一些环评项目中来,从项目的承接、环评大纲的编制、工程分析、环境监测方法的制定、污染源调查、基础数据收集、公众参与调查表的编制、环境影响预测模式的选择与技术分析等环节让学生亲身实践。

5、定期选聘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作为兼职教师或邀请社会相关环评专家以讲座、报告等形式介绍实际环评工作的方式方法和行业经验总结以及对未来环评制度和市场发展趋势的展望,使学生从不同角度和侧面对环评的重要性加以认识。

五、结束语

鉴于《环境影响评价》课程综合性、实践性和应用性强的特点,通过理论教学,学生初步掌握环评工作的程序和常用方法,在保证理论学习充分的前提下,以教材为基础,以实用为原则,结合国家环境保护部公布的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进行课堂案例分析,让学生对最新公示的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进行关注,并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相应内容,分析相应的环评报告,了解常见情景下的环境影响因素识别和判定原则,然后在课后开展综合性实践性教学,加深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以及案例的理解,使学生能够结合实际应用快速消化理解课堂所学知识,有效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能够编写出合格规范的环境影响评价相关文件。精炼且与时俱进的理论教学内容、典型且贴切的案例分析、多样化的课后实践教学方式将不断地提高《环境影响评价》课程的教学质量,为我国的环境影响评价事业培养更多合格的人才。

[1]王开峰.环境影响评价课程中案例教学的研究与实践[J].广东化工,2011.

[2]张刚,王宁.基于CAE 的《环境影响评价》实验课教学实践体会[J].实验室科学,2009.4.

[3]林君锋,崔喜勤.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教学实践改革探索 [J]. 高等建筑教育,2010.19.6.

[4]许超,种云霄.应用能力培养的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教学实践改革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11.13.

猜你喜欢

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影响案例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环境影响评价》征稿订阅及广告征集启事
“三线一单”与环境影响评价衔接研析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一个模拟案例引发的多重思考
养殖的环境影响
洙赵新河扩大治理环境影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