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增加农民收入途经分析

2012-08-15李清源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2年17期
关键词:农民收入城乡优质

□文/ 李清源

(中共封丘县委党校 河南·封丘)

中国城乡发展失衡、差距日益扩大,是当前我国经济生活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之一。增加农民收入绝不是在特定情况下所采取的权宜之计,而是关系我国国民经济长远发展的战略措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一件大事抓,要紧紧抓住增加农民收入这个根本点,使农民切实享受到改革开放的经济成果,努力实现农民收入的持续增长。

一、转变思想观念,树立统筹兼顾的发展观

党的十七大提出,要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但由于传统思想观念的惯性,在城乡关系上还存在着许多错误的认识和看法,城乡统筹发展仍然面临着极大的观念障碍:一是“重城轻农”观念的不自觉作祟。虽然我们对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性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在处理城乡关系的具体实践中,由于长期存在的“重城轻农”观念根深蒂固,就无意识地向城市倾斜,城市被放在优先发展地位,而农村的发展往往受到忽视;二是城乡统筹发展自然结果论。一部分人误把城乡统筹发展当作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认为是经济社会发展到成熟阶段的自然结果,而没有正确理解城乡统筹发展是克服城乡差距、解决“三农”问题、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消极坐等思想严重。观念影响着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如果不能够彻底打破这些传统观念和错误认识的羁绊,在制定政策上就会重新陷入城乡分割发展的老框框中去,原有的城乡分割管理体制就不可能根除,城乡统筹发展就无从谈起。

统筹兼顾是典型的政府行为,统筹兼顾的发展观为彻底解决农民收入、平抑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提供了基本的指导思想和政府行为规范。统筹城乡发展,要求给予农业、农村和农民更多关注,就像发展城市、发展工业一样发展农业,用经营城市、经营工业的理念经营农业。努力提高农业竞争力和农业劳动生产率,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下决心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在国民经济持续增长的基础上,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统筹城乡发展,要求不仅要追求GDP 的增长,更要关注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政府要提供农村基础设施、基础教育、公共卫生、社会保障等公共产品供给,通过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为农民增收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统筹城乡发展,要求高度重视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注重发展农业的多功能性,努力建设好经济发展、生活富裕、环境优美的新农村;统筹城乡发展,要求在农业全球一体化进程中,进一步提高农业和粮食的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农产品稳定供给和国家粮食安全,支撑工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化发展。同时,要在WTO 框架下,有效抗衡外来农业冲击,支持和保护好河南农业和农民。积极参与国际分工,按照比较优势原理,提升河南农业的竞争力。

二、加速农村土地流转,使土地产生规模效益

随着市场经济和商品农业的发展,小规模家庭经营弊端日益凸现,不仅表现在劳动生产率低、土地产出率低、粮食商品率低等方面,而且表现在对市场需求的应变能力弱和缺乏吸纳现代农业科技的内在动力等方面。小规模的农业生产形成对先进的农业技术的天然排斥,因为分散的小块土地经营不可能带来规模效益,农民在土地上投入越多亏损越大,成本与效益、投入与产出形成强烈的反差。于是,农民在选择技术投入型或劳动投入型时往往偏重于劳动投入型,这极不利于先进农业生产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制约了农民收入的增长,延缓了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和劳动生产率提高的速度。由此可见,进一步改革农村土地制度,建立完善的农地流转制度,实行适度规模经营,是非常必要的。

目前,河南省农村土地总面积为9,719.4 万亩,土地流转面积为361.9 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3.7%,土地流转涉及农产约106.7 万户,占总农产的5.5%。农村土地流转的形式主要有转包、转让、互换、入股、租赁、反租倒包、委托经营等8种。其中,转包最为流行,全省有118.6 万亩,占流转土地总面积的32.9%,占近三分之一;其次是反租倒包和委托经营,均占15%;占比例最小的是土地入股,仅为1%。

当前,河南省农地流转的突出问题是流转期限大部分较短且不确定,5年以下的占了大头,有243.6 万亩,占到流转土地总面积的67.5%,5~10年的占19.3%,两项合计占86.8%。10~15年的占4.7%,15~20年的占3.1%,20~30年的占5.4%,三项合计仅为13.2%。这些数字反映出土地流转缺乏长期性,从而影响了受让方的长期投资和长远生产规划。除此之外,多数流转后的农产土地经营规模仍然偏小,分布仍较分散,还不能起到规模经营的目的。尽管河南省农村土地流转尚处于起步阶段,存在着各种问题,但我们应该坚持不懈地将其推进下去,从已有的成果看,农地流转显示出了它诱人的前景。

三、加快城镇化进程,促进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

河南省农村中人多地少,劳动力过剩、增产不增收等小农业生产方式与大市场的经济矛盾日益突出,而发展城镇化是解决上述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城镇化的发展不仅可以推动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也能吸纳大量的农业劳动力,为农业的规模经营、乡村工业化、农村市场化发展创造条件。

由于我国长期以来执行着“城市偏向”的经济、社会政策,造成城乡关系失衡,形成了城乡割裂的“二元经济”结构,长期阻碍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是劳动力的转移问题。仅仅依靠农业自身是绝不可能解决农村、农业、农民问题的,必须从农业外部寻找出路。发达国家农业劳动力占的比重为2%~11%,而河南省则达63%。收入上的“二元经济”,消费上的“准一元经济”——如农民子弟上大学、农民住院看病、乘车出行等消费与城镇居民同等支出,加剧了不公平,加剧了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影响了农民的生活质量,影响了农民奔小康,增加了不安定的因素。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办法是加大农民转移的力度,加快城镇化进程。

首先,积极发展小城镇,引导乡镇企业向城镇集聚,完善农村市场体系,就近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降低劳动力转移成本和风险。

其次,加快城镇户籍管理制度的改革,建立开放式的户籍制度,在县(市)级城市不应受地区和户籍制度的限制,允许自由迁移及定居。

再次,大、中城市定居的“门槛”应降低,对那些拥有稳定职业、收入来源、房屋产权的进入者,应该允许其获得长久居住权。这样可以促进农民向城市流动,在二三产业中获取更多的收入。只有众多的农民从土地中解放出来,并彻底地离土离乡,才能为农业实现土地的规模经营,提高农业的劳动生产率和比较效益创造条件,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增收的问题。所以,无论是从国民经济发展的近期目标还是长远目标来看,加快城市化和城镇化发展进程,促使二三产业扩张,为农业劳动力的流动拓展空间,都是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

四、调整农产品品种结构和产业结构

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主要农产品的价格已普遍高于国际市场价格,除大米、大豆价格与国际市场价格相近外,小麦、玉米、棉花、食用油、禽肉已分别比国际市场价格高75%、63%、12%、37%、35%。所以,作为河南农民家庭经营收入主要来源的小麦、玉米和棉花种植,虽然具有劳动力成本低的比较优势,但是其产品的价格竞争力却处于比较劣势的境地,这对于河南农产品开拓国际市场十分不利。有鉴于此,我们应该积极调整农产品品种结构和产业结构。

第一,要改善粮食品种,优化粮食种植结构。与其他省份相比,粮食生产是河南的比较优势所在,也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稳定粮食生产总体规模,淘汰劣质品种,积极扶持优质专用品种,大力发展优质小麦,发展高蛋白、高氨基酸、高油作物,发展特用优质玉米,扩大沿黄地区优质稻米生产等是改善粮食品种、优化粮食种植结构的有效措施。

第二,要大力发展高效经济作物,调整种植结构。河南省的农作物播种面积居全国第一,因此积极发展种植业是河南农业的立足之本,也是优势所在。可是,目前存在的一个问题是河南种植业的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在传统农作物播种面积过大,2002年小麦、玉米、棉花的播种面积占全省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59.6%,而蔬菜、茶叶、水果这些能够有效延长产品加工链条,提升产品附加值的作物的种植面积只占13.1%,这也是导致农民种植业收入增长趋缓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我们认为应该扩大高效经济作物种植,重点发展优质特色农业和绿色无公害农产品。对水果要着重优化品种结构,改善包装,扩大加工能力。要注重发展反季节温棚蔬菜、无公害蔬菜和名特优稀高档蔬菜。大力发展各类稀有品种的花卉产业和草坪业,以及食用菌和土特产。稳定棉花种植面积,提高单产和品质。油料作物着重发展花生、优质棉花和“双低油菜”。大力发展饲料作物,促使种植业向粮、经、饲“三元结构”转变,形成种植业与养殖业的良性循环。

第三,要加快发展肉类产品,提高畜牧水产业比重。目前,河南林、牧、渔业在农业中的比重偏低,畜牧产品有较强的国际市场竞争优势,河南应把畜牧业作为农业结构调整的突破口,连同加工业发展成为一大产业。要优化禽蛋生产,提高瘦肉猪的比例,加快发展优质肉牛。要突出发展种草养牛,使其成为主导产业,推进奶业发展,这是当今国际上畜牧业发展的一大趋势。抓好畜禽良种、动物保护和饲料安全工程。搞好肉皮毛深加工,提高畜产品附加值。以水产品良种繁育和名优稀特水产品养殖基地建设为重点,优化渔业结构。推行池中多品种养鱼、水面养禽的立体种养模式。

第四,要发挥区域优势,进行基地化建设,形成具有本地特色的主导产业。河南要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因地制宜形成有区域特色的农业产业带和关联产业群,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一方面要优化产业布局,建立优质粮棉油、优质苹果、优质蔬菜和畜牧业等大型农产品基地,如开封、商丘的花生生产基地,平顶山、许昌的优质烟叶生产基地,三门峡的优质苹果生产带,大中城市周围的温棚蔬菜生产基地和豫西肉羊基地,等等;另一方面要确立农业区域发展重点,如在郑州等大城市周围,发展一批都市农业,建立优质标准化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在豫东、豫南建立优质、高产、高效的大宗农产品商品基地;在豫西丘陵山区,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旱作节水农业和特色农业,并积极开发山区果、药、菌等区域性名特优新产品。

[1]田娜.缩小陕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过大的有效途径研究[J].价值工程,2012.12.

[2]朱耀月.关于调整农业结构的思考[J].现代农业,2012.5.

[3]刘传华.从收入来源角度探讨我国农民增收问题[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

猜你喜欢

农民收入城乡优质
果桑优质轻简高效栽培技术
夏季管得好 酥梨更优质
陕西农民收入:一路爬坡过坎
蔬菜桑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人在干什么?增收不单靠出门打工——搬迁后农民收入来源报告
浅谈如何优质开展“三会一课”
城乡涌动创业潮
“十三五”期间中国农民收入年均增长6.5%
城乡一体化要两个下乡
农民收入增长周期的多尺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