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研究
2012-08-15吴衍涛
吴衍涛
(山东农业大学 学生工作处,山东 泰安271018)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高校是文化传播的主阵地,和谐校园文化是高校自身风格的真实写照,是高校品牌形象的重要依托,是高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1]能够辐射当代社会的思想内涵和主流价值取向,能够引领和启示未来社会文化的发展方向。和谐校园文化建设对于推进高校科学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当前,高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取得初步成就,价值取向积极向上,校园环境日益美化,文化载体大力兴建,理论研究日趋成熟。尽管如此,高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中仍然存在问题,重自然科学培养、轻人文素质教育,重硬件建设、轻软件建设,等等。英国牛津大学原执行校长卢卡斯认为:“中国大学发展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如何投入的问题,要进行明智的、有选择的投入。”[2]由此,高校加强和谐校园文化建设迫在眉睫、刻不容缓,势在必行、任重道远。
一、和谐校园文化的内涵
(一)文化
在西方思想史上,“文化”原义是指对土地的耕耘和对植物的栽培,以后引申为对身体和精神的培养。19世纪最有影响力的人类学家泰勒在 《原始文化》(1871)提出:“所谓文化或文明乃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以及包括作为社会成员的个人而获得的其他任何能力、习惯在内的一种综合体。”[3]当代著名文化学家、中国社科院研究员庞朴先生对于文化的定义强调了“人”的作用。文化是人创造的,人又是文化的创造物。文化从一定意义上就是“人化”。在广义的文化概念中文化被分为三个层次,即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
(二)校园文化
华勒 (美)在1932年提出,校园文化是在大学发展史上由高校人继承、发展和创造的各类财富总称。当前校园文化的内涵根据校园文化的内容划分有“二分说”、“三分说”、“四分说”。“二分说”将校园文化分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个方面,“三分说”将校园文化划分为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三类。“四分说”将校园文化分为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四个部分。[4]当前校园文化理论中,“四分说”最能够贴近高校校园文化实际情况,受到普遍认可。
(三)和谐校园文化
和谐校园文化,核心是和谐,强调的是校园文化各部分之间和各部分与校园总体文化间的和谐,应当包涵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四个层面,物质文化是基础,精神文化是核心,制度文化是保障,行为文化是指南,四个层面互为支撑、共同发展。
二、高校和谐校园文化的实践探索
山东农业大学作为全国知名农业院校和省属重点高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明确“一个思想”,实现“三个引领”,把握“四个坚持”,抓好“五个建设”,着力构建“一三四五”的和谐校园文化建设长效机制。
(一)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总体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党的教育方针,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5]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汲取齐鲁文化、泰山文化的丰厚滋养,传承和弘扬百年农大的文化传统,建设学校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特色文化,努力建设底蕴深厚、健康和谐、格调高雅、特色鲜明的山东农大文化,不断提升学校文化软实力,为建设农业科学优势突出、生命科学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提供强大的思想基础、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
(二)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目标
1、引领先进文化
高校应当成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引领者,要把传承、弘扬和创新中华文化作为自己的历史使命,把借鉴、吸收外来优秀文化作为自己的重要职能,把引领社会文化发展方向作为自己的价值追求;在对待自己的文化、看待别人的文化和发展未来文化时,充分发扬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不忘本来,吸收外来,引领未来。
2、引领社会思潮
在当今世界经济、政治、文化、军事大动荡、大分化、大变革、大发展的形势和背景下,学校要始终保持对先进文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坚守和追求,努力成为开创社会新风的重要力量,不断增强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结合社会思潮在高校流传、影响、变迁的实际与时代特点,保持学校文化的高尚和纯洁,真正成为社会思潮的引领者。
3、引领学生思想
高校历来是敌对势力同我们争夺下一代的斗争前沿,[6]学校要把大学生造就成为政治坚定、德才兼备、可堪大用、能负重任的栋梁之材,和谐校园文化建设就必须坚守社会主义道德高地,引领大学生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让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内心,教育广大学生坚持品行高尚、开创社会新风,坚持开拓创新、创造优异业绩,坚持艰苦奋斗、贡献聪明才智,坚持刻苦学习、造就栋梁之才,坚持远大理想、构筑幸福人生。
(三)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基本原则
1、坚持马列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
和谐校园文化建设,要坚持马列主义的指导地位,加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使大学生成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2、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
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根本,对于提升和谐校园文化的凝聚力、吸引力和感染力,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培养高素质人才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学校应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倡导者、推动者、建设者和践行者,促使和谐校园文化建设迈向更高的台阶。
3、坚持以人为本为核心
和谐校园文化建设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了一切学生”的原则,尊重学生、理解学生、相信学生、依靠学生,从学生出发,倾听学生心声、关心学生疾苦、鼓励学生成长,为广大学生身心健康、事业发展提供良好文化氛围和精神动力。
4、坚持国情、党情、省情和校情为立足点
和谐校园文化建设要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立足于建设学习型创新型政党的党情,立足于山东建设经济文化强省的省情,立足于学校本色、特色的校情,将和谐校园文化建设成为集中体现学校价值追求、精神传统、办学理念和行为规范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综合优势的大学文化。
(四)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
1、建设优雅的物质文化以熏陶人
物质文化是和谐校园文化的基础,建设优雅的物质文化要突出地域特点和历史沉淀,注重校区之间的文化融合和历史的一脉相承性,彰显学校发展的文化特色和品位格调。[7]
一是规范形象设计。按照统一、规范、明确、美观的要求,加强学校形象标识系统的研究与开发,规范设计学校重要典仪、大型活动的程序和要求,规范使用学校的各类材料,规范校内建筑命名,注重重要场所标识宣传,逐步完善具有学校特点的形象标识体系。
二是建设文化景观。按照“总体规划、系统设计、因地制宜、分步实施”的原则,对各校区进行自然景观和文化景观的设计、建设和美化。自然景观建设突出绿化、美化、净化、亮化特点,人文景观建设突出学校价值取向和各校区文化环境的相互关联性和内在同一性。加强楼宇内部文化建设,提升校园环境文化品位,打造“绿色校园”和“人文校园”。
三是加强阵地建设。加强校园宣传阵地建设,积极宣传学校的办学成就,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规范学校对外宣传工作,提高对外宣传水平;推进优良网络文化,建设学校文化展示网站,倡导健康向上、生动活泼的网上文化交流活动;更新改造现有文化体育设施,建造大学生活动中心,加强“教职工之家”建设,提供更多的设施场所供师生开展文化活动。
2、建设先进的精神文化以凝聚人
精神文化是和谐校园文化的核心,营造先进的精神文化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用先进的思想文化塑造和彰显大学精神,发挥精神文化对促进学校内涵发展建设、推动文化传承创新中的凝聚引领作用。
一是明确办学理念和发展定位。始终牢记人才培养、科技创新、服务社会和文化传承创新的社会使命,进一步凝练和丰富“学用结合,学以实为贵”的办学理念,明确发展目标,大力宣传学校办学思路、办学特色和发展定位,使其深入人心,得到师生认同,形成全校共识。
二是延续学校文化传统。深入挖掘、总结学校办学积累的优秀文化传统,建设校史陈列馆和“网上校史馆”,不断丰富传统文化内容,延续学校文化发展脉络。加强校友联谊工作,凝练校友精神,评选杰出校友,密切与校友联系,形成“我即山农”的校友文化。
三是打造精品文化活动。逐步完善校、院两级品牌文化活动架构和品牌文化活动体系。打造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五月诗会、“高雅艺术进校园”等优秀文化品牌活动,提升校园文化活动品质。邀请文化大家、学术大师来校做高水平报告,办好“岱下文化讲坛”等文化讲座论坛;举办高水平赛事,营造优良体育文化。
四是构筑学校精神和共同价值观。秉承“登高必自”的校训精神,培育“树人、求真、包容、开放”为核心元素的大学文化。加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努力形成以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为主体的核心价值体系,成为广大师生的精神财富和动力源泉。
3、建设完备的制度文化以砥砺人
制度文化是和谐校园文化的保障,建设完备的制度文化要积极探索建立现代大学制度体系,不断提高科学民主依法治校的能力和水平。[8]
一是坚持依法办学。以宪法、法律法规为依据,遵循高等教育规律,完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探索“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的有效形式,形成依法治校、依法治教、依法治学的格局。科学设计学校内部组织架构、职责权限、管理程序规则,调动基层组织积极性。完善学校学术评价和学位授予的基本规则和办法,尊重和保障师生学术自由、探索自由的合法权益。
二是健全学校制度体系。按照以人为本、科学规范、和谐发展的原则,建立以学校章程为总纲的现代大学制度体系。健全“集体领导—分工负责—层级管理—目标落实—督导检查”工作体制,完善“决策目标—执行责任—考核监督”运行机制。健全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强化制度实施严肃性,提高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水平。
三是加强民主管理与监督。牢固树立教育以学生为主体、办学以教师为主体的“双主体”意识,坚持完善各级各类代表大会制度,尊重和实现广大师生员工的知情权、参与权和决策权。推行党务公开、校务公开、院务公开,规范公开内容和程序,提高公开质量。建立健全社会支持和监督高校发展的长效机制,推动高校与行业、企业、社会团体资源共享、合作共建。
四是构建廉政文化体系。把廉政文化作为大学文化的有机构成,着力建设“三三式”廉洁教育体系。在党员干部中开展“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活动,做到廉洁从政;在教职工中开展“讲大局、比贡献、树正气”活动,做到廉洁从教;在学生中开展“知荣辱、明方向、树新风”活动,做到廉洁从学,努力营造“人人思廉、人人保廉、人人促廉”的廉政文化氛围。
4、建设高尚的行为文化以引领人
行为文化是和谐校园文化的指南,大学文化建设的本质就是通过对师生员工的行为培育和思想熏陶,最终形成健康规范和谐的行为文化。一是凸显学术文化。坚持育人为本、学术至上,凸显学校的学术品格和学术地位。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加快引进和培养科技创新人才,增强学校学术创新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积极促进学术交流,支持学术团体和学术刊物的发展繁荣,开展教授讲坛、学术沙龙、研究生论坛等学术创新活动,形成优良的学术文化。
二是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全面落实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建立健全教师行为规范、职业道德规范和学术道德规范,通过评选师德标兵、优秀教师,开展教师讲课技能大赛等活动,宣传典型、树立榜样,形成爱生爱教、为人师表的良好教风。加强管理队伍和服务队伍建设,强化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意识,建设服务型机关文化。
三是培育学生行为文化。加强德育工作,以“两课”为主渠道,以课堂为阵地,以雷锋精神主题教育等思政教育活动为载体,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健全完善学生管理规章制度,规范学生行为;依托校院两级学风建设精品活动和各级各类科技学术竞赛,大力营造勤于学习、善于思考、勇于探索、敏于创新的优良学风;实施“学生文化素质提升计划”,丰富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四是探索院系文化和学科文化。根据学校文化发展的总体要求,从院系发展的特殊背景、特殊条件出发,建设具有自身特点的院系文化。鼓励和支持各院系研究和编撰院系史,结合学科发展情况,建设独具特色的学科文化。
五是加强文化研究和传播交流。将文化研究列入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和思想政治研究课题,定期进行理论研讨,交流研究成果,指导学校文化实践。积极开展与国内外的文化交流,吸收借鉴优秀大学文化、企业文化、社区文化,走出去、请进来,宣传学校文化品牌,展示学校良好形象。
5、建设鲜明的特色文化以鼓舞人
根据学校所处地理位置、文化背景和学校发展的价值取向、目标追求等,不断加强学校的特色文化研究和建设。
一是突出农业文化。结合学校学科特色,自觉担当起在农业文化与历史研究中的责任,积极开展农书和农业文献的整理、校释和研究,积极开展农业生产和农业科技史、农业和农村文化、农业科技和农业哲学、农业法制和法律文化研究等。发挥农业历史与文化研究中心的平台作用,整合校内学术研究资源,提升研究水平,力争取得开创性成果。开展农业文化教育,引导师生发挥优势、学农爱农、服务社会。
二是弘扬地域文化。结合学校立足齐鲁大地、根植孔孟之乡、设学泰山脚下的地域特色和优势,加强地域文化的挖掘、继承和研究,弘扬齐鲁文化、泰山文化,以“忠诚守信、勤劳勇敢、务实苦干、开放创新”的山东精神和“国之魂魄、民之肝胆”的泰山精神 (宽厚博大的包容精神、天人合一的和谐精神、勇攀高峰的进取精神、顶天立地的担当精神)教育引导师生,丰富学校文化内涵,打造鲜明文化特质。
三、结语
高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并非一日之功,从倡导、践行和提炼到再实践、升华和发扬光大,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9]高校需要从整体和全局出发,探索符合时代要求和学校总体实际的建设路径;需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作为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来保证校园文化的先进性、优质性和高品位性;需要用当代的文明眼光审视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创造出具有高校自身特色的校园文化,使校园文化更符合特定学校的历史与现实、文化与传统、发展与需求,张扬个性、独具魅力;需要注重吸收和借鉴国内外名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成功经验,更新思想观念,转变思维方式,使崇尚和谐、维护和谐的理念和原则深入人心,并内化为全校师生员工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
[1]石贵舟,余霞.大学文化提升高校核心竞争力 [J].教育与职业,2011(33):12-14.
[2]盛会.大学之大非大楼之大 [N].湖北日报,2012-02-06 (3).
[3]覃光广等.文化学辞典 [M].北京: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88:168.
[4]姚炳明,丁胜利.和谐校园文化之路径构建 [J].中外企业家,2011(9):171-172.
[5]蒙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J].大家,2010(4):268.
[6]王德斌.当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 [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6):109.
[7]闫玉.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对策思考 [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4):197.
[8]薛文治.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 [J].中国高教研究,2003(5):22.
[9]孙成武,刘越.试论和谐社会视野中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9(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