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人自身的和谐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2012-08-15张梦

关键词:个体发展

张梦

(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 电子信息工程系,广东 广州510925)

论人自身的和谐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张梦

(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 电子信息工程系,广东 广州510925)

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是马克主义政党一直追求的社会理想,本文以人为着眼点,强调人自身的和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和前提,所以我们要努力实现人自身的和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人自身的和谐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种美好社会,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种社会理想。中外历史上都产生过不少有关社会和谐的思想。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

一、人自身的和谐的内涵

在各种和谐关系中,主动性都在人,所以人自身的和谐是实现其他和谐关系的关键。有了人自身的和谐,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也就成了必然。正因为如此,人自身的和谐应成为建设和谐社会的中心环节。

所谓人自身的和谐,是指人的内在条件和外在表现都能同时代和社会相适应,并能积极推动社会和时代的进步。主要内容包括:人的思想能与时俱进,适应时代的发展;人的心理处于积极的状态,乐观向上;人的发展是全面的协调的发展,是能力的充分展示和价值的充分实现。因此,人自身的和谐包含了四个层面的内容:思想层面、心理层面、生理层面和发展层面是指个人的思想、观念能够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能够与时俱进的。

(一)人的思想能与时俱进,适应时代的发展

个体置身于社会之中,他所面对的是由无数个体组成的社会,社会有一整套世界观和价值观系统,个体在接受这种观念系统的教育与训练时,他并非一个纯粹的被动的受体,总是保持着选择性与创造性。个体可以从自己独有的理解角度,接受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并以自己的独特方式去参与社会实践从而验证那些思想原则。正因为这样,社会成员的思想状况往往呈现出丰富性和复杂性。在我们这个时代,有的人思想保守、落后,有的人脱离实际,满脑子是乌托邦式的狂想,而有的人则能立足于现实,深刻把握时代的脉搏,思想意识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思想保守、落后的人,坚持的是刺激-反应的思想接受模式,把个体看作是某种外在规则的被动接受者,当他们接受了旧时代的某种价值规范或思想观念,便恪守不逾,而不注意及时吸收新的时代的信息,忽视思想、理论创新的意义。

(二)人的心理处于积极的状态,乐观向上

人作为一个肉体的存在是有限的,个人对物质的拥有也是有限的,但人对肉体和物质的欲望却常常呈现出无限的特征;同时,人作为一种文化和精神性的存在,可以向精神世界作无限的探求和无限的进取。但现实生活中的许多人对精神的追求并非总是表现为无限。很多情况下,却表现为精神的畸形。其结果往往造成一个人人格的分裂和心理的失调。另外,人作为个体置身于社会之中,他的一言一行既有个体的特征,也体现出社会的特征。个体行为的社会性特征要求个体行为与社会性规则取得一致,也就是说,个体行为必须体现社会的伦理性要求,个人必须具有道德性。

(三)生理的和谐能够推动人、自然、社会的和谐平衡

人自身形成和谐的关系,就是指人的身心健康即心态和谐,它包括生理和谐、心理和谐以及生理与心理和谐,这既是人的各种器官、功能的完好程度,又是人与各类物理、生物、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协同进化和谐关系。因此,人自身必须和谐发展,首先要有健康的人身,应该实现人的有机身体和无机身体的和谐发展;还必须要有健全的人格,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发展观,能正确处理个性和谐与自然、他人、社会的和谐关系,真正融入自然和社会,推动人、自然、社会之间的和谐发展。

(四)人的发展是全面协调的发展,是能力的充分展示和价值的充分实现

人自身的和谐就是指人的能力得到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作为自觉自由地从事实践活动的人,人的全面发展即全面发展人的各种能力。人的这种自觉、自由的活动所体现出来的本质力量即是人的能力。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人的发展也就是人的能力的全面发展,将人的丰富的能力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

人要达到自身的和谐,必须加强好自身的能力建设,增强自身认识、判断、解决问题的能力,以适应社会的各种需要。要努力学习各种知识、技术,更要努力参与各种实践活动,以增强自身的才干。人的智力是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形成和提高的,人的创新能力也是在长期实践活动中逐渐积累起来的。

同时,社会也要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形成以能力为本位的良好的社会风气,通过采取有效的办法,最大限度发挥人的能力,打破身份界限、人情关系,建立一种使组织和个人都能“各尽其能”的合理的社会机制,使人的各种能力能够得到全面而合理的发挥。

二、人自身的和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

(一)构建和谐社会最主要的是人自身的和谐

构建和谐社会是摆在全社会面前的共同任务。社会和谐最主要的是人自身的和谐。即人具有较高的理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态,健壮的体格。能够处理个人与自然、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从根本上来说,人自身的和谐就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1.要具有较高的理想道德素质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的,从懂事起就想长大以后当科学家、医生、解放军、歌唱家、工人等,长大以后,当现实目标与理想距离不一致时,人会很现实地调整自己,但是在所从事的职业中,他始终不渝地追求并且实现人生的最大目标。同时,人是要具有一定道德素质的。一个没有道德观的人是很难为社会作出贡献的。人应当以德立世。较高的理想道德素质是人自身和谐的基本前提。

2.人要具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素质

现代人的受教育程度不断在提高,文化素质也在不断提高。科学文化素质不断提高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很难想象,一个文盲充斥的社会能达到和谐境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只有科学技术上去了,社会经济事业才能有长足的发展,人类就能得以生存生活。科学文化水平提高需要一个逐步提高的过程。目前而言,我国人民总体上科学文化素质还不高,这需要长期的艰苦奋斗。所以,较高的科学文化素质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

3.人要具有较高的健康素质

人类在大自然中生存,也是非常渺小的,生命是非常脆弱的。因此,必须大力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素质。社会进步发展的一个衡量标准就是看这个国度国民预期寿命平均值。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精神需求,特别是对健康的要求越来越高,人们对食品、卫生、生产安全等要求越来越高。这就说明人与自然越来越需要和谐相处。同时,人们对突发事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环境污染事件愈来愈关注。所以,人的健康素质的不断提高,是和谐社会构建的重要因素。

总之,只有人的和谐才是整个社会和谐的最主要的因素。没有人的自身的和谐就不可能有社会的和谐。

(二)人的全面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条件

1.人的发展是以人的解放为前提的,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又离不开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建设都有了长足的进步。但社会发展仍然存在不平衡、不和谐的状况,譬如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尚不能得到充分满足,还不能完全实现每一个人都有平等的发展机会,城乡之间以及城市不同职业者之间的贫富差距还较悬殊,一些腐败现象还在滋生,等等。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离不开高素质、全面而自由发展的个人。因此,我们党把“着眼于人民现实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和“着眼于促进人民素质的提高”,当作人的全面发展的主要内容。正如胡锦涛同志指出的:“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助于更好地实现人的发展

人的发展包括个体人的发展和人类的发展两个方面,但不管是个体人的发展或是人类的发展,都只能在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中才能实现。换言之,社会是人的全面发展的载体,没有一个和谐的社会,人的发展便会受到制约。

(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助于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为促进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人的全面发展是以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为基础的。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助于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为促进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助于正确处理人与人的关系,为促进和实现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

(三)只有实现人自身的和谐,才能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1.确立生态文明的新理念,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正处于现代化过程之中,我们必须总结人类在处理与自然关系过程中的经验得失,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2.转变传统观念,树立科学的自然观与社会发展观

首先,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是一种真正的平等、和谐的统一,即提倡把人类的利益和自然的利益统一起来的自然观。人类中心主义倡导一切以人为中心,一切以人为尺度,一切从人的利益出发。

其次,在社会发展观方面,我们必须确立可持续发展观念,把对自然的合理开发和积极保护统一起来。

我们不能离开对自然的开发、利用,单纯强调对自然的保护,使保护变成被动的适应,那样就无法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就会使社会进步缓慢乃至倒退。

3.尊重自然,按照自然规律谋发展

建立生态文明,就必须在发展经济过程中尊重自然,按照自然规律来办事,改变生活方式,倡导绿色消费,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可持续消费之路;建立和完善生态保护制度,形成善待自然,爱护自然,保护自然的社会风尚。只有人与自然相和谐,才能给人类带来福祉,否则,就只能给人类带来灾难与贫穷。我们要把生态文明观贯穿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中,推进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民用工业道路。

三、努力实现人自身的和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一)要促进思想观念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首先,是摒弃僵化思想,用创新的精神开待和处理问题。

其次,是用发展的观念理解新事物。

世界总是处在矛盾运动和变化之中的,不可能一成不变。我国的改革开放事业在不断前进,各项政策措施和思想观念、工作方法,必须适应这种变化而不断发展。如果固守传统的观念,照搬过去的做法,留恋原有的体制,必然会走向僵化保守。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发展阶段,有不同的历史任务,有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式和途径,对事物的认识也应该根据任务和条件的变化而发展。

最后是立足社会新的实践认识新事物,进行理论思考。

(二)要促进身心和谐

一个人,要想有一个健康的身体,一个良好的精神面貌,就必须身与心协调平衡,达到身与心的和谐。

我们的身体很像一所房屋,住着一个内心的自我,即精神,也不妨就把它叫做灵魂。身体状况好,各部位功能正常,既能抵御严寒,又能漠视酷暑,能够胜任繁重的工作,久拖不垮,也能够应付突然事故。那么,这个自我我便会感觉舒适,这时,也就是自我处于最佳竞技状态的时刻,他也可以凭借良好的身体,发挥最大的创造力,做最美的音乐,最醇的诗,写最绝的文章。他也可以凭借良好的身体,在强手如林的竞争中决一雌雄。有人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在现代社会中,我们可以没有资金而赤手空拳去打天下,去创业,但是我们不可以没有一个强健的身体来实现我们的种种梦想。

人类意识不断进化,不但能够借助外力的形式,补充人的能力的局限性,而且还不断开发人体内部潜在的能力。精神的力量反过来又促成了物质本体的强壮。

(三)要促进人的全面而又自由的发展

促进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必须加快社会经济的发展,满足人们的物质生活需要,并不断向更高水平前进。人类的生存一天也离不开经济所提供的条件。作为人类主体性之一的创造性必须在自身的物质需要得到满足的情况下,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从这个意义上讲,物质生产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条件。因为物质生产的发展给人带来越来越多满足需要的产品,生活质量越来越提高,人的自由度和社会性不断增长,创造性也随之增强。没有经济的发展便没有人的自由与创造。

促进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文化对个体人以及群体人的性格、情操、心理等内在素质的形成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我们每个人从出生之日起,就受到社会文化环境影响。文化作为共同体的主观精神和创造力的历史凝聚与积淀,对每一个人都具有施加影响的功能,能够让他们接受共同体的规范及生活方式。由于文化固有的信息网络不断向人进行信息辐射与功能辐射,这势必影响着人们心理结构和心理素质以及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方式。

总之,只有实现人自身的和谐,才能够促进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从而能够很好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1]郭因,黄志斌.绿色文化与绿色美学通论[M].安徽出版社,1995.

[2]胡锦涛在省级主要领导干部中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N].光明日报,2005-02-20.

[3]蒋渎行.构建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N].光明日报,2006-08.

[4]汪清,苗文雨.构建和谐社会的“三大和谐”论纲[J].学术探讨,2005,(3).

[5]王惠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研究[J].学习与探索,2005,(1).

[6]丁学良.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观”概览[J].1983,(3).

[7]张举,王伟.论和谐社会的特征及构建途径[J].学术论文,2005,(7).

[8]何伟.论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J].学习与探索,2005,(1).

[9]郝闻.全民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基本特征[N].山西日报,2005-03-22.

[10][美]霍尔母斯·罗尔斯.环境伦理学[M].杨通,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1]路甬祥.把握人与自然关系实质深入探讨和谐社会发展规律[A].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研究组.2004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03.

猜你喜欢

个体发展
组织合法性的个体判断机制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关注个体防护装备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从HDMI2.1与HDCP2.3出发,思考8K能否成为超高清发展的第二阶段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个体反思机制的缺失与救赎
How Cats See the World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