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新生英语教学衔接模式和学习策略的构建

2012-08-15黄菁菁

关键词:学习策略英语课程新生

黄菁菁,李 明

(合肥师范学院 大学英语教学部,安徽 合肥 230601)

一、引言

大学英语教学和中学英语教学的衔接是大学英语教学面临的首要问题,这将直接影响到学生是否能顺利实现由中学到大学的过渡,圆满完成大学阶段的英语学习任务,成为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中的有用人才。高中与大学英语应属一体,但又有着各自的特点。《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高中阶段的英语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则明确规定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大学的英语课程着眼于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集听说读写为一体,开拓学生思维,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策略和自主学习能力。因此,构建有效的英语学习衔接模式,培养学生的学习策略,并将二者有机结合,发展学生可持续学习能力,这已成为提高大学英语教学和学生学习效率的首要任务。

二、现状分析

根据《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和《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对学生能力的要求,可得出高中与大学在许多方面既相交又不重合,这就决定了对大学新生的英语教学必须要有良好的过渡。在分别对两所中学和两所高校学生的问卷调查中显示,英语学习过程中,大多数高中学生最畏惧英语语法,大学生的难题则是匮乏的词汇量和听说能力。多数学生初入大学时,往往感到无所适从,难以适应大学英语对于听说能力的要求,从而失去学习动力。由于受高考指挥棒的影响,大部分高中仍然采用单向式教学方法,侧重传授语言基础知识和训练,追求考试效率,学生在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方面仍然未能真正达到高中《课程标准》的要求。根据认知语言学的分析,目前高中教学模式培养出的学生大多属于“场独立”(field independence)学习者,过于专注语言材料本身,善于做语法、词汇等单个项目练习,而忽视语言的应用;然而大学的学习环境更适合“场依赖”(field dependence)学习者,需要学生利用周围的语言环境,有机结合课内课外的英语学习,注重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因此,对于大多数“场独立”新生,必须要尽快实现其英语学习上的良好过渡,构建全新的英语教学模式,并帮助学生习得良好的学习策略。

三、构建立体化的大学新生英语学习衔接模式

(一)采用动态式分级教学。根据新生高考成绩和入学后水平测试分为三个级别教学,预备级、一级和二级。对于三个级别的学生采用差异教学,使用不同教材,在教学中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对预备级学生的教学主要是高中语言基础知识的复习和巩固,对一级学生侧重英语的通识教学,对二级学生则更注重语言的拓展和运用。在大学新生第一学期末,根据对学生的多元化评估结果,灵活调节学生下一学期的学习级别。

(二)开展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结合的课程。如今,英语在政治、经济和文化各个领域的普及度越来越高,社会对于英语的要求已呈多元化趋势,因此大学新生英语课程设置应兼顾工具性和人文性。首先,对新生展开大学英语课程导入教学。从语言运用的角度出发,导入课程分别从语音、听力、词汇、阅读、写作五个方面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同时,导入课程将兼顾学生所学专业的关联教学,开设学术英语EAP(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导入课,以满足大学英语教学的新目标。根据Hutchinson和Waters分类,英语教学可以分为ESP和GE两类,ESP又可分为EAP和EOP,即学术英语和行业英语。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各行各业对于复合型人才的要求日益增多,学生需要既精通专业业务,同时也可以熟练运用英语从事本专业相关工作。随着ESP教学的逐渐普及,多数大学已开设以专业知识为教学重点的英语专业课程,很多学生从基础英语一下转入全英文的专业课,往往很难适应。因此,EAP导入课作为过渡课程,搭建了基础英语和专业英语之间的一道桥梁,有效培养了学生运用学术英语进行书面表述和口头交流的能力。EAP导入课程包括如何检索、阅读和引用英文专业文献,用英语作报告和陈述演示,在学术小组中展开讨论,撰写专业英语摘要、综述和论文。通过学术英语导入学习,学生从入学初就懂得将英语视为一门工具,学会用英语来表述专业知识,培养良好的专业英语技能,从而发展成为综合应用型人才。此外,有机结合必修课与选修课。必修课主要侧重于语言的通识性,采用综合和视听说分课型教学,全方位强化语言输入,也提供大量机会让学生在模拟环境中进行语言输出。此外,在新生第二学期开设全面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的选修课程,可分为三个模块:英语技能模块,英语应用模块,以及英语文化模块,多元化辅助必修课英语教学,培养学生具备应有的人文素养。

(三)统筹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开展丰富多彩的多层次英语实践活动,营造浓厚的课外英语学习氛围,充分发挥第二课堂作为第一课堂的有效补充和延伸作用,同时将第二课堂活动纳入教学计划和评估中,有效调动学生学习和应用英语的积极性。第二课堂活动可以分为三类:语言的输入,包括自主中心学习、英语早读、收听英语广播等;语言的输出,包括英语角、英语调频台采、编、播等;语言的运用,如英语晚会、英语戏剧表演等。语言文化实践活动可让学生体验英语实践活动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生应用语言和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四、全面培养学生的学习策略和应用技能

O’Malley和Chamot根据认知理论中的信息处理模式,将学习策略分为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和社会/情感策略。它们构成完整的英语学习层面,在大学新生英语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策略和实践运用能力,使英语教学向个性化和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一)培养学生的元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指学习者如何管理和执行学习过程,包括确立目标,制定和实施计划,调整学习方法,并对自身学习进行监控和评价。大多数新生在高中阶段的学习过分依赖教师,入学后很难在短时间内具有自我决策、自我评估和独立学习的能力。因此,大学新生英语教学应注重开发学生的元认知意识,培养其元认知策略。教师应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制定灵活的学习目标和计划,帮助学生在语言学习上做好准备。教学中,应该采取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通过各项语言实践活动,将大学英语教学目标结合在元认知的训练中,培养学生主动参与语言学习的能力。此外,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定期进行讨论,自我诊断、归纳和分析阶段性英语学习状况,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评价。通过学生的自我评估、学生之间的评估以及教师对学生的综合评估,学生可以总结和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自觉调整下一阶段的英语学习,不断自我完善,提高学习效果。

(二)改善学生的认知策略。认知策略主要用于学习语言的具体活动之中,如:练习、归纳、联想、迁移、分析和推理等。从微观上分,认知策略体现在听力、口语、阅读、写作、词汇等方面。大学新生在这些方面已有了一定积累和经验,但仍然有待完善。大学英语教师应帮助他们认识和纠正错误的学习观念和习惯,例如机械的记忆词汇,消极被动的课堂表现,局限于语言形式的表层练习,重考试轻运用等,完善学生的认知学习策略。听力上,大多数学生仍然只注重听力材料之后的练习题,过多依赖于听觉重现,忽略了对材料内容的把握。因此,教学中应该有目的地让学生进行听力内容预测、要点记录、和总结评论等;口语训练中,学生对于朗读跟读这样的重复策略有了较好掌握,但不敢开口的现象仍然很普遍。教师应在课堂上创设模拟交际情景,激励学生进行主动交流。通过具体的语言实践活动,学生原有的重复、归纳、演绎等能力进一步增强,联系、迁移和综合等能力也渐渐体现在其英语学习过程中。

(三)构建学生的社会/情感策略。社会/情感策略指通过人际交往促进学习的策略,与他人合作,寻求帮助,分享观点,有效减轻学习者的焦虑,达到自我激励,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保持良好情绪的效果。高中阶段的教学大多欠缺对此类策略的培养,新生往往对大学的英语学习感到困惑,尤其一些农村地区的学生的口语较差,更容易产生对语言学习的自卑心理。因此教学中应该融入对学生社会情感策略的培养,积极向上的情感有助于学生增强自信心,激发学习动力,与他人良好合作。教师应该努力创设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营造生动活泼的英语氛围,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良好的课堂气氛有助于学生摈除紧张情绪,易于接受新知识,并激发创造性思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提供给学生使用社会情感策略的条件和机会,给学生分组并展开合作学习,设计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如英语辩论、情景剧编演等,力争使每一位学生参与小组活动,调动其积极性和合作精神,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成就感。

五、结语

本文主要从理论和实践层面多维度探讨架构个性化、多样化、立体化的大学新生英语学习衔接模式,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英语水平,设计出可操作的实施方案,通过动态式分级教学和优化大学英语新生课程设置,统筹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为实现学生从高中到大学英语学习的顺利过渡奠定了客观基础,同时,在实际教学中,也要注重对学生元认知、认知和社会/情感策略及应用技能的培养,从而使学生尽快适应大学里的自主学习环境,发展大学生英语学习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学生成为能够熟练运用英语交际,具备良好自主学习能力,并可融入国际社会竞争的综合应用型人才。

(注:本文系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质量工程项目“大学新生英语学习衔接模式和策略的构建”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100855)

[1]Hutchinson.T.&A.Waters.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7.

[2]O’Malley,J.&A.U.Chamot.Learning Strateg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0.

[3]蔡基刚,廖雷朝.学术英语还是专业英语——我国大学ESP教学重新定位思考[J].外语教学,2010,(6):47-50.

[4]程晓堂,郑敏.英语学习策略[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5]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

[6]刘红梅.大学新生英语学习心理初探及教学对策[J].国外外语教学,2003,(3):49-53.

[7]束定芳,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

[8]张森,段然.大学英语学习策略研究综述[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2):139-143.

[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10]朱中都.场独立性与场依赖性风格对外语学习的影响[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4):28-31.

猜你喜欢

学习策略英语课程新生
重获新生 庇佑
应用型本科层次大学生网络在线学习策略及实践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以高级英语课程为例
论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坚守,让百年非遗焕新生
金融英语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大学英语课程委婉语教学研究
新生娃萌萌哒
基于微博的移动学习策略研究
幂的运算对学习策略及生活方式的启示